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尾鲷科 ====== {{tag>动物}}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刺尾鲷科动物邮票。 ===== 刺尾鱼属 Acanthurus ===== 纵带刺尾鱼(Lined surgeonfish,blue banded surgeonfish, blue-lined surgeonfish, clown surgeonfish, pyjama tang, striped surgeonfish, zebra 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 lineatus),又名线纹刺尾鲷、纹倒吊、彩虹倒吊,俗名粗皮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吻部以上为黄色,并具有6至8条浅蓝色镶黑边纵带;吻部以下为浅灰白色,胸鳍透明,尾柄两侧有硬棘会伤人,须注意,尾鳍呈新月形,为深蓝色。背鳍硬棘11枚、臀鳍硬棘3枚。体长可达38公分。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6809.jpg|纵带刺尾鱼}}]| ^1968 圣诞岛 (10-9)^ |[{{:动物:大洋洲:澳大利亚:au198404.jpg|纵带刺尾鱼}}]| ^1984 澳大利亚 (6-4)^ |[{{:动物:非洲:南非:za200017.jpg|纵带刺尾鱼}}]| ^2000 南非 (11-2)^ 红海刺尾鱼(Sohal 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 sohal),俗称红海骑士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身上的斑纹容易和纹倒吊搞混,但后者主要分布太平洋一带。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小,头背部轮廓随着成长而略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为蓝灰色,体后半部具有较深的颜色,略呈三角形。体全身具有白色的细纵纹,各鱼鳍,除胸鳍外,皆为黑色,并有宝蓝色边缘,胸鳍灰色且具黑色边缘。胸鳍基底及尾柄硬棘部为黄色,体长可达40公分。 |[{{:动物:欧洲:波兰:pl201402.jpg|红海刺尾鱼}}]| ^2014 波兰 (8-1)^ (Goldrim Tang,学名:Acanthurus glaucopareius) |[{{:动物:大洋洲:圣诞岛:cx196806.jpg|}}]| ^1968 圣诞岛 (10-6)^ 白胸刺尾鱼(powder blue tang,powder-blue surgeonfish,学名:Acanthurus leucosternon),俗称粉蓝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其中一个种。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头背部轮廓不特别凸出。口小,端位,上下颌各具一列扁平齿,齿固定不可动,齿缘具缺刻。体蓝色具有一个白色的胸。头部黑色的有一条宽的白色从胸鳍基底到咽喉的条纹。在眼之下的没有明显的白色斑点或宽的白色条纹。背鳍黄色,臀鳍与腹鳍鳍白色。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28至30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3至26枚。尾柄上有硬棘,易伤人。体长可达54公分。 |[{{:动物:欧洲:摩纳哥:mc198502.jpg|白胸刺尾鱼}}]| ^1985 摩纳哥 (5-2)^ |[{{:动物:非洲:南非:za200022.jpg|白胸刺尾鱼}}]| ^2000 南非 (11-7)^ ===== 鼻鱼属 Naso ===== 单角鼻鱼,又称长吻鼻鱼(Bluespine unicornfish,short-nose unicornfish,学名:Naso unicornis),俗名剥皮仔、打铁婆、独角倒吊,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鼻鱼属的鱼类。 本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成鱼头顶有角状突起,其长度与吻长略同,吻背朝后上方倾斜,直到角突处为止。体色为蓝灰色,腹侧则为黄褐色,尾柄上的骨质板为青黑色。雄鱼除角突外,尾鳍截形,上下叶延长成丝状,上叶较长。背鳍硬棘6枚、背鳍软条27至30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27至30枚。体长可达70公分。 本鱼多半在礁沟,礁坡或有涌浪处成群活动,交配时成对出现,属杂食性,幼鱼以藻类为食,成鱼则以浮游生物为食。 |[{{:动物: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nc201301.jpg|单角鼻鱼}}]| ^2013 新喀里多尼亚 (1全)^ ===== 副刺尾鱼属 Paracanthurus ===== 拟刺尾鲷(regal tang, palette surgeonfish, blue tang,学名:Paracanthurus hepatus),又名蓝倒吊、黄尾副刺尾鱼、副刺尾鱼、蓝刀鲷、剥皮鱼,为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是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一种鱼类。 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口小,端位,上下颌齿较大,齿固定不可动。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腹鳍3条;尾鳍近截形。尾棘在尾柄前部,其后端固定于皮下。为蓝色,上半部从胸鳍中央至尾部全为黑色,但胸鳍后具有一长椭圆形蓝斑。此鱼成长至14公分生殖腺开始发育产卵,并逐渐变性,17公分者以上为雄鱼,体长有些可达25公分。 |[{{:动物: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nc196401.jpg|拟刺尾鲷}}]| ^1964 新喀里多尼亚 (2-1)^ |[{{:动物:欧洲:捷克斯洛伐克:cs197505.jpg|(右下)拟刺尾鲷}}]| ^1975 捷克斯洛伐克 (5-5)^ |[{{:动物:非洲:南非:za200016.jpg|拟刺尾鲷}}]| ^2000 南非 (11-1)^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10.jpg|拟刺尾鲷}}]| ^2001 新加坡 (9-9)^ |[{{:动物:亚洲:台湾:tw200712.jpg|拟刺尾鲷}}]| ^2007 台湾 (4-3)^ ===== 高鳍刺尾鱼属 Zebrasoma ===== 高鳍刺尾鱼(Sailfin tang,学名:Zebrasoma veliferum),又称高鳍刺尾鲷,俗名粗皮鱼、大帆倒吊、太平洋帆吊,是辐鳍鱼纲鲈形目刺尾鱼亚目刺尾鱼科的一种。本鱼体呈卵圆形而侧扁。口小,端位,上下颌齿较大,齿固定不可动,扁平,边缘具缺刻。体色具变异,由深橄榄棕色到几乎全黑,杂有暗黄色之垂直窄斑纹及较宽的白色斑纹。头部色白,布暗黄色斑点,一条深棕色垂直斑纹横过眼睛。臀鳍及背鳍与体同色,具有卷曲环状的白色窄斑纹。尾鳍棕色布满暗黄色小斑点。背鳍硬棘4至5枚、背鳍软条29至33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23至26枚。体长可达40公分。 |[{{:动物:亚洲:新加坡:sg200109.jpg|高鳍刺尾鱼}}]| ^2001 新加坡 (9-8)^ |[{{:动物:亚洲:哈萨克斯坦:kz201004.jpg|高鳍刺尾鱼}}]| ^2010 哈萨克斯坦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