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玛堂区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行政区发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花地玛堂区风光邮票。

花地玛堂区(葡萄牙文: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是澳门七堂区及澳门半岛五堂区之一。位于澳门半岛最北面,又称澳门北区,位于圣安多尼堂区和望德堂区的东北面,是澳门半岛五个堂区中面积第二大的堂区,仅次于大堂区。本堂区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面积达3.2平方公里(占澳门半岛34.4%),人口约246,600(占全澳门人口37.8%,目前为澳门最高人口堂区。),人口密度约68,500人每平方公里(澳门第二高人口密度堂区,仅次于圣安多尼堂区)。花地玛堂区原来为农地,于1970年代开始发展成住宅及工业区。

花地玛堂区较其他堂区开发得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花地玛堂区的平地原来为农地,随着澳门的经济迅速发展,于1970年代开始己逐渐发展成住宅及工业区,现时已成为住宅及工业区,主要行业有纺织、制衣、塑胶、玩具、皮革、电子、电力等等,全澳41%的工业场所均集中于此区。本区北接珠海,也成为来往澳门与内地陆路交通的主要通道。近年在青洲西岸填海兴建珠澳跨境工业区澳门园区。

花地玛教堂始建于1929年,是澳门较为“新”的天主教堂。教堂由圣安多尼堂主任司铎蒙神父(Jose Antonio Augusto Monteiro)应当时教友所需而兴建,建立之初是附属于圣安多尼堂区的一个传教中心。

直至1960年代,大量人口从中国内地涌入澳门,北区人口激增,教会因应需要,将花地玛传教区升格。行政当局在听取了时任澳门教区主教戴维理(Paulo José Tavares)的提议后,认为有需要将当时各行政堂区的区划,与现行以及教会计划把1929年创立的花地玛传教区升格为宗教堂区的区划一致。为此,行政当局民政厅在1965年4月10日发出训令,组成一个由澳门市政厅局长担任主席、澳门教区两名代表、澳门市政厅和工务运输厅各一名代表为成员的委员会,研究新的澳门半岛行政堂区划分。1965年8月7日行政当局颁布第1676号立法性法规,将原来澳门的3个行政堂区,扩充为5个,即风顺堂区、大堂区、望德堂区、花王堂区和花地玛堂区。至此,花地玛堂区正式成立。教堂的建设,以及随后升格为堂区,印证了当地社区从组织松散到严密的发展历程。

本堂区南面望厦山、螺丝山及马交石一带为天然土地,西北面的青洲山原为澳门半岛对出一个孤悬海面的小岛。关闸马路则是由西江沙泥冲积而成的狭窄沙堤,古称莲花茎。

天然土地只占本堂区的四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其余土地皆为填海所得。1890年,澳葡政府筑海堤使青洲山与半岛连成一体。

此外,因应港珠澳大桥开通,于2018年3月15日凌晨零时起,珠澳口岸人工岛上75公顷的澳门口岸区,正式由珠海市香洲区划归澳门花地玛堂区,使本堂区面积相应增加。

莲峰庙,又称莲峰寺、天后宫、慈护宫,是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提督马路的道观,为澳门三大古庙之一。在庙前空地则建有林则徐全身石像和澳门林则徐纪念馆。庙内亦设有澳门目前唯一的庙学—普济莲峰学校。

莲峰庙初建于明朝,古名为天后宫或天妃庙,主要供奉天后娘娘。整座建筑物属典型庙宇建筑,横连三间,前后两进。首进的中殿供奉天后娘娘,殿前有方亭一座,曾为清朝官吏办案的驻节处之用;二进的中殿供奉观音。首二进之侧殿分别供奉其他神祇。清朝时曾经五次重修,方成现今之规模。

庙宇初建时主要供奉天后娘娘,古名为天后宫(天妃庙)。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扩建后,更名为慈护宫。由于庙内供奉了观音菩萨与关圣帝君,而匾额却只有“天后”、“天妃”字样,遂有改名之议,直到清嘉庆年间,香山县县令许乃来按西岳华山庙的先例,手书门额“莲峰庙”三字,从此天后宫改成了莲峰庙。名为“莲峰”是对其位置的描述,今望厦山原名为莲峰山,庙宇依河而立,有莲香四溢,因而得名。到光绪年间庙宇大修时,才将此三字做成了匾额,高悬于庙门之上。乾隆年间又重修,名为莲峰新庙。因常为清朝官吏的临时驻节处,故又有官庙之称。

莲峰庙初建于明万历廿年(1592年),有僧人在此为人消灾去疾而享誉四方。其后得信众捐赠金银布帛,建成此庙,规模细小。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进行扩建,更名慈护宫;乾隆年间又重修,名为莲峰新庙;经过1876年重修后,始成今日模样。庙内供奉格局亦保持至今,成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一大特色。莲峰庙曾是当年官吏和华人商贾的议事厅,直至清朝嘉庆和道光年间仍为官吏临澳办案的驻节处。

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到访此庙,莲峰庙慈善值理会于1989年在庙前空地竖立林则徐雕像,1997年兴建林则徐纪念馆。

与此庙有关的著名历史事件是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到澳门巡视时,于清道光十九年七月廿六日(即1839年9月3日)在莲峰庙内的天后殿前的亭台接见澳葡理事官,申明严禁鸦片,下令驱逐鸦片贩子。接见官员的亭台至今还在,庙前的林则徐像和林则徐纪念馆乃为记念。莲峰庙旁,保存了刻有葡萄牙盾徽的石块(又称“亚婆石”),以纪念1849年8月22日澳门总督亚马留总督在此地被刺杀。庙内藏有的云水僧释童真大师的二字挂匾“妙观”和一幅展示历史和神话的立面浮雕等珍藏,都增添了莲峰庙在历史和艺术上的价值。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葡萄牙语:Museu Lin Zexu de Macau),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莲峰庙内用以纪念林则徐的纪念馆,该纪念馆于1997年11月落成,并由民间组织莲峰庙慈善值理会筹建和管理。

纪念馆的展品包括对林则徐在澳门巡视的事迹记述,包括虎门销烟、澳门昔日风貌等图片,以及林则徐和朝廷之间的通讯资料。另有《澳门新闻纸》译稿抄本和鸦片用具,以及各种船只的模型:清代的中国军舰、葡萄牙航船和存放鸦片的船等。数量接近200件。纪念馆中央摆放真人大小的模型,再现了当时林则徐接见外国官员的情形。

澳门 莲峰庙
1993 澳门 澳门庙宇(2) (4-3)
澳门 莲峰庙
(下左)澳门 莲峰庙 (下中,右)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普济禅院(葡萄牙语:Templo de Kun Iam Tong,俗称观音堂),是澳门最大的禅院与最具规模的庙宇,为中国古翚飞式的佛教建筑,保存着明清两代南方庙宇的特色。普济禅院的始祖为石濂大汕(1633年-1705年),属禅宗南禅曹洞宗。

普济禅院、妈阁庙与莲峰庙并称澳门三大古庙,在1992年被评为澳门八景之一,后来被评定为“纪念物”,属当地受保护的历史建筑。

普济禅院属于中国古翚飞式的佛教建筑,具中国名山古刹的特色,其主体建筑分为三殿,分别为首座正殿大雄宝殿,次殿长寿佛殿及后座观音殿,分别供奉三宝佛、弥勒佛和观音菩萨等十多尊各方神祇。院后设有的后花园,是在港澳地区较为罕有和有一定规模的佛寺建筑群。

大雄宝殿内供奉三尊三宝佛,其中一尊为佛祖释迦牟尼,殿旁悬有一个已留传350多年的铜钟,殿顶檐头瓦脊,镶有明朝琉璃瓦及石湾公仔,次殿则供奉长寿佛,而观音殿则供奉观音大士莲台,樟木雕塑,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据说其中一尊罗汉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孛罗。

普济禅院的确实创建时间未知,但从现时庙内存有的一口崇祯五年(1632年)的铁钟以及一块刻着“天启七年七月吉日立,祀坛”字样的石碑可见,禅院的创建年份不晚于明朝末年。

1844年(清朝道光二十四年),美国外交官顾盛和两广总督爱新觉罗耆英在普济禅院签订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以强迫中国开放通商港口,扩大美国领事的裁判权。1944年,禅院于当时的签署地方立一亭碑以作纪念。

抗日战争期间,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曾寓居在普济禅院,根据澳门学者邓骏捷所著《澳门古籍藏书》,院内收藏了不少名家书画及文物,当中包括高剑父及其弟子关山月的书画作品。此外,院内收藏了明末清初高僧金堡的《澹归和尚丹霞日记》手稿,该稿是清初岭南佛教的珍贵文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院内的“镇寺之宝”。殿堂亦悬挂着岭南三大诗家之一陈恭尹及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等人的作品,另外庙内亦留有董其昌和刘墉等历史名人的手迹。

澳门 普济禅院
1976 澳门 寺庙 (2-1)
澳门 普济禅院
1992 澳门 澳门庙宇(1) (4-2)
普济禅院 廖文畅作
1995 澳门 廖文畅眼中的澳门 (8-5)
澳门 普济禅院
澳门 普济禅院
1998 澳门 观音堂 (4+1MS全)
大树 陆昌作:澳门 普济禅院
2012 澳门 陆昌眼中的澳门 (4+1MS-4)
边纸下方:观音堂 谭智生作:澳门 普济禅院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MS)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左下)普济禅院
2019 澳门 镜海归帆图(二) (4+1MS-MS)

通讯博物馆(葡萄牙语:Museu das Comunicações),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马交石炮台马路七号的一座以通讯和邮政的博物馆,由澳门邮电局管理。

早在1988年,邮电司已在议事亭前地的邮政局大楼内设立邮电博物馆,但后来不对外开放。

2000年,邮政局斥资澳门币七千万元在马交石炮台马路兴建了通讯博物馆,但是内部工程却因故阻延,在正式开幕前也曾只以暂时短期形式开放,其后终于在2006年3月1日,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中国邮票博物馆馆长朱熠和香港邮政署署长蒋任宏等主持启用,正式对外开放。

边纸:澳门 通讯博物馆
2006 澳门 博物馆和收藏品 二 – 通讯博物馆 (8+1MS-MS)
澳门 通讯博物馆
2014 澳门 澳门邮政130周年 (4+2MS-3)

望厦山市政公园(或称望厦山公园;俗称黑鬼山公园)(葡萄牙语:Parque Municipal da Colina de Mong Há),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厦山的公园。

望厦山市政公园原址为一片茂密的天然树林,部分地方曾是防卫森严的军事设施与军营。因炮台军营曾为驻守澳门的非裔葡兵营地,故俗称黑鬼山公园。炮台于1960年已停止使用,及至1974年驻澳门的葡萄牙驻军奉召回国,军营即告荒废空置。到1979年,澳葡政府接管军营,将军营改建成宾馆,给海外工务员住宿。其后于1995年旅游学院成立,宾馆变更用途为实习单位。1997年6月,澳门市政厅开辟山径通道,将山区重整为望厦山市政公园。

望厦山炮台初建于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66年(清同治三年)落成。昔日是澳门重要的军事防御据点之一,位置可俯瞰澳门关闸一带地区之活动。望厦山炮台由澳门总督亚马留负责监督兴建,是为葡萄牙在澳门实施殖民主义之后第一座兴建之炮台。此炮台的炮口直指关闸方向,朝向中国。望厦炮台有通道通往附近之火药库和观察台。

澳门 望厦山市政公园
2001 澳门 公园与花园 (4+1MS-2)

螺丝山公园(葡萄牙语:Jardim Municipal da Montanha Russa,或称马交石公园),是位于澳门花地玛堂区的公园,公园的历史价值已为澳门政府所评定。

螺丝山公园占地约9500平方米,公园有螺旋形小径引导游人回旋到达上方的人工眺望台。由于整座公园形似一颗巨型螺丝,人工眺望台同样是螺丝形,所以称为螺丝山公园。

左下:澳门 螺丝山公园
1993 澳门 花与公园(2) (4-2)

望厦图书馆(葡萄牙语:Biblioteca da Mong Há)位于澳门慕拉士大马路望厦社屋望善楼一及望善楼二的三楼B2室,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辖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现址于2011年12月9日启用。

图书馆开设于1988年,原来是一幢三层建筑物,座落于望厦新邨内。2011年4月,因应望厦社会房屋重建计划的清拆工程而暂停服务;同年12月,迁至望厦社屋望善楼三楼重新开放。

望厦图书馆
2005 澳门图书馆 (4+1MS-4)

祐汉市政综合体(葡萄牙语:Mercado Municipal do Bairro Iao Hon),俗称祐汉街市,位于澳门祐汉市场街。集街市、固定小贩区、市政公园、体育场、停车场及社区活动中心于一身。1994年1月28日建成,由澳督韦奇立主持揭幕仪式。

祐汉街市楼高四层并设有一副楼,大楼以红色为主调,典型正方形建筑。街市设有3个主入口,分别面向市场街、祐汉小贩大楼以及街市副楼。三楼是祐汉社区活动中心。地下有51档售卖鱼虾,一楼有50档,售卖蔬菜,二楼有54档,售卖猪牛羊肉、鸡鸭及冻肉食品等。天台设篮球场及羽毛球场。在建筑物内四角为楼梯通道,街市内设有一部货用电梯以及两部客用电梯,另外还有两部专用电梯通往大楼三楼的活动中心。街市外围辟设固定小贩摊档,售卖日用百货及衣物等家居常用商品。

澳门 祐汉街市
2001 澳门 澳门街市 (4+1MS-4)

关闸(葡萄牙语:Portas do Cerco;英语:Border Gate,Barrier Gate),是澳门与珠海两个的陆路通道出入口的其中之一,连接拱北口岸;另外围绕在此口岸的地区及关闸马路一带也被称为关闸或关闸区。

1849年,葡萄牙占领关闸向北的地方,并修筑通往关闸的马路,即今“关闸马路”。1871年,葡萄牙所建的凯旋门式大闸门(称关闸拱门)落成。

澳门 关闸
1948 澳门 澳门风景 (12-9)
澳门 关闸
1950 澳门 澳门风景 (8-8)
澳门 关闸
1982 澳门 公共建筑 (5-3)
关闸 郭士作
1997 澳门 郭士眼中的澳门 (4+1MS-4)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又称鸭涌河公园、中山公园,葡萄牙语:Jardim Municipal Dr. Sun Yat Sen;英语:Dr. Sun Yat Sen Municipal Garden)是位于澳门关闸旁边的多功能公园,为澳门最大的公园。公园乃纪念曾在澳门居住的孙中山,并以其名字命名和在公园内竖立全身铜像。

由于原址的垃圾堆填区有高低不平的情况,故公园依地形为草坪设计基础。公园的景观设计汇聚了传统与现代特色,公园东北部是中式古典园林设计,有人工湖、曲桥、凉亭、小楼阁等;公园的西南部则是现代设计,有体育设施和温室。

左下:澳门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
1991 澳门 花与公园(1) (4-3)

商训夜中学,为中华教育会下的一所夜中教,该校成立于1950年,为中华教育会以及慈善家马万祺所成立,第一任校长为何贤。

边纸:澳门 (右下2)澳门 商训夜中学
2013 澳门 澳门中华总商会100周年 (4+1MS-MS)

圣公会蔡高中学(葡萄牙语:Sheng Kung Hui Escola Choi Kou (Macau),英语:Sheng Kung Hui Choi Kou School (Macau)),为香港圣公会澳门传道地区属下之办学机构,于1919年创校,是澳门其中一所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学校。该校现行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及高中三年制。

澳门 圣公会蔡高中学
澳门 圣公会蔡高中学
澳门 圣公会蔡高中学
澳门 圣公会蔡高中学
2019 澳门 圣公会蔡高中学100周年 (3+1MS全)
澳门 盲人重建中心
2019 澳门 澳门仁慈堂450周年 (4+1MS-4)

东方明珠雕塑坐落于澳门友谊圆形地,由两组拱形钢件采用特殊钢料交叠而成,中间有一颗直径三米的磨砂不锈钢球,球体由一组喷泉包围,此拱形雕塑高 11.3米,共有四条支柱,其中两条阔1米,另两条分别阔3.5米及4.5米,在靠近马场北大马路一侧,分别设有七个磨砂不锈钢球,较主体中央的不锈钢球为小,直径分别为半米及一米,每个钢球均安放在一个圆形喷泉中央。“东方明珠”无论在什么角度看都是一样的。共耗资650万澳门元。

由葡国雕塑家罗若诚设计。两个建在地上的拱形钢件呈橙色,互相交错,象征两个民族的文化在同一时空交汇;周围由大小不一的不锈钢球体环绕,每个球体的喷泉,象征中葡两国人民同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澳门 东方明珠
1999 澳门 现代雕塑(1) (4+1MS-MS)

望厦体育中心(葡萄牙文:CENTRO DESPORTIVO MONG-HÁ,英文:Mong-Ha Sports Center ),原名望厦体育馆。位于澳门俾利喇街及马交石斜坡交界,为澳门第一个公众室内体育馆,于1983年2月26日正式落成启用。

配合体育馆重建,因此于2011年9月18日最后开放,翌日转交工务部门进行拆卸及重建工作。2020年3月10日,由原来名为“望厦体育馆”更名为“望厦体育中心”。直至 2021年12月2日,重新对外开放。

澳门 望厦体育中心
2022 澳门 当代建筑 (4+1MS-1)

青茂口岸(又称:粤澳新通道),口岸连接澳门青洲区及城轨珠海站两地,定位为独立开放的信息化电子口岸,设计通关流量20万人次。以自助通关为主,仅供行人通过,不设车辆通道。跨越粤澳两地,占地面积约28,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用地及建设内容位于澳门,少量设施架设于鸭涌河之上。

青茂口岸(珠海方口岸,葡萄牙语:Posto Fronteiriço de Qingmao、英语:Qingmao Por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地区性的陆路边境口岸,连接广珠城际铁路终点站,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

青茂口岸澳门边检大楼(葡萄牙语:Edifício Posto Fronteiriço de Macau do Posto Fronteiriço Qingmao、英语:Qingmao Port-Macau Frontier Post Building)为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海市,第五条陆路跨境通道,并实施24小时通关。此口岸成为第二个珠澳两地,全天候开放的正式口岸。

此口岸是继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和横琴口岸后,第三个陆路往返珠澳的出入境口岸,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旅客通关时会先通过离境一方关检区域,再接受双方人员证件查验,最后通过入境一方关检区域。

澳门 青茂口岸
2022 澳门 当代建筑 (4+1MS-3)

黑沙环(葡萄牙语:Areia Preta)是位于澳门澳门半岛东北部的工业和住宅区,也是澳门半岛人口最多的社区以及全球人口最密集的社区,属花地玛堂区。

1997年,位于黑沙环的黑沙环行动站暨消防学校启用。黑沙环分站位于发电厂附近,占地面积约6720平方米,总人数126人,而配备大小不同类别车辆共21辆,分别有水泵车5辆、钢梯车3辆、平台车2辆、抢救车1辆、泡沫车1辆、工具运输车4辆、烟帽车1辆、吉普车1辆、救护车3辆。除了行动站外,亦是消防学校及服务处之所在地。

澳门 黑沙环消防行动站与高空平台钢梯车
2013 澳门 消防局成立130周年 (4+1MS-3)
  • 风光/亚洲/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花地玛堂区.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