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鱼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蝴蝶鱼科动物邮票。 蝴蝶鱼科为辐鳍鱼纲鲈形目的一个科。蝴蝶鱼俗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体型最大的细纹蝴蝶鱼可达30多厘米。蝴蝶鱼身体侧扁,可以在珊瑚丛中敏捷地穿梭。 ===== 蝴蝶鱼属 Chaetodon ===== 扬旛蝴蝶鱼(Threadfi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auriga),又称丝蝴蝶鱼,俗名人字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常巡游海面,成鱼背鳍常露出水面,故名。吻尖突,具黑眼带,但眼上方颜色淡,体前2/3白色后1/3则为黄色,其明显特征乃起自背鳍延伸向头部的暗色斜线有5条,而体下方的斜线则有10条。各鳍金黄色,比体色略深,背鳍鳍条中央有一黑色斑点,成鱼在斑点上方有一延长成丝状的鳍条,幼鱼则否。背鳍硬棘12至13枚、软条22至2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9至21枚。体长可达23公分。 |[{{:动物:非洲:南非:za200023.jpg|扬旛蝴蝶鱼}}]| ^2000 南非 (11-8)^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03.jpg|扬旛蝴蝶鱼}}]| ^2001 新加坡 (9-2)^ 三带蝴蝶鱼(Melo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trifasciatus)为蝴蝶鱼科蝴蝶鱼属的鱼类。分布于红海、非洲东岸到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及社会群岛、南到澳大利亚、北到日本、台湾岛以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广东沿海等,主要栖息于礁盘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苏门答腊。它配对在珊瑚中游泳,专吃珊瑚虫为生。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06.jpg|三带蝴蝶鱼}}]| ^2001 新加坡 (9-5)^ 红尾蝴蝶鱼(Pearlscale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xanthurus),又称黄蝴蝶鱼,俗名黄网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本鱼鱼体背面为淡褐色,腹面为青灰色,上有许多平行的棕色横线,及斜向臀鳍方向的斜线互相交错,造成许多近于菱形的格子,其越往身体后方越小。而约在背鳍鳍条后半部处有块橘色区域自背鳍延伸至臀鳍处,其前缘略呈弧形。尾鳍上亦有块弧形橘色带。具黑色眼带,在额部亦有一黑斑。背鳍硬棘13枚、软条22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6至17枚。体长可达14公分。 |[{{:动物:亚洲:台湾:tw198604.jpg|红尾蝴蝶鱼}}]| ^1986 台湾 (10-3)^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05.jpg|红尾蝴蝶鱼}}]| ^2001 新加坡 (9-4)^ 八带蝴蝶鱼(Eightband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octofasciatus),俗名八线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一种。本鱼体型近水滴型,体色由淡黄色到黄色都有,幼鱼体色最浅,随成长而黄色加深。因其身上有8条黑色细横带而得名,其中第一条横带起点处经眼前而到达喉部,最后一条则在背鳍及臀鳍末缘。鳞片细小、圆形。吻短,头长为吻长的3.5倍。鳍硬棘10~11枚、软条19~20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6~17枚。体长可达12公分。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405.jpg|八带蝴蝶鱼}}]| ^2004 新加坡 (1全)^ 四点蝴蝶鱼(Fourspot butterflyfish,fourspot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quadrimaculatus),俗名四点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色明显地分为深褐色的背部及金黄色的下半部。背鳍基部为褐色,下方有两块白色斑块,和臀鳍一样,中间有一条蓝线。其他鳍呈金红色,尾柄褐色;尾鳍基部带有红色。一条带有黑边的橘红色斑纹穿过眼睛,斑纹的两侧为白色和黄色的斑纹。背鳍硬棘13至14枚、软条20至23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6至18枚。体长可达16公分。 |[{{:动物:亚洲:台湾:tw198605.jpg|四点蝴蝶鱼}}]| ^1986 台湾 (10-4)^ 麦氏蝴蝶鱼(Scrawled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meyeri),俗名黑斜纹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体极侧扁,吻小,突出。头部具黑眼带;幼鱼体侧据6条黑色细斜线,随着成长转变为数条半圆型环状纹;各鳍则为黄底上具黑色条纹。背鳍硬棘12至13枚、背鳍软条23至25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8至20枚。体长可达20公分。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6810.jpg|麦氏蝴蝶鱼}}]| ^1968 圣诞岛 (10-10)^ |[{{:动物:亚洲:台湾:tw198606.jpg|麦氏蝴蝶鱼}}]| ^1986 台湾 (10-5)^ 稀带蝴蝶鱼(Eritrean butterflyfish,crow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paucifasciat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本鱼体呈方圆形,吻短,体呈白色,头部有一橘色带黑边的条纹通过眼睛。体侧具有数条黑色“ㄑ”字型条纹,体后侧上方有一红色宽斜带,另外额头及身体后半部具有深色细斑点。尾鳍上具有一红色斑块。体长可达14公分。 |[{{:动物:非洲:埃及:eg199001.jpg|稀带蝴蝶鱼}}]| ^1990 埃及 (4-1)^ |[{{:动物:欧洲:以色列:il200404.jpg|稀带蝴蝶鱼}}]| ^2004 以色列 (4-4)^ 月斑蝴蝶鱼(Raccoon butterflyfish,crescent-masked butterflyfish, lunule butterflyfish, halfmoon butterflyfish, moon butterflyfish, raccoon butterfly, raccoon, raccoon coralfish,redstriped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lunula),又称新月蝴蝶鱼,俗名月眉蝶、月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色以黄色为底,具黑色眼带,在肩部处有一弯如新月的黑斑。月形斑达背鳍处后变细沿背鳍基底到尾柄和尾柄上黑斑相连接。体侧有许多褐色斜纹,在越近背鳍处体色越暗。尾鳍上有一黑色横带。幼鱼在背鳍软条部上,有圆形斑,长大则消失。鳍硬棘12至13枚、软条24至26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8至20枚。体长可达25公分。 |[{{:动物:欧洲:以色列:il196202.jpg|月斑蝴蝶鱼}}]| ^1962 以色列 (4-2)^ |[{{:动物:欧洲:比利时:be196804.jpg|月斑蝴蝶鱼}}]| ^1968 比利时 (4-4)^ |[{{:动物:亚洲:越南:vn200011.jpg|月斑蝴蝶鱼}}]| ^2000 越南 (6+1MS-MS)^ 鞍斑蝴蝶鱼(Saddle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ephippium),又称鞭蝴蝶鱼,俗名月光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淡黄色,因体侧后上方有一大于头部的水滴状黑斑而得名,且背鳍第5条软条延长。成鱼在眼部有一细的淡褐色眼带,而幼鱼则为黑色,且在尾柄处有黑色圆斑,但此斑会随成长而消失。鳍硬棘13至14枚、软条21至24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20至22枚。体长可达30公分。 |[{{:动物:欧洲:波兰:pl196709.jpg|鞍斑蝴蝶鱼}}]| ^1967 波兰 (9-9)^ |[{{:动物:亚洲:琉球:ry196705.jpg|鞍斑蝴蝶鱼}}]| ^1967 琉球 (5-5)^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7001.jpg|鞍斑蝴蝶鱼}}]| ^1970 圣诞岛 (2-1)^ |[{{:动物:亚洲:越南:vn200009.jpg|鞍斑蝴蝶鱼}}]| ^2000 越南 (6+1MS-5)^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1010.jpg|鞍斑蝴蝶鱼}}]| ^2010 澳大利亚 (8-6)^ 纹身蝴蝶鱼(Lined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lineolatus),又称细纹蝴蝶鱼,俗名黑影蝶、新月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色以白色为主,吻部呈淡褐色、背鳍、臀鳍、尾鳍及身体的后上方为深黄色。具褐色眼带,体侧有许多褐色的细横带,自背鳍鳍棘部基部经尾柄至臀鳍鳍条部后1/2处的基底,有一状如新月的黑斑。鳍硬棘12枚、软条24至27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20至22枚。体长可达36公分。 本鱼栖息在礁湖和向海礁坡,常成对出现在珊瑚茂密处。属肉食性,以底栖小动物和海葵等为食物。本种乃本科体型最大的一种。 |[{{:动物:非洲:埃及:eg198203.jpg|纹身蝴蝶鱼}}]| ^1982 埃及 (4-3)^ |[{{: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199513.jpg|纹身蝴蝶鱼}}]| ^1995 托克劳 (4+1MS-4)^ |[{{:风光:亚洲:日本:jp200661.jpg|纹身蝴蝶鱼}}]| ^2006 日本 日本-澳大利亚交流年 (10-5)^ |[{{:动物:大洋洲:皮特凯恩:pn201004.jpg|纹身蝴蝶鱼}}]| ^2010 皮特凯恩 (4-4)^ (Smith’s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smithi) |[{{:动物:大洋洲:皮特凯恩:pn201002.jpg|}}]| ^2010 皮特凯恩 (4-2)^ 蓝斑蝴蝶鱼(Blueblotch butterflyfish, bluespot butterflyfish, bluedash butterflyfish,grey-blotched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plebeius),又称四棘蝴蝶鱼,俗名蓝腰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东非、亚丁湾、马尔代夫、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安达曼海、泰国、菲律宾、印尼、中国南海、东海、日本、台湾、越南、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诺鲁、斐济群岛、东加、基里巴斯、图瓦卢、万纳杜等海域。 本鱼体黄色,眼部有黑褐色眼带,本种特征为在侧线处有一蓝色纵斑,且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尾柄上有一具白缘的眼状斑。幼鱼身上无蓝色斑。鳍硬棘13至14枚、软条17至18枚;臀鳍硬棘4枚、软条17至19枚。体长可达15公分。 本鱼幼鱼常成群藏身在珊瑚丛中,成鱼则成对在珊瑚礁区域游动觅食。属肉食性,以珊瑚虫为食。 |[{{:动物:亚洲:中国:cn199803.jpg|蓝斑蝴蝶鱼}}]| ^1998 中国 (8-3)^ (Indian Ocean Chevro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chrysurus) |[{{:动物:亚洲:中国:cn199804.jpg|}}]| ^1998 中国 (8-4)^ 四斑蝴蝶鱼(Foureye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capistrat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西大西洋区,包括美国、墨西哥、尼加拉瓜、波多黎各、百慕大群岛、巴巴多斯、委内瑞拉、巴哈马群岛、古巴、特立尼达、牙买加、荷属安地列斯等海域。 本鱼体呈圆形,吻钝,呈黄色。靠近尾柄处有一白缘的大黑色斑点。体侧上具有数十条狭窄的深色的斜细纹,上半部由头部向臀鳍方向斜;下半部由腹鳍往背鳍斜,形成锯齿形。体为淡灰色,在身体侧边的颜色变化成灰白至淡黄色的,在头部上的一条黑色的条纹。尾鳍、背鳍及臀鳍鳍条各有一黑色边缘的条纹,腹鳍黄色。背鳍硬棘13枚、背鳍软条17至20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6至17枚。体长可达7.5公分。 |[{{:动物:欧洲:波兰:pl201403.jpg|四斑蝴蝶鱼}}]| ^2014 波兰 (8-2)^ 黑背蝴蝶鱼(Blackback butterflyfish, 学名:Chaetodon melannotus),俗名太阳蝶、曙色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红海、波斯湾、马尔代夫、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中国南海、东海、日本、台湾、越南、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诺鲁、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法属波里尼西亚、复活节岛、加拉巴哥群岛、东加、基里巴斯、图瓦卢、万纳杜、萨摩亚群岛、厄瓜多尔、墨西哥等海域。 本鱼体淡色,略带黄白色,背部深色,体侧有20多条向上后方斜走的暗色条纹,胸部和臀鳍基底上方鳞片有小黑点。黑带由背鳍第一枚硬棘下方,贯通过演而达鳃盖外缘。成鱼和幼鱼的体色不同。背鳍硬棘12至13枚、软条17至20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7至18枚。体长可达15公分。 本鱼栖息在珊瑚礁或内湾,成对或成群活动,幼鱼以珊瑚虫为食,成鱼以藻类和底栖动物为食。 |[{{:动物:欧洲:波兰:pl196701.jpg|黑背蝴蝶鱼}}]| ^1967 波兰 (9-1)^ 条纹蝴蝶鱼(Diagonal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fasciat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一个种。 本鱼呈长椭圆形,吻短,体色以黄色为底,眼睛被一黑色斑块围绕,其上有一白色斑块,鳃盖部位有红色细点,体上半部为深褐色,体侧具有8至9条黑色近水平的横条纹。各鳍黄色,且有橙色弧形条纹及褐色边缘,另外尾鳍上有排列成弧形的红色小斑点。体长可达22公分。 本鱼栖息在珊瑚茂盛的礁石平台。通常成对出现,肉食性,以珊瑚虫为食。 |[{{:动物:欧洲:波兰:pl196703.jpg|条纹蝴蝶鱼}}]| ^1967 波兰 (9-3)^ 黑鳍蝴蝶鱼(Arabian butterflyfish, blackfin butterflyfish, black-finned melo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melapterus),又称阿拉伯蝴蝶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西印度洋区,包括红海、阿曼湾、波斯湾、也门等海域。 本鱼体卵圆形,体侧具13条以上斜向上方的暗色纹,尾鳍、背鳍、臀鳍为黑色,其边缘为白色,吻短为黑色,体型小,体长可达15公分。背鳍硬棘13枚、软条19至2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8至19枚。 本鱼栖息在水浅的珊瑚礁区,偶尔成群游动,肉食性,以珊瑚虫为主食。 |[{{:动物:欧洲:波兰:pl196707.jpg|黑鳍蝴蝶鱼}}]| ^1967 波兰 (9-7)^ 川纹蝴蝶鱼(Chevron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trifascialis),又称三纹蝴蝶鱼或三带前齿蝴蝶鱼,俗名箭蝶、排骨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一个种。 本鱼体延长,鱼体呈淡蓝白色,并带有狭窄的锯齿形斑纹。背鳍、臀鳍皆略带黄色,胸鳍基底亦呈黄色,尾鳍除外缘亮黄色外,其余呈暗黄色。头部有一黑色条纹经过眼部。幼鱼呈淡褐色,背鳍鳍棘部至臀鳍鳍棘部有一黑色宽横带,尾柄黄色。尾部图案与身体后部戏剧性地随着成长改变。而在最明显特征则为体侧有许多深色的“ㄑ”型褐色斑块。背鳍硬棘13-15枚、背鳍软条14-16枚;臀鳍硬棘3-5枚、软条18-20枚。体长可达18公分。 本鱼栖息在珊瑚茂密的珊瑚礁与岩礁,或具有半隐密处的向海斜坡之上,尤其常在有大型轴孔珊瑚处出现。常形成大群鱼群,属杂食性,以藻类、腹足动物、珊瑚虫或其黏液,与小型甲壳动物等为食。也会替较大的鱼剔除身上的寄生虫。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201011.jpg|川纹蝴蝶鱼}}]| ^2010 澳大利亚 (8-7)^ 华丽蝴蝶鱼(Ornate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ornatissimus),俗名斜纹蝶、黄斜纹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菲律宾、印尼、中国南中国海、东海、日本、台湾、越南、新几内亚、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瑙鲁、斐济群岛、汤加、瓦努阿图、萨摩亚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海域。 体侧扁,吻小,突出。鱼体为白色,体侧具6条鲜黄色斜纹,头部具2条黑横带;背鳍、臀鳍具黄色条纹与黑缘,腹鳍黄色。成鱼与幼鱼体色差异不大。背鳍硬棘12至13枚、背鳍软条24至28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0至23枚。体长可达20公分。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6808.jpg|华丽蝴蝶鱼}}]| ^1968 圣诞岛 (10-8)^ 领蝴蝶鱼(Redtail butterflyfish,学名:Chaetodon collare),又称环颈蝴蝶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圆形,吻钝,体侧鳞片由左下向又上排列,眼后有一条灰白色横带,背鳍、臀鳍边缘为棕色。臀鳍具黑缘,尾部为红色。鳍硬棘12枚、软条25至28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20至22枚。体长可达18公分。 |[{{:动物:欧洲:摩纳哥:mc198503.jpg|领蝴蝶鱼}}]| ^1985 摩纳哥 (5-3)^ |[{{:动物:欧洲:摩纳哥:mc198608.jpg|领蝴蝶鱼}}]| ^1986 摩纳哥 (2-2)^ ===== 钻嘴鱼属 Chelmon ===== 钻嘴鱼(Copperband butterflyfish,学名:Chelmon rostratus)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又称长吻钻嘴鱼、钻嘴鱼、短火箭、三间火箭,香港称毕毕、荷包鱼。 本鱼吻突出,呈管状。体色为银色,体侧具有5条具黑边的深橘色直条纹,第一条通过眼睛,第四条条纹上有一具白边的眼斑,第五条穿过背鳍和臀鳍的后部。尾鳍基部为橙红色。鳍硬棘9枚、软条28至30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9至21枚。体长可达20公分。 |[{{:动物:亚洲:新加坡:sg196206.jpg|钻嘴鱼}}]| ^1962 新加坡 (16-6)^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6604.jpg|钻嘴鱼}}]| ^1966 澳大利亚 (12-4)^ |[{{:动物:亚洲:台湾:tw198603.jpg|钻嘴鱼}}]| ^1986 台湾 (10-2)^ |[{{:动物:欧洲:摩纳哥:mc198802.jpg|钻嘴鱼}}]| ^1988 摩纳哥 (6-2)^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04.jpg|钻嘴鱼}}]|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12.jpg|小本票封皮:钻嘴鱼}}]| ^2001 新加坡 (9-3)^ |[{{:动物:亚洲:香港:hk200306.jpg|钻嘴鱼}}]| ^2003 香港 (4-2)^ |[{{:动物:欧洲:波兰:pl201408.jpg|钻嘴鱼}}]| ^2014 波兰 (8-7)^ ===== 镊口鱼属 Forcipiger ===== 黄长吻蝶鱼(Yellow longnose butterflyfish,forceps butterflyfish,学名:Forcipiger flavissimus),俗名火箭蝶,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极为侧扁,吻部突出延长呈管状,头部上黑下白,体色鲜黄。尾鳍呈黑色,尾柄具有白缘。鳍硬棘12枚,竖起犹如印地安酋长的羽毛头饰、软条22至24枚;臀鳍上具有一黑斑,硬棘3枚、软条17至18枚。体长可达22公分。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6803.jpg|黄长吻蝶鱼}}]| ^1968 圣诞岛 (10-3)^ |[{{:动物:大洋洲:托克劳:tk199510.jpg|黄长吻蝶鱼}}]| ^1995 托克劳 (4+1MS-1)^ |[{{:动物:非洲:南非:za200025.jpg|黄长吻蝶鱼}}]| ^2000 南非 (11-10)^ |[{{:动物:亚洲:台湾:tw200503.jpg|黄长吻蝶鱼}}]| ^2005 台湾 (4-3)^ 镊口鱼(Longnose butterflyfish,big longnose butterflyfish,学名:Forcipiger longirostris)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极为侧扁,吻部突出延长呈管状,头部上半端,从鳃盖向前为黑色,下颌和喉部为银色,体色鲜黄。背鳍和臀鳍的后缘为浅蓝色,臀鳍上有一眼班。背鳍硬棘10至11枚、背鳍软条24至28枚;臀鳍上具有一黑斑,硬棘3枚、软条17至20枚。体长可达22公分。 本鱼栖息在珊瑚礁或岩石海岸浅水区,常成对出现。肉食性,以小型甲壳类为食。 |[{{:动物:亚洲:琉球:ry196703.jpg|镊口鱼}}]| ^1967 琉球 (5-3)^ ===== 马夫鱼属 Heniochus ===== 马夫鱼(longfin bannerfish, reef bannerfish,coachman,学名:Heniochus acuminatus),又称白吻立旗鲷,俗名黑白关刀,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蝴蝶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红海、波斯湾、马尔代夫、科摩罗、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安达曼海、泰国、菲律宾、印尼、中国南海、东海、日本、台湾、越南、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澳洲、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诺鲁、斐济群岛、东加、基里巴斯、图瓦卢、万纳杜、法属波里尼西亚、墨西哥、加拉巴哥群岛、厄瓜多尔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南亚和东南亚。 |[{{:动物:欧洲:以色列:il196201.jpg|马夫鱼}}]| ^1962 以色列 (4-1)^ |[{{:动物:亚洲:新加坡:sg199504.jpg|马夫鱼}}]| ^1995 新加坡 (4-4)^ |[{{:动物:亚洲:中国:cn199805.jpg|马夫鱼}}]| ^1998 中国 (8-5)^ |[{{:动物:亚洲:越南:vn200010.jpg|马夫鱼}}]| ^2000 越南 (6+1MS-6)^ |[{{:动物:欧洲:法国:fr201208.jpg|马夫鱼}}]| ^2012 法国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