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鸻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鸻科动物邮票。 鸻科(学名:Charadriid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鸻形目中的一个科。包括千鸟、田夫鸟,共有60多种,其个头为小到中等,躯干紧凑,脖子短且粗,翅膀长,通常很尖。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大部分都栖息于近水的地区。但也有例外,比如澳洲小嘴鸻,喜欢生活在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的石质土地上。它们依赖于视觉捕食,与鹬属依赖长喙捕食不同。食物包括昆虫、蠕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 鸻属 Charadrius ===== 小環頸鸻(Little ring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dubius,鸻:音同“恒”)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棕灰色的背和翅膀,白胸白肚子,脖子上围着一个黑圈,眼眶部位上有一个金色的圈。 |[{{:动物:欧洲:列支敦士登:li198901.jpg|小環頸鸻}}]| ^1989 列支敦士登 (4-1)^ |[{{:动物:欧洲:卢森堡:lu199303.jpg|小環頸鸻}}]| ^1993 卢森堡 (4-3)^ |[{{:动物:亚洲:日本:jp199705.jpg|小環頸鸻}}]| ^1992-98 日本 (26-14)^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0404.jpg|小環頸鸻}}]| ^2004 比利时 (7-4)^ |[{{:动物:欧洲:爱沙尼亚:ee201201.jpg|小環頸鸻}}]| ^2012 爱沙尼亚 (1全)^ 剑鸻(Common ring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hiaticula)台湾称环颈鸻,为鸻科鸻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动物:北美洲: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pm196303.jpg|剑鸻}}]| ^1963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4-3)^ |[{{:动物:欧洲:冰岛:is196702.jpg|剑鸻的蛋}}]| ^1967 冰岛 (2-1)^ |[{{:动物:欧洲:奥尔德尼:al198403.jpg|剑鸻}}]| ^1984 奥尔德尼 (5-3)^ |[{{:动物:欧洲:爱尔兰:ie199804.jpg|剑鸻}}]| ^1998 爱尔兰 (7-4)^ |[{{:动物:欧洲:冰岛:is200102.jpg|剑鸻}}]| ^2001 冰岛 (2-2)^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0207.jpg|剑鸻}}]| ^2002 比利时 (8-7)^ |[{{:动物:欧洲:爱尔兰:ie200305.jpg|剑鸻}}]| ^2002 爱尔兰 (6-5)^ |[{{:动物:欧洲:白俄罗斯:by201802.jpg|剑鸻雏鸟}}]| ^2018 白俄罗斯 (4-1)^ 笛鸻(Piping plover,学名:Charadrius melodus)是一种候鸟,呈沙色。大小如麻雀,栖息在近海岸边的沙滩或石滩。成年的笛鸻脚部呈橙黄色,前额上两眼间有一道黑间,在繁殖期颈上会出现一道黑环。雄鸟与雌鸟很难分辨,于繁殖期是雄鸟颈上的黑环较粗。 笛鸻有两个亚种,东部的称为Charadrius melodus melodus,而中西部的为Charadrius melodus circumcinctus。笛鸻的叫声清脆像钟声,往往先闻其声,后再现身。现时世界上约有57000只笛鸻存留。 笛鸻分布在大西洋海岸上的沙滩、五大湖的湖边及美国与加拿大的中西部。它们在沙滩上觅食,主要吃昆虫、水中的虫及甲壳类。 |[{{:动物:北美洲:美国:us199614.jpg|笛鸻}}]| ^1996 美国 (15-14)^ |[{{: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901.jpg|笛鸻}}]|[{{: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902.jpg|笛鸻}}]| |[{{: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903.jpg|笛鸻}}]|[{{: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904.jpg|笛鸻}}]| ^1999 巴巴多斯 (4全)^^ |[{{:动物:北美洲: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pm200501.jpg|笛鸻}}]| ^2005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1全)^ |[{{:动物:北美洲:加拿大:ca200504.jpg|笛鸻}}]| ^2005 加拿大 (5-2)^ 小嘴鸻(Eurasian dotterel,学名:Charadrius morinellus)为鸻科鸻属的鸟类。在欧亚大陆北部繁殖,包括中国大陆新疆、内蒙古等地,到非洲北部过冬。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动物:欧洲:捷克斯洛伐克:cs196501.jpg|小嘴鸻}}]| ^1965 捷克斯洛伐克 (6-1)^ 重斑鸻(Double-banded plover,banded dotterel,pohowera,学名:Charadrius bicinctus)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198809.jpg|重斑鸻}}]| ^1988 新西兰 (9-2)^ (Javan plover,学名:Charadrius javanicus) |[{{:动物:亚洲:印度尼西亚:id201403.jpg|}}]| ^2014 印度尼西亚 (4-2)^ (New Zealand plover,New Zealand dotterel,red-breasted dotterel,tūturiwhatu, pukunui, kūkuruatu,学名:Charadrius obscurus) |[{{:动物:大洋洲:新西兰:nz201705.jpg|}}]| ^2017 新西兰 (5-5)^ 栗斑鸻(Chestnut-band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pallidus) |[{{:动物:非洲:西南非洲:swa197903.jpg|栗斑鸻}}]| ^1979 西南非洲 (4-3)^ 环颈鸻(Kentish plover,学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为鸻科鸻属的鸟类,又名东方环颈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埃及。 |[{{:风光:亚洲:日本:jp199416.jpg|环颈鸻}}]| ^1994 日本 (1全)^ |[{{:风光:亚洲:日本:jp201649.jpg|环颈鸻}}]| ^2016 日本 伊势志摩G7峰会(II) (10-3)^ (Collare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collaris) |[{{:动物:南美洲:苏里南:sr200113.jpg|}}]| ^2001 苏里南 (2-1)^ 蒙古沙鸻(Lesser sand plover,学名:Charadrius mongolus),为鸻科鸻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动物:大洋洲:马绍尔群岛:mh199914.jpg|蒙古沙鸻}}]| ^1999 马绍尔群岛 (16-14)^ (Saint Helena plover,学名:Charadrius sanctaehelenae) |[{{: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1.jpg|}}]|[{{: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2.jpg|}}]|[{{: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3.jpg|}}]| |[{{: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4.jpg|}}]|[{{: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5.jpg|}}]|[{{:动物:非洲:圣赫勒拿:sh199306.jpg|}}]| ^1993 圣赫勒拿 (6全)^^^ ===== 斑鸻属 Pluvialis ===== (European golden plover,学名:Pluvialis apricaria)。 |[{{:动物:欧洲:德国:de197601.jpg|}}]| ^1976 德国 (1全)^ |[{{:动物:欧洲:冰岛:is198102.jpg|}}]| ^1981 冰岛 (3-2)^ |[{{:动物:北美洲:圣皮埃尔和密克隆:spm199302.jpg|}}]| ^1993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2-2)^ |[{{:动物:亚洲:越南:vn199503.jpg|}}]| ^1995 越南 (5-2)^ |[{{:动物:欧洲:法罗:fo200204.jpg|?雏鸟和蛋}}]| ^2002 法罗 (4-4)^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0406.jpg|}}]| ^2004 比利时 (7-6)^ |[{{:动物:欧洲:拉脱维亚:lv201502.jpg|}}]| ^2015 拉脱维亚 (2-2)^ |[{{:动物:欧洲:爱尔兰:ie201902.jpg|}}]| ^2019 爱尔兰 (2-2)^ 太平洋金斑鸻 (Pacific golden plover,学名:Pluvialis fulva) 鸻科鸟类的一种。原为金斑鸻(学名:Pluvialis dominica)的亚种。 |[{{:动物:大洋洲:法属波利尼西亚:pf198202.jpg|太平洋金斑鸻}}]| ^1982 法属波利尼西亚 (3-2)^ |[{{:动物:大洋洲:马绍尔群岛:mh199203.jpg|太平洋金斑鸻}}]| ^1992 马绍尔群岛 (4-3)^ |[{{:动物:北美洲:巴巴多斯:bb199402.jpg|太平洋金斑鸻}}]| ^1994 巴巴多斯 (4-2)^ |[{{:动物:大洋洲:马绍尔群岛:mh199901.jpg|太平洋金斑鸻}}]| ^1999 马绍尔群岛 (16-1)^ |[{{:动物:亚洲:英属印度洋领地:io200410.jpg|太平洋金斑鸻}}]| ^2004 英属印度洋领地 (12-10)^ |[{{:动物:大洋洲:基里巴斯:ki200401.jpg|太平洋金斑鸻}}]| ^2004 基里巴斯 (6+1MS-1)^ |[{{:动物:大洋洲:斐济:fj200403.jpg|太平洋金斑鸻}}]| ^2004 斐济 (4-3)^ |[{{: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200701.jpg|太平洋金斑鸻}}]|[{{: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200702.jpg|太平洋金斑鸻}}]| |[{{: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200703.jpg|太平洋金斑鸻}}]|[{{: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200704.jpg|太平洋金斑鸻}}]| ^2007 托克劳 (4全)^^ 灰斑鸻(Grey plover,black-bellied plover,学名:Pluvialis squatarola)为鸻科斑鸻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四川、湖南、江苏和东南沿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 |[{{:动物:南美洲:巴西:br198504.jpg|灰斑鸻}}]| ^1985 巴西 (4-4)^ ===== 黑头鸻属 Thinornis ===== (Hooded dotterel,hooded plover,学名:Thinornis cucullatus)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7801.jpg|}}]| ^1978 澳大利亚 (5-1)^ ===== 麦鸡属 Vanellus ===== 凤头麦鸡(Northern lapwing,学名:Vanellus vanellus),是一种鸻科麦鸡属的鸟类,多数是候鸟。每年夏天在中欧、东欧、哈萨克至中国东北一带繁殖,冬天到华南、日本、印度、西亚、法国、伊比利半岛和北非越冬。 |[{{:动物:欧洲:法国:fr196001.jpg|凤头麦鸡}}]| ^1960 法国 (4-1)^ |[{{:动物:欧洲:捷克斯洛伐克:cs196003.jpg|凤头麦鸡}}]| ^1960 捷克斯洛伐克 (6-3)^ |[{{:动物:欧洲:匈牙利:hu196118.jpg|凤头麦鸡}}]| ^1961 匈牙利 (8-8)^ |[{{:动物:欧洲:荷兰:nl196104.jpg|凤头麦鸡}}]| ^1961 荷兰 (5-4)^ |[{{:动物:欧洲:波兰:pl196401.jpg|凤头麦鸡}}]| ^1964 波兰 (9-1)^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7202.jpg|凤头麦鸡}}]| ^1972 比利时 (4-2)^ |[{{:动物:欧洲:列支敦士登:li197604.jpg|凤头麦鸡}}]| ^1976 列支敦士登 (4-4)^ |[{{:动物:欧洲:荷兰:nl198403.jpg|凤头麦鸡}}]| ^1984 荷兰 (4-3)^ |[{{:动物:欧洲:丹麦:dk198604.jpg|凤头麦鸡}}]| ^1986 丹麦 (5-4)^ |[{{:动物:欧洲:梵蒂冈:va198907.jpg|凤头麦鸡}}]| ^1989 梵蒂冈 (8-7)^ |[{{:动物:欧洲:爱尔兰:ie198902.jpg|凤头麦鸡}}]| ^1989 爱尔兰 (4-2)^ |[{{:动物:欧洲:南斯拉夫:yu199101.jpg|凤头麦鸡}}]| ^1991 南斯拉夫 (4-1)^ |[{{:动物:欧洲:土耳其:tr199201.jpg|凤头麦鸡}}]| ^1992 土耳其 (4-1)^ |[{{:动物:欧洲:英国:uk199602.jpg|凤头麦鸡}}]| ^1996 英国 (5-2)^ |[{{:动物:欧洲:爱尔兰:ie199705.jpg|凤头麦鸡}}]| ^1997 爱尔兰 (11-5)^ |[{{:动物:欧洲:丹麦:dk199905.jpg|凤头麦鸡}}]| ^1999 丹麦 (2-1)^ |[{{:动物:欧洲:爱沙尼亚:ee200101.jpg|凤头麦鸡}}]| ^2001 爱沙尼亚 (1全)^ |[{{:动物:欧洲:瑞典:se200101.jpg|凤头麦鸡}}]| ^2001 瑞典 (4-1)^ |[{{:动物:欧洲:爱尔兰:ie200207.jpg|凤头麦鸡}}]| ^2002 爱尔兰 (23-7)^ |[{{:动物:亚洲:叙利亚:sy200302.jpg|凤头麦鸡}}]| ^2003 叙利亚 (5-2)^ |[{{:动物:欧洲:白俄罗斯:by200601.jpg|凤头麦鸡}}]| ^2006 白俄罗斯 (1全)^ |[{{:动物:欧洲:比利时:be201303.jpg|凤头麦鸡}}]| ^2013 比利时 (3-3)^ |[{{:动物:欧洲:立陶宛:lt201801.jpg|凤头麦鸡}}]| ^2018 立陶宛 (4全)^ |[{{:动物:欧洲:法国:fr202025.jpg|凤头麦鸡 鸟蛋}}]| ^2020 法国 (12-12)^ 黄颊麦鸡(Sociable Plover,学名:Vanellus gregarius)也称长脚麦鸡,鸻科麦鸡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地区。 成鸟头顶黑色,眼前黑色,形成的穿眼纹在眼后变细。面部其他部分和上颈呈土黄色。上体大部分覆羽呈橄榄灰褐色。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胸部包括颈基部灰色或沾褐色。嘴部和腿部黑色。两性相似,雌鸟头顶和腹部稍淡。 |[{{:动物:欧洲:苏联:ussr198205.jpg|黄颊麦鸡}}]| ^1982 苏联 (6-5)^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1301.jpg|黄颊麦鸡}}]| ^2013 哈萨克斯坦 (6-1)^ 黑胸距翅麦鸡 (Spur-winged lapwing,spur-winged plover,学名:Vanellus spinosus) |[{{:动物:欧洲:以色列:il197502.jpg|黑胸距翅麦鸡}}]| ^1975 以色列 (3-2)^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7803.jpg|黑胸距翅麦鸡}}]| ^1978 澳大利亚 (5-3)^ |[{{:动物:欧洲:土耳其:tr199904.jpg|黑胸距翅麦鸡}}]| ^1999 土耳其 (4-4)^ 凤头距翅麦鸡(Southern lapwing,学名:Vanellus chilensis)是鸻科的一种涉禽。它们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但不包括密林地区(如亚马逊雨林)、安地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及西岸的干旱海岸。它们在拉普拉塔盆地尤为普遍。近年它们扩散至中美洲。 凤头距翅麦鸡是南美洲的唯一有冠涉禽。它们长32-38厘米,约重425克。上身主要呈褐灰色,肩膀有青铜色光泽。前额及喉咙黑色,一直伸延至胸部,头部主要灰色,灰色与黑色之间有白边。下身白色,眼环、脚及喙是粉红色的。翼底的距呈红色,是用来吓走及对抗猛禽的。在飞行时,可以看到它们双翼上的白斑纹。其臀部是白色的,而尾巴是黑色的。 凤头距翅麦鸡有4个亚种,头的颜色及叫声有些评分别。巴塔哥尼亚的Vanellus chilensis fretensis有时会被包含内指名亚种V. c. chilensis之内。亚马逊河北部的V. c. cayennensis及南部的V. c. lampronotus有时会被分类为独立的物种Vanellus cayennensis。这两个亚种的头部也较为褐色,面上白间不会延伸到冠中央。在乌拉圭的群落则多是过渡阶级。 于史前时期,凤头距翅麦鸡广为分布。在科罗拉多州发现更新世晚期的骨头最初被命名为Dorypaltus prosphatus,但却与凤头距翅麦鸡的基本上不能区分,只是较为细小。不过,凤头距翅麦鸡只分布在南美洲,所以这个骨头最有可能是它们的古亚种。它们可能于第四纪冰期消失,但生物地理学显示它们也有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出没。已灭绝的V. downsi最为接近加利福尼亚州的凤头距翅麦鸡,它们的遗骸是在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发现。由于被洛矶山脉所分隔,V. downsi并非凤头距翅麦鸡的祖先,但有可能是西北部的姊妹分类。 |[{{:动物:南美洲:阿根廷:ar196601.jpg|凤头距翅麦鸡}}]| ^1966 阿根廷 (2-1)^ |[{{:风光:亚洲:日本:jp202177.jpg|凤头距翅麦鸡}}]| ^2021 日本 日本-乌拉圭建立外交关系100周年 (10-6)^ 灰头麦鸡(Grey-head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cinereus)为鸻科麦鸡属的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动物:亚洲:越南:vn201304.jpg|灰头麦鸡}}]| ^2013 越南 (4+1MS-4)^ 冕麦鸡(Crowned lapwing,crowned plover,学名:Vanellus coronatus)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7809.jpg|冕麦鸡}}]| ^1978 博茨瓦纳 (17-9)^ 黑背麦鸡(Blacksmith lapwing,blacksmith plover,学名:Vanellus armatus)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8214.jpg|黑背麦鸡}}]| ^1982 博茨瓦纳 (18-14)^ 黑喉肉垂麦鸡(African wattled lapwing,Senegal wattled plover,wattl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senegallus) |[{{:动物:非洲:博茨瓦纳:bw198215.jpg|黑喉肉垂麦鸡}}]| ^1982 博茨瓦纳 (18-15)^ 肉垂麦鸡(Red-wattled lapwing,学名:Vanellus indicus)为鸻科麦鸡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241.jpg|肉垂麦鸡}}]| ^2002 新加坡 (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