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西藏自治区风光邮票。

西藏民居
1986 中国 民居普通邮票 (14-2)

藏南碉房 西藏南部各地的乡村和城镇,石村丰富,民居一般用石砌墙、高2-3米,称为碉房。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藏式新民居
2011 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3-3)
中国 喜马拉雅山融冰
2018 法国 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卫星照片自贴小本票 (12-10)

拉萨(藏语:ལྷ་ས་),唐代译作逻些、逻逤、逻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布达拉宫为世界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

西藏博物馆(藏文:བོད་ལྗོངས་རྟེན་རྫས་བཤམས་མཛོད་ཁང་)位于拉萨市城关区,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也是西藏唯一一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总占地53,95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508平方米,包括三个部分:主馆区,民俗文化苑和办公区,展厅面积为10,451平方米,馆藏瓷器、玉器、佛像、唐卡、典籍特别是印章、封诰等历史文物52万余件其藏品包括西藏史前文化遗物,并入中国后被历代帝王晋封的历史展品,藏族文化艺术作品以及民俗文化藏品等,是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基地。

拉萨市 西藏博物馆
2002 中国 博物馆建设 (5-4)

大昭寺(藏文:ཇོ་ཁང་,藏语拼音:Qokang,威利:jo khang)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该寺院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大昭寺为世界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

罗布林卡(藏文: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语意为“宝贝园林”)是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的古典园林。

left|世界遗产标志 罗布林卡为世界遗产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

拉萨火车站(藏文:ལྷ་སའི་འབབ་ཚུགས་,威利:lha sa'i 'bab tshugs)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柳梧街道,拉萨河南岸,海拔3641米,于2006年7月1日启用。该站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最大的车站,由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营运。

前景:拉萨火车站
2006 中国 青藏铁路通车纪念 (3-3)

拉萨贡嘎机场(藏文:ལྷ་ས་གོང་དཀར་གནམ་གྲུ་ཐང་,威利:lha sa gong dkar gnam gru thang;IATA代码:LXA;ICAO代码:ZULS)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境内,是一座服务于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4E级民用机场。贡嘎机场位于拉萨西南,建于雅鲁藏布江河谷上,海拔3569.5米,距离拉萨市区97公里。

拉萨贡嘎机场
2011 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3-2)

日喀则市(藏文:གཞིས་ཀ་རྩེ་གྲོང་ཁྱེར།,藏语拼音:Xigazê Chongkyêr,威利:gzhis ka rtse grong khyer,THL:Zhikatsé;原称“年曲麦”或“年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面积179,903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桑珠孜区。日喀则市是后藏地区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藏传佛教两大领袖之一班禅喇嘛的驻锡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总人口703292人,其中95%为藏族。

希夏邦马峰(Shishapangma,藏语“希夏邦马”,意为“气候严酷”,旧称“高僧赞峰”)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海拔8,027米,是世界上14座8,000米级高峰中的最低一位,也是唯一的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

中国登山队登上希夏帮马峰
1965 中国 中国登山运动 (5-5)

江孜宗山,又称江孜宗山城堡、宗山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1]

1961年,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定为西藏4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藏人抗英(驻藏清军并没有参战)当作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百年国耻”的一部分。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现设有抗英炮台、抗英勇士跳崖处、江孜宗政府议事厅等景点。可从前山沿着阶梯上山,也可从后山乘车直接到达山腰处的江孜宗政府议事厅。从宗山顶上可以俯瞰年楚河谷与白居寺。

邮资图: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 明信片图:江孜宗山抗英遗址
2004 中国 西藏江孜抗英斗争100周年邮资片 JP123 (1全)

昌都市(藏文:ཆབ་མདོ་གྲོང་ཁྱེར།,藏语拼音:Qamdo Chongkyêr,威利:chab mdo grong khy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传统上属于康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昌都便一直是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是自吐蕃时期开始生产的古盐田。

芒康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南部,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交界处,横断山脉腹地。芒康县东与四川省巴塘县隔澜沧江相望,南与云南省德钦县相邻,北面、西面与昌都市内的贡觉县、察雅县、左贡县相邻。盐井盐田位于芒康县南部的纳西乡、曲孜卡乡。“盐井”一名是因生产盐,并从澜沧江边打井采卤水而得名。盐井的藏语名为“察卡洛”,藏语“察”意为盐,“察卡洛”意为生产盐的地方。

到21世纪初,盐井生产盐的有两个乡:纳西乡、曲孜卡乡。盐井的盐业生产仍使用原始生产方式,产量不高,纳西乡、曲孜卡乡的年总产量仅70万余斤。从事盐业生产的有320多户人家,共有2700多块盐田。

盐井生产的盐以澜沧江为界,澜沧江东的纳西、上盐井盐田生产黄盐,澜沧江西的加达、曲孜卡生产红盐。

盐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副业。盐井盐业生产方式是最原始的晒盐方式,使用原始生产工具,靠天然风干。盐民从澜沧江畔的盐卤水井中,用木制筒背回卤水,倒入各自的卤池中风干进行浓缩,再倒入盐田风干,结晶成为盐。

澜沧江两岸的斜坡上,有平房建筑群,房顶上铺着一层晒盐,这便是盐田。进入盐田,可见房顶上洁白的盐晶,房屋内的钟乳晶盐,好似水晶宫。

21世纪初,因受市场经济影响,年轻人不想从事这种原始的制盐业,仅有部分家庭仍在从事制盐,盐井的制盐业有失传的危险。盐井古盐田仍是当地民众进行副业生产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澜沧江水浸泡、风吹日晒等原因,盐井古盐田的木质支柱受损,每年澜沧江涨水之时,盐井古盐田遭江水冲毁的可能性非常大。盐井古盐田处于陡坡下,也存在遭到泥石流冲毁的风险。

为保护这一独特的制盐业,芒康县于2003年将盐井古盐田定为芒康县文物保护单位。由盐业加工户对盐井古盐田的立柱及晒盐场地进行加固,迁至不易遭洪水淹没之处晒盐,乡政府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盐业加工户自己也成立了安全保卫组织。

2009年,“芒康盐井古盐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芒康县盐井古盐田”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年挂牌。

芒康县盐井古盐田
2018 澳门 中国内地景观VII (1MS全)

唐古拉山脉(藏文:གདང་ལ,)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位于北纬32°-33°的西藏自治区东北部和藏青边界西段,西接羌塘高原,东邻横断山脉。

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高原上的山”(一说意为“平坦的山口”),唐古拉山口的海拔虽高达5220米,却因坡缓、高差小而并不显得险要和难以逾越。它又名“当拉山”、“当拉岭”,是“唐古拉”一声之转。

唐古拉山脉的西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东段则为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的界山。它的西端在东经90°附近逐渐没入羌塘高原之上,东南与横断山脉中的他念他翁山脉-云岭山脉相接,全长约700千米,山体宽15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主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两侧山麓平原海拔4600-4800米,相对高差1300-1500米。雪线高度5400-5500米。

唐古拉山脉是怒江、澜沧江及长江的发源地,西段为藏北外流水系与内陆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

山区气温低,年均温-4.4℃(沱沱河站)。有多年冻土带分布,冻土厚度70-88米。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均横穿此山。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混生有垫状植物。

翻越唐古拉山
2006 中国 青藏铁路通车纪念 (3-2)
青藏公路 “天下第一道班”石碑 唐古拉山口石碑
2019 中国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5周年 (2-2)

珠穆朗玛峰(藏文:ཇོ་མོ་གླང་མ),中文简称珠峰,尼泊尔名萨加玛塔峰(尼泊尔语:सगरमाथा),英国名埃佛勒斯峰(英语:Mount Everest),为地球第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萨加玛塔专区边界上。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为8,844.43米(29,017.2英尺),尼泊尔则使用传统的雪盖高8,848米(29,029英尺),BBC报道称2010年起两国官方互相承认对方的测量数据,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则在2018年2月声明否认此说法,仍采用8,844.43米数据至今。它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也是距离地心第五远的高峰。它附近的高峰包括8,516米(27,940英尺)的洛子峰、7,855米(25,771英尺)的努子峰和7,580米(24,870英尺)的章子峰。

清朝经过测绘于1719年出版的全国地图上称此峰为“朱姆朗马阿林”,但没有标出高度或用经纬度标出其位置。1856年英属印度测量局首次公布此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主张此峰8,840米(29,000英尺)是世界第一高峰。1865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接受印度测量局局长安德鲁·史考特·华欧的建议,将此峰命名为“埃佛勒斯峰”,以纪念前任局长乔治·埃佛勒斯。1952年,中国采用“珠穆朗玛峰”为官方名称。

珠穆朗玛峰吸引了许多登山者。主要的攀登路线有两条,一条从尼泊尔东南部出发,经过与洛子峰之间的南坳登顶,称为“标准路线”;另一条则从西藏的北部出发,经过与章子峰之间的北坳登顶。从标准路线登顶对登山技术的挑战不算高,但这条路线的风险包括雪崩、摔落山谷、高山症、冻伤和通过昆布冰瀑的危险。到2016年为止,山上有超过200具尸体,其中一些成为地标。

据气象记载,珠穆朗玛峰山顶最低温度为-60°C,最低月平均温度为-35°C,全年平均温度为-29°C,参照北极、南极,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参见世界遗产:萨加玛塔国家公园

冈仁波齐峰(藏语:གངས་རིན་པོ་ཆེ),冈底斯山脉的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位于中国西藏普兰县境内,南临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冈”藏语发音为“扛”,意义为“雪”,“仁波齐”即“仁波切”的另一音译,意为珍宝,总称雪宝。梵语称为吉罗娑(垓拉瑟)山(कैलास पर्वत,Kailāsa Parvata),耆那教称为Aṣṭapāda(八足)。

相传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也是莲花生大师战胜苯教徒的地方。因此常年在此处转山的各地信徒不断。

传说中“转山”能令俗人超脱,特别是藏历马年的时候转山行走一周(50多公里)等于平常年份转山13周,转10圈便可在500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100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通常印度教徒和佛教徒以顺时针方转山,然而耆那教和苯教信徒以逆时针方向转山。 冈仁波齐一个神秘的地方是:山的向阳面(南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洁白无暇,而背面(北面)长年一般都是没雪,即使下雪被白雪覆盖,等太阳一出,雪随即而化,刚好与普通情况的背阴积雪,阳面没雪相反。

冈仁波齐峰
2007 澳门 中国内地景观I (1MS全)
  • 风光/亚洲/中国/西藏自治区.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