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鹈鹕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鹈鹕科动物邮票。 鹈鹕科(学名:Pelecanidae),又称鴮鸅(音同“乌哲”),俗称塘鹅,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鸟纲鹈形目。鹈鹕科下只有一个属鹈鹕属(Pelecanus),包括8种。鹈鹕是分布在除南极以外所有大陆的大型水鸟,最明显的特征是嘴下带有一个喉囊,可以自由伸缩,是储存食物的地方。 鹈鹕是构成家庭鹈鹕科的大型水鸟的一个属。它们的特点是有一个长喙和一个大的咽喉袋,用于捕捉猎物,并在吞咽之前从被舀起的内容物中排出水。他们主要是苍白的羽毛,除了棕色和秘鲁鹈鹕。在繁殖季节之前,所有物种的喙,小袋和裸露的面部皮肤变得颜色鲜艳。八种活体鹈鹕物种具有不规则的全球分布,从热带到温带纬度不等,尽管它们不在南美洲内部以及从极地地区和开放海洋中缺失。 一般的鹈鹕并不潜水,主要以群体捕鱼的方式,但美国褐鹈鹕却会潜水捉鱼。 ===== 鹈鹕属 Pelecanus ===== 卷羽鹈鹕(Dalmatian Pelican,学名:Pelecanus crispus)是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至中国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鹈鹕。卷羽鹈鹕现存未有亚种。但在阿塞拜疆发现的一个更新世化石,就因体型差别而被描述一个卷羽鹈鹕的古亚种,称为Pelecanus crispus palaeocrispus。 卷羽鹈鹕是最大的鹈鹕,长1.7米,重11-15公斤,翼展超过3米。以平均计,它们是最重的飞行动物。它们与白鹈鹕不同的是其颈上羽毛是卷曲的、脚呈灰色及羽毛呈灰色的。它们的下颌在繁殖季节是红色的。雏鸟是灰色的,不像白鹈鹕般面部有粉红色的斑点。 |[{{: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101.jpg|卷羽鹈鹕}}]| ^1961 阿尔巴尼亚 (3-1)^ |[{{: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701.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702.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703.jpg|卷羽鹈鹕}}]| |[{{: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704.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阿尔巴尼亚:al196705.jpg|卷羽鹈鹕}}]| | ^1967 阿尔巴尼亚 (5全)^^^ |[{{:动物:欧洲:柏林:bl196902.jpg|卷羽鹈鹕}}]| ^1969 柏林 (4-2)^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198401.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198402.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198403.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198404.jpg|卷羽鹈鹕}}]| ^1984 罗马尼亚 (4全)^^^^ |[{{:动物:欧洲:保加利亚:bg198401.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保加利亚:bg198402.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保加利亚:bg198403.jpg|卷羽鹈鹕}}]|[{{:动物:欧洲:保加利亚:bg198404.jpg|卷羽鹈鹕}}]| ^1984 保加利亚 (4全)^^^^ |[{{:动物:亚洲:蒙古:mn198601.jpg|卷羽鹈鹕}}]|[{{:动物:亚洲:蒙古:mn198602.jpg|卷羽鹈鹕}}]| |[{{:动物:亚洲:蒙古:mn198603.jpg|卷羽鹈鹕}}]|[{{:动物:亚洲:蒙古:mn198604.jpg|卷羽鹈鹕}}]| ^1986 蒙古 (4全)^^ |[{{:动物:欧洲:北马其顿:mk199501.jpg|卷羽鹈鹕}}]| ^1995 北马其顿 (2-1)^ |[{{:动物:非洲:布基纳法索:bf199604.jpg|卷羽鹈鹕}}]| ^1996 布基纳法索 (4-4)^ |[{{:动物:联合国:un199910.jpg|卷羽鹈鹕}}]| ^1999 联合国 (12-10)^ |[{{:动物:欧洲:希腊:gr200104.jpg|卷羽鹈鹕}}]| ^2001 希腊 (6-4)^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0117.jpg|卷羽鹈鹕}}]| ^2001 哈萨克斯坦 (6-6)^ |[{{:动物:亚洲:香港:hk200616.jpg|卷羽鹈鹕}}]| ^2006 香港 (16-16)^ |[{{:动物:欧洲:亚美尼亚:am200701.jpg|卷羽鹈鹕}}]| ^2007 亚美尼亚 (2-1)^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201008.jpg|卷羽鹈鹕}}]| ^2010 罗马尼亚 (4-4)^ |[{{:动物:欧洲:黑山:me201103.jpg|卷羽鹈鹕}}]| ^2011 黑山 (4-3)^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201501.jpg|卷羽鹈鹕}}]| ^2015 罗马尼亚 (4+1MS-1,2,3,4)^ |[{{:风光:欧洲:罗马尼亚:ro201512.jpg|卷羽鹈鹕}}]| ^2015 罗马尼亚 (4-4)^ |[{{:动物:欧洲:匈牙利:hu201607.jpg|卷羽鹈鹕}}]| ^2016 匈牙利 (12-7)^ |[{{:动物:亚洲:吉尔吉斯斯坦:kg201701.jpg|卷羽鹈鹕}}]|[{{:动物:亚洲:吉尔吉斯斯坦:kg201702.jpg|卷羽鹈鹕}}]| |[{{:动物:亚洲:吉尔吉斯斯坦:kg201703.jpg|卷羽鹈鹕}}]|[{{:动物:亚洲:吉尔吉斯斯坦:kg201704.jpg|卷羽鹈鹕}}]| ^2017 吉尔吉斯斯坦 (4全)^^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201804.jpg|卷羽鹈鹕}}]| ^2018 罗马尼亚 (4-4)^ |[{{:动物:联合国:un202010.jpg|卷羽鹈鹕}}]| ^2020 联合国 (12-10)^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202104.jpg|卷羽鹈鹕}}]| ^2021 罗马尼亚 多瑙河三角洲列入世界遗产30周年 (4+1MS-4)^ 白鹈鹕(Great white pelican,eastern white pelican, rosy pelican,white pelican,学名:Pelecanus onocrotalus)也叫东方白鹈鹕或大白鹈鹕,是一种大型鹈鹕。产于欧洲到亚洲以及非洲的沼泽地和浅湖区。在中国见于新疆的天山西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南部水域、塔里木河流域,青海湖。 白鹈鹕在欧洲东南地区繁殖,越冬在亚洲西南部以至非洲。 |[{{:动物:欧洲:南斯拉夫:yu195406.jpg|白鹈鹕}}]| ^1954 南斯拉夫 (12-6)^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195706.jpg|白鹈鹕}}]| ^1957 罗马尼亚 (8-6)^ |[{{:动物:非洲:毛里塔尼亚:mr196303.jpg|白鹈鹕}}]| ^1963 毛里塔尼亚 (16-3)^ |[{{:动物:欧洲:苏联:ussr196405.jpg|白鹈鹕}}]| ^1964 苏联 (7-5)^ |[{{:动物:非洲:西南非洲:swa197904.jpg|白鹈鹕}}]| ^1979 西南非洲 (4-4)^ |[{{:动物:欧洲:希腊:gr197905.jpg|白鹈鹕}}]| ^1979 希腊 (6-5)^ |[{{:动物:非洲:毛里塔尼亚:mr198101.jpg|白鹈鹕}}]| ^1981 毛里塔尼亚 (2-1)^ |[{{:动物:欧洲:南斯拉夫:yu199206.jpg|白鹈鹕}}]| ^1992 南斯拉夫 (2-2)^ |[{{:动物:非洲:纳米比亚:na199908.jpg|白鹈鹕}}]| ^1999 纳米比亚 (4-4)^ |[{{:动物:欧洲:乌克兰:ua200701.jpg|白鹈鹕}}]|[{{:动物:欧洲:乌克兰:ua200702.jpg|白鹈鹕}}]| |[{{:动物:欧洲:乌克兰:ua200703.jpg|白鹈鹕}}]|[{{:动物:欧洲:乌克兰:ua200704.jpg|白鹈鹕}}]| ^2007 乌克兰 (4全)^^ |[{{:动物:欧洲:黑山:me200701.jpg|白鹈鹕}}]| ^2007 黑山 (1全)^ |[{{:动物:欧洲:摩尔多瓦:md201106.jpg|白鹈鹕}}]| ^2011 摩尔多瓦 (8-6)^ |[{{:动物:欧洲:立陶宛:lt201103.jpg|白鹈鹕}}]| ^2011 立陶宛 (4-2)^ |[{{:动物:欧洲:罗马尼亚:ro201502.jpg|白鹈鹕}}]| ^2015 罗马尼亚 (4+1MS-MS)^ |[{{:风光:欧洲:罗马尼亚:ro201911.jpg|右:白鹈鹕}}]| ^2019 罗马尼亚 (6-4)^ 褐鹈鹕(Brown pelican,学名:Pelecanus occidentalis)是最细小的鹈鹕。它们长106-137厘米,重2.75-5.5公斤,翼展1.83-2.5米。褐鹈鹕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国鸟,也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鸟。 褐鹈鹕与红嘴鹈鹕不同的是其身体呈褐色,而且是会从空中插入水中觅食。它们主要吃鱼类、两栖类及甲壳类。褐鹈鹕群会以单排迁徙,并在近水面上低飞。褐鹈鹕的鸟巢可以筑在地上或是在矮树上。鸟巢是成群的,尤其是在岛屿上的群落。它们每次会生3只蛋,在8-10个月的成长期中,雏鸟要吃约150磅的鱼。 |[{{:动物:北美洲:英属维尔京群岛:vg198801.jpg|褐鹈鹕}}]| ^1994 英属维尔京群岛 (4全)^ |[{{:动物:北美洲:美国:us199608.jpg|褐鹈鹕}}]| ^1996 美国 (15-8)^ |[{{:动物:北美洲:美国:us200306.jpg|褐鹈鹕}}]| ^2003 美国 (1全)^ 斑嘴鹈鹕(Spot-billed pelican,grey pelican,学名:Pelecanus philippensis)为鹈鹕科鹈鹕属的鸟类,俗名花嘴鹈鹕、塘鹅、犁鹕、逃河、淘河、淘鹅。繁殖在中亚地带及欧亚洲南部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以南的东部地区、偶见于新疆、云南、繁殖在东南部等地,一般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河川、湖泊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的马尼拉。 |[{{:动物:亚洲:越南:vn201305.jpg|斑嘴鹈鹕}}]| ^2013 越南 (4+1MS-MS)^ 澳大利亚鹈鹕(Australian pelican,学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是一种大型涉禽,分布在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也有在斐济、印尼及新西兰。 澳大利亚鹈鹕在鹈鹕中算中等身型:长1.6-1.8米,翼展2.3-2.5米,重4-13公斤。它们主要呈白色,双翼的主羽呈黑色。喙呈淡粉红色,在鸟类中是最大的,可以长达49厘米。 澳大利亚鹈鹕喜欢生活在辽阔及没有太多植物的水面。只要有足够的鱼类供应,周边的环境并不重要,可以是森林、草原、沙漠、入海的泥地、公园或工业废墟。 澳大利亚鹈鹕并没有特定的行动模式,只会追随食物的供应。当艾尔湖于1974年至1976年间注满时,周边的城市只有少量的澳大利亚鹈鹕;但当湖水干涸后,它们就再次分散到其他地方,去到海岸边,甚至到达圣诞岛、帕劳及新西兰。 于1947年,在新西兰格拉斯米尔湖(Lake Grassmere)发现了少量的亚化石骨头,当时认为这些骨头是属于澳大利亚鹈鹕的新亚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novaezealandiae。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不是独有的亚种。 澳大利亚鹈鹕2-3岁就开始繁殖。在热带(即南纬26°以北),繁殖季节始于冬天,南部的是始于春末,内陆地区的则很多是在雨季后。它们的巢是在地上的一个浅洼,有时会有草围边。它们的巢是共享的。它们会生1-3只蛋,蛋呈粉白色及约有93 x 57毫米大。[6]经孵化后,较大的雏鸟会吃得较多,而最细小的则因饥饿或自杀而死亡。孵化后首两星期,雏鸟会吃双亲反刍的液体,之后两个月则会吃鱼类及一些脊椎动物。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9402.jpg|澳大利亚鹈鹕}}]| ^1994 澳大利亚 (3-2)^ |[{{:风光: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1103.jpg|澳大利亚鹈鹕}}]| |[{{:风光: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1106.jpg|小本票封皮:澳大利亚鹈鹕}}]| ^2011 澳大利亚 艾尔湖 (4-3)^ 粉红背鹈鹕(Pink-backed pelican,学名:Pelecanus rufescens) |[{{:动物:亚洲:沙特阿拉伯:sa202203.jpg|粉红背鹈鹕}}]| ^2022 沙特阿拉伯 法拉桑群岛的动植物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