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湖北省风光邮票。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华人民共和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至民国,汉口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而武汉也继承这一美称。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华民国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国民政府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迁到武汉,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市 黄鹤楼 武汉长江大桥
2000 中国 中国-瑞士邮票展览2000武汉邮资片 JP88 (1全)
边纸:(上)武汉市(右上)武汉市 黄鹤楼
2018 中国 第3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上,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黄鹤楼共5层,高50.4米。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历代屡修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于1985年重建的。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现在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1950年代,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是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为“黄鹤楼头留圣迹”。

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九丈二尺,加铜顶七尺,共成九九之数”。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10月武汉市政府决定根据历史资料重建黄鹤楼,专家决定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重建新的黄鹤楼。1985年6月落成,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新楼共五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整个楼体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

新黄鹤楼的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等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第二层是用大理石镌刻的《黄鹤楼记》,记述了楼的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此外还有“孙权筑城”、“周瑜设宴”等壁画。第三层大厅内是“绣画像”壁画,描绘了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白居易、陆游、岳飞等人的形像,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现在的黄鹤楼被改建为黄鹤楼公园,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占地约150亩。楼前牌坊上写“三楚一楼”四个大字,楼台基旁立有两座碑亭,石碑上记载着重建黄鹤楼的业绩与今人写的“重修黄鹤楼记”。

武汉市 黄鹤楼
1987 中国 中国历代名楼 (4-1)
武汉市 黄鹤楼
2010 中国 黄鹤楼邮资片 PP195 (1全)
边纸:(右上)武汉市 黄鹤楼
2018 中国 第3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边纸:武汉市 黄鹤楼
2019 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 (2+1MS-MS)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原所在地,位于中国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南麓的武珞路1号,阅马场的北端。现在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红楼,因主体建筑为红色楼房。红楼占地2500平方米,1909年建造,次年竣工。主楼为二层砖木结构西方议会式楼房,后面修有议员公所供议员休息。原为清代湖北省咨议局所在地。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在咨议局集会,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中华民国成立。

红楼背靠蛇山。南面为首义广场。广场上竖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南端有“拜将台”,纪念黎元洪拜黄兴为将。院落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主楼长73米,深42米。花岗石砌台基,廊前列柱起券,檐下有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砖砌外墙,有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楼后方正中为会堂,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及回车道。都督府会议厅呈方形,讲演台向南,台下96个座位,有皮软椅、弧形长条台,由前向后逐排升高,排列成扇面形状。讲台对面及两厢设有楼座,置木制长椅。二楼东端有黎元洪起居室。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的近3个月内,湖北军政府一度代行中央政府职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和措施,这里见证了军政府发出第一份公报、宋教仁起草《鄂州约法》。抗清的阳夏保卫战也是在此组织的。1912年4月孙中山曾在会议厅演讲并在后花园与各界人士合影。

1927年3月4日,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

武汉市 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旧址
1981 中国 辛亥革命70周年 (3-3)
武昌起义 武汉市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2011 中国 辛亥革命100周年 (2+1MS-1)
武汉市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2011 香港 辛亥革命100周年 (4+1MS-2)
武汉市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以及孙中山铜像
201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50周年 (4-2)

武昌起义门原称中和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与津水路交汇处,因在1911年见证了其脚下打响了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第一枪而蜚声中外。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武汉市人民政府斥巨资将起义门修葺一新,同时增加辛亥革命碑林、风雨长廊、楚望亭、首义烽火石刻等景点,扩大为红色旅游景区。

武昌起义 熊秉坤 武汉市 武昌起义门
2011 澳门 辛亥革命100周年 (4+1MS-3)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横卧于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的长江江面之上,是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因此又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规划始于1910年代,由1913年至1948年间曾先后四次进行长江大桥的勘测、选址和设计,但几次规划都因经济、战乱原因而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被列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0年起正式开始进行大桥的测量和设计,1955年9月动工建造。由于采用了新的管柱钻孔法取代传统的气压沉箱法,大大加快了大桥的建造速度,使武汉长江大桥竣工日期提前2年,1957年10月正式通车。

武汉长江大桥为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的公路桥,两侧设有人行道;下层为京广铁路复线。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1957 中国 武汉长江大桥 (2全)
武汉长江大桥
1959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 (8-4)
背景:武汉长江大桥
1987 中国 中国历代名楼 (4-1)
武汉长江大桥
2002 香港 京九直通车通车纪念 (4-2)
楚湘临江:(右上)武汉长江大桥
2014 中国 长江 (9-4)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六座长江大桥、第二座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于2004年9月28日开工,2008年9月10日合龙,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通行线路为京广高速铁路、武汉货车外绕线(滠武铁路)和武汉三环线城市快速路。

天兴洲大桥为公铁两用桥,工程由武汉市与铁道部(现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位于武汉长江二桥下游10公里处,北起汉口平安铺,南止武昌武青主干道,主桥长4657米,主跨504m,公路引线全长8043米,铁路引线全长60.3公里,全桥共91个桥墩,总投资约110亿余元,其中主跨为504米,超越丹麦厄勒海峡大桥成为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也是继芜湖长江大桥之后第二座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世界第一座按4线铁路修建的大跨度客货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载荷,为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同时武汉天兴洲大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能够满足高铁运营的大跨度斜拉桥,其4线铁路为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速铁路,其中京广高速铁路的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小时。上层为6车道公路,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下层为可并列行使四列火车的铁道,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公路引桥长5.1公里;新建铁路线长22.6公里。

背景: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2010 中国 中国高速铁路 (1全)
前景:武汉天兴洲高铁大桥
2017 中国 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 (4+1MS-3)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面、月湖南侧,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琴台建于北宋,后屡遭损毁。清嘉庆初年重建古琴台。

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经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规模须然不大,但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琴台公园北侧有武汉琴台音乐厅和武汉琴台大剧院。自2011年起,武汉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在琴台音乐厅举办琴台音乐节。

背景:中国 武汉市 古琴台
2006 中国 古琴与钢琴 (中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 (2-1)
背景:中国 武汉市 古琴台
2006 奥地利 古琴与钢琴 奥地利与中国联合发行 (2-2)

武汉大学(英语:Wuhan University,缩写:WHU),简称武大,是一所位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学。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曾昭安认为,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高校之一,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综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8位,全世界第246位。

武汉大学 老图书馆
2013 中国 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 (1全)

二七烈士纪念碑在武汉市汉口江岸“二七”革命纪念馆院内。为纪念1923年在“二七”大罢工(即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碑用花岗石砌成,碑身为圭形方锥体,置于束腰石座之上,通高12.6米,碑正面镌毛泽东手书“二七烈士纪念碑”七字。

1956年2月,人民政府决定在武汉江岸原二七修配厂所在地破土动工修建二七烈士纪念碑,1958年底落成。碑高12.4米,碑身正面上部为党徽;中部的汉白玉上,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金光闪闪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下部为由路徽和旗帜组成的雕刻图案,路徽中间由五角星、火炬、二七、1923等图案组成;纪念碑左右两侧为反映二七革命斗争场面的石刻浮雕;背面有武汉市各界人民敬立的碑文。

1997年初,二七烈士纪念碑新碑的修建工程动工,1999年1月底全部竣工。新落成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为大理石贴面,碑身高23.27米,寓意1923年2月7日,连同碑身顶端锻铜大鹏飞轮总高27米。碑身正面镶嵌着高12米、宽1.5米汉白玉,镌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二七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基座为钢轨造型,基座正面是锻铜汽笛,汽笛下方石牌上刻有“1923.2.4”,正是这一天,林祥谦的怀表指向9时,工人黄正兴拉响汽笛,京汉铁路全线总同盟罢工开始了。纪念碑两侧为长30米、高3.2米的赭红色花岗岩弧形雕塑群,由8幅浮雕和圆雕组成,艺术地再现了二七革命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纪念碑群坐落在方圆结合直径为27米的花岗岩底座上,底座背面,刻有“湖北省暨武汉市人民敬立”的《二七碑文》,纪念碑群庄严肃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

武汉市 二七烈士纪念碑
1983 中国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0周年 (2-1)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是中部最大、全国第三的展览场馆,中心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足球场大。可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展览、BSV液晶拼接展屏、教育装备展、汽车展览、会议和活动。

展馆由12个117米×72米矩形场馆和10个梯形连接体围合而成,可提供688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馆内部采用无柱设计,室内净高达17.5米,用滑动移门进行分隔。从西向东依次分为会展、会议和酒店三大区域。

明信片图: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2013 中国 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邮资片 JP178 (1全)

武汉园博园总面积为213.77公顷,投资40亿,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区域西段,江汉、硚口、东西湖三区结合部位。

武汉园博园建筑设计采用“4+2”方案,即由四大主体建筑和东西部两大服务区组成。主体建筑包括国际园林艺术中心、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 飞翔的花园、创意生活馆,分别展示经典园林艺术、长江流域文明成就、武汉三镇特色园林艺术及大武汉现代城市文化等;东部服务区(汉口里)重现清末民初汉口城的特色建筑艺术,西部服务区(汉江塆)以湖北民居为建筑特色,并延伸至张公堤城市公园。

汉口里,依武汉园博园东门而建,是武汉园博会四大主体建筑之一。汉口里是园博会期间园博园东入口服务区,也是展示汉味历史文化为主的旅游街区。

长江文明馆是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和亮点工程之一,位于园博园中部,张公堤南侧, 展馆建筑面积约为31000平方米。

武汉园博园 汉口里建筑群
武汉园博园 长江文明馆
2015 中国 第10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 (2全)

孝感市,古称孝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市境东北接黄冈市,东临武汉市,南抵仙桃市,西南界天门市,西邻荆门市,西北达随州市,北靠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江汉平原北缘,东北为大别山低山丘陵区,西北为桐柏山余脉,地势北高南低。汉水、汉北河流经南部,涢水(府河)、澴河自北往南流贯,于市区南部汇合成府澴河。全市总面积8,904平方公里,人口427.0万,市人民政府驻孝南区。

孝感市
2019 中国 孝文化之乡-孝感邮资片 PP302 (1全)

黄石长江大桥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该桥连接黄石市与浠水县,2010年鄂东长江大桥建成之前是国家高速公路网 G45 大广高速和 G50 沪渝高速以及 G70 福银高速的共用过江通道。于1991年7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建成通车。黄石长江大桥全长2580.08米,主桥长1060米,主跨245米。

黄石长江大桥
2000 中国 长江公路大桥 (4-2)

宜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时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宜昌历史悠久,巴楚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宜昌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现辖5区3市5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3.59万。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常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计热电发电效率后燃烧标煤0.319亿吨的发电量,年直接减排二氧化碳0.858亿吨。而它在发电、防洪及航运方面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附带引起的移民、环境等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繁杂的各种争议相伴。

宜昌市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大江截流
1997 中国 长江三峡工程截留 (2全)
水库蓄水
船闸通航
电站发电
2003 中国 长江三峡工程 发电 (3全)
宜昌市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12 中国 长江三峡工程邮资片 PP217 (1全)
楚湘临江:(中)三峡大坝
2014 中国 长江 (9-4)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上)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18 中国 长江经济带 (6-2)
世纪腾飞:(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11)

葛洲坝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上游的三峡水电站38公里,距下游宜昌市主城区约6公里。因坝址所在江面原有一名为葛洲的沙洲而得名。

大坝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出口—南津关以下2300米处,距宜昌市镇江阁约4000米。北抵江北镇镜山,南接江南狮子包。长江水流由东急转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扩宽到坝址处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积,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坝、西坝两岛,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为长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节断流。

工程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300立方米/秒,水库总库容15.8亿立方米(三峡大坝水库393亿立方米)。安装发电机组21台,总装机容量271.5 万千瓦(三峡2,250万千瓦),投产后,通过扩建一台机组和实施两台机组改造增容,现装机容量为277.7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度。工程自1970年12月30日动工,1988年12月10日竣工,1989年1月3日,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宣布建成。

大坝由船闸、发电厂、泄水闸、冲砂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全长2,606.5米,最大坝高47米。大坝上有三条船闸,其中2号船闸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一次通过万吨级船。3号船闸是长江上第一座船闸,也是目前长江过船速度最快的船闸。

大江截流
主体工程
2号船闸
1984 中国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 (3全)
红安七里坪镇
2016 中国 中国古镇(二) (6-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又称鄂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州境东界宜昌市,北接神农架林区,西达重庆市,南邻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常德市。地处云贵高原东段鄂西南山地,北部为巫山山脉,东南部为武陵山脉,西部为七曜山脉。长江流经东北部,中部有清江,西部有郁江。全州总面积24,060平方公里,人口332.7万,汉族、土家族、苗族人口比例分别约45%、48%、5%,自治州首府驻恩施市。著名民歌《龙船调》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是唐崖土司治所的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作为“土司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始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覃氏始祖被封为安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被废除。唐崖土司共历16代389年,司城所在地一直未变。城址西面倚靠玄武山,东临唐崖河,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600余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城址从外至内分为三重:外城、内城和宫城。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唐崖土司城址是世界遗产土司遗址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土司遗址

武当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譧上山,东晋咸和中,历阳人谢允(谢罗公),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丹江口市境内,隶属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汉江南岸,西北-东南走向,长260余公里,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起自湖北、陕西两省边界,止于襄阳市南,隔汉江和大洪山遥对。武当山景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另三座为龙虎山、齐云山和青城山)。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石9台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境。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常年紫气氤氲,风云变化莫测,四季景致各异。1994年,联合国赴武当山考察组官员考斯拉称赞:“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自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经是宗教活动的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唐贞观元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到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时,皇室封号武当山真武神,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到明代,武当山被封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成为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一处道场。

武当山山上众多的道教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两代继续扩展。明代是武当山建筑的鼎盛时期。明永乐年间,“北修故宫,南建武当”。明成祖大修武当山,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4年,建成9宫8观等33座建筑群,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体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布局,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古朴园林福寿康宁园也充分体现了返璞归真,以寻幽探秘宣扬道家思想。山间道观总数曾达2万余间。部分珍贵宫殿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目前现存古建筑53处,建筑遗址9处,另有文物7400余件。

1994年武当山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武当山的古建筑群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

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一个位于中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国家公园。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相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亲尝百草而得名。该处保护地同时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

神农架,有人常讹“农”为“龙”,缘于神农氏曾到此地搭架采药之传说。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分房县、兴山、巴东邻界区域置省辖“神农架林区”,以境内神农架山峰(如神农顶、大神农架等)得名。

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北神农架省级自然保护区”。1985年10月,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12月17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一部分。2016年7月17日,神农架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0项世界遗产,也成为中国首个同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保护区、地质遗迹和遗产地。世界遗产范围区域包括神农顶和老君山,这一区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不但为许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也为植物学、动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源和范例。大九湖湿地则被批准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且是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其中一个园区。

神农架属于山区,山区占85%,森林覆盖率69.5%,境内山脉属秦岭山系大巴山脉东段的神农架山脉,西南部为亚高山区,东北部为中山、低山区。地势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最高处神农顶海拔3106.2米(2011年9月23日前为3105.4米),最低点石柱河海拔398米;全境平均海拔1700米,84%的地域地处海拔1200米以上。主要山脉有武当山脉,巫山山脉,荆山山脉;有大小山峰400余座,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小神农架、大神农架、神农顶、金猴岭、杉木尖、大窝坑6座。主要河流有香溪河、堵河、南河及其支流。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边缘,地处重庆直辖市和湖北二省市交界处。相邻县级行政区有,北与湖北本省竹山县、房县交界,东临保康县,南接兴山县、巴东县,西与重庆市巫山县、巫溪县接壤。

神农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全年日照时数1858.3小时,年均气温无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mm之间。春夏之交常有冰霜发生,一般从9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冰霜期。全年80%的时间盛行东南风。

另外,神农架自古以来有很多起“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目击遭遇事件,成为世界“野人”研究的焦点之一。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湖北神农架

三峡的西陵峡位于中国湖北省境内。参见重庆直辖市:长江三峡

  • 风光/亚洲/中国/湖北省.txt
  • 最后更改: 17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