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城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行政区发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九龙城区的风光邮票。

九龙城区(英语: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个分区其中之一,大致位于九龙的中部位置。九龙城区北望狮子山,南向维多利亚港。东面以联合道、东头邨道、东正道、太子道东为界,西面以港铁东铁线路轨为界。面积1000公顷,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于香港市区内的前启德机场是区内一个最显著的地标,随着香港的发展,这个地标可算是香港演变的指标。

香港 九龙城区 九龙寨城公园 黄埔新天地 宋王台
2006 香港 香港18区风貌 (18-9)

九龙城(英语: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九龙城区的中心部分,名称起源于19世纪清政府驻军的九龙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龙墙城”之意,早年英国人曾称当地为 Chinese Town(意为“中国城”),城墙后于二战期间被日军拆毁),当时九龙寨城为九龙半岛上唯一的城镇,后来“九龙城”演变成城寨所在地一带的地名。

现时九龙城以住宅楼宇为主,由于相当邻近前启德机场,故该区楼宇曾设相当严格的高度限制,未有太大发展,直至机场搬迁后才逐渐有高楼大厦落成。

何家园石屋,又称九龙城石屋或联合道石屋,官方名称为侯王庙新村31至35号旧民居,是香港一座三级历史建筑,位于九龙九龙城联合道前何家园寮屋区内,九龙城侯王庙对面;邻近香港兆基创意书院。

约于1880至1890年代,何氏家族于现址土地上兴建了一幢楼高两层连果园和花园的半欧陆式华丽大宅,名为“何家园”。何家园石屋于1940年代初香港日治时期兴建,当时日军拆卸多条九龙城的乡村以扩建启德机场,因而在联合道一带上兴建平房安置无家可归的村民,日军先将残破的何家园大宅拆毁,并在其地基上兴建一 群包括现时石屋的两层高中式平房,并改名为“侯王新村”,其后又改名为“侯王庙新村”。战后大量难民涌入香港,平房区沦为寮屋区,称为侯王庙新村、荔枝园和何家园。

寮屋区内开设多间片场,据称石屋曾作为附近的友侨片场之货仓,后租予“蓝恩记山坟墓碑工程”等公司为墓碑厂工场。包括侯王庙新村在内的寮屋区于2001年清拆,石屋成为村内仅存的建筑物。

石屋是一幢由5个单位组成的中国式村屋,以花岗岩及混凝土建成,并有金字形由板瓦和筒瓦砌成的屋顶、木梯及铁窗框,厨房和厕所建于屋后方,反映当时的建筑特色。

香港 石屋家园
2017 香港 活化香港历史建筑II (6-4)

启德邮轮码头(英文:Kai Tak Cruise Terminal)为香港的邮轮码头之一,位于九龙九龙城启德承丰道33号,即前启德机场跑道末端。因为香港一直缺乏大型邮轮专用的码头,在尖沙咀的海运大厦本身也不足以供大排水量的邮轮靠泊,导致访港的大型邮轮只能停靠葵涌货柜码头,影响访港邮轮旅客对香港的观感,所以启德邮轮码头属于《启德发展计划》首阶段的项目之一。

邮轮码头的建筑物及首个泊位于2010年5月动工,于2013年3月16日进行业务测试,建筑物于6月1日竣工,于同月12日试验开幕;首个泊位于7月竣工,第二个泊位于2014年9月启用。香港政府期望发展启德邮轮码头可以帮助香港把握亚太区邮轮旅游业市场增长所带来的机遇,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内的邮轮中心。

启德邮轮码头楼高3层,全长约850米,相等于约两座横卧的环球贸易广场的连接长度。大楼内有长达42米的无柱空间,于邮轮旅游淡季时可以作为展览用途,支援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启德邮轮码头设有两个泊位,水深均达12米至13米,泊位合共占海达850米乘35米,分别可以停泊长达455米及400米的邮轮。其中首个泊位可以供予排水量达11万吨、总吨位达22万吨的世界级邮轮停泊,次个泊位则可以供予中型邮轮停泊。启德邮轮码头的边岸检察设施于每小时可以处理达3千名旅客人次。

香港 启德邮轮码头
2013 香港 启德邮轮码头 (1MS全)

九龙寨城公园(英语:Kowloon Walled City Park)是位于香港九龙城区的一个公园,前身为九龙寨城。

公园以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形式来设计。公园共分为9个景区。包括:衙府缅昔、南门怀古、狮子窥园-邀山楼、棋坛比弈游弈园、生肖倩影──童乐苑、八径异趣、归璧半亭以及四季同馨──广荫庭。

2018年4月25日,公园新增千面小城展览,设有一个户外展区和六个设于衙门内的展览馆。展示了九龙寨城昔日风貌及居民生活。

九龙寨城清拆工程于1994年4月完成,香港政府将原址改建为公园。原本计划名为“九龙城寨公园”,因为其原称“九龙寨城”早已完全失传,但清拆期间得到老居民的指引,古物古迹办事处将一些遗迹发掘了出来,并揉合在公园的设计中或予以保存为展品,以供游人欣赏。整个发掘工作的最大收获是两块于城寨南门(此乃城寨的正门)出土的花岗岩石额,分别刻有“南门”及“九龙寨城”字样。其他的遗迹还包括城寨城墙残存的墙基、东南两门的墙基、一条沿城寨内墙建筑的排水沟及旁边的石板街。其余的文物就有三座炮、石梁、对联及柱础等亦一一保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众为免石额被日军破坏,所以将此拆下埋于城寨内地下,保存下来。最后政府遂将公园改名为九龙寨城公园,这些文物都安放于“南门怀古”景区。昔日三进四厢的衙门“大鹏协府”,则在修复和重建后成为展馆,陈列了与寨城历史有关的石碑(包括张玉堂拳书“墨缘”、“寿”字及载有衙门士兵出差配饷开支纪录的光绪12年《刊刻会议》)、寨城的历史图片等。(九龙城寨是分别于1987和1989年一月分2期迁拆,并在1990和1992年3月完成。)

九龙寨城公园于1994年5月动工兴建,为确保传统的设计和构思能再次在公园中展现,当局就聘请了一群来自中国的资深技工负责是项工程。工程于1995年8月竣工,12月22日由时任香港总督彭定康主持开幕仪式。

香港 前九龙寨城衙门
2007 香港 香港法定古迹 (6-4)

香港创新中心,正名创新中心(InnoCentre),1994年正式启用时名为科技中心(TechCentre),到2006年改名为现时名称,是香港科技园公司旗下的物业,由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设计中心联合运作,用作推动香港创意工业,务求推动创意业务不断发展。香港创新中心位于九龙塘达之路72号,毗邻香港城市大学、又一城、生产力促进局大楼、又一居、又一村花园、港铁九龙塘站等。

创新中心源自香港特区政府推展的“设计智优计划”,其成立目的旨在推广设计与创意,同时鼓励业界及商界更广泛善用设计,从而让设计业务得以蓬勃发展。创新中心于2006年正式启用,香港科技园公司与香港设计中心进行策略性合傓,务求推动创意业务不断发展。

创新中心附设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供各类型创意工业展出产品与服务。它座落市中心,这栋办公大楼楼高六层,设施经过全面翻新,中心举办多项设计支援计划, 并有完善资源,包括展览空间和会议场地,为设计专才提供实际帮助。2008年7月李小龙会在此举行“李小龙光辉35–视觉设计艺术暨电影收藏品展览会”。2013年10月4至6日香港首席纹身师Gabe在此举办首届“中国香港国际纹身展”。

香港(左下)九龙塘 创新中心
2017 中国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3-2)

海底隧道(英语:Cross-Harbour Tunnel,CHT),简称红隧、海隧、旧隧,因隧道在九龙着陆点位于红磡湾,故多称为红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条连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过海行车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车隧道之一。

红磡机场隧道 (1989) 江启明作
2016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 – 江启明素描作品(6+1MS-1)

启德机场(英语:Kai Tak Airport,ICAO代码:VHHX)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民用机场,位于九龙九龙城区。于1925年启用,正式名称为香港国际机场、香港启德国际机场。1998年赤鱲角机场落成后,启德机场同时关闭,并由赤鱲角机场承接“香港国际机场”名称。

启德机场运作时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客运量全球第三,货运量全球第一。然而,极为繁忙的启德机场座坐落于香港市区,只有一条跑道,而且周围均属于高密度楼房,空域狭小,在安全及需求考虑下,香港政府于1989年宣布在大屿山西北面的赤鱲角填海兴建新机场。新机场工程历时8年,于1998年7月启用,同时启德机场完成其历史任务,正式关闭。启德机场运作时曾经有“全球十大危险机场”的称号。经过多年的研究及讨论,香港政府在启德机场的原址推出《启德发展计划》。

香港 启德机场
香港 启德机场
1984 香港 香港航空事业 (4-1,3)
香港 启德机场
1996 中国 香港经济建设 (4-3)
香港 启德机场
1998 香港 启德机场关闭 (1MS全)

香港体育馆(英语:Hong Kong Coliseum,俗称红磡体育馆、红磡香港体育馆,简称红馆)是香港的综合室内多用途表演场馆,位于九龙九龙城区红磡湾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平台上,于1983年4月27日开幕,外形上阔下窄像一颗钻石或倒转的金字塔,全馆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内里设有12,500个座位,数量为香港室内场馆第二多(第一为2005年启用,位于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旁的亚洲国际博览馆),也是少数可以开设四面台的场地,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馆亦为2009年东亚运动会赛场之一,也是43座参与幻彩咏香江的代表建筑物之一。

香港体育馆
1985 香港 新建筑 (4-4)
  • 风光/亚洲/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城区.txt
  • 最后更改: 2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