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 ====== {{tag>艺术}}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归属地区发行的清代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邮票。 ===== 八大山人 ===== 八大山人(1626年-1705年),姓朱,名统𨨗,训名耷,法名传綮,字刃庵,号彭祖,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江西南昌人,祖籍安徽凤阳,明朝宗室、辅国中尉,书画家,明末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的山水和花鸟画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简笔写意花鸟画。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风格独特,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构造型。 |[{{: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2.jpg|双鹰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3.jpg|孤松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4.jpg|墨荷图}}]| |[{{: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5.jpg|瓶菊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6.jpg|双鹊大石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207.jpg|仿董源山水图}}]| ^2002 中国 八大山人作品选 (6全)^^^ [双鹰图]为八大山人晚年画鹰的代表作。八大山人人画鹰取法明代画家林良,然其用笔之简洁,用墨之洒脱,无不显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造诣。画面上两只苍鹰相互顾盼,枯木顽石间于其中,相映成趣,俯仰高低之间其英武之姿跃然纸上。画面纸墨虽经三百多年风尘变色,但仍显现出的双鹰却如活的一般,妙不可言。现藏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孤松图]此画笔墨通劲,深浅相宜,曲直疏密,另见一番风韵。画面左边有吴昌硕题跋,言八大山人画“高古超逸,无溢笔无赘笔,精简至极”。八大山人笔墨取舍极自由,“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最后终能做到神形兼备,言简意赅”(李苦禅语)。八大山人以极简之笔来表现了松针极繁之形,且不使人感觉松散。现藏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墨荷图]此图荷花有近2平方米,构图奇特,意境空阔。八大山人利用浓淡变化的墨色,抑扬顿挫的笔触,表现圆转苍劲的荷茎,大笔重捺的莲叶,轻柔婉转的荷花,组成了墨白灰层次丰富的画面,产生节奏和韵律,展示出满地风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尤其那数杆足有一米五长的荷梗,使画面产生从下向上仰看荷花的效果。现藏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瓶菊图]此画是八大山人花鸟图平整简括中显奇突之作。几朵似乎随意勾勒的菊花,小巧精细,艳而不俗,绕有韵致,苍劲挺健。流露出作者豪迈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现为杭州籍上海画家唐云收藏。 [双鹊大石图]八大山人画明显的特点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此图一顽石居中,两禽鸟上下顾盼,相互呼应。八大山人用寥寥数笔将石头勾勒出来,并有着很强的质感。两只鸟生动活泼,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充分表现出中国画讲究物象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情趣。现藏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仿董源山水图]此画为八大山人临摹五代江西进贤籍画家董源的作品,现代著名学者王朝闻评论说:“八大山人那些临摹前人书画的作品,也多富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他在《仿董北苑山水》(即此图)画上借董其昌“盖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的论点,表达了他自己对艺术独创性的高度尊重。”这幅画表现了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高超记忆。现藏北京荣宝斋。 ===== 王武 ===== 王武(1632年-1690年),字勤中,号雪颠道人、忘庵,是清朝的一位画家和诗人。 王武出生在江苏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他是明朝画家王鏊的六世孙,以诸生入太学,不屑意举子业。性乐易,不设城府,也不趋谒权贵。王武擅长画花鸟画,精于鉴赏,家中先人收藏了许多作品,他也爱好收藏,有许多宋、元、明诸大家的名迹。 与当时的画家不同的是,王武不师从于任何人,通过临摹自学得法,其所写花、鸟、动、植,生趣逾陈淳、陆治。 |[{{:艺术:亚洲:中国:cn198206.jpg|清王武梧禽紫薇图}}]| ^1982 中国 明清扇面画 (6-6)^ ===== 恽寿平 ===== 恽寿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号南田,又号云溪外史、白云外史,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画家。 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父恽日初为复社要人。寿平八岁能咏莲,少年遭遇战乱,随父参加抗清运动,兵败后与父失散,被总督陈锦之妻收留。陈锦遇刺身亡,寿平扶灵北归时,在灵隐寺与父相遇,留寺为僧,后回乡与家人团聚。 初工山水,笔墨秀峭,后与王翚交往,多作花卉,重视写生,往往用水墨淡彩,清润明丽,自成一格,有“恽派”之称。 人称其笔有仙气,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生前视钱如无物,晚年贫病交迫,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好友王翚出资安葬。 |[{{:艺术:亚洲:中国:cn198205.jpg|清恽寿平菊花图}}]| ^1982 中国 明清扇面画 (6-5)^ |[{{:艺术:亚洲:台湾:tw201102.jpg|清恽寿平牡丹图(局部)}}]| ^2011 台湾 故宫古画自动化邮资票-清恽寿平牡丹 (1全)^ ===== 陈字 ===== 陈字(1634 - ),即陈小莲,幼唤鹿头,初名懦桢,字无名,明末清初诸暨枫桥陈家村人。陈洪绶第四子,太学生,考授州同。 陈小莲资质颖悟,自幼得父钟爱,善书工画,笔墨洒脱酣畅,有大家气,所绘人物、花草别树一帜。其诗亦工,然为画名所掩。时人得陈字画,宝惜如老莲之作,故有“小莲”之号。达官贵人持重金求画,虽家贫如洗,亦不供片纸只字。为人表里如一,遇有不快,即面折人。人谓乃翁遗风,老莲再世。 |[{{:艺术:亚洲:香港:hk202003.jpg|山水人物杂册}}]| ^2020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至乐楼藏品选 (6+1MS-3)^ ===== 石涛 ===== 石涛(1642年-1707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郑板桥兰竹画均取法石涛。张大千生前收藏多件石涛书画,最多时约五百幅。张大千亦擅长仿石涛作品,几可乱真。 |[{{: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1.jpg|巢湖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2.jpg|听泉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3.jpg|对菊图}}]| |[{{: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4.jpg|梅竹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5.jpg|人马图}}]|[{{:艺术:亚洲:中国:cn200906.jpg|墨荷图}}]| ^2009 中国 石涛作品选 (6全)^^^ 《墨荷图》,绫本水墨,现藏广东博物院。图中用大笔墨写意法画荷叶,荷叶临风挺立,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将荷塘的清润深幽表现出来。荷花采用白描勾线法,在荷叶后面盛开,上部题有小诗一首,钤印两枚。此幅画是以花衬叶手法,富有新意,构图丰满,笔墨放纵,是石涛花鸟作品中的代表作。 《巢湖图》、《听泉图》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对菊图》、《梅竹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人马图》现藏于江苏无锡市博物馆。《墨荷图》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邮票。 |[{{:艺术:亚洲:香港:hk202001.jpg|写黄研旅诗意册}}]| ^2020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至乐楼藏品选 (6+1MS-1)^ ===== 王原祁 ===== 王原祁(1642年-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江南太仓州(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清代政治人物、画家,“四王”之一。 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授任县知县。行取给事中,不久改中允。历官有声。曾为宫廷作画并鉴定古画,后任书画谱馆总裁。官至户部左侍郎,人称“王司农”。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直南书房,康熙帝常观其作画。次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佩文斋书画谱》100卷,康熙五十年(1711年)又主持《万寿盛典图》总裁。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 |[{{:艺术:亚洲:香港:hk200902.jpg|王原祁 仿黄公望山水图}}]| ^2009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 (6-2)^ 王原祁 仿黄公望山水图: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 唐岱 ===== 唐岱(1673-?),字昧东,号静岩,清代画家,隶满洲正白旗。 早年承祖爵,任骁骑参领,从王原祁学画,又师法范宽。后应召入内廷论画法,深受康熙帝赏识,御赐“画状元”。康熙帝曾题唐岱《溪山雪霁图》云: “唐岱笔法老尤劲,鼻祖摩诘追范宽。”乾隆帝在唐岱《千山落照图》画幅上题写“位置倪黄中,谁能别彼此”。官至内务府总管。著有《绘事发微》。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大房选胜图》和《松鹤图》。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新丰图》。 |[{{:文物:亚洲:中国:cn200017.jpg|边纸:《山水图》局部}}]| ^2000 中国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1MS全)^ 《山水图》作映衬,群峰连绵,云遮雾绕,林海莽莽,渲染了“排单催急递,关山度若飞”的古代驿传的意境。 ===== 邹一桂 ===== 邹一桂(1686年-1772年),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南无锡(今江苏)人,清朝政治人物、画家,进士出身。 邹一桂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自幼受家庭熏陶,攻读经书,且酷爱绘画。雍正五年(1727年)登丁未科进士,殿试高居二甲第一名(传胪),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十年(1732年)任云南道监察御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贵州学政期间,上疏整治科场弊端。乾隆七年(1742年)转任给事中。后历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 邹一桂为官履职之余,酷爱绘画,其山水效宋人,花卉学恽南田,清润秀逸,别具一格。他曾精心描绘百科花卉,并各题一诗,集成《百花卷》,进呈乾隆帝,乾隆帝深为赞赏,且亦为《百花卷》题写绝句百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邹一桂辞职回乡。乾隆帝南巡时,曾赐起“画禅颐寿”匾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赴京贺皇太后寿辰,加尚书衔。第二年回乡,卒于途中,年八十六。 传世诗、画作品有《春华秋实图》、《百花诗卷》、《秋山萧寺图》、《五君子图》、《小山画谱》、《小山诗钞》等。 |[{{:邮票:台湾:1995:tw199507.jpg|清 邹一桂「状元红」}}]|[{{:邮票:台湾:1995:tw199508.jpg|清 邹一桂「汉宫春」}}]| ^1995 故宫牡丹古画邮票(自黏邮票) (2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中国:cn201115.jpg|边纸:白海棠图}}]| ^2011 中国 春和景明 (1+1MS-MS)^ 《清邹一桂白海棠图》是清代的邹一桂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中国画,现存于上海博物馆。该画写两枝海棠,低枝倾斜垂弓而复昂,取势自然;白花团簇,娇态盈盈,聚散有致;造型严谨,意趣鲜活,运笔俊逸而婉转。民间收藏 上海博物馆藏。 该图花朵以重粉铺填,层次丰富,明净典雅;花叶大小、向背深浅不一,穿插合理。图册仅此一开,册后有雍正壬子(公元1732年)邹升恒撰书《白海棠诗》并诗序,序中载:“静海励文恭(励廷仪),手植海棠二枝于家之庭,每当敷荣时,红云覆砌,迄今二十年。公以尚书卒官,灵舆归里,正值清秋,忽繁素萼两树如雪,见者异之,佥谓草木之知恩。”“爰倩(邹一桂)作图,纪以长句,并属知公者赐和。”若以年款推断,作者写此册时应是47岁。 ===== 李鳝 ===== 李鳝(1686年-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清朝官员、画家。李鳝在扬州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他喜欢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为“扬州八怪”之一。 |[{{:艺术:亚洲:中国:cn201013.jpg|李鳝的《菊花图》,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0 中国 梅兰竹菊 (4-4)^ ===== 金农 ===== 金农(1687年-1763年),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好游历,久居扬州。 人生际遇坎坷,平生未做官。少年受业于何焯,并与丁敬等相交,乾隆元年(1736年)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 他博学多才,善诗、古文,精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书法淳朴,楷书自创一格,有隶意,号称漆书;亦能篆刻,得秦汉法;五十岁后开始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具造诣新奇,笔墨朴质,别开蹊跷;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 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著述有《冬心诗钞》、《冬心随笔》、《冬心画梅题记》、《冬心画马记》、《冬心杂著》等书。 |[{{:艺术:亚洲:中国:cn201010.jpg|选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农画梅花册》}}]| ^2010 中国 梅兰竹菊 (4-1)^ ===== 郎世宁 =====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意大利语: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7日),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及中国宫廷画家,写实画风纪录了清朝初期的中国宫廷人物与景色。 郎世宁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国,历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计约有50余年。他不仅为后世留下大量珍贵的画作,而且对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程度的贡献。他的宫廷画作品融合中西绘画艺术,不但表现出西方绘画中的写实、立体、注重线条和结构等特点,也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传神与韵味,在数十年的探索中,致力于融合中西方绘画技法于一体,创作出独特的画风,尽管拥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然而他的绘画作品较为重视技巧而非艺术的探索,因此不论在中国和西方均未被视为伟大的作品。另外他参与圆明园的规划设计,其内部的建筑、环境和式样采用了西方艺术巴洛克式风格,而装饰细节上则有具有东方中国的艺术神韵。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他曾试图要求康熙帝开办学习用西方透视原理来绘画的绘画学校,但不被采用,后来与中国学者年希尧一起出版了一本《视学》,是中国第一部西洋透视学专著。 |[{{:艺术:亚洲:台湾:tw196904.jpg|清 郎世宁 花阴双鹤图}}]| ^1969 台湾 花鸟图古画邮票 (4-4)^ 花阴双鹤图:原画为清郎世宁所绘,绢本设色,横93.1公分、纵170.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邮票:台湾:1971:tw197110.jpg|十骏犬 霜花鹞}}]|[{{:邮票:台湾:1971:tw197111.jpg|十骏犬 睒星狼}}]| |[{{:邮票:台湾:1971:tw197112.jpg|十骏犬 金翅猃}}]|[{{:邮票:台湾:1971:tw197113.jpg|十骏犬 墨玉璃}}]| |[{{:邮票:台湾:1971:tw197114.jpg|十骏犬 苍水虬}}]|[{{:邮票:台湾:1972:tw197201.jpg|十骏犬 雪爪卢}}]| |[{{:邮票:台湾:1972:tw197202.jpg|十骏犬 茹黄豹}}]|[{{:邮票:台湾:1972:tw197203.jpg|十骏犬 蓦空鹊}}]| |[{{:邮票:台湾:1972:tw197204.jpg|十骏犬 苍猊犬}}]|[{{:邮票:台湾:1972:tw197205.jpg|十骏犬 斑锦彪}}]| ^1971-1972 十骏犬古画邮票 (10全)^^ 十骏犬古画系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之绢本着色画。十骏犬为郎氏名作,画中诸犬栩栩如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1.jpg|骏马图 雪点雕}}]|[{{: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2.jpg|骏马图 如意骢}}]| |[{{: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3.jpg|骏马图 奔霄骢}}]|[{{: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4.jpg|骏马图 红玉座}}]| |[{{: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5.jpg|骏马图 赤花鹰}}]|[{{: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6.jpg|骏马图 筱云使}}]| |[{{: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7.jpg|骏马图 霹雳骧}}]|[{{: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8.jpg|骏马图 大宛骝}}]| |[{{:艺术:亚洲:台湾:tw197309.jpg|骏马图}}]| ^1973 台湾 骏马图古画邮票 (8+1MS全)^ 骏马图为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之绢本设色画,画中8骏马乃清乾隆时,东土耳其斯坦酋长朝臣所进贡,龙种俊骨,深为帝所喜爱,遂使郎氏实地写生,画中诸马态貌如生。每张画上均有乾隆皇帝题诗及玉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197001.jpg|「百骏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7002.jpg|「百骏图」局部}}]|[{{:艺术:亚洲:台湾:tw197003.jpg|「百骏图」局部}}]| ^1970 百骏图古画邮票 (7全)^^ |[{{:艺术:亚洲:台湾:tw197708.jpg|「百骏图」局部}}]|[{{:艺术:亚洲:台湾:tw197709.jpg|「百骏图」局部}}]| ^1977 台湾 新年邮票 (2全)^^ 「百骏图」:原画为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之绢本设色卷轴,横 776.2公分、纵94.5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199101.jpg|孔雀开屏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9102.jpg|孔雀开屏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9103.jpg|孔雀开屏图}}]| ^1991 台湾 孔雀开屏图古画邮票 (2+1MS全)^ 孔雀开屏图古画为绢本设色画,横282公分、纵328公分,为清代郎世宁所绘。郎氏,义大利米兰人,1715年来华传教,由马国贤引见康熙帝,奉命学习中国画,1723年奉召入内廷供奉,擅画人物花鸟动物,其画风承袭欧洲文艺复兴之华美写实并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以及西画颜料,故凡诸所作,色彩浓艳,形象逼肖,自创一格。图中2孔雀,1开屏立于花下,1举步回顾,园中湖石玲珑,玉兰、牡丹、月季、海棠盛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201509.jpg|清郎世宁聚瑞图 轴}}]|[{{:艺术:亚洲:台湾:tw201510.jpg|清郎世宁画花底仙尨 轴}}]| |[{{:艺术:亚洲:台湾:tw201511.jpg|清郎世宁画阿玉锡连齿荡寇图 卷}}]|[{{:艺术:亚洲:台湾:tw201512.jpg|清郎世宁画交址果然 轴}}]| |[{{:艺术:亚洲:台湾:tw201513.jpg|清郎世宁画锦春图 轴}}]| ^2015 台湾 郎世宁古画邮票 (4+1MS全)^ 清郎世宁聚瑞图轴:图绘一只青瓷弦纹瓶,瓶中插有并蒂莲花,莲蓬与稻穗等象征吉祥的植物。为郎世宁现存纪年最早的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郎世宁画花底仙尨轴:湖石旁桃花正开,树下一只枣红色小狗,前腿与胸部白色,尾巴翘起,头略侧向后方,似在行进中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停下张望,模样十分可爱。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郎世宁画阿玉锡连齿荡寇图卷:阿玉锡,新疆准噶尔人,有罪应剉臂,后向清廷投。。清高宗干隆皇帝闻其勇敢善战而召见,赐银,擢侍卫。1755年平定伊犁,于格登鄂拉立战绩。高宗为之作歌,令郎世宁为作持矛荡寇图。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郎世宁画交址果然轴:成画于1761年,画中所绘可能为产于马达加斯加岛的环尾狐猴,但画上干隆皇帝却称其为来自交趾(今越南)的果然兽。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郎世宁画锦春图轴:图绘山涧溪流,二锦鸡栖立湖石上,石旁杂卉,绿竹,灵芝丛生,寓意“春光似锦”。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1.jpg|牡丹}}]|[{{: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2.jpg|桃花}}]|[{{: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3.jpg|芍药}}]| |[{{: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4.jpg|海棠玉兰}}]|[{{: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5.jpg|虞美人蝴蝶花}}]|[{{: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6.jpg|黄刺蘼鱼儿牡丹}}]| |[{{: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7.jpg|石竹}}]|[{{:艺术:亚洲:台湾:tw201608.jpg|樱桃桑鸤}}]| | ^2016 台湾 仙萼长春(上辑)(8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1705.jpg|罂粟}}]|[{{:艺术:亚洲:台湾:tw201706.jpg|紫白丁香}}]|[{{:艺术:亚洲:台湾:tw201707.jpg|百合花缠枝牡丹}}]| |[{{:艺术:亚洲:台湾:tw201708.jpg|翠竹牵牛}}]|[{{:艺术:亚洲:台湾:tw201709.jpg|荷花慈姑}}]|[{{:艺术:亚洲:台湾:tw201710.jpg|豆花稷穗}}]| |[{{:艺术:亚洲:台湾:tw201711.jpg|鸡冠花}}]|[{{:艺术:亚洲:台湾:tw201712.jpg|菊花}}]| | ^2017 台湾 仙萼长春(下辑)(8全)^^^ 清郎世宁《仙萼长春册》绢画16开,分绘四时花卉,色彩鲜艳夺目,景物布置细巧,且宾主呼应得宜,可谓兼融中西画法之难得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 余省 ===== 余省(1692年—1767年),字曾三,号鲁亭,江苏常熟人,余珣之子,清代著名画家。曾受业于蒋廷锡。乾隆(1736—1795)时与唐岱、周鲲同祗候内廷,善花鸟、虫鱼、翎毛,间亦参用西法,赋色妍丽,尤善画蝶,工兰竹水仙,所作叠邀高宗睿题,藏于石渠宝笈。 |[{{:艺术:亚洲:台湾:tw202303.jpg|百蝶圖 卷}}]| ^2023 台湾 台北2023第39届亚洲国际邮展邮票—百蝶耀经典 (2全)^ ===== 郑燮 =====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省淮扬海道扬州府兴化县(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镇)人,祖籍苏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书画家,擅长画竹。 郑燮为官清廉,后来因老病罢官客居扬州,身无长物,只有寥寥几卷图书,便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以篆、隶、草、行、楷等各种书体的字形,并以兰草画法入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创造了“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体。 |[{{: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1.jpg|竹石扇面}}]|[{{: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2.jpg|兰花册页}}]| |[{{: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3.jpg|兰竹石大中堂}}]|[{{: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4.jpg|竹石图轴}}]| |[{{: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5.jpg|瓶菊册页}}]|[{{:艺术:亚洲:中国:cn199306.jpg|书法扇面}}]| ^1993 中国 郑板桥作品选 (6全)^^ |[{{:艺术:亚洲:中国:cn201012.jpg|选自郑燮的《兰竹图册》}}]| ^2010 中国 梅兰竹菊 (4-3)^ ===== 艾启蒙 ===== 艾启蒙(Jgnatius Sickeltart),(1708年-1780年),字醒庵,波西米亚(今属捷克)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他乾隆十年(1745年)来到中国,师从郎世宁学画,很快受到清廷重视,奉召入内廷供奉。 他擅长人物、走兽、翎毛类绘画,与郎世宁、王致诚、安德义被人称为四洋画家,形成新体画风。 他已知的作品有紫光阁武功图中《准噶尔战功图》(乾隆二十年,1755年);孝圣皇后八旬万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香山九老图》,著录于《国朝院画录》;《十骏图》(乾隆三十七年)。《宝吉骝图》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绢本,设色,现均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艺术:亚洲:台湾:tw200806.jpg|百鹿图}}]| ^2008 台湾 清艾启蒙百鹿图古画邮票 (1MS全)^ 百鹿图描绘旷野霜林,坡陀平衍,百鹿遨游,或低头啮草,或悠然憩息,或竞渡于水中,或群饮于湖畔,或错愕而奔,或牴角而斗,跪卧仰鸣,百态悉备,无不生动。 ===== 乾隆帝 ===== 清高宗弘历,爱新觉罗氏,(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在世),镶黄旗满洲人,年号“乾隆”,庙号高宗。 乾隆帝好诗、书、画,作品极多,作诗多达四万首(38630首)。其作品多采用“御题”做题跋。紫禁城宫殿内绝大部分的匾额,楹联,亦是出自其御笔。乾隆在宫中收藏的名家书画上题诗用印的嗜好,被认为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原作品的艺术价值。 |[{{:艺术:亚洲:台湾:tw197806.jpg|《仿明宣宗开泰图》局部}}]|[{{:艺术:亚洲:台湾:tw197807.jpg|《仿明宣宗开泰图》局部}}]| ^1978 台湾 新年邮票 (2全)^^ 清高宗绘「仿明宣宗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张若霭 ===== 张若霭(1713年—1746年),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县(今属安庆市桐城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名臣张廷玉长子。 工山水花鸟书画,得王谷祥、周之冕的遗风,曾参与《石渠宝笈》的编辑工作。有《岁寒三友图》、《仿王元章疏影寒香图》传世。 |[{{:艺术:亚洲:台湾:tw202201.jpg|}}]| ^2022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二十四节气 秋 (6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2202.jpg|}}]| ^2022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二十四节气 冬 (6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2301.jpg|}}]| ^2023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二十四节气 春 (6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2302.jpg|}}]| ^2023 台湾 故宫古画邮票-二十四节气 夏 (6全)^ ===== 乔治·钱纳利 ===== 乔治·钱纳利(英文:George Chinnery,1774年-1852年),是传统学院派画家,在早年到中国的画家当中享负盛名,被视为十九世纪东方最有影响力的西方画家,其作品深受印度、香港以及澳门人喜爱。 出生于英国,父亲是书法家;本身家境富裕,自己在绘画方面亦颇有才能,故于英国、爱尔兰等地享有盛名。但因他于年少时挥霍无度结果欠债累累,而他本身亦不喜欢其口中所描述的“丑陋”的太太,故于1802年毅然离开英国远赴印度,并于当地定居,于当地绘画出不少有关当地风土人情的作品。于印度逗留24年之后,于1825年迁居澳门,并开始其对这个小城各种风貌的描画。其间也曾在广州和香港小住过一段时间,亦描绘了不少当地风貌的作品。1852年5月30日病逝于澳门寓所,享年78岁。遗体安葬于白鸽巢公园旁的基督教坟场。 钱纳利擅于街头速写,每逢路过触发灵感的好地方时都会就地描画,且又快又好。另外,他也替不少达官贵人作人像画,他甚至曾经试过先即场为对方描绘出人像,其后再回家凭记忆画出背景。 钱纳利描画的各地风貌亦为后世历史研究留下不少的贡献,如刚开埠的香港的模样,以及昔日澳门小城各历史建筑的面貌等。 |[{{:艺术:亚洲:澳门:mo197401.jpg|自画像 乔治·钱纳利作}}]| ^1974 澳门 画家乔治·钱纳利诞生200周年 (1全)^ |[{{:艺术:亚洲:澳门:mo199401.jpg|澳门风景 乔治·钱纳利作}}]|[{{:艺术:亚洲:澳门:mo199402.jpg|圣地亚哥古堡 乔治·钱纳利作}}]| |[{{:艺术:亚洲:澳门:mo199403.jpg|嘉思栏炮台 乔治·钱纳利作}}]|[{{:艺术:亚洲:澳门:mo199404.jpg|南湾景色 乔治·钱纳利作}}]| ^1994 钱纳利眼中的澳门 (4全)^^ |[{{:文物:亚洲:澳门:mo200302.jpg|日暮的西望洋山 乔治·钱纳利作}}]|[{{:文物:亚洲:澳门:mo200303.jpg|圣保罗教堂遗迹 乔治·钱纳利作}}]| ^2003 澳门 博物馆和收藏品 一 – 艺术博物馆 (4+1MS-2,3)^^ ===== 苏六朋 ===== 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早年曾在罗浮山中读书,从德堃学画。与张维屏、李长荣、邓大林、郑绩、梁伦恩等有往来。善画风俗人物,反映清朝中期百姓的日常活动。画风取法宋元,受闽派上官周与黄慎画风影响,细笔者尤佳。有《集市图》、《东山报捷图》、《药洲品石图》、《曲水流觞图》等。 香港中文大学藏有苏六朋《白描罗汉卷》,及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苏六朋《罗浮仙赊酒图》及《文会图》等。 妻余菱亦善画,与夫“红袖添香共读书”,其子苏子鸿亦是清代名画家。 |[{{:文物:亚洲:澳门:mo200304.jpg|听琴图 苏六朋作}}]| ^2003 澳门 博物馆和收藏品 一 – 艺术博物馆 (4+1MS-4)^ 听琴图:纸本、设色,纵208.8厘米,横101厘米,现藏澳门艺术博物馆。图绘三文士在庭院中欣赏琴艺,一人弹奏,二文士倾听。文士侧耳倾听的神情、眼神均刻画的入目三分,丝丝入扣,人物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转合流畅,工精细致,是苏六朋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 居廉 ===== 居廉(1828年9月22日-1904年5月5日),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广州市海珠区)人,字士刚,号古泉、隔山樵子、罗湖散人。居廉是中国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国画画家,善画花鸟、草虫及人物,尤以写生见长。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初时学宋光宝和孟丽堂,后吸收各家之长,自成一家。笔法工整,设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基础上,创撞水和撞粉法,是岭南画派奠基人之一。 |[{{:艺术:亚洲:香港:hk200905.jpg|居廉 花蝶}}]| ^2009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 (6-5)^ 居廉 花蝶:香港文化博物馆藏。 ===== 任伯年 ===== 任颐(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画家。原名小属,初名润,字小楼,一作晓楼。后号“次远”,字“伯年”,常被称作任伯年。山阴(浙江省绍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 任伯年结合中国画传统画法,民间画法和西洋画速写,彩色法。确立了独自的画风。擅花鸟画,兼工人物画,尤精肖像画,亦画山水画,能塑像。19世纪80年代,为创作鼎盛期,题材广泛、常用隐喻手法。19世纪90年代,创作大量花鸟画,虽思想性没有再超过上一阶段,但画风变得更加大胆简约自然。 |[{{:艺术:亚洲:日本:jp200902.jpg|牡丹 (局部) 中国美术馆藏}}]| ^2009 日本 邮趣周 (6-2)^ ===== 马逸 ===== 马逸,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元驭子,字南坪,晚号陔南,江苏常熟人。工花卉,师蒋廷锡,亦画鱼。 |[{{:文物:亚洲:中国:cn200903.jpg|《国色天香图》}}]| ^2009 中国 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 (2+1MS-MS)^ 《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 ===== 丁观鹏 ===== 丁观鹏,生卒年不详,顺天府(今北京市及周边)人。 雍正四年(1726年)进入宫廷,与弟丁观鹤供奉于南薰殿。早年向郎世宁、王致诚学习,融贯中西,重视立体感;乾隆朝擢“一等画画人”,善绘道释人物,亦擅于山水,风格近似丁云鹏。乾隆十三年(1748年)作《乞巧图》。乾隆十九年(1754年)尝仿顾恺之绘《洛神图》。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作《无量寿佛图》。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奉命画《法界源流图卷》。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八月作《说法图》。又与陈枚、孙硝合作《丹台春晓图》。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烂柯仙迹》、《庆丰图》、《太平春市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7525.jpg|《春巿图》 丁观鹏作}}]| |[{{:艺术:亚洲:台湾:tw197526.jpg|《春巿图》局部 丁观鹏作}}]|[{{:艺术:亚洲:台湾:tw197527.jpg|《春巿图》局部 丁观鹏作}}]|[{{:艺术:亚洲:台湾:tw197528.jpg|《春巿图》局部 丁观鹏作}}]| ^1975 台湾 清丁观鹏春巿图古画邮票 (8全)^^^ 春巿图:原图为绢本手卷,(横235.5公分,纵30.5公分),系清人丁观鹏所绘。图中描绘新春时节之乡间景色,游人熙攘喜气洋溢,画工精细,色彩雅丽,洵属杰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程致远 ===== 程致远,字南溟,生卒年不详清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水墨花果。 |[{{:艺术:亚洲:澳门:mo198501.jpg|人物故事图册(局部)古寺赏梅图 程致远作}}]|[{{:艺术:亚洲:澳门:mo198502.jpg|人物故事图册(局部)江边互市图 程致远作}}]|[{{:艺术:亚洲:澳门:mo198503.jpg|人物故事图册(局部)汲泉煮茗图 程致远作}}]|[{{:艺术:亚洲:澳门:mo198504.jpg|人物故事图册(局部)琴瑟和谐图 程致远作}}]| ^1985 澳门 澳门贾梅士博物馆成立25年 (4全)^^^ 人物故事图册,该册页为绢本设色,尺寸不详,原藏于澳门贾梅士博物馆,现藏于澳门艺术博物馆。 ===== 顾怀 ===== 作者生平不详。 |[{{:艺术:亚洲:香港:hk200906.jpg|顾怀 白描人物(局部)}}]| ^2009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 (6-6)^ 顾怀 白描人物: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藏。 ===== 徐扬 ===== 徐扬(生卒年不详)江苏苏州人,清代画家。字云亭。家住阊门内专诸巷。工绘事,擅长人物、界画、花鸟草虫。 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南巡至苏州,进画,得以供奉内廷。受艾启蒙、贺清泰影响,写实功力益深。 他于乾隆二十四年画出了《盛世滋生图》卷。而后又画出了著名巨作《乾隆南巡图》(共十二卷)等历史画卷。他的绘画继承了《清明上河图》等艺术形式,以散点透视法来描绘山水城池,把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其意义更大。 |[{{:艺术:亚洲:台湾:tw202001.jpg|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 徐扬作}}]| ^2020 台湾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古画邮票(上辑)(6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2101.jpg|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 徐扬作}}]| ^2021 台湾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古画邮票(下辑)(6全)^ 清 徐扬 《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卷,纸本设色,48.9×1342.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25年,钦天监观测到来年正月初一有“日月同升,五星联珠”天文异象,是“海宇晏安,年谷顺成”的祥瑞征兆,乾隆帝因此命令画院画家徐扬绘图记录这一罕见天象。 画卷前中段绘有观象台,上并有浑天仪、天体仪两座观测星象的仪器,观象台两侧天空各画日、月。卷中人物虽小,仍可见相互走告、观看天象之态,更因当日为元旦,贺岁拜年的姿态也穿插其中,写实历历。考文献纪录,当年正月五星位置确实相近,但未冠以“五星联珠”之称。或许正如款识所言,虽天象有兆,却未“ 宣付史馆”,而由徐扬此图扮演着与“文献”同功的纪实效能。 画卷中,文武官员进京朝贺,市井百姓也纷纷出门拜年,从故宫内城城墙、观象台起,经东单牌楼,到皇城内东安门、东华门止,北京东城区重要地标都浓缩在长卷中,画面描绘新春胡同巷道车马游人络绎不绝、街面店铺鳞次栉比,展现出乾隆盛世北京市井的繁华富庶景象。 款识:上御极之二十六年(西元一七六一年)正月初一日,午初一刻。日月同在元枵宫。躔女宿。如合璧。水星附日。躔牛宿。木火土金四星。同在娵訾宫。躔危室二宿。如联珠。群臣奏请宣付史馆。圣德谦让弗居。勤政敕几。不言符瑞。然仪象昭然。万目共覩。臣民庆洽。朝野欢腾。臣执事艺苑。谨敬绘图以纪。臣徐扬。 下辑图案包含北京内城东城区的胡同合院、商店铺面、市井街道、东安门、东华门,以及新年元旦文武官员进京朝贺,市井百姓相互拜年等热闹景象,另有官员穿戴服饰冠帽、各式交通工具等丰富景象,与上辑邮票完整呈现北京城内的繁荣富丽及风俗习尚。 |[{{: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1.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2.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 |[{{: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3.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4.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 |[{{: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5.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艺术:亚洲:中国:cn202206.jpg|姑苏繁华图 徐扬作}}]| ^2022 中国 姑苏繁华图 (6全)^^ 《姑苏繁华图》,又称《盛世滋生图》,是清代画家徐扬所绘反映苏州城繁华盛况的画作,绘制于公元1759年,目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徐扬总共花费了24年时间才画成此图,全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 ===== 芥子园画谱 ===== 《芥子园画谱》,又名《芥子园画传》,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著名画谱,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其名由来为李渔在南京的别墅‘芥子园’。 主要作者有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还有诸升等人,主持画传编著的沈心友,是清初著名文士李渔女婿。 芥子园画谱代表着清代前期雕版彩色印刷的高峰。版本学家赵万里先生称之“初印本用开化纸套色精印,绚丽夺目。此书为画学津梁,初学画者多习用之”。 覆刻重刊多次的芥子园画谱,至今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推崇,近代的中国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此书作为学习范本。 |[{{:艺术:亚洲:中国:cn201011.jpg|选自《芥子园画谱》}}]| ^2010 中国 梅兰竹菊 (4-2)^ ===== 清朝宫廷画院 ===== |[{{:邮票:台湾:1968:tw196807.jpg|清明上河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6802.jpg|清明上河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6803.jpg|清明上河图}}]| ^1968 台湾 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 (7全)^^ |[{{:艺术:亚洲:台湾:tw196907.jpg|清明上河图(局部)}}]| |[{{:艺术:亚洲:台湾:tw196908.jpg|清明上河图(局部)}}]|[{{:艺术:亚洲:台湾:tw196909.jpg|清明上河图(局部)}}]|[{{:艺术:亚洲:台湾:tw196910.jpg|清明上河图(局部)}}]| ^1969 台湾 故宫名画清明上河图邮票 (5全)^^^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是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协作画成,是参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其中增加了明清时代的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亦增添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使画中人物增加到超过4,000人,画作尺寸扩大至长1152.8公分及宽35.6公分;同时因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行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达圆熟细致,所画之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的精品之作。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艺术:亚洲:台湾:tw197010.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011.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012.jpg|十二月令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1.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2.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3.jpg|十二月令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4.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5.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6.jpg|十二月令图}}]| |[{{: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7.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8.jpg|十二月令图}}]|[{{:艺术:亚洲:台湾:tw197109.jpg|十二月令图}}]| ^1970-1971 十二月令图古画邮票 (12全)^^^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古画,分别以阴历12个月中民家生活情景为图案,原画均为绢本设色大型立轴,横96.5公分、纵175.5公分,作者姓名不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1.jpg|青头红鹦哥}}]|[{{: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2.jpg|绿山鸟}}]|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3.jpg|黑觜倒挂}}]|[{{: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4.jpg|山火燕}}]|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5.jpg|山鹧}}]|[{{: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6.jpg|山画眉}}]|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7.jpg|燕雀}}]|[{{: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8.jpg|靠山红}}]|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09.jpg|西宁白}}]|[{{: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0.jpg|花红燕}}]|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1.jpg|莺雏}}]|[{{: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2.jpg|黄道眉}}]|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3.jpg|太平雀}}]|[{{: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4.jpg|五更呜}}]|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5.jpg|秋香色八哥}}]|[{{: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6.jpg|瑞红鸟}}]|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7.jpg|红颊绿鹦哥}}]|[{{: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8.jpg|花八哥}}]| |[{{:艺术:亚洲:台湾:tw199719.jpg|毛脚鸽}}]|[{{:艺术:亚洲:台湾:tw199720.jpg|蛇头鸟}}]| ^1997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20全)^^ 「鸟谱」全套原为12册,现故宫仅存4册,共有120开,每开右幅画花鸟,对幅为汉、满交图说。特精选其中20幅,撷取菁华作为邮票图案,并以透底去背方式制作,使邮票画面更臻完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1.jpg|金头鹦鹉}}]|[{{: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2.jpg|洋绿鹦哥}}]| |[{{: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3.jpg|灰色洋鹦哥}}]|[{{: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4.jpg|绿翅红鹦哥}}]| ^1999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4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0001.jpg|山花雀}}]|[{{:艺术:亚洲:台湾:tw200002.jpg|燕雀}}]| |[{{:艺术:亚洲:台湾:tw200003.jpg|白八哥}}]|[{{:艺术:亚洲:台湾:tw200004.jpg|了哥}}]| ^2000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4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0101.jpg|太平雀}}]|[{{:艺术:亚洲:台湾:tw200102.jpg|红靛颏}}]| |[{{:艺术:亚洲:台湾:tw200103.jpg|偷仓}}]|[{{:艺术:亚洲:台湾:tw200104.jpg|番八哥}}]| ^2001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4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0201.jpg|倒挂鸟}}]|[{{:艺术:亚洲:台湾:tw200202.jpg|吉祥鸟}}]| |[{{:艺术:亚洲:台湾:tw200203.jpg|白头金铃}}]|[{{:艺术:亚洲:台湾:tw200204.jpg|金翅}}]| ^2002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4全)^^ |[{{:艺术:亚洲:台湾:tw200301.jpg|珊瑚鸟}}]|[{{:艺术:亚洲:台湾:tw200302.jpg|鸜鹆}}]| |[{{:艺术:亚洲:台湾:tw200303.jpg|南牛鹌}}]|[{{:艺术:亚洲:台湾:tw200304.jpg|凤头阿兰}}]| ^2003 台湾 故宫鸟谱古画邮票 (4全)^^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宫廷画院所绘之「鸟谱」,全套共有60开。本系列采透底去背方式,撷取精华作为邮票图案。 珊瑚鸟:形如百舌,赤目黑睛,黑嘴尖喙,顶有帻,黑颊,颊旁有白毛一片,通身至尾纯苍色,足细而黑纤爪,两腮有圆点黑白相映,声音清澈如黄莺,雄鸟尾长、音长,雌鸟尾短、音短。喜欢栖息水边,自调声音与水流声相呼应。 鸜鹆:黑睛黄晕粉绿,嘴有帻,通身俱黑,翅有白毛一片,尾有白点,黄足黑爪,喜好浴水。舌有双尖,古人常剪之使如人舌,教以人言。此鸟性通人意,能学人语,聪慧者能学多种声音,比鹦鹉更清楚,又名「慧鸟」。 南牛鹌:黑睛,白眶,黄嘴,花黄颊,苍顶,顶黄纹叠比、细密如鳞,背有黑横纹,赤黄膊,翅有黑点灰边,胸腹赤黄有大黑斑,苍黄尾,赤黄足,无后趾。 凤头阿兰:头有苍斑、毛冠,苍嘴,黑睛,细白眶目,白眉,苍斑色,颈项背翅苍黑相间,苍尾,尾有黑毛,黄距青绿爪,后爪极长。 ===== 无名氏 ===== |[{{: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7.jpg|元宵灯节}}]|[{{: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8.jpg|元宵灯节}}]| |[{{:艺术:亚洲:台湾:tw199909.jpg|元宵灯节}}]|[{{:艺术:亚洲:台湾:tw199910.jpg|元宵灯节}}]| |[{{:艺术:亚洲:台湾:tw199911.jpg|元宵灯节}}]| ^1999 台湾 升平乐事古画邮票 (4+1MS全)^ 自清人的升平乐事册页,从中选择了表现元宵节时妇孺在园苑中提灯玩耍嬉戏的场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艺术:亚洲:香港:hk201201.jpg|《杜格拉斯堡》}}]| ^2012 香港 香港-法国联合发行邮票:艺术 (4-1)^ |[{{:艺术:欧洲:法国:fr201201.jpg|杜格拉斯堡}}]| ^2012 法国 艺术(法国-香港联合发行) (4-1)^ 《杜格拉斯堡》- 中国画家佚名(1860年代,香港) ===== 年画 ===== ===== 唐卡 ===== |[{{:文物:亚洲:中国:cn199504.jpg|天体运行图}}]| ^1995 中国 西藏文物 (4-3)^ 天体运行图:这是一幅长157厘米、宽138厘米的“唐卡”画。它不仅是西藏清代的绘画作品,也是研究近代天文历算的重要文物。现珍藏于布达拉宫。这幅画是根据《白琉璃》的记载绘制的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上面画了很多星球,每一星球画一动物图形来表示,各按一定的轨道运行。古代藏族人民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其它星球的运行,观察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和草木鸟兽的生长情况,从而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从所画动物图形看,与内地天文学上把天体划分为十二宫是完全一致的,这些天体行宫的划分,能推算出准确的西藏历法。藏历与内地夏历干支纪年一样,用十二地支属相纪年,又以十天干配五行。 |[{{:艺术:亚洲:中国:cn201405.jpg|释迦牟尼佛}}]|[{{:艺术:亚洲:中国:cn201406.jpg|无量寿佛}}]| |[{{:艺术:亚洲:中国:cn201407.jpg|绿度母}}]|[{{:艺术:亚洲:中国:cn201408.jpg|白度母}}]| |[{{:艺术:亚洲:中国:cn201409.jpg|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2014 中国 唐卡 (4+1MS全)^ 释迦牟尼佛唐卡,18世纪,内地,布本,设色,通高171cm,宽80cm,画心纵99cm,横59cm。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者,为显密教派共尊之本师。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之圣者”,佛为“佛陀”之略,意为“觉者”。此幅中绘释迦牟尼佛现成道相,面相慈和,螺发高髻,身着袒右田相袈裟,右手垂置于右膝处结触地印,亦称降魔印,左手置于腹前平托钵盂,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下承须弥狮子座,座前设案,纷陈各种供养,身后的背光华美端庄。此轴绘制精细,构图及人物造型略带早期尼泊尔画派之遗韵,云间的供养天众则汉风浓郁,法座前的声闻弟子身体修长,面容清秀,身着通肩袈裟,衣纹流畅,若兰叶描法,这是一幅带有藏画古风的内地唐卡佳作。  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钦命嘎尔丹锡哷图萨玛迪巴克什认看供奉利益画像释迦牟尼佛……”。((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无量寿佛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54cm,宽83cm,画心纵89cm,横59cm。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幅绘无量寿佛通身红色,面相慈和,头戴金色冠,身饰璎珞,双手结禅定印,上托金瓶,瓶中生长常青宝树。结跏趺坐,下承五色莲台,身光透明。身后绘缠枝牡丹,花繁叶茂,组成团形背衬,独具特色。画面上方彩云间有二个五色光环,内中各绘无量寿佛三尊,下方佛塔、拱门处亦有无量寿佛之身形显现,是以象其化身无量,遍满虚空。画面其余部分所绘林泉山景等,颇有汉地山水画传统,而花卉云彩的装饰性画风则融合了更多的藏画形式在内,加之其构图简约、用笔粗犷之形式特征,共同体现了中正殿所画唐卡之特征。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钦命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供奉利益画像无量寿佛”。((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绿度母,又称二十一救度佛母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彩绘,通高125cm,宽75cm,画心纵65cm,横46cm。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救度佛母是藏传佛教尊奉的女神,亦称“度母”、“救度母”,相传是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常见的有二十一种,其中绿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首。画中主尊绿度母现少女像,绿色身,头戴五佛宝冠,双手各持一莲花,左腿盘曲,右腿下伸于座前,足踩莲花,这是绿度母标准的“右舒式坐”,怡然自如。画面上界正中为弥勒菩萨,其右侧为阿底峡,左侧为宗喀巴。绿度母周围环以二十一位度母像,表示以二十一种幻化身,普济众生。依据像下藏文题记,左右上角红白度母分别是至尊奋迅度母和至尊寂静度母;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至尊金颜度母、至尊如来顶髻度母、至尊吽音叱诧度母,字迹不清;第三行是红色至尊摧破魔军度母和黑色至尊破敌度母;第四行是至尊伏魔度母和至尊三宝严印度母;第五行是至尊救饥度母和至尊解厄度母;第六行是颦眉度母、至尊明心吽音度母、至尊大寂静度母和至尊烈焰度母;最下一行分别是至尊诸天集会母、至尊日月广圆母、至尊具三真实母、至尊都里巴帝母和至尊震撼三界度母。唐卡背后有白绫签,其上墨书汉满蒙藏四体文字题记,其中汉文为:“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画像二十一救度佛母……”。((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白度母,藏于故宫博物院。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又称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37cm,宽82cm,画心纵75cm,横49cm。清宫旧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千臂观世音菩萨又称十一面观世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表现观世音的大慈大悲之心,以千手护持众生,以千眼观照人间。观世音菩萨十一面,前方三面呈慈悲相,代表宝部;左方三面呈嗔怒相,代表金刚部;右方三面亦呈慈悲相,代表莲花部;后方一面(被置于前方三面之上)呈忿怒相,代表(摩羯)羯磨部;顶部一面为阿弥陀佛,呈寂静相,代表佛部。观世音胸前双手合十,身披璎珞,立于莲台上。胸前8个主臂以外,左右各具20手臂,再外是呈扇形密集排列的千眼千手。画像背后贴有白绫签,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题记,汉文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四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画像千臂观世音菩萨……”。((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1.jpg|}}]|[{{: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2.jpg|}}]|[{{: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3.jpg|}}]|[{{: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4.jpg|}}]| |[{{: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5.jpg|}}]|[{{: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6.jpg|}}]|[{{:艺术:亚洲:澳门:mo201707.jpg|}}]| | ^2017 澳门 唐卡 – 过去七佛 (7全)^^^^ 御制缂丝织过去七佛唐卡,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分别为: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是过去庄严劫佛中的三佛;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是现在贤劫佛中的四佛。 这套唐卡外牙子皆以红绫金刚杵匡边,内牙戏珠金龙围绕,留白处祥云填满,其四角也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乾隆丁酉钦定”款。内牙子上下方缂织金色佛教供养七政宝,由左至右分别为轮宝、摩尼宝、君宝、后宝、象宝、马宝与臣宝;左右两侧顺势排列八吉祥。画上部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题偈陀,以颂扬本尊妙相。画背景必有树,树上必有果子;中心部主尊佛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左右各有弟子像两人,底下还各有四个人像。 缂丝始于魏晋,至北宋时期始见大型作品,但因织造成本昂贵而历代倍受宝珍,清宫制造缂丝织唐卡不多,这七件套唐卡以黑地绕缂金像,在细密金线的衬 托下佛像背光如金色光晕,主尊身上袈裟使用绕缂工艺织造金色花纹,彩线挖梭织造顶髻与部分法器图像,瑰丽耀眼,更显庄严,其工艺尤其精湛。 ===== 外销画 ===== |[{{: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1.jpg|从维多利亚营房东眺皇后大道}}]|[{{: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2.jpg|广州饼店}}]|[{{: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3.jpg|广州陶瓷商店}}]| |[{{: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4.jpg|瓷器生产:装桶}}]|[{{: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5.jpg|十三行同文街一景}}]| |[{{: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6.jpg|丝织品生产:络丝,经纬}}]| |[{{: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7.jpg|关联昌画室}}]| |[{{:艺术:亚洲:香港:hk202108.jpg|茶叶装箱}}]| ^2021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十九世纪外销画 (6+2MS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