滨海边疆区

这里所列的是滨海边疆区风光邮票。

滨海边疆区(俄语:Приморский край,罗马化:Primorskij kraj)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统计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标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东北地区划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与中国清朝政府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滨海边疆区 海岸
1959 苏联 苏联的自然风光 (9-5)
海参崴 monument to the crew “Manchjuria”
1972 苏联 远东地区解放50周年 (3-3)
滨海边疆区:彼得大帝湾风光,(右)monument to the crew “Manchjuria”
1998 俄罗斯 俄罗斯的行政区 (5-5)

彼得大帝湾(Peter the Great Gulf,俄语:Залив Петра Великого,罗马化:Zaliv Petra Velikogo),大清统治时期名为塔阳鄂萨哈湾,是日本海最大的海湾,面积6100平方公里。俄国领有附近土地后,为纪念彼得大帝,将湾名改为彼得大帝湾至今。包含阿穆尔湾、乌苏里湾、纳霍德卡湾。

海参崴,俄语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罗马化:Vladivostok)简称符市,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远东联邦管区行政中心所在。“海参崴”是该市的中国传统名,1860年被割让予俄罗斯帝国后改为今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海参崴自新石器时代时起便有人类居住,原为肃慎民族居住地,后历为渤海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统治,1860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此地永久割让予俄罗斯,改由俄罗斯帝国统治。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截至2017年达605,049人。该市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近海运输中心。同时,该市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海参崴 Tokarevsky Lighthouse (Sea of Japan)
海参崴 Basargin Lighthouse (Sea of Japan)
1984 苏联 灯塔 (5-2,3)
海参崴
2010 俄罗斯 海参崴建城150周年 (1全)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俄语:Борцам за власть Советов на Дальнем Востоке)是一个位于俄罗斯海参崴市中心的纪念碑,竣工于1961年4月29日,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纪念碑。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的基座是由红色花岗岩制成的,而纪念碑的主体则由大理石制成。为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苏联远东地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为了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成功,来自俄罗斯的阿列克谢伊里奇参与设计了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纪念碑周边环境优美,并没有多少现代化的摩天大厦,保留着古老欧洲的风格。纪念碑竣工于1961年4月29日,位于主干道斯维特兰大街(俄语:Ул. Светланская)和火车站前街阿列乌茨卡亚(俄语:Ул. Алеутская)交叉点东侧的中央广场革命战士广场上。由于纪念碑地处海参崴市中心,各种商贩星罗棋布的分散在广场的四周,所售商品琳琅满目,颇具特色。

海参崴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
1968 苏联 苏联红军成立50周年 (10+1MS-4)
海参崴 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
1972 苏联 远东地区解放50周年 (3-1)

俄罗斯岛大桥(俄语:Русский мост,罗马化:Russky most)是一座跨越东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为服务于2012年在海参崴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而兴建。大桥连接了该城市的大陆部分(纳季莫夫半岛)与本次会议举办地俄罗斯岛,于2012年7月完工,由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主持通车。在2012年9月3日,该桥被正式命名为俄罗斯岛大桥。

俄罗斯岛大桥拥有320.9米(1,053英尺)的世界第二高桥塔(排在米约高架桥之后),而其1,104米(3,622英尺)的主跨使其超越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成为世界上主跨最大的斜拉桥。

海参崴 俄罗斯岛大桥
2012 俄罗斯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脑会议 (1全)

大卡缅(俄语:Большо́й Ка́мень)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个城市。在俄语中意思是“大石头”。与海参崴之间有铁路与公路相连。该地因邻近空军基地而在苏联时期被划为保密行政区之一。

背景:大卡缅 远东“星”造船厂
2021 俄罗斯 远东“星”造船厂 (1全)

远东“星”造船厂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造船工厂,位于大卡缅。

锡霍特山脉(俄语:Сихотэ-Алинь,罗马化:Sikhote-Alin)是位于俄罗斯远东地方的一个山脉。又称希霍特-阿林山脉、老爷岭、内兴安岭。它位于俄罗斯太平洋港口城市海参崴东北,纵断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长1200公里,宽200-250公里。山脉中的主要山峰包括了科尼克山、托尔多基-亚尼山(2077米,最高峰)等。老爷岭陨石是在1947年墬落在锡霍特阿兰山脉的陨石,这批墬落陨石的总量是最近的历史中最大的。锡霍特山脉是地球上温带地区最独特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北方针叶林特有的物种如驯鹿和棕熊与温带物种如远东豹、东北虎和亚洲黑熊共存。由于在这里虎的生存竞争对手只有很少量的狼。这里最老的树是一株树龄一千年左右的紫杉。弗拉迪米尔·阿尔谢尼耶夫在1910和20年代里对锡霍特山脉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并把他的经历写在几本书里,其中包括《德尔苏·乌扎拉》(1923年),这部书于1975年被黑泽明拍成电影并获得奥斯卡奖。1935年当地设立野生保护区来保护这里不寻常的野生生物。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锡霍特山脉列入世界遗产,理由是其“对于中华秋沙鸭、毛腿渔鸮和东北虎等珍稀物种幸存”的重要意义。整个世界遗产面积16319平方公里,其中中心保护区面积3985平方公里。锡霍特山脉中植被茂盛,自然资源丰富,有东北虎等珍稀动物栖息。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心地区只有在保护人员随同下才允许进入。

left|世界遗产标志 锡霍特山脉的部分区域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中央锡霍特山脉

Kedrovaya Pad自然保护区(Kedrovaya Pad Nature Reserve,俄语:Кедро́вая Падь, lit. Korean Pine Valley)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哈桑斯基区境内的一个自然保护区(gosudarstvenny prirodny biosferny zapovednik)。截至2011年,面积为178.97平方公里(69.10 平方英里),约占滨海边疆区总面积的千分之一。

Kedrovaya Pad自然保护区 雪豹
1967 苏联 自然保护区 (1全)
  • 风光/欧洲/俄罗斯/滨海边疆区.txt
  • 最后更改: 2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