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部地区

这里所列的是新加坡及其之前邮政组织发行的新加坡中部地区风光邮票。

中部地区包括以下地区:碧山、红山、武吉知马、芽笼、加冷、马林百列、诺维娜、女皇镇、大巴窑、东陵、市中心、南部岛屿。

新加坡总统府(马来语:Istana)是新加坡总统的官邸与办公地点。“Istana”在马来语中有“宫殿”的意思。总统府是新加坡总统接见和款待各国外宾的地方,此外也是新加坡总理的办公点。总统府座落于乌节路一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土地范围内尚有其他建筑物,与乌节路其他已经城市化的部分构成鲜明对比。

总统府占地106英亩(0.43平方公里),前身原本是索菲娅山(Mount Sophia)一个大型肉豆蔻种植场的其中一部分。1867年英国殖民地政府买入土地,并兴建一座府第作为殖民地总督府。一直到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后,那里才成为了新加坡元首的宫殿,复于1965年起成为新加坡总统府。1992年2月14日,总统府与同样位于总统府土地范围内的斯里淡马锡(即总理官邸)一同获刊宪宣告成为国家古迹。

新加坡总统府
2004 新加坡 国庆节:建筑 (8-7,8)
新加坡总统府
2015 新加坡 新加坡-印度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 新加坡-印度联合发行 (2-1)
新加坡总统府
2015 印度 印度-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 新加坡-印度联合发行 (2-1)
新加坡总统府
新加坡总统府
新加坡总统府
新加坡总统府
2019 新加坡 新加坡总统府建成150周年 (4全)

乌节路(英语:Orchard Road,马来语:Jalan Kebun或Jalan Orkid),是新加坡的一条有名的购物区及商业大街,位于新加坡中区之内。

马路两旁大兴商场和百货公司林立,包括义安城、威士马广场、爱雍.乌节、313@Somerset、Orchard Central 及会德丰广场等。

乌节路英文名称“Orchard Road”起源于旧时该路曾经是果园。

新加坡 乌节路商业区
1987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天际线 (3-1)
新加坡 乌节路商业区
2007 新加坡 国庆节:旅游 (4+1MS-4)
新加坡 乌节路商业区 地铁站
2008 新加坡 国庆节:今日新加坡 (10+1MS-6)

太子城(Peranakan Place,也称为Peranakan Place Complex),前身为Peranakan Corner,位于乌节路180号。它是新加坡中部果园区内翡翠山(Emerald Hill)历史保留区的一部分。

土生华人广场由一排六栋两层楼的店屋组成,面向乌节路,建于1902年左右,位于新加坡牛顿规划区的翡翠山路和乌节路的交汇处。

1895年,它成为城市发展局(URA)进行的试点恢复和开发项目。它现在被用作包含各种开发项目的商业建筑。店屋是标志性的东南亚设计,在1960年代流行,最近由于对历史保护的日益关注而复兴。入口位于乌节路路口的翡翠山路。

新加坡 太子城
1990 新加坡 普通邮票-旅游 (9-9)

良木园酒店(英文:Goodwood Park Hotel)位在新加坡乌节商圈,史各士路22号,位处狮城精华地段,周遭有许多的购物中心。其为新加坡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店,其地位可与莱佛士酒店相抗衡。酒店的母公司为良木集团为前新国首富邱德拔所有现由其女伊丽莎白邱经营。良木集团还拥有新加坡怡阁(约克)饭店(同在乌节区)和英国的皇家花园饭店。良木园酒店高贵不贵,但也因此常只被评为四星级,不过其英国殖民时期所保留的建筑,却是一般五星级酒店所无法企及的。

新加坡 良木园酒店
2019 新加坡 遗产酒店 (5-2)

国泰大厦是一栋综合用途的17层电影院、购物中心和公寓大楼,位于新加坡博物馆规划区的汉地路和索菲亚山。

原大楼由国泰机构拥有和管理,于1939年作为国泰大厦启用。2000年,它被关闭并部分拆除以进行重建。旧国泰电影院的元素,包括被保护为国家纪念碑的立面,以及由日本 Tange Associates 的 Paul Tange 和新加坡 RDC Architects Pte Ltd 进行的现代设计,都被纳入新大楼。

新加坡 国泰大厦
2009 新加坡 有历史的电影院 (5-1)

陈旭年宅第(House of Tan Yeok Nee)是一座位于新加坡博物馆规划区槟城路和克莱蒙梭大道交界处的豪宅。在2000年完成大规模修复后,它由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举办。截至2019年,该建筑作为Amity Global Institute的新加坡校区。

陈旭年宅第占地2,000平方米,位于克列孟梭大道 (Clemenceau Avenue) 的高架土地上。这座豪宅经过精心修复,非常敏感,以确保房屋的原始建筑和特色完好无损。经过艰苦的研究,墙壁、瓦片、屋顶、柱子、雕刻和陶器都恢复了一个世纪前的原始状态。

然而,现代设施和设备也被纳入其中,使建筑适应现代用途。拥有大量经过精心修复的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以及现代最先进技术的便利,这种“旧”与“新”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独特环境。

房子的前后部分面向东和西。前门的柱子是用大理石制成的,上面雕刻着色彩缤纷的故事,反映了陈玉妮祖先在潮州的生活。房子的后面有一个独特的风格,横梁和特殊的潮州瓷砖,一个用镀金雕刻装饰的主柱,和大理石地板。精美、多彩的瓷砖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和动物。

陈旭年宅第是典型的潮州式住宅建筑。该结构展示了阴阳的和谐,以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元素显示在天花板的顶部。设计师以传统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协调整个建筑的设计,以体现五种元素所代表的平衡与和谐。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墙壁的艺术价值,更代表了富贵、智慧、长寿、健康、幸福的统一。

新加坡 陈旭年宅第
1984 新加坡 国定古迹 (4-1)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英语: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是新加坡一间国立博物馆,也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于1849年,由当时的新加坡机构委员会建立,曾称为“莱佛士图书馆和博物馆”,它展示著新加坡历史和一些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1987 新加坡 国家博物院大楼场馆开幕100周年 (3全)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1999 新加坡 20世纪回顾 (10-1)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2007 印度尼西亚 东盟成立40周年 (10-8)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2007 泰国 东盟成立40周年 (10-8)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2007 马来西亚 东盟成立40周年 (10-8)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2007 新加坡 东盟成立40周年 (10-8)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
2023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古迹 (5-3)

新加坡美术馆(英语:Singapore Art Museum)是一座位于新加坡的美术馆。专注于东南亚当代艺术。

馆址原先是一座19世纪传教士学校前圣约瑟书院,即使改建修复也保留原有教堂等建筑物,1996年1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2013年、2016年、2019年是新加坡双年展的组织者。

新加坡美术馆
2016 日本 日本-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 (10-6)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Singapore Philatelic Museum)是一个关于新加坡邮政历史及其邮票的博物馆。

该博物馆位于新加坡科尔曼街23-B号,前身是英华学校的一部分,于1906年竣工。在1970年代,该建筑成为卫理公会图书室,直到经过修复成为现在的博物馆.博物馆目前因装修而关闭。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于1995年8月19日开幕,旨在促进人们对新加坡集邮历史和遗产的兴趣和欣赏。除了常设画廊,主题画廊全年提供一系列不断变化的展览。其中包括著名集邮家的​​私人收藏展览、海外巡回展览和纪念新邮票发行的主题展览。博物馆内设有邮票店,深受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游客可以在档案中查看新加坡共和国发行的所有邮票。展出的还有德国伪造的二战期间印制的英国邮票,该邮票故意有印刷错误,以嘲笑国王乔治六世。

在新加坡集邮博物馆附近,最近修复的共济会俱乐部。

2020年3月6日,它宣布将于2021年重新开放时成为专门的儿童博物馆。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
1995 新加坡 新加坡集邮博物馆开幕 (4全)
边纸:新加坡集邮博物馆
1995 新加坡 95年新加坡邮展 展会日纪念
新加坡儿童博物馆
新加坡儿童博物馆
2022 新加坡 新加坡儿童博物馆

土生华人博物馆(英语:Peranakan Museum) 是一座位于新加坡的博物馆,主要展现峇峇娘惹历史文化,每年游客有11.2万。博物馆是亚洲文明博物馆的分馆,馆址原来是旧道南学校,位于新加坡中区亚美尼亚街,2008年4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有三层共十个展厅。

(右下)新加坡 土生华人博物馆
(右下)新加坡 土生华人博物馆
(右下)新加坡 土生华人博物馆
(右下)新加坡 土生华人博物馆
1996 新加坡 亚洲文明博物馆开幕 (4全)1)

中华总商会大楼位于希尔街,面向亚美尼亚教堂。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该组织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1964年以前,总部是两层楼。现楼于1962年动工兴建,1964年9月20日竣工正式启用。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新加坡 中华总商会
2006 新加坡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00周年 (5-1)

小印度(Little India)是新加坡的一个泰米尔人的族裔社区,位于新加坡河东部(牛车水对面),甘榜格南(马来人聚居地)以北。这些区域都是梧槽(Rochor)城市规划区的一部分。小印度在当地泰米尔社区更普遍称为竹脚(Tekka)。

小印度有别于珠烈甘榜区,后者在莱佛士计划下,原本是新加坡殖民地的一个分区,在英国的种族隔离政策下,作为泰米尔人移民的居住区。然而,由于珠烈甘榜变得拥挤,对土地的竞争不断升级,许多泰米尔人遂移居到现在的小印度(珠烈甘榜区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特的区域存在)。

实龙岗路是小印度主要的商业街,沿街有竹脚中心,竹脚广场,小印度中心,实龙岗广场,和穆斯塔法中心。花拉公园位于区内。区内有数座印度教寺庙,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场所,例如卫理公会福灵堂(Foochow Methodist Church)、甘榜加卜卫理公会、维拉马卡里拉曼庙、安古利亚回教堂、维达帕提雅卡雅曼兴都庙、Jalan 回教堂、锡克教中央谒师所。阿督卡夫回教堂建于1859年,得名于一位泰米尔人律师,建筑为阿拉伯-文艺复兴风格。其祈祷厅装饰着摩尔式的拱,体现伊斯兰教的历史。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沿实龙岗路,有一座高塔,于1855年建成。佛教的千光寺(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也沿着实龙岗路,最初是由一位泰国和尚于1927年创立。对面中国风格的龙山寺供奉的是观音菩萨。

小印度的贝当路,以法国元帅菲利普·贝当(后来与纳粹德国合作被定罪)命名,1916年建于排干的沼泽上,体现了新加坡中国建筑的特点。

Dalhousie Lane
1996 新加坡 保护建筑 (4-3)

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淡米尔语:ஸ்ரீ வீரமாகாளியம்மன் கோவில்; 英文: 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是一间位于新加坡小印度市中心实龙岗路的一间印度教庙,主要是拜祭时母(湿婆妻子雪山神女的其中一个化身)。此庙始建于1881年,百年来条葺不断。庙中主像时母旁之两侧,分别为时母的儿子象头神和室建陀。

(右)新加坡 维拉马卡里拉曼庙
2007 新加坡 国庆节:旅游 (4+1MS-3)

阿督卡夫回教堂(Masjid Abdul Gaffoor)是新加坡的一座清真寺,位于小印度的邓洛普街(Dunlop Street),靠近惹兰勿刹。

这座清真寺建于1907年,并于2003年完成修复。其顶部有许多叫拜楼。

新加坡 阿督卡夫回教堂
1991 新加坡 新加坡的建筑 (8-3,4)

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庙(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泰米尔语:ஸ்ரீ ஸ்ரீநிவாசப்பெருமாள் கோவில்)是新加坡的一座印度教大型寺庙,供奉毗湿奴,位于小印度实龙岗路。它建于1855年,但是其20米高的塔相对较新,建于1966年,显示毗湿奴的不同化身。

寺庙周围地区曾经满是池塘和菜园。一道溪流进入寺庙,信徒在开始崇拜之前用溪水清洗自己。

在每年的大宝森节,该庙为印度教信徒游行的起点。前往坦克路的丹达乌他帕尼庙,以感谢或祈求穆卢干。

1978年,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庙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新加坡 斯里尼瓦沙柏鲁马庙
1991 新加坡 新加坡的建筑 (8-5,6)

印度遗产中心(Indian Heritage Centre,泰米尔语:இந்திய மரபுடமை நிலையம்)是新加坡的一个文化中心和博物馆,展示印度新加坡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这个占地3,090平方米(33,300平方英尺)的中心位于小印度区的坎贝尔巷大道,于2015年5月7日启用。

立面的建筑风格受到保利(或印度阶梯井)的影响,以寻求对印度文化的欣赏。

新加坡 印度遗产中心
2015 新加坡 印度文化中心 (4-1)

雷克斯剧院(Rex Cinemas Mackenzie,前身为Rex Cinemas和Rex Theatre),是新加坡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电影院。电影院毗邻Mackenzie路的Ellison大楼。电影院以主要道路、武吉知马路和次要道路Mackenzie和Selegie路为界。

剧院建于1946年关闭并拆除的新加坡拳击场旧址上,于1964年开业。它最初是一个电影院、一个音乐会场地,然后是一个溜冰场,后来变成了教堂、迪斯科舞厅,然后又回到了再次成为电影院。

剧院大厅在布局组织方面与新加坡其他电影院不同。影厅的前后档座位向下倾斜,相接。这使坐在前面的电影观看者可以更好地观看屏幕而不会拉伤脖子。

新加坡 雷克斯剧院
2009 新加坡 有历史的电影院 (5-5)

牛车水(马来语:Kreta Ayer)是新加坡的唐人街,是新加坡历史上重要的华人聚集地,为新加坡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新加坡欧南园区。

Sago Street
Pagoda Street
Trengganu Street
Temple Street
1989 新加坡 绘画作品中的牛车水 (4全)
新加坡 牛车水
2007 新加坡 国庆节:旅游 (4+1MS-1)

武吉巴梳路(Bukit Pasoh Road:马来语:Jalan Bukit Pasoh)是新加坡欧南规划区内丹戎巴葛的一条道路。这条路从尼尔路开始,这是一条路,但变成了两条路,当这条路分成两部分时,一条成为张宏路,两条路都在新桥路结束。道路两旁主要是保存完好的店屋,并设有一家名为新雄伟酒店的高端精品酒店。

这条路及其附近是一个被称为武吉巴索保护区的保护区,以新桥路、Keong Saik路、Kreta Ayer路、尼尔路和Cantonment路为界。该地区于1989年7月7日获得保护区地位。店屋主要包括过渡、晚期和装饰艺术风格的两层和三层店屋。

新加坡 牛车水 武吉巴梳路
1996 新加坡 保护建筑 (4-1)
新加坡 牛车水 武吉巴梳路
2005 新加坡 商铺建筑:新加坡-比利时联合发行 (4-3)
新加坡 牛车水 武吉巴梳路
2005 比利时 商铺建筑:新加坡-比利时联合发行 (4-3)

大华戏院(The Majestic)是新加坡牛车水余东森街的一座历史建筑,毗邻牛车水地铁站。位于人民公园综合大楼与裕华大厦之间,原名大剧院,是一座粤剧剧院。

大华戏院是唐人街的著名地标之一,剧院曾经是那里最宏伟的建筑。这座建筑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

剧院外墙饰有描绘粤剧场景的瓷砖,以及闪亮多彩的马赛克,展示了头尾相连的飞龙。剧院的建造可容纳1,194个座位。歌剧院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天花板,是一个巨大的走廊,下面有一个字母“M”的标志,代表“Majestic”。

新加坡 牛车水 大华戏院
2009 新加坡 有历史的电影院 (5-2)

马里安曼庙(Sri Mariamman Temple)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兴都教(印度教)寺庙,建筑风格为德拉威风格。其位置处于市中心的桥南路244号,主要为这个城市国家的南印度泰米尔兴都教的新加坡人提供服务。由于建筑和历史意义,马里安曼庙已经列入国家级名胜古迹,并且是一个主要的旅游景点。马里安曼庙由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与体育部下辖的兴都教捐赠委员会负责管理。

马里安曼庙由Naraina Pillai建于1827年,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结算已有8年。

新加坡 马里安曼庙
1978 新加坡 国定古迹 (4-4)
新加坡 马里安曼庙
1990 新加坡 普通邮票(高面值)-旅游 (4-3)
新加坡 马里安曼庙
2018 印度 印度-东盟峰会 (11-9)

天福宫(英语:Thian Hock Keng Temple),新加坡妈祖庙,兴建于大清道光20年(1840年),由福建移民薛佛记与陈笃生等集资筹建,为新加坡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庙宇。天福宫除了主祀妈祖之外,配祀关圣帝君、至圣先师(当地称“孔子公”)与观世音菩萨。1973年7月6日,新加坡政府指定天福宫为国定古迹。

新加坡 天福宫
1971 新加坡 东盟旅游年 (5-3)
新加坡 天福宫
1978 新加坡 国定古迹 (4-1)

纳宫神社(Nagore Durgha,或Nagore Dargah)是新加坡的一座清真寺建筑,由来自印度南部的穆斯林于1828年至1830年间建造,最初被称为Shahul Hamid Dargha。这座神社刚建成时,神社所在的直落亚逸街是一片沙滩,挤满了帆船。虽然它的物理环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纪念碑本身——除了2007年的保护和保护工作——自19世纪后期以来几乎没有变化。它具有古典和印度穆斯林图案的独特融合。

新加坡 纳宫神社
1984 新加坡 国定古迹 (4-4)

麦士威美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位于南桥路和麦士威路的交界处,是中央商务区附近的热门小贩中心。

麦士威美食中心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 City Hawker Food Hunt 中被评为新加坡最受欢迎的小贩中心,旨在表彰最好的小贩摊位并庆祝当地的小贩饮食文化。这个美食中心的许多小贩都是第二-以及继承父母生意和传统食谱的第三代业主。其中,以手工香肠、五香(炸肉卷)、肝卷和鸡蛋片而闻名的中华街油条获得了传统小贩摊位奖在2015年City Hawker Food Hunt中,为50多年提供优质的小贩美食。另一个最爱是天天鸡饭,它是首届新加坡米其林指南2016中34位“必比登美食家”奖的获得者之一

新加坡 麦士威美食中心
2011 新加坡 小贩中心 (4-2)

丹戎巴葛(英语:Tanjong Pagar),新加坡核心商业区西陲的一个具历史特色的区域。原本是小小的渔村,至19世纪中期,已有不少在邻近码头工作的中国及印度裔苦力于这里居住。金吉力沙人力车站建成后,引来大量人力车车夫在此谋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方被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此区聚集不少韩国餐厅,因此有“小韩国”之称,为新加坡的韩国街之一。

新加坡 丹戎巴葛 传统店屋
新加坡 丹戎巴葛
1993 新加坡 建筑遗产:丹戎巴葛地区的保护 (3-1,3)

金利沙站大楼(Jinrikisha Station)是新加坡的一座历史建筑,位于新加坡中央商务区唐人街区的丹戎巴葛。

金利沙站大楼一度被用作计划生育诊所。1987年,它是丹戎巴葛最早由市区重建局 (URA) 修复的建筑之一。它被翻新成一个购物和娱乐中心。现大楼内设有海鲜餐厅、商店、办公室和夜总会。

塞缪尔·汤姆林森 (Samuel Tomlinson) 从1896年到1902年担任市政工程师,在此期间,D.M.克雷克是市政建筑师。金利沙站大楼的日期很好地响应了三角形拐角场地,是1900年代早期许多其他华丽建筑的典型代表。

不过,原来这座建筑是裸露的砖墙,现在已经粉刷过了,这在当时一定有些不寻常。拐角处的离子壁柱和弯曲的山墙以及带有八角形冲天炉的方塔是丹戎巴葛路和周边地区令人愉悦的重要元素。

新加坡 丹戎巴葛 金利沙站大楼
1993 新加坡 建筑遗产:丹戎巴葛地区的保护 (3-2)

丹戎巴葛火车总站(英语:Tanjong Pagar Railway Station,马来语:Stesen keretapi Tanjong Pagar,泰米尔语:தஞ்சோங் பகார் ரயில் நிலையம்)是一个已停用的火车站,位于新加坡岌巴路。火车站建筑由史旺·麦肯林公司于1932年建造。设计师是伯特必次(D.S. Petrovich),灵感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火车站,其设计在当时建筑界可谓独树一帜。火车站的外墙以钢筋水泥建造,正面墙上的四尊大理石雕像分别代表农业、商业、交通和工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宣告独立,新马正式分家,当时两国领袖决定维持铁道的主权,铁路沿线两旁各25米的地段归马来亚铁道管辖。

2011年6月30日,丹戎巴葛火车总站最后一班列车由马来西亚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依斯迈殿下开出丹戎巴葛火车站,服务79年的丹戎巴葛火车站正式走入历史。2011年7月1日凌晨12时,丹戎巴葛火车站正式由新加坡土地局接管,原有连接兀兰和此站之铁道路线亦陆续拆除。

新加坡 丹戎巴葛火车总站
新加坡 丹戎巴葛火车总站
2013 新加坡 有历史的火车站 (4-1,3)

麦克斯韦商会(Maxwell Chambers)位于新加坡中央商务区丹戎巴葛的前海关大楼。该建筑建于英国殖民时代的1932年,60多年来一直是海关总署的总部。大楼翻新后,更名为 现在的名称。

2007年,市区重建局(URA)给予建筑物保护地位。2010年,它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为新加坡第88个历史遗址。

该建筑被芝加哥雅典娜建筑与设计博物馆和欧洲建筑艺术设计与城市研究中心授予国际建筑奖最佳新全球设计(2010)。2012年,该建筑还获得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颁发的建筑遗产奖。

新加坡 麦克斯韦商会
2022 新加坡 艺术装饰建筑 (6-2)

武吉士(马来语为 Kampong Bugis)是新加坡的一个区域,涵盖武吉士街,现在位于武吉士枢纽购物中心内。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武吉士街因其异装癖者和变性者的夜间聚会而享誉国际,这一现象使其成为当时新加坡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在1980年代中期,武吉士街经历了重大的城市重建,成为一个由现代购物中心、餐厅和夜总会以及受监管的后巷路边小贩组成的零售综合体。在此之前建造武吉士地铁站的地下挖掘也引起了夜间跨性别性市场文化的剧变和终结,标志着新加坡历史上一个丰富多彩而独特的时代结束了。

今天,原来的武吉士街现在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相对宽阔的大道,夹在武吉士交汇处购物中心的建筑物之间。另一方面,目前被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吹捧为“武吉士街”的小巷,实际上是从新武吉士街(原阿尔伯特街)发展而来,号称“新加坡最大的街头购物地点”。新加坡旅游促进局试图恢复以前的异国情调的尝试没有成功。虽然这条街现在不是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它是许多新加坡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白沙浮商业(Bugis Junction),前身为 Parco Bugis Junction,是一个综合开发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武吉士的维多利亚街、中路和北桥路。该开发项目包括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和新加坡洲际酒店。

新加坡 白沙浮商业城
1999 新加坡 旅游 新加坡-香港联合发行 (6-6)
新加坡 白沙浮商业城
1999 香港 旅游胜地 香港-新加坡联合发行 (6-6)

甘榜格南(英语:Kampong Glam;马来语: Kampung Gelam;爪夷文: كامڤوڠ ڬلم;淡米尔语: கம்ப்பொங் கிலாம்) 是新加坡的一个居民区,位于新加坡河以北的梧槽(Rochor)规划区,是当地的马来-穆斯林区。

该地区的名称“格南”被认为源于白千层树的马来语称呼 ,而“甘榜”(kampung)意为“村庄”[2]。

在1819年英国殖民之前,该地区是马来贵族的家园。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柔佛苏丹签署条约,获得在新加坡开港的权利。海峡殖民地历史的早期,根据1822年的莱佛士规划,殖民地根据不同的种族群体,划分为欧洲区、唐人街等。

甘榜格南被分配给苏丹和他的家人,以及马来人和阿拉伯商人。它位于当时的欧洲区的东边。根据条约,苏丹在甘榜格南获得了大片土地。他把土地分配给从马六甲、廖内群岛和苏门答腊等地移民来到新加坡的马来人,以及其他穆斯林。十九世纪下半叶,甘榜格南的移民社区迅速成长,最初来自苏门答腊,后来来自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和马来亚。于是形成了许多村庄,如马六甲村、爪哇村和布吉村。这里还有一个虽然小但很繁荣的阿拉伯商人社区。

在二十世纪初,甘榜格南的商业活动迅速扩张,新建了许多店屋和住宅。一个多种族社区很快在那里发展起来,不仅包括马来人和阿拉伯人,还包括华人和印度人。

苏丹街Jalan Sultan
1996 新加坡 保护建筑 (4-2)
新加坡 甘榜格南
2007 新加坡 国庆节:旅游 (4+1MS-2)
阿拉伯街
阿拉伯街
甘榜格南区
甘榜格南区
2018 新加坡 有历史意义的街区 (4全)

苏丹回教堂(Masjid Sultan)位于新加坡甘榜格南区的马斯喀特街与桥北路,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清真寺之一。

1819年,当新加坡割让给英国时,岛主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和柔佛苏丹东姑胡先要求用一些财富来换取他们的权力。斯坦福·莱佛士爵士每年给予天猛公和苏丹津贴,还让他们使用甘榜格南区作为住所。

甘榜格南附近区域也分配给马来人和其他穆斯林。胡先在此建造了宫殿,并从廖内群岛带来他的全家。许多苏丹和天猛公的追随者从廖内群岛、马六甲和苏门答腊来到甘榜格南。

从1824年至1826年,胡先在他的宫殿旁边建造一座清真寺,资金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

到20世纪初,新加坡已成为一个伊斯兰商业、文化和艺术中心。由于伊斯兰社区发展迅速,苏丹回教堂很快变得太小。1924年,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批准了一项计划,建立一座新的清真寺。1928年完成。老清真寺也陷入失修状态。

苏丹回教堂自建成以来一直基本保持不变,只有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维修。1975年3月14日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新加坡 苏丹回教堂
1990 新加坡 普通邮票(高面值)-旅游 (4-2)

哈贾·法蒂玛回教堂(Masjid Hajjah Fatimah)是新加坡的一座清真寺,兴建于1845年到1846年,位于加冷规划区甘榜格南区美芝路。该清真寺代表伊斯兰和欧洲建筑的混合,由殖民地建筑师汤姆森设计。

这座清真寺得名于其捐助者,马来人女商人哈贾·法蒂玛。她出生在马六甲的一个富裕家庭,嫁给了在新加坡经商的苏拉威西布吉人王子。然而婚姻没有持续多久,在她年轻时丈夫去世。她勇敢地一手经营他的生意。

清真寺建在爪哇路哈贾·法蒂玛的故居原址。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这所房子曾两度被毁,第二次还被焚烧。哈贾·法蒂玛在纵火事件时离开,未受到伤害,于是改建为清真寺。其余部分现已拆除改建为现代高层公寓。

她惟一的孩子,女儿拉贾西蒂,嫁给了阿拉伯商人Alsagoff。哈贾·法蒂玛死后,生意交给了Alsagoff家族。她的墓地和女儿女婿的墓地都在此清真寺。

1873年7月6日,哈贾·法蒂玛回教堂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新加坡 哈贾·法蒂玛回教堂
1978 新加坡 国定古迹 (4-2)

马来文化馆(英语:Malay Heritage Centre;马来语:Taman Warisan Melayu;爪夷文:تامن واريثن ملايو‬)是一家位于新加坡甘榜格南的文化中心与博物馆。主要展示新加坡马来人的起源、历史与物质文化。

马来文化馆位于甘榜格南的苏丹皇宫,由柔佛苏丹阿里·依斯干达·沙于1842年下令所建。后由于苏丹继承权陷入争端,该建筑于1897年被收归国有。1999年7月28日,马来遗产基金会(Malay Heritage Foundation)成立,并于同年开始对苏丹皇宫进行重大修复。 修复工程完成后,该建筑作为马来文化馆于2005年6月4日重新开放,占地8000平方米。

在马来文化馆的场地上生长有茂盛的格兰树,展示有一艘马来船的复制品,船上刻有布吉人及其贸易相关历史。该中心本身通过历史艺术品、多媒体和立体展览以及展品的形式,保存并展示新加坡马来人的文化与遗产。

该中心还组织马来文化节目与讲习班。在2008年之前,这些活动与其他筹款活动贡献了马来文化馆三分之二的运营费用。2008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每年将向文化馆提供170万新加坡元的资金,是之前提供资金的三倍。这些资金,以及新加坡国家遗产委员会的额外援助,将推动马来文化馆成为国际水平的博物馆,并提供其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其他顶级区域性博物馆合作的机会。

2011年8月,马来文化馆因大规模翻修而关闭,后于2012年9月1日重新开放。

新加坡 马来文化馆
2005 新加坡 马来文化馆 (4-1)

在干达哈街(Kandahar Street)品尝新旧风情。沿着甘榜格南历史街区的这条街漫步,让人想起18世纪的新加坡。在这里,您会惊叹地看到一排保存完好的战前店屋,所有店屋都装饰华丽,具有弦线课程、彩色瓷砖、扁豆和花束等特色。

这些店屋建于1900年至1940年之间,展示了马来和中国建筑风格的融合,尤其是在20号,这是唯一带有特殊弹出式阳台的单元。现在由别致的餐厅和鸡尾酒吧Maison Ikkoku和Sling占据,它反映了当今该地区流行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商业。

新加坡 甘榜格南 干达哈街
2005 新加坡 商铺建筑:新加坡-比利时联合发行 (4-2)
新加坡 甘榜格南 干达哈街
2005 比利时 商铺建筑:新加坡-比利时联合发行 (4-4)

新加坡植物园(英文:Singapore Botanic Gardens,马来文:Taman Botanik Singapura或Kebun Botani Singapura)占地74公顷,位于新加坡武吉知马区。约为英国皇家植物园大小的一半,纽约中央公园的五分之一。开放时间为早上5点至午夜12点,并且除国家胡姬花园外全园免费。新加坡植物园南部为荷兰路和那比尔路,东部为古鲁尼路,西部为泰瑟尔道和古鲁尼公园路,北部为武吉知马路。公园最南端距最北端约2.5公里。2015年7月4日,新加坡植物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新加坡植物园为世界遗产,参见新加坡植物园

前莱佛士学院,现新加坡大学武吉知马校区
含以上各建筑细节
2010 新加坡 国庆节:历史建筑 (6+1MS-5,MS)

武吉知马火车站(英语:Bukit Timah railway station),位于新加坡的武吉知马,新加坡铁路线上最古老的火车站,建于1903年。而现在的车站在1915年投入使用,是新加坡铁路最早的一批车站之一。原为板屋,直到1960年7月17日才改建成砖砌的火车站。武吉知马火车站前共有三条轨道,最靠近车站的轨道是主轨,来往兀兰火车关卡去丹戎巴葛火车总站的火车驶过这条轨道。由于新加坡铁路是单线铁路,交会时,丹戎巴葛火车总站开往兀兰火车关卡的火车会停在中间的轨道上让车,而第三条轨道是车站的备用轨道。1993年起武吉知马火车站禁止上下客,所有乘客必须到丹戎巴葛火车总站上车,武吉知马火车站如同停用。然而,这个火车站仍设有站长,驻守在车站内。火车站主要用于南北向列车的错车以及信号控制。每列南下丹戎巴葛的火车车长,都必须向武吉知马站站长手中接过“通行钥匙”,安全确认火车是双向轨道上唯一运行火车。

2011年6月30日,丹戎巴葛火车总站最后一班列车由马来西亚柔佛州苏丹伊布拉欣伊斯迈殿下开出丹戎巴葛火车总站,途径武吉知马火车站,完成了它的使命。2011年7月1日凌晨12时,武吉知马火车站正式由新加坡土地局接管。

该站连同新加坡北部边缘的兀兰和南端丹戎巴葛之间的线路于2011年7月1日关闭。并返回新加坡。车站曾于同年5月27日在宪报刊登为受保护建筑物。

关闭后,丹戎巴葛和兀兰之间的铁路轨道被拆除。武吉知马的月台和横跨武吉知马路的铁桥之间已经留下了几米的轨道,就在车站的北面。作为新加坡自然协会和URA的“铁路走廊”项目的一部分,轨道床的其余部分已被翻修,现在作为线性公园向公众开放。

武吉知马车站大楼于2011年9月16日由新加坡土地管理局重新向公众开放。这些建筑物可以在白天参观,但要到2021年才能进行翻新或开发,将前道床翻新成休闲人行道,而原车站改建为博物馆,原站长家改建为咖啡厅。下一个最近的车站是市中心线的阿尔伯特国王公园地铁站,该地铁站于2015年12月27日开通。

2022年7月1日,经过两年的修复工作,武吉知马火车站再次正式重新向公众开放,作为铁路走廊中点周围4.3公顷的新社区空间的一部分。

新加坡 武吉知马火车站
2013 新加坡 有历史的火车站 (4-2)
新加坡 武吉知马火车站
新加坡 武吉知马火车站 铁路职工办公楼
2022 新加坡 铁路走廊绿化带 (5-2,4)

武吉知马桁架桥(Bukit Timah Truss Bridge)是一座前铁路桥,横跨新加坡武吉知马的武吉知马路和Dunearn路。

随着新加坡铁路从武吉班让火车站改道,武吉知马桁架桥于1932年在武吉知马路7英里处建造,就在武吉知马火车站之前。到1995年,尽管这座桥经常使用,但这座桥的维护并不好,已经严重生锈,有几个螺栓已经脱落。这座桥在2011年新加坡铁路关闭后被废弃,并于2015年底或2016年初在宪报公布进行保护。2021年3月,桥上加装栏杆,轨道两侧加装碴石,桥上除锈。

新加坡 武吉知马桁架桥
2013 新加坡 有历史的火车站 (4-4)
新加坡 武吉知马桁架桥
2022 新加坡 铁路走廊绿化带 (5-1)

Hindhede自然公园(Hindhede Nature Park)是位于新加坡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旁边的公园。

它于2001年开业,专为有小孩的家庭而设计。

一条短小径从武吉知马游客中心开始通往公园,并环行至90米外的Hindhede采石场。在公园里可以找到的动物包括带状啄木鸟、云巨蜥、大拍尾卷尾龙和平原松鼠。

新加坡 Hindhede自然公园
2010 新加坡 儿童游乐场 (6-6)

前指挥所(Former Command House)是一座历史建筑,位于新加坡的Kheam Hock路。它是英国殖民时期马来亚总司令(GOC)的住所。

这座两层楼高的殖民地住宅采用19世纪流行的独特工艺美术建筑风格设计。

前指挥所可能是由曾设计过前国泰大厦的建筑师Frank Brewer设计的。

新加坡 前指挥所
2010 新加坡 国庆节:历史建筑 (6+1MS-3)

新加坡华侨中学(Hwa Chong Institution,简称“华中”)是一所新加坡6年制的自主中学,设有4年制初中部和2年制高中部,为12岁到18岁的学生提供教育。今天的华侨中学已经成为新加坡最顶尖的5所中学之一,虽然主教语已更改为英语,但依然保持了比较浓厚的华文背景。

新加坡华侨中学钟楼
2010 新加坡 国庆节:历史建筑 (6+1MS-4)

加冷(英语/马来语:Kallang,泰米尔语:காலாங்)位于新加坡中部,是该城邦55个规划区之一,也是加冷/黄埔新镇的主要构成部分。该区的发展以新加坡最长河流加冷河为中心。加冷规划区位于大巴窑以南,芽笼西侧,马林百列西北方,滨海东以北,市中心之东北,梧槽、纽顿以东,诺维娜之东南。

历史上,加冷曾有数个国家级地标,包括新加坡前国家体育场及新加坡首个专门建造的民用国际机场加冷机场。著名的“加冷狮吼”和“加冷人浪”就诞生于曾举办过18次新加坡国庆庆典及众多文化和体育盛事的前国家体育场。为此,加冷在新加坡航天及体坛历史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现今,加冷因惹兰勿刹体育场和新加坡体育城而著称;后者是结合新加坡新国家体育场与新加坡室内体育馆的大型发展项目。新的国家体育场于2016年新加坡国庆日举办国庆庆典,而新加坡室内体育馆时常举办世界级的音乐会和表演。

新加坡最长的公共住房公寓楼之一,位于黄埔西(Whampoa West)的第34座。这座住宅楼建于1971年,以其320米长的走廊而闻名,每层楼有惊人的46套公寓。

新加坡 黄埔西第34座组屋
2020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天际线 (2-1)

加冷河(英语:Kallang River,马来语:Sungei Kallang)总长10公里,是新加坡最长的河流,从贝雅士下段蓄水池(原名“加冷河蓄水池”)流至加冷盆地。加冷河起源于中央集水区,以东南方向流经碧山、大巴窑,最终抵达加冷。

填海造地前,加冷河曾于加冷盆地流入新加坡海峡,确切位置在今独立桥附近。现今,加冷河通过滨海水道流入大海。

加冷河的支流包括黄埔河、佩尔顿水道、武吉知马第二排水道。其他流入加冷盆地的河流有芽笼河与梧槽河。前述河流现为滨海蓄水池的一部分。

公园连道网络上的加冷公园连道几乎与加冷河平行,在河流旁提供休闲空间。加冷河河口处的加冷河畔公园位于河的两岸。

新加坡 加冷河
1987 新加坡 河流环保 (3-2)

新加坡体育城(Singapore Sports Hub,马来语:Hab Sukan Singapura)是一座位于新加坡加冷全新落成的体育园区。它的位置为旧新加坡国家体育场的原址,2010年9月29日开始拆迁。新加坡体育城的兴建工程于2011年开始,2011年2月奠基,原计划2014年4月启用,但后来因天气等其他因素延后至2014年6月。体育城最后于2015年6月26日正式竣工启用,由新加坡时任总理李显龙主持开幕。

新加坡体育城
2014 新加坡 新加坡体育城 (4全)
(右上)新加坡体育城
2015 新加坡 国庆节:新加坡独立50周年 (6+1MS-3)
新加坡体育城
2016 新加坡 新加坡国庆日游行50周年 (6+1MS-6)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英语:Singapore Indoor Stadium;马来语:Stadium Tertutup Singapura;淡米尔语: சிங்கப்பூர் மூடப்பட்ட அரங்கம்)是位于新加坡加冷的一个室内体育馆,由丹下健三担任建筑设计,外形为锥形,内部为无柱结构。新加坡室内体育馆落成于1989年,于同年12月31日由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宣布开放。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经常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如新加坡羽毛球公开赛、东南亚职业篮球联赛等赛事,美国职业摔跤也曾在此进行。2009年亚洲青年运动会于此举行了开幕式,2010年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此场馆举行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项目,而2014年至2018年的WTA年终赛亦是在此举行。

此外体育馆也经常于举办演唱会、花式溜冰表演、马戏、魔术、音乐剧和戏剧等。

室内体育馆与新加坡国家体育场相距不远。随着2010年环线体育场地铁站的开放,体育馆周边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
1989 新加坡 新加坡室内体育馆落成 (1MS全)

新加坡旧国家体育场(马来语:Stadium Nasional Singapura)位于新加坡加冷。1973年7月开始启用,旧国家体育场于2007年6月30日正式关闭,2010年执行拆除作业,2011年拆除完毕,并将以以新加坡体育城和新的国家体育场取代。

新加坡旧国家体育场
2016 新加坡 新加坡国庆日游行50周年 (6+1MS-4)

加冷机场(英语:Kallang Airport)原是新加坡第二个国际机场,由英国政府建造,在1937年6月12日开始服务,当时被誉为:“大英帝国最好的机场”。

1955年8月20日,由于新建的巴耶利峇机场(Paya Lebar Airport)开幕,被取代而关闭,原址亦重新建设成容纳25,000民众的组屋、加冷地铁站及高速公路等。

现时除了原来的“搭客楼”则在1960年7月1日被改用作新加坡人民协会(Singapore People's Association)的办公楼被保留外,其他设施已无迹可寻。

新加坡 加冷机场 DC-3
1991 新加坡 民航的历史 (4-4)
新加坡 加冷机场
2011 新加坡 新加坡航空百年 (5-3)

人民协会(People's Association)是新加坡政府文化、社区和青年部 (MCCY) 下属的法定委员会,负责监督社区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它成立于1960年,是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多元种族的国家建设计划的一部分。

为应对1950年代和1960年代新加坡的种族和政治紧张局势,并促进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密切联系,新加坡政府通过议会法案、1960年人民协会法和法定委员会于1960年7月1日成立。

新加坡 人民协会 Lavender新总部大楼
2010 新加坡 纪念邮票

纽顿(英语:Newton)是新加坡中部的一个社区,位于武吉知马路以北、乌节路以南。该区的纽顿熟食中心是新加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熟食中心,1971年开业,备受新加坡人与海外游客的喜爱。

纽顿熟食中心(英语:Newton Food Centre),位于新加坡纽顿的小贩中心,1971年开始营业,2005年曾经关闭一年作装修整建,至2006年7月1日重开,是新加坡旅游局推介的旅游景点,中心内的摊贩售卖着各式各样的新加坡美食。

熟食中心遵循附近殖民时期建筑的设计元素,其配色方案为白色、黑色和棕色,天花板高7米,可确保交叉通风和足够凉爽的环境。中心共有83个摊位,它们以马蹄形布置,并设有例如鱼丸面、薄饼、沙爹和炸牡蛎煎蛋等新加坡美食的摊位。

新加坡 纽顿熟食中心
2011 新加坡 小贩中心 (4-3)

诺维娜(Novena)是位于新加坡中部区域的一个邻里市区。属于市区重建局的诺维娜发展区。位于诺维娜广场下的诺维娜地铁站附近正在迅速发展为新加坡的医疗服务重镇。

诺维娜发展区位于新加坡中部区域, 罗尼路 (Lornie Road), 汤申路(Thomson Road) and 惹兰大巴窑(Jalan Toa Payoh) 以南,武吉知马路 (Bukit Timah Road), 杜尼安路(Dunearn Road) 以北, 中央高速公路 (CTE) 以西; 和亚当路 (Adam Road)以东,占地约879 公顷.

马里士他(Balestier)是位于新加坡中区诺维娜规划区内的一个分区。主要道路马里士他路将汤姆森路与实龙岗路连接起来,这条路继续延伸至薰衣草街。该地区拥有成排的店屋、低层公寓和商业建筑,以及一个名为逸夫广场的购物中心。然而,逸夫广场已经关闭并正在建设中。马里士他还有另一个商场,中山商场。马里士他路沿线有几家照明和电器商店,这里也是锡兰体育俱乐部和印度协会的所在地。该地区以其肉骨茶和鸡饭等食物而闻名。该地区有几间公寓、共管公寓和经济型酒店。

新加坡的店屋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由华人和其他社区建造的。有使用砖“派对墙”。这种城市形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店屋的宽度通常取决于它可以跨越的距离,因为在砖墙之间使用了木梁。

朴素的店屋从简单的外观变成了精致复杂的结构。古典建筑的迅速传播始于工业革命期间。有早期店屋风格、第一过渡风格、晚期店屋风格、第二过渡风格、装饰艺术风格和现代店屋风格。与传统或第二过渡店屋风格装饰丰富的风格不同,装饰艺术从中演变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风格的店屋的主要风格特征是垂直强调和混凝土作为建筑中的常见材料,以实现光滑的表面。

尽管在19世纪期间风格发生了变化,但店屋的内部空间布局却始终如一。

新加坡 马里士他路(现在)
新加坡 马里士他路(过去)
右侧:新加坡 马里士他路
2012 新加坡 国庆节:有历史意义的街区 (4-2,4,MS)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 原名晚晴园)是新加坡罕有的为纪念孙中山推动辛亥革命、并以中国人的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为主题的历史建筑。其前称“晚晴园”,其中“晚晴”二字取自唐代李商隐五言律诗〈晚晴〉第二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1906年,晚晴园主人张永福(即新加坡先贤林义顺的舅舅、前任新加坡国防部部长张志贤的曾叔公)主动把该园借出,当作中国同盟会在东南亚的基地,一直到辛亥革命成功为止。1911年12月15日,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从法国马赛返回中国途中到达新加坡,在晚晴园会见了南洋同盟会会长邓泽如、副会长陈楚楠、张永福、交际干事林义顺和同盟会兼福建保安会长陈嘉庚。

新加坡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1998 新加坡 历史建筑 (4-4)
新加坡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2006 新加坡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100周年 (5-5)

大巴窑(英语:Toa Payoh;白话字:Tōa Pa-iô)是位于新加坡中部的一个社区。大巴窑在福建话是大沼泽的意思。对老一代的前辈,因为这一区的坟场,大巴窑也称“安祥山”。

莲山双林禅寺又称双林寺,创建于1898年,是新加坡的古迹之一。

双林寺是为纪念佛陀释迦牟尼的诞辰和涅槃而建。以“双林”代表大乘涅槃之“常乐我净”,以“莲山”表示僧伽丛集如林,值得世人推崇高瞻。双林寺具有浓厚的闽南式传统建筑风格,初建时按古庙的禅宗丛林布局,后修复为完整的佛教丛林建筑,有牌楼、照壁、半月池、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龙光宝塔。寺前照壁上题有“南无观世音菩萨”七个楷书贴金字,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新加坡 莲山双林禅寺
1990 新加坡 普通邮票(高面值)-旅游 (4-1)

大巴窑龙游乐园(Toa Payoh Dragon Playground)是位于新加坡大巴窑的Lorong 6 Toa Payoh的游乐场。游乐场是一个龙游乐场,一种最初流行于大巴窑和宏茂桥的游乐场,是新加坡仅存的两个龙游乐场之一。

大巴窑龙游乐园建于1979年,位于28 Lorong 6 Toa Payoh前面。该游乐场由前住房发展局 (HDB) 室内设计师 Khor Ean Ghee 设计,是在新加坡各地的HDB公共住宅区建造的一系列以动物为主题的游乐场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基于大巴窑镇公园的一个实验性龙形游乐场,对其前身进行了几处修改,使其更易于建造。游乐场位于沙坑顶部,由沿着龙身的彩色钢环组成,供孩子们攀爬,头部内有滑梯。它是新加坡最古老的游乐场之一。由于“安全问题”,其他类似的游乐场在 1990 年代后期被拆除,但特别是大巴窑游乐场仍未受到影响。此后,游乐场已成为新加坡的文化标志。

该游乐场与大巴窑镇公园、莲山双林寺和大巴窑联合五寺等十五个地点一起被纳入大巴窑遗产小径。2014年宣布,虽然游乐场周围的建筑物,沿着Lorong 6 Toa Payoh的第 28、30、32 和 33 座将被拆除,但游乐场将保留。2015年在操场上举行了庆祝新加坡独立50周年的活动。2017年,建屋发展局宣布计划在操场周围兴建多项设施,例如较新的操场和健身角。

新加坡 大巴窑龙游乐园
2010 新加坡 儿童游乐场 (6-2)

碧山(英语:Bishan),新加坡中部一个社区,位于大巴窑以北,宏茂桥以南,实龙岗以西,面积大约3平方千米(1.2平方英里),主要为住宅区。其命名源自一个名为碧山亭(Peck San Theng)的广东籍坟场。该坟场于1870年由来自广州、惠州和肇庆的移民所建立,而新市镇正正就建筑于旧坟场之上。碧山是公教中学及莱佛士书院的所在地。

光明山普觉禅寺(英语: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是位于新加坡碧山的一座佛教寺庙,由转道等人为传布佛教和为僧人提供住处而建造,是新加坡最大的佛寺。

新加坡 光明山普觉禅寺
2017 斯里兰卡 卫塞节 (20-15)

新加坡回教宗教理事会(英语:Islamic Religious Council of Singapore;马来语:Majlis Ugama Islam Singapura)是新加坡政府法定机构,是为负责该国回教事务而设,随着《回教法行政法令》于1968年生效而成立。

新加坡回教宗教理事会
2018 新加坡 纪念邮票 (3-3)

莱佛士书院(中学部)(Raffles Institution (Secondary))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是新加坡最顶尖的学校之一。该校同莱佛士女子中学和莱佛士初级学院一起开设直通车课程(莱佛士课程),使学生不必参加中学会考直接进入两年制高中学习。

学校由新加坡的发现者及首任总督、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爵士于1823年6月5日创办,原名新加坡书院(Singapore Institution),1868年为纪念莱佛士爵士而更名为莱佛士书院。在该校长达18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了新加坡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商界人士,包括新加坡的两位总理李光耀与吴作栋。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仿效西方的办学模式,莱佛士书院一直受到新加坡英语背景家庭的欢迎,学校内学生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英语而非新加坡各种汉语;这与新加坡另一所名校华侨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华侨中学的学生大多都来自新加坡各种汉语背景的家庭,也多习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华语或其他汉语。

莱佛士书院与莱佛士女子中学和莱佛士初级学院(两年制的高中)拥有特殊的联系,一般被合称为“莱佛士家族”(Raffles family)。莱佛士书院与莱佛士初级学院相邻、相连,两校之间没有围墙;三所学校也都共享教学资源与设备,也都拥有共同的校歌、校徽和校训。三所学校的校友都将自己称作“Rafflesian”(莱佛士人)。

2008年10月3日,新加坡教育部批准了莱佛士书院与莱佛士初院提出的合并,于2009年1月1日生效。两间学校课程上并未合并,只在行政方面合并。2008年6月,两校董事局已经合并,并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莱佛士女校董事局,新加入的董事长。但是,莱佛士女校因认为学生在女校的环境中会更有冒险精神,更敢于当上领袖,而没与莱佛士书院合并。

新加坡 莱佛士书院 200周年
2023 新加坡 纪念邮票 (2-1)

红山(英语:Redhill,马来语:Bukit Merah),指的是位于新加坡中部的一个组屋区,前身为一座山,直至1973年经过重划,而形成了现时所见的组屋区。红山是的位置非常接近新加坡的金融区,位于中峇鲁以西,女皇镇以东,直落布兰雅以北。

新加坡中央医院(英语: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简称:SGH,马来语:Hospital Besar Singapura,淡米尔语:சிங்கப்பூர் தேசிய மருத்துவமனை),1821年开始营运,位于红山及牛车水,毗邻欧南园地铁站,是新加坡一所三级转诊医院,亦是新加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于2019年获《新闻周刊》评为全球第三佳医院。

新加坡中央医院博物馆(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Museum)是文物和记录的宝库,游客可以在这里追溯新加坡中央医院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它也是一个可以借助视听和多媒体技术了解新加坡医学专业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地方。

新加坡中央医院博物馆于2005年5月20日由总统 SR Nathan 正式开幕。博物馆采用主题方式展示医院的悠久历史,参观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医院多年来的重大发展,还可以了解这些事件对人民和社区的影响。

新加坡中央医院 Bowyer Block,现新加坡中央医院博物馆
新加坡中央医院 医药学院大厦
新加坡中央医院 陈德源大楼Tan Teck Guan Building
含以上各建筑细节
2010 新加坡 国庆节:历史建筑 (6+1MS-1,2,6,MS)
新加坡中央医院
新加坡中央医院博物馆
新加坡中央医院
新加坡中央医院 医药学院大厦
2021 新加坡 新加坡医疗服务200周年 (4全)

直落布兰雅山公园(Telok Blangah Hill Park)是位于武吉美拉亨德森路旁直落布兰雅绿地的公园。

自十九世纪初以来,该公园长期以来一直是繁荣的贸易社区的聚集地。商人的繁荣以阿尔卡夫大厦为代表,这是一座由阿拉伯商人建造的优雅的殖民时期平房,以前是社会精英盛大聚会的场所。如今,Alkaff Mansion 是一个多概念的餐饮目的地,设有 Wildseed Café、TXA Gastrobar 和 UNA——每个都各不相同,并且在周一至周日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时间运营。每个人都希望获奖。 Mansion 的创造者 1-Group 在建筑的新内饰和食品概念中唤起了巴斯克人和西班牙人迷人的黄金岁月,并将其置于郁郁葱葱的热带景观中,栖息在 Alkaff 的地面之上,占地 100,000 平方英尺庭院、树木和(即将包括在内)温室。在参观南岭及其各个公园时,阿尔卡夫大厦是享用饮品、早餐、早午餐和午餐的必经之地。

哈德森波浪桥(Henderson Waves)是一座 274 米长(899 英尺)的人行天桥。它位于恒基生路上方36米(118 英尺)处,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桥。它连接花柏山公园和直落布兰雅山公园。它由总部位于伦敦的 IJP Architects / AKTII Consulting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s 与新加坡 RSP Architects Planners and Engineers (PTE) ltd 联合设计。建筑师 George L. Legendre 是该项目的设计师。

这座桥有一个波浪形,由七个起伏的弯曲钢肋组成,在桥面上方和下方交替上升。弯曲的肋骨形成壁龛,用作带有座椅的庇护所。甲板上使用了黄色巴劳木板条,这是一种在东南亚发现的全天候木材。每天晚上 7 点到凌晨 2 点,波形由 LED 灯点亮。它建于2008年,耗资2550万英镑。

新加坡 哈德森波浪桥
2009 新加坡 桥梁:新加坡-菲律宾联合发行 (4-3)
新加坡 哈德森波浪桥
2009 菲律宾 桥梁:新加坡-菲律宾联合发行 (4-4)
边纸:新加坡 哈德森波浪桥
2012 新加坡 2015世界邮展 (1MS全)
(下)新加坡 哈德森波浪桥
2014 新加坡 新加坡旅游局50周年 (5-5)

中峇鲁(英语:Tiong Bahru)是新加坡中部的一个社区,毗邻欧南(Outram)和牛车水,居民平均年龄相对较老,近年该区的横街窄巷开了不少潮流服装店和新派咖啡室。

新加坡 中峇鲁(现在)
新加坡 中峇鲁(过去)
左侧:新加坡 中峇鲁
2012 新加坡 国庆节:有历史意义的街区 (4+1MS-1,3,MS)

圣淘沙(马来语:Sentosa),在马来语中意为“宁静”,是很受欢迎的新加坡岛屿和旅游胜地,每年有2千万游客到访。岛的南岸有长度超过2公里的海滩,二战留下的西罗索炮台(Fort Siloso)、两个高尔夫球场及7间酒店。当中包括圣淘沙名胜世界及新加坡环球影城主题公园。

圣淘沙岛最初只是一个小的渔村,名叫Pulau Belakang Mati,在马来语中是“绝后岛”之意。在二战中,这里是英国的军事要塞,建有西罗索炮台等工事。英军在此部署了防卫火炮,指向南方,准备抵抗日本从海上的进攻。然而,日本人最终从北面进攻和占领了新加坡,与之前入侵马来亚(现在的西马来西亚或马来西亚半岛)使用的是相同的伎俩。

1967年,英国人将该岛交还给了新成立的新加坡政府。1972年,新加坡政府决定将该岛开发成国内假日旅游景区。这样,根据公众的建议,该岛被重新命名为“圣淘沙”,即马来语“宁静”之意。1974年,来往圣淘沙及花柏山的缆车系统正式启用。

其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岛上陆续兴建多项游乐设施,包括修复西罗索炮台、兴建Singapore & Surrender Chambers 博物馆、音乐喷泉及海底世界。到了1992年,来往圣淘沙陆地的天桥正式启用。然而,圣淘沙内绝大部分游乐设施均需收费,使当地人对该处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有一个笑话说:“圣淘沙又昂贵,也没有东西看”。

因此自2006年起,新加坡政府决定在岛内兴建圣淘沙名胜世界及新加坡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并将岛内的设施进行改建工程,以吸引本地人及海外旅客。但环保评估报告指该工程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土壤侵蚀,气候变化以及其他一些破坏性的生态影响。

到了2007年起,岛内原有的码头、喷泉花园、音乐喷泉及Asian Village等设施因兴建圣淘沙云顶世界及新加坡环球影城主题公园而被迫拆卸。原址于2010年至2011年完成发展。

新加坡 圣淘沙岛缆车
1990 新加坡 普通邮票-旅游 (9-2)
新加坡 圣淘沙岛
1995 新加坡 95年新加坡邮展 (1MS全)
新加坡 圣淘沙岛沙滩
2009 新加坡 旅游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 (4-4)
新加坡 圣淘沙岛沙滩
2009 印度尼西亚 旅游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 (4-1)
中间靠左:新加坡 圣淘沙岛缆车
2014 新加坡 新加坡旅游局50周年 (5-3)
Capella Hotel
2019 新加坡 遗产酒店 (5-3)

圣淘沙鱼尾狮是37米高的巨型鱼尾狮复制品,于1995年完工,设有两个观景廊和一个纪念品商店。鱼尾狮雕像曾在鱼尾狮崛起、圣淘沙精神和神奇的圣淘沙表演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该表演于2007年3月停止,为圣淘沙名胜世界让路,鱼尾狮眼的激光再也没有使用过。圣淘沙鱼尾狮于2019年10月20日关闭,四家商店从第二天开始关闭,为​​将于2022年完成的价值9000万新元的圣淘沙感官景观项目让路。

新加坡 圣淘沙岛鱼尾狮
1999 新加坡 旅游 新加坡-香港联合发行 (6-4)
新加坡 圣淘沙岛鱼尾狮
1999 香港 旅游胜地 香港-新加坡联合发行 (6-4)
副票:新加坡 圣淘沙岛鱼尾狮
2006 新加坡 个性化邮票 (5-4)
新加坡 圣淘沙岛鱼尾狮
2009 新加坡 旅游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 (4-2)
新加坡 圣淘沙岛鱼尾狮
2009 印度尼西亚 旅游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联合发行 (4-3)

圣淘沙卫星地面站(英文:Sentosa Satellite Earth Station;马来语:Stesen Satelit Bumi Sentosa)是新加坡的第一个卫星地球站。该站位于圣淘沙岛。它成立于1971年10月23日。第二个天线是在两年后的1972年随着更多流量的增长而建造的。该电台由新加坡电信管理和拥有。

新加坡 圣淘沙卫星地面站
新加坡 圣淘沙卫星地面站
1971 新加坡 新加坡卫星地面站落成 (5全)

1)
此建筑为亚洲文明博物馆旧址,现为土生华人博物馆
  • 风光/亚洲/新加坡/中部地区.txt
  • 最后更改: 7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