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源文件讨论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Share via Share via... Twitter LinkedIn Facebook Pinterest Telegram WhatsApp Yammer Reddit最近更改Send via e-Mail打印Permalink × 目录 北宋 黄居采 范宽 惠崇 燕文贵 易元吉 郭熙 蔡襄 文同 苏轼 黄庭坚 李公麟 米芾 晁补之 赵佶 张择端 苏汉臣 王希孟 巨然 崔白 无名氏 北宋 艺术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归属地区发行的北宋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邮票。 黄居采 黄居采(933年-993年以后),字伯鸾,四川成都人。宋初著名画家,历仕后蜀、北宋两朝。黄居采的父亲黄筌也是一位著名画家,两父子均善长画花鸟画。黄居采的作品《山鹧棘雀图》现时收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宋 黄居采 芦雁 1996 台湾 一九九六第十届亚洲国际邮展纪念 (4-2) 宋 黄居采 芦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范宽 范宽(约950年-约1032年),字中立,(另说名中正,字仲立)生于五代末,北宋著名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为性情宽厚豁达,不拘成礼,嗜酒好求道,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擅长山水画,初与关仝、李成同为北方山水画派三大主流,并列“北宋三大家”,后又与董源、李成并称“宋三家”;艺术成就使得范宽与同为华原人的柳公权合称“柳范”。 边纸:雪景寒林图 范宽作 2009 中国 唐诗三百首 (6全-边纸) 《雪景寒林图》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水墨画,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雪景寒林图》描写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象。图中通过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惠崇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 惠崇的画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建阳僧惠崇,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明董其昌题惠崇《溪山春晓图》,将惠崇与巨然并论,称其二人画作“皆画家之神品也”。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 苏轼、黄庭坚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在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题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中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流传千古。 惠崇的画作,流传至今的不多,如《沙汀烟树图》,乃国宝级藏品,现收藏于辽宁博物馆。《沙汀烟树图》为绢本设色,纵24厘米,横24.5厘米,原被清室收藏。辛亥革命后,住在紫禁城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其弟溥杰将此图携出宫,后此画辗转入藏东北博物馆,即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了江南水乡初春之景:春江水暖,潺潺流淌,引得许多水鸟嬉戏其中。画面左侧,水面之上,有两只水鸟比翼双飞,煞是动人。河岸边有水草摇曳,浮萍微动。两岸之上,沙汀平铺,绿树成荫。近处岸上,杨柳正吐新绿,枝繁叶茂,生机无限。对岸丛树茂密,烟霭笼罩,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此图虽然描绘的是初春时万物复苏的情景,但空旷清逸、烟岚迷蒙的画境不免让人顿生伤春之感。 惠崇注重运用透视的绘画技艺,把秀丽山川,艺术地取入画中,自成一格,脱俗不凡。他所作《秋浦双鸳图》,前景绘芦苇败荷,中景画鸳鸯一双栖于岸上,远景为岸际天空,全景给人一种秋天虚旷潇洒气氛,具有诗的意境,情景交融,洒落生姿。故他的画品,博得不少文人诗客的赞誉,争相题诗,趋攀风雅。宋代诗人兼书法家黄庭坚对惠崇小景,备加称许:“惠崇笔下开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1) 北宋 惠崇 秋浦双鸳图 1960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 (4-4) 北宋 惠崇 秋浦双鸳图:原画为纸本,浅设色,横26.4公分,纵 27.4公分,系故宫博博物院所藏「历朝画幅集册」6幅中之第2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燕文贵 燕文贵(967年-1044年),又名燕文季,吴兴(今属浙江)人,宋代画家,师从郝惠。宋太宗时在汴梁(今河南开封)街头卖画,受画院待诏高益赏识及举荐,参加绘制大相国寺壁画,遂进入翰林图画院为祗侯。 工画山水、人物,尤擅善画壁立千仞的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奇峰万木”为其代表作。相传他画《七夕夜市图》,写汴京的繁华景象,颇为精备;《船舶渡海像》,大不盈尺,而具有墙、帆、橹和舟人指呼奋踊之状,风波浩荡,岛屿相望,有咫尺千里之势;存世作品有《溪山楼观》、《烟岚水殿》等图。 谢稚柳和傅熹年认为《茂林远岫图》也是他的作品。 宋人 奇峰万木 1995 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纪念 (4-1) 《宋燕文贵奇峰万木图》是北宋画家燕文贵所创作的作品,规格为册页,绢本,设色画,尺幅:24.5 x 26公分。文物原属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作品中除了峭拔的奇峰外,并未见有燕文贵画风的特点。而由山石的造型、皴法、树法、点苔、设色等,也都比较接近南、北宋之交院画家李唐的「江山小景」卷来看,应当是一幅南宋习自李唐风格的作品。 登临高山之顶,一幕奇峰汇聚、林木茂盛、云雾蒸腾的景致,正置于观者眼前。大自然的神奇与灵秀,使得这一座座高耸峭拔的奇峰与挺劲丛生的松杉,看来犹如刺天入云的绿色天柱,由近至远,幽缈地在天地之间起落、绵延。 易元吉 易元吉(1000年-1064年),字广之,长沙人。灵机深敏,始以花鸟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因改从古人所未到者,以驰其名,遂写獐猿。 宋 易元吉 猿鹿图 1975 台湾 扇面古画邮票-纨扇 (4-3) 猿鹿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熙 郭熙(约1000年-约1087年后),字淳夫,世称郭河阳,为北宋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享年80岁以上,可征的活动年代为宋神宗熙宁至元丰间,曾任翰林待诏直长,神宗死后,遂少有在画院的活动纪录,宋徽宗宣和时追赠正议大夫。 郭熙擅长山水画,与李成并称“李郭”,名列“李、郭、范、米”的“北宋四大家”之一。 郭熙颇具艺术天分,初始自学,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以前,曾应苏舜元之邀临摹李成的六幅《骤雨图》,绘画造诣因此更为精进,知名度也迅速攀升。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郭熙透过富弼推荐来到汴京,先后为三司使吴中复绘《秋景平远图》,以及开封府的邵亢作六幅《雪景屏风》,后续又为他人作画,直到被招入皇宫和著名画家崔白、艾宣和葛守昌共同绘制《紫宸屏风》,受到宋神宗青睐,奉诏翰林图画院艺学,[1]后官至翰林待诏直长,订定御府藏画品目及负责画院运作等,声望颇高。 郭熙山水画不仅继承、发扬了北方流派的李成画法,还“兼收并览”,揉合南方画派及各家之长,深入大自然“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故能“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而备成一家。 郭熙早期画风严谨精巧,晚年落笔雄壮。擅长用“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构图巧妙布局,“上留天”,“下留地”,“大松大石必画于大岸大波之上”,云头皴画山石和蟹爪画树枝等技法,“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笔墨,绘出磅礴大景山水的“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特征,也体现寒林平野“枝茂凄然生阴”的孤寂萧疏意境,让观画者达到“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目的。 北宋《宣和画谱》收录有郭熙画作30件,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也多有著录,元朝汤垕《画鉴》称见过真迹约50件。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早春图》轴是郭熙代表作。此外,尚有台北故宫收藏的《关山春雪图》轴、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幽谷图》半轴、云南省博物馆收藏的《溪山访友图》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树色平远图》卷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窠石平远图》卷等作品传世。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山村图》轴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寒林图》轴相传也都是郭熙之作。 郭熙另有山水画论《林泉高致集》传于后世,为古代中国绘画论述一大成就,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早春图 郭熙作 2021 台湾 故宫早春图古画邮票 (1MS全)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为其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蔡襄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谥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 蔡襄擅长书法。他的书法主要学习晋唐的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在当时即被欧阳修、苏轼等人推为“本朝第一”,后来人们又把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为“宋四家”。流传下来的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澄心堂帖》、《扈从帖》、《脚气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宋 蔡襄 澄心堂帖 2000 台湾 故宫古物邮票─文房4宝 (4-3) 宋 蔡襄 澄心堂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为南唐后主李煜监制的宣纸,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年款,时蔡襄年52岁,《澄心堂纸帖》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蔡襄学习“二王”、虞世南、颜真卿。此贴依归“二王”,参以颜公健厚之笔,王颜互用,风貌独具,以柔翰而发之以劲腕,姿容绰约,而勾勒婉健,笔墨浑厚,气势宏大。时有淳淡隽美,更具风韵。2) 文同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县东北面)人。 文同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死,人称“文湖州”。 曾参与校对《新唐书》。善画墨竹,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苏轼画竹受其影响,学他的人很多,有“湖州竹派”之称。钱钟书提到文同诗与画相融的特点:“在诗里描摹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为中国的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在他以后,这就成为中国写景诗文里的惯技,西洋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类似的例子”。 洋州城北有筼筜谷,茂林修竹,文同暇日常来此悠游、观竹,画竹精益。他对竹子观察细致,画时振笔直挥,可同时握两枝不同深浅的墨笔,同时画两枝竹。成语“胸有成竹”正是从他画竹而来。 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墨竹图 1979 台湾 松竹图古画邮票 (4-2) 墨竹图:绢本,轴,横105.4公分,纵131.6公分。此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着叶不多,但疏密有致,其茎多新枝,竿、节、枝、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生趣蓬勃。在宋代文人眼中,竹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由此可见文同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宣泄情感和抒发胸怀。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韵文散文造诣皆比较杰出的大家。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四家(韩柳欧苏)之末,与唐代的古文运动发起者韩愈并称为“韩潮苏海”,也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更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苏轼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2],又与陆游并称“苏陆”[3];其词“以诗入词”,首开词坛“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西昆体余风。后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惟苏轼故作豪放,其实清朗;其赋亦颇有名气,最知名者为贬谪期间借题发挥写的前后《赤壁赋》。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现其文命题之考试,故当时学者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羹”。艺术方面,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并在题画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轼《寒食帖》 1995 台湾 中国书法艺术邮票-寒食帖 (4全) 苏轼《黄州寒食诗》 2010 中国 中国古代书法-楷书 (6-3,4) 《寒食帖》,全名《黄州寒食诗帖》,简称《寒食诗帖》,又称《寒食节帖》,是北宋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的行书代表作,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第一”,二十世纪末更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纵34.2公分,横199.5公分,为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寒食节于东坡雪堂写下的二首诗,是平生最得意的书法作品,被称为“苏书第一”,此帖行书笔法自由,左边尚有黄庭坚作跋。二十世纪末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近年有好事者将此评价伪托于元朝书法家鲜于枢,但事实是鲜于氏当年收藏颜真卿《祭侄文稿》并作题跋:“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至元壬午春得于东郓曹大本彦礼,甲申钱塘重装。丙戌六月鲜于枢记。”鲜于枢生前并无对《寒食帖》作任何题跋与评级。 《寒食帖》后来流入清宫收藏。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为民间冯展云所得。清穆宗同治年间,《寒食帖》为广东人冯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灾,冯氏紧急扑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迹。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1918年到颜韵伯手中。 1922年颜韵伯将《寒食帖》带到日本,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有内藤虎的跋。大正12年(1923年)9月关东大地震,东京都一夕之间毁于火灾,菊池惺堂冒死抢救《寒食帖》,一时传为佳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王世杰购得,其子捐给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迄今。 《前赤壁赋》 苏轼作 2024 台湾 书法艺术邮票-宋苏轼书前赤壁赋 (上辑) (5全) 《前赤壁赋》 苏轼作 2024 台湾 书法艺术邮票-宋苏轼书前赤壁赋 (中辑) (5全) 《前赤壁赋》,又称《赤壁赋》,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知名的作品之一,为《后赤壁赋》的姊妹篇,并有书法真迹,该文物现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并指定为中华民国国宝。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写下了这篇作品。作品描写的是苏轼与客人泛舟黄州赤壁(又名赤鼻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赤壁市),谈论赤壁之战,进而讨论至天地人生的过程。 元丰二年11月29日,上谕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前赤壁赋》写于作者首次游览黄州赤壁时。 黄庭坚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庭坚笃信佛教,亦慕道教,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习艺于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旧党争,被新党诬害、流放,官至知州。绍兴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师、龙图阁直学士,谥文节。 黄庭坚书法别树一格,擅行书、草书,尤善草书,其作品有《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帖》、《花气诗帖》、《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赠张大同卷跋尾》等,被后人评为纵横奇倔,波澜老成,且收放自如,突破方正均匀的体例,因而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宋四家”虽然都以行书见长,但只有黄庭坚的草书雄视当世。由于黄庭坚心胸豁大,不择笔墨,遇纸即书,直到纸尽为止,所以他的草书不为旧规矩所束缚。正因如此,黄庭坚被视为继怀素、张旭之后,宋代最重要的草书大家,明代沈周更称他为“草圣”。 宋 黄庭坚 七言诗 1995 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纪念 (4-4)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 2006 台湾 故宫宋代书画邮票 (4+1MS-1) 黄庭坚 花气薰人帖:这件书迹仅5行,书七言绝句1首,整幅以草书写成,在有限的书写范围中,采含蓄内敛的运笔,以较为劲直的笔画,少量的墨水,表现出苍劲坚实之感,是1幅精谨的小品佳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 2019 台湾 书法艺术邮票 (4全) 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公麟 李公麟(1049年-1106年),北宋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今安徽桐城)人。 进士出身,历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官至朝奉郎。擅画人物、佛道像,吸取历代流派之长,自创一格,多用线描,笔法如行云流水,而不设色,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人称“白描”;尤精擅画鞍马,常观察群马生活,求其变化,下笔形神兼备。注重写生,画技博取前人之长,承继顾恺之、吴道子等人笔法,在新画中表达新义。 《十八罗汉渡江图》画中人物按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三组依序进场,人物神态,栩栩如生。李公麟画作时人评价甚高,宋徽宗曾赞他为当朝最重要画家。元符三年(1100年)病痹告老,隐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 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 另外李公麟也擅长考古,对于夏、商以来的铜器和印玺颇有研究,“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丽人行》 李公麟作 《丽人行》 李公麟作 1995 丽人行古画邮票 (4+1MS全) 丽人行古画乃绢本设色画,系根据杜甫所作之「丽人行」诗为题描绘师诗中秦、韩、虢三国夫人3月3日骑马春游长安水畔情景。画中女子雍容丰满,衣饰华丽,马匹亦肥壮,纵辔徐行,轻盈优美。人物造形与设色,尚有唐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 米芾工于书法,作书十分认真,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说:“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其子米友仁说他连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元倪镇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传不虚。”米芾甚至觉得右军(王羲之)不如其子。 米芾对于砚,素有研究,宋人何蘧《春渚纪闻》记载宋徽宗召米芾写字,米芾看到皇帝桌上有名砚,米芾一写完字,就抱上砚台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可复以进御,取进止。”请求皇帝把砚台赐给他,皇帝应许,他便急着把砚台抱回,连衣服都染黑了。《志林》记米芾得一砚山而抱眠三日。《宝晋斋法书赞》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须宝砚,……砚为吾首,……”米芾还著有《砚史》一书。 米芾亦爱石,见一奇形巨石,“具衣冠下拜”,“呼之为兄”。米芾为著名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他擅长楷、行、草、篆、隶等多种字体,尤以行草最为著名。 苏轼称他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黄庭坚则说“如快剑斫阵,强弩射潜力……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筑有山林堂。著有《山林集》一百卷,多散佚。育有五男八女。其长子米友仁也是一代书法名家。米芾有洁癖,结识段拂字去尘后,说:“既拂矣,义去矣,真吾婿也。”把女儿嫁给了他。 米芾 蜀素帖 2006 台湾 故宫宋代书画邮票 (4+1MS-2) 米芾 蜀素帖:「蜀素」本是十分珍贵的绢,此绢原在四川东境所造,后装裱成卷。林希遍属善书者书之,但诸名家仅在卷尾题字以示谦逊,米芾长篇自书各体诗8首,可见自视甚高,时为西元1088年。米芾以行草见长,此卷是其早年精力专注的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晁补之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中国北宋的词人、文学家。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晁端友之子。 宋 晁补之 老子骑牛图 1975 台湾 人物图古画邮票 (4-2) 老子骑牛图:纸本,轴(横20.4公分,纵50.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称道君皇帝,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诗人、词人和收藏家,书画方面造诣极高,自创“瘦金书”字体。徽宗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宋徽宗 十八学士图 2007 台湾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古画邮票 (1MS全) 图绘典型的文人酬应,内容包括游园、赋诗、奏乐、宴饮,气氛热闹欢愉。聚会备以茶酒、珍馐的品酌,士人在溪亭、花石、松竹丛中,品茗酒食赏景。仆役分备茶酒,方桌腿四面有枨,下有牙条、牙头为饰。桌上置茶具,旁竹编茶笼内摆茶托。立地两面式屏风造型简洁,下有抱角牙子、墩足。屏以木为框,上部成直棂门式,下部安板。图中文士围桌而坐,箱形束腰平列壸门大案,唐、五代流行。此卷有数本传世,此为其中较佳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边纸:瑞鹤图 赵佶作 2012 中国 宋词 (6-边纸) 《瑞鹤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38.5厘米,是北宋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上空飞鹤盘旋,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互相呼应。画面仅见宫门脊梁部分,突出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之气氛。 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瑞鹤图》,其不仅具神性的光辉与君主的华贵,也有仙音袅袅、高雅灵动之感。一方面,皇宫殿宇端端正正置于画面下方,均衡对称,留出三分之二湛蓝天空,正大光远,大气天成,颇具皇家风范。围绕殿宇的祥云打破屋宇水平线,稳重端庄的画面于是气韵流转,一派天趣。另一方面,仙鹤有表明志向高洁、品德高尚之意。停留在屋顶上的两只仙鹤,袅袅婷婷,以静寓动,与空中缭绕的鹤群相呼应,款款生姿。整个画面又多了一分高洁隽雅、飘逸灵秀之气。 经营位置为绘画总要,《瑞鹤图》却打破了常规花鸟画的构图方法,花鸟和风景相结合,营造了诗意的境界。鹤群与瓦顶,占画面二与一比,殿顶是大块与小块几何形;下端的宫殿虽不是画面最主体的部分,但却是整个画面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平面。屋顶位于画面下方的正中央,下端屋檐离画两边的距离也基本上对等,观之一派大家大气风范。同时运用界画法将结构描画得精致结实,并且借缥缈浮云把画面拉开,使澄蓝的天也完全超越上部画面的局限。 十八只白色的鹤,几乎没有两只的姿态是完全相同的,其中两只立于殿脊之上,并呈对称回首相望状。右侧一鹤稳立,扭头作引颈高歌状,与众鹤呼应;左侧一鹤则立足未稳,姿态生动,颇具动感。众鹤呼应呈环形,围绕着屋顶上空盘旋翱翔,神态各异,姿态优美,有的昂首仰望,有的曲颈回首,各尽其态,栩栩如生。十八只仙鹤在分布上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鹤群最外围的椭圆边上大致等距,头颈内朝的七只鹤(包括站立的两只),就像一组音符,在湛蓝的天空穿插回旋,仙音袅袅。浑然是一幅玉宇千层、鹤舞九霄的壮丽图画。 《瑞鹤图》飞鹤布满的天空,用石青色平涂,顿使玉宇澄清,映衬出白鹤的圣洁与华贵。一线屋檐结构缜密,笔致匀停,整件作品透露出一种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画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鹩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的仙鹤齐鸣。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构成一幅精美的仙鹤告瑞的景象。 宋徽宗文会图 轴 2015 台湾 台北2015年第30届亚洲国际邮展邮票 - 文会乐雅集 (2+1MS-1) 宋徽宗文会图 轴:本图系徽宗皇帝亲自指导下的画院产品,描绘一群文士在庭院中围桌饮宴,桌上满置华丽器皿与装饰,童仆在小桌上备茶。通幅用笔精工细致。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边纸:(右上)北宋.赵佶楷书夏日诗帖页 2022 香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6+2MS-MS2) 张择端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北宋著名画家,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早年在开封学画,曾在北宋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因为丢失官位家居,以卖画为生。宣和年间翰林待诏,擅长“界画”,尤善画舟车、市街、城廓、桥架皆独具风格。 清明上河图 2004 中国 清明上河图 (1MS全) 《清明上河图》,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公分,高24.8公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约莫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这幅画作对于各种形态的几乎正确描绘性使其负有盛名。《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张择端,也有一说作者不止张择端一人,董其昌《容台集》说:“乃南宋人追忆故京之盛,而寓清明繁盛之景,传世者不一,以张择端所作为佳。”“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听之感慨有流涕者,故其时西北耆旧,谈宣政故事者,为人所重。”甚至有人提出观点说是南宋人怀念昔日强盛时期而作。宋徽宗酷爱此画,用“瘦金体”在图上题写“清明上河图”五字。 《清明上河图》历十年画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后为宋神宗向皇后族人所藏。靖康之祸后流入金国。1186 年,金朝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磵、张世积等人先后得此画,识画睹画思故国,分别题跋于图后。后历经辗转,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为保管人偷售给杭州陈彦廉。至正年间又被调包,流落民间。 明朝初期,由大理寺卿朱文徽、大学士徐溥收藏。1451 年,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土徐溥所有。徐溥临终前赠予李东阳,嘉靖三年(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完死后,其夫人将《清明上河图》缝入枕中,后被娘家外甥王某曾临摩此画[2]。陆完之子将《清明上河图》卖至昆山顾鼎臣家。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蕃父子手上,明人田艺蘅《留青日札》载严嵩为得《清明上河图》,以1,200百金从苏州陆氏处购得,“馋得其赝本,卒破数十家”。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 清朝时由陆费墀保存,在上面矜印题跋。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迎春阁内。嘉庆帝命人将其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一书之中。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虽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和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二难,但均未受损。 1924年曾被溥仪和两幅仿作一起带至东北,但溥仪也不知何者为真品。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当成赝品处理,直至1950年冬天才由杨仁恺等人从库房的赝品堆里鉴定出真迹,后藏于北京故宫。文化大革命中,李作鹏曾利用权势将《清明上河图》强行从北京故宫“借”出,据为己有。林彪倒台后,《清明上河图》才又重见天日,如今依旧收藏于北京故宫。 苏汉臣 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画家。北宋末年任画院待诏,南宋初年任承信郎。画学刘宗古,所绘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擅描绘婴儿嬉戏之景和货郎担,情态生动。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 擅画佛道、仕女,尤精儿童。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其仕女多画闺阁中仕女的意态。作品多婴戏图,成功地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笔法简洁劲利,色彩明丽典雅。 宋苏汉臣灌佛戏婴 轴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轴 2014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戏婴图 (5-1,2) 宋苏汉臣灌佛戏婴 轴:4名孩童于庭院中浴佛为戏,其中3童或手扶佛像台座,或持水瓶灌佛,或手捧花篮;另1童双手合十跪地礼拜,每人皆神情专注,描绘栩栩如生。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轴(面值5元):庭院中湖石亭立,芙蓉,雏菊争艳,秋意盎然。男女2童围立于圆桌,聚精会神拨玩枣磨,另一圆桌及地面散置转盘,铙钹等玩具,刻画细腻传神。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 王希孟(1096年-1119年),中国宋代画家,擅作青绿山水。北宋政和年间入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得宋徽宗指导画技。 千里江山图 2017 中国 千里江山图 (1MS全) 《千里江山图》绢本为青绿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无作者款印,后人据题跋推断为北宋王希孟作品,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王希孟,生于1096年,卒年不详,河北武原(今河南原阳)人。他十八岁便显示出不凡的绘画天赋,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被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经悉心教诲终成大器。徽宗政和三(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不久英年早逝。 《千里江山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全幅构图景象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少见的巨制,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经宋代蔡京和内府、元代溥光、清代梁清标和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后在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巨然 巨然,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南唐及宋初画家,开元寺僧人,钟陵(今江西省南昌附近)人,也可能是建业(今江苏省南京)人,南唐灭亡后,随后主李煜降宋,至汴梁。其“受业于本郡(指今江苏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师从董源,和董源并称“董巨”。 巨然的山水画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现存的画多为竖式构图。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但加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而且笔墨趋于粗放,一般没有云雾迷濛之景。米芾评他“少年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可见他的画风不断地随着年岁演变。传世《萧翼赚兰亭图》、《层岩丛树图》和《秋山问道图》等画作,目前均为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宋人 雪图 1966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 (4-3) 宋代僧人巨然「雪图」。原画为绢本水墨立轴,横 52.5公分,纵103.6公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崔白 崔白(生卒年不详),字子西,活跃于十一世纪,安徽凤阳人。北宋著名画家。 仁宗时入画院,至神宗时辞去职务。擅长道释、山水、花木、鸟兽画,尤其是擅长花鸟写生,工花翎羽毛,重视勾勒填彩,笔迹强韧有力。传说崔白画直线可免用尺,依然可画出笔直又强劲的直线线条。其淡雅的画面构图风格,改变自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父子的浓艳画风。 著名作品有:《双喜图》、《寒雀图》、《枇杷孔雀图》、《秋浦蓉宾》、《竹鸥图》。 宋 崔白 秋浦蓉宾 1996 台湾 一九九六第十届亚洲国际邮展纪念 (4-1) 宋 崔白 秋浦蓉宾:本幅绘荷叶枯黄,芙蓉展艳,一派秋光旖旎,花间鹡鸰腾跃,翡翠踞,两鸿雁振翅凌空,意在千里。无画家款印,旧传为崔氏之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 崔白 双喜图(局部)崔白 双喜图(局部) 崔白 双喜图 2006 台湾 故宫宋代书画邮票 (4+1MS-3,4,MS) 崔白 双喜图:本幅描绘两只山喜鹊,向1只野兔鸣叫示警。画面上1只腾空飞来助阵,1只据枝俯向鸣叫,并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伫足回首张望,3者恰构成似有「S」型之韵律动感。在表现技法方面,灵活地运用工谨与粗放的笔趣,将质感量感逼真的呈现出来。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名氏 宋太祖赵匡胤 1962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 (4-2) 宋太祖赵匡胤像,原画为绢本,横169.7公分,纵191公分,画家姓名不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 平畴呼犊图 1966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 (4-2) 宋人「平畴呼犊图」。原画为绢本设色,横52.4公分,纵97公分,画家姓名不详。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 翠竹翎毛图宋人 花鸟图 1969 台湾 花鸟图古画邮票 (4-2,3) 翠竹翎毛图:原画系宋人所绘,绢本设色,横109.9公分、纵18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 花鸟图:原画为宋人所绘,绢本设色,横74.3公分、纵136.8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 宋人婴戏图 1979 台湾 宋人婴戏图古画邮票 (4全) 宋人婴戏图:原画横106.7公分,纵195.6公分,设色画,以梅花山茶与丛篁间2婴儿与狸奴嬉戏为主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百子图 1981 台湾 宋人百子图古画邮票 (10全) 此画系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捉鸟、钓鱼、划船采荷、绘画、弹琴、观画、扑蝶、赏鱼、斗蟋蟀、戴面具、捉迷藏、踢球等游戏。户外庭院,4季景色分明,孩童尽兴玩耍,个个天真活泼。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十八学士图宋人十八学士图 宋人十八学士图宋人十八学士图 1984 台湾 宋人十八学士图古画邮票 (4全) 唐太宗起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18人,并为学士,旋收卒,复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图象,褚亮为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此盖宋人仿作。原图为绢本看色画,分4幅,每幅横102.9公分,纵173.5公分,分别描绘士大夫行乐于琴、棋、书、画之神情,笔力苍劲,古趣盎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一):此幅画,槐阴下,翠竹数竿,间以文石。画中四人一握团扇,一执尘尾,一盥手回眸,另一则袒衣立於後,诸人皆专注凝视画帧,神态悠雅闲适,若沉醉于画幅景境之中。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二):此幅画,桐阴间,竹栏环之,屏风前有士人五,一人正执笔方书,馀数人摊书于几或手持书卷,另童子数人侍于侧边。画家勾写人物姿态各具,神情逼肖,另描绘园中景物亦甚精详,洵为佳作。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三):此幅构图精妙,学士背後屏风与随侍仆役形成一环,烘托主题,使四学士愈加突出。园中有柳、石榴花、巨石、芭蕉等。且有一奇石盆景,由此观之,国人欣赏奇石之癖好,由来久矣。 宋人十八学士图轴(四):此幅宋人仿作,画学士四人围几而坐,另一学士抚须而立,温文儒雅,神情泰然。园中松树挺立,芍药盛开,奇石并陈,尚有两只孔雀闲立。全图设色雅正,用笔精工,堪称佳作。7) 边纸:深堂琴趣图 2013 琴棋书画 (4全) 《深堂琴趣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3.6cm,横24.9cm。本幅无款印。钤收藏印 “仪周珍藏”一方。此图描写山斋数楹,葱树掩映,一人于堂中抚琴,二鹤在琴声中闲步。远山一带,巨壑空茫。建筑用笔粗浑,轻刻画,重意境,形象概括,细部脱略简化而不失准确真实。整幅画面清新明净的情境赋予作为绘画主体的建筑含蓄而富于想象的空间依托,使之具有了诗一般和谐浑融的意境。8)9) 1) , 2) , 3) 摘自百度百科 4)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 5) , 6) , 9) 暂列入北宋 7)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数位典藏网站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3/fb/49.html 8) 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艺术/中国/北宋.txt 最后更改: 5周前由 青团0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