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鲨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双髻鲨科动物邮票。

锤头双髻鲨(Smooth hammerhead,学名:Sphyrna zygaena),又名丫髻鲛、犛头沙、双髻鲨、双髻仔、撞木鲛为双髻鲨科双髻鲨科的鱼类。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各海区以及东海、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美国。

锤头双髻鲨
1989 密克罗尼西亚 (4-2)
锤头双髻鲨
2015 纳米比亚 (4-4)
锤头双髻鲨
2016 墨西哥 (4-2)
锤头双髻鲨
2021 土耳其 (4-3)

路氏双髻鲨(Scalloped hammerhead,学名:Sphyrna lewini),又称作红肉丫髻鲛,俗名犛头沙、双髻鲨、双过仔。为软骨鱼纲真鲨目双髻鲨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粗壮且延长,最大特征是头的额骨区向左右两侧突出,眼位于头两侧突出部。体背部呈灰色,腹面稍淡。背鳍2个,胸鳍棘尾鳍上下叶尖端具黑斑;背鳍上部具黑缘,体长可达430公分。

本鱼栖息于沿岸至外洋中表层鱼类,幼时常成群活动,成鱼则独游或小群巡游。肉食性,以小型鱼类为食。胎生,一次可产下15至31尾幼鲨,有攻击人的纪录。

路氏双髻鲨
1980 越南 (8-7)
路氏双髻鲨
1983 西斯凯 (5-4)
路氏双髻鲨
2001 南非 (10-1)
路氏双髻鲨
2014 联合国 (12-7)
路氏双髻鲨
2017 美国 (5-5)
路氏双髻鲨
2020 哥伦比亚 (9-7)

无沟双髻鲨(Great hammerhead,学名:Sphyrna mokarran),又名八鳍丫髻鲛,为双髻鲨属真鲨科的鱼类,为体型最大的双髻鲨,最大体长可达 6.1米(20英尺)。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的沿岸与大陆棚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无沟双髻鲨为独居的顶级掠食者,以多样的猎物为食,包括甲壳纲、头足纲、硬骨鱼、𫚉鱼、小型鲨鱼等。为胎生,每两年可产下最多 55 只幼鲨。

无沟双髻鲨常因为鱼翅而被捕捉,因此数量已大幅减少。目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无沟双髻鲨
1986 韩国 (4-4)
无沟双髻鲨
1993 帕劳 (4-2)
无沟双髻鲨
2020 联合国 (12-5)

小眼双髻鲨(Smalleye hammerhead,golden hammerhead,curry shark,学名:Sphyrna tudes),为一种栖息在大西洋西部委内瑞拉至乌拉圭沿岸海域的小型双髻鲨,偏好高浊度的水域。雄鲨与幼鲨会形成鱼群,而雌鲨则多半独行。体长约 1.2~1.3米(3.9~4.3英尺),在头部、身体两侧以及鱼鳍上的体色呈现明亮的金黄色。为胎生,母鲨有 10 个月的妊娠期,每年可产下 5 至 19 头幼鲨。

因为过度捕鱼的关系,小眼双髻鲨的数量已经有大幅减少的趋势。加上它们繁殖率低,目前已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

体长低于 67 cm(26英寸) 的幼年小眼双髻鲨多以对虾为食(尤其以 Xiphopenaeus kroyeri 为主)。成年鲨鱼则多以硬骨鱼(海鲶科的鱼类与其鱼卵)为食。而虾子、海鲶体表的黏液与卵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导致了小眼双髻鲨金黄色的体色。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小眼星鲨同样拥有黄色的体色也以虾为食,但它们也会猎食梭子蟹、鱿鱼、石首鱼与新生的路氏双髻鲨。小眼双髻鲨容易成为更大型鲨鱼的猎物,例如公牛鲨,更小的个体则可能成为其他硬骨鱼类的食物。

小眼双髻鲨
1982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 (4-4)
  • 动物/软骨鱼纲/真鲨目/双髻鲨科.txt
  • 最后更改: 9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