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河南省风光邮票。

郑州市,简称“郑”,古称商都,今为绿城,是河南省的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特大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市是全省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市是中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也是中国大陆首批跨境电子贸易试点城市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

郑州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现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全市总面积7,567.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78.07平方公里。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012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近600万。居民以汉族为主,母语为中原官话的郑州方言。

郑州地级市辖区曾是包括出生于新郑的中华人文始祖轩辕氏所领的有熊国以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在内的这些部落联盟或国家部分时期建政或建都所在地,因此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区之一。

郑州市核心区也有悠久的历史。如采纳从郑州商城遗址算起,郑州已经有3600多年的城建史。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又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清末大臣盛宣怀奉旨勘察芦汉铁路时来到郑州,将郑州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代发展进程。

郑州古代为“豫州”和“中州”的一部分,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称,如今郑州北站仍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因为商朝早期的都城在如今的郑州境内,郑州有“商都”的雅号。同时,郑州被认为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中国国务院确立的商贸中心试点城市之一,因此“商都”也具有了“商业之都”的含义。郑州以打造都市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远景规划到2020年,市区总人口达到15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绿地中心·千玺广场是一栋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的超高层摩天大楼,由美国建筑设计公司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绿地中心·千玺广场原称“郑州会展宾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的如意湖畔,毗邻河南艺术中心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商业、办公、五星级酒店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登封市的世界文化遗产嵩岳寺塔是其设计灵感,设计公司是美国SOM设计事务所与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该建筑总投资22亿,于2006年12月13日开工建设,2011年7月15日正式封顶,2012年9月30日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高度280米(919英尺),在郑东绿地中心落成前为郑州市最高的摩天大楼,有“中原第一高楼”之称,因其外形酷似玉米棒,而被当地人称为“大玉米”。

大厦38-55层为郑州JW万豪酒店,酒店拥有客房416间,于2014年7月30日开业,为万豪国际集团在河南省管理的首家酒店。

明信片图:郑州市 绿地中心·千玺广场
2019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邮资片 JP252 (1全)

河南博物院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国家级重点博物院之一,前身是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是中国近代较早创立的博物馆,自民国十六年在冯玉祥的主导下建立,距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大陆的河南博物院馆址几经变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新馆于1997年开放,馆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

目前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淅川、洛阳、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数量达13万多件,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当时公论曾有言,当世中国之博物馆,以藏品而言,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当属第二。

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主展馆位于院区中央,外形取位于河南登封的元代古观星台为雏形,故呈金字塔形,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主馆后为文物库房。

郑州市 河南博物院
2002 中国 博物馆建设 (5-3)

二七纪念塔,全称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71年9月29日,为纪念发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

二七纪念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63米,共14层。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装有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并演奏“东方红”的旋律。最高处为一颗玻璃制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下南北两侧分别为写有“中国共产党万岁”与“毛泽东思想万岁”口号的霓虹灯。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 塔内一边为旋梯,一边为展室,游人可登至塔顶,远眺市容。

二七纪念塔所在位置为二七大罢工工人运动领袖汪胜友和司文德被害处。1951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该处被辟为二七广场,并在广场上兴建了一座21米高的六边形木塔。1971年夏天,木塔倒塌,随之启动重建工程,为目前的二七纪念塔。工程于1971年7月开工,同年9月竣工,并于10月1日开放。二七纪念塔落成时曾经是郑州的最高建筑。在八十年代以前,晴天登临塔顶,可以远眺一线黄河从邙山流过的景色。

郑州市 二七纪念塔
1983 中国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0周年 (2-2)

洛阳市(汉语拼音:Luòyáng,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洛阳自商朝开始,前后有十多个朝代以其为都,其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000多年建都史。受洛阳古都文化辐射影响,洛阳周边形成郑州、开封、等卫星城古都。洛阳城市北部之邙山陵墓群,是中国埋葬众多中国古代帝王名人。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中国与汉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𬩽、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雒阳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雒阳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九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21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白马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根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规划,白马寺的面积将达到1300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佛寺。

洛阳市 白马寺 齐云塔
1996 加纳 中国古塔 (4+1MS-MS)
洛阳市 白马寺
2008 中国 佛寺 中国-印度联合发行 (2-1)
中国 洛阳市 白马寺
2008 印度 印度-中国联合发行 (2-2)
(上)洛阳市 白马寺
2012 中国 丝绸之路 (4+1MS-1)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

left|世界遗产标志 龙门石窟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村与济源市蓼坞村之间的黄河主干流上,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洛阳市城区以北40公里处。工程地处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主要功能为治沙防洪,辅助功能为发电,是治理黄河的关键水利工程,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

洛阳市 小浪底水利枢纽
2002 中国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 (4+1MS-MS)

开封市,简称汴,古称老丘、启封、大梁、浚仪、汴京、汴梁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市境东与商丘市相连,南与许昌市、周口市相接,西与郑州市毗邻,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东北与山东省菏泽市接壤。地处华北平原腹地,黄河流经北部边缘,贾鲁河、惠济河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分别注入颍河、涡河。全市总面积6,240平方公里,人口454.26万,市人民政府驻鼓楼区。

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相继在此定都,北宋称此为东京开封府。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更是当时继唐朝首都长安后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

开封是戏曲之乡,豫剧发源于此。开封市内五湖四河环绕分布,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开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拥有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 、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吸引著众多海内外游客。

The Kai Feng Fu Synagogue, China 12世纪 现已不存
1988 以色列 海外的犹太会堂 特拉维夫犹太散居博物馆馆藏模型 (3-1)

开宝寺琉璃塔又称“佑国寺塔”、“开封铁塔”,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塔,因通体红褐色琉璃,又得名“铁塔”,是中国保存至今最早、最高的一座琉璃砖塔。琉璃塔所在的佑国寺则已不复存在。

开宝寺琉璃塔的位置在北宋仁宗庆历四年之前坐落着灵感木塔,由吴越国名匠喻浩设计建造,说八角形,十三层,高一百二十余米。木塔在982年建成,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有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喻浩指出: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庆历四年(1044年),灵感木塔因雷火而焚毁。

灵感寺是宋太祖主持建造,当时修建灵感寺塔就花费颇大。仁宗皇帝后来在原址重建灵感塔,为避免雷击火患,改为建造砖塔,皇祐元年(1049年)建成。塔依以年号开宝命名的开宝寺,称“开宝寺塔”。明代随寺名变更而改名“祐国寺塔”。该塔结构坚固,历经6级以上地震38次,黄河水患9次,都没有损伤。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以为该塔是瞭望塔而开炮射击,对墙体造成严重损坏,但塔身依然坚固不倒。1956年时修葺,对外开放。

开宝寺琉璃塔为13层楼阁式塔,高55.8米,八角对称,砖仿木结构。塔身镶嵌红、褐、蓝、绿色琉璃砖,通体主色调为红褐色,形如铁锈,远望似铁铸,因此称“铁塔”。

铁塔成等边八角形,共十三层,高55.88米,底层每面阔为4.16米,向上逐层递减。塔檐铺黄色琉璃瓦,龙纹瓦当;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立佛、菩萨、飞天、麒麟、乐伎、狮子、花卉等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

开封祐国寺塔
1945 伪日本华北占领区 华北邮政总局7周年纪念 (5-2)
开封祐国寺塔
1994 中国 中国古塔 (4-4)

开封府衙又称南衙。近代,开封府衙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被重建,府址位于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

开封府衙
2008 中国 开封府邮资片 PP168 (1全)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是一所主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开封市的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中国“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河南省省政府省部共建型的综合性公立大学、中国华中地区的综合性大学。

开封市 河南大学
2022 中国 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 纪念邮资明信片 JP270 (1全)

兰考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一个县。

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北依黄河,东临山东,面积1116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80万。兰考现为中国重要的泡桐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兰考县
2019 中国 精准扶贫 (6-5)

登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登封之名由武周女皇帝武则天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地处嵩山南麓,东北临省会郑州,西北靠古都洛阳。辖域东西长约56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街道、8个镇、5个乡。人口65.52万人。主要方言是中原官话河南方言。

登封市不仅境内的文物及古遗址遗迹不胜枚举,而且是少林功夫源起地少林寺的所在地,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近年又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嵩山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嵩山古名又称外方、嵩高、崇高,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系,地处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嵩山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共72峰,最高峰连天峰高达1512米,峻极峰海拔1491米,古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中岳嵩山无论从自然地质还是文化遗存上,都堪称五岳之尊、万山之祖。

1982年,嵩山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嵩山少林景区又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不仅是中国道教圣地,汉传佛教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新儒教的诞生地。

嵩山地处中原,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岳山。公元前770年平王迁都洛阳后,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少室山的连天峰,海拔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接五代京都汴梁,西连九朝古都洛阳,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于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故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嵩山因为地质演化纪录上的多样性而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构造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而闻名。在嵩山72峰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层都有发现,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壳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华北地区几乎所有的岩石和地层类型都集中于此,时间跨度达30亿年。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反映太古代至古生代三次地质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遗迹。嵩山成为许多地质学研究者们的热点考察区域。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由于名胜古迹众多,勘称于五岳。《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始建于秦朝的中岳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太室山南麓的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太室山南麓的法王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之一。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就是位于嵩山的少室山中,历代高僧都长眠于此。

嵩门待月:法王寺
嵩山如卧
1995 中国 嵩山 (4-2,4)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少林寺的常住院、塔林、初祖庵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中岳庙和其中的太室阙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会善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6公里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会善寺与少林寺、法王寺、嵩岳寺并称为嵩山四大寺院。

会善寺坐北面南。山门面阔共五间,进深有三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有券门,明间门券上嵌有长方形的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奉着明周王所赠的“白玉阿弥陀佛”一尊。山门的东西两侧各建有单间硬山造掖门,后面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高一米余、重六百五十公斤的铁钟一口。大雄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会善寺西的山坡上原来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五代时被毁,现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有天王像,柱基雕有鬼怪神兽。寺西面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面和东南面有清代砖塔5座。

寺内现存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代《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会善寺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嵩岳寺塔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嵩阳书院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周公测景台(注:古代景与影通用),又称“八尺表”,俗名“没景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城镇北部。据《新唐书·地理志二》所记,阳城县有测景台,开元十一年(723年),“诏太史监南宫说刻石表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位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观星台附近。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周公测景台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left|世界遗产标志 登封观星台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少室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十里铺(邢家铺)村西的少室山麓,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

少室阙坐东南向向西北,结构与太室阙相同。由台基、阙身、阙顶组成。阙顶损毁比较严重,东、西两阙中距7.60米,阙身高3.72米。阙身各壁面雕刻有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斗鸡、马戏、玄鸟生商、四灵图、羽人图、双龙穿壁图、车马出行、双兽争食、羊头、辟邪柏、铺首衔环以及山水等图案等70余幅。阙上原有铭文,大多数剥损严重,现存可辨认的仅有西阙的北面,由篆书刻文题额“少室神道之阙”6字。西阙子阙南面檐下,刻有隶书铭文,内容为官职题名及“郡阳城县,兴治神道”等字。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少室阙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启母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为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

启母阙的西阙高3.17米,东阙高3.18米,阙门间距为6.8米。西阙阙基是两层长方形的石板,下层石板大而薄。阙身由长方石块垂直垒砌在阙基上,共7层,总高2.75米,每层用石2到3块。最上层的石块雕呈斗形,上承托阙顶,下层呈斜角与阙身垄相连。阙顶残毁较为严重,残存部分在阙身上部东侧雕为四阿顶。顶的上部雕瓦垄、垂脊,四周雕柿蒂纹瓦当和板瓦,下部刻仿木椽子。阙顶正脊已毁。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启母阙是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参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安阳市,古称殷、相州、彰德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市境东连濮阳市,南接新乡市、鹤壁市,西界山西省长治市,北达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太行山脉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山前平原、黄卫冲积平原。漳河流经市境北缘,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淇河、汤河、卫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7,352平方公里,人口511.7万,市人民政府驻文峰区。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安阳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安阳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石家庄与郑州之间的重要城市。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王都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约3公里,以殷都区小屯村为中心,横跨洹河(今安阳河,注入卫河),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公元前14世纪,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即位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直至帝辛纣灭亡的273年间,殷地一直是商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从这里迁走大量殷民,商都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察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安阳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领导下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殷墟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见于《史记·殷本纪》的商王朝正是因为有了殷墟才成为信史。殷墟是中国最早由中国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科学发掘地点, 因此又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1961年3月,殷墟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殷墟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殷墟

红旗渠,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1960年2月开始修建,至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该工程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0座,共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4万亩。

该地区此前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加总达400年。当地307个以上村庄为了解决饮水以及农田灌溉困难常常穿山挑水,远的每天要走二三十里路挑水。

修建引水渠工程目的是为了引漳河水灌溉林县,故而又名“引漳入林”工程。由于多处渠段位于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因此获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灌区的粮食亩产由修建前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红旗渠现为中国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林州市的主要象征。

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红旗渠
1972 中国 红旗渠 (4全)

焦作市,简称焦,古称山阳、怀州、怀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市境东临新乡市,南邻郑州市,西南接洛阳市,西界济源市,北依山西省晋城市。地处太行山脉南缘,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河流经南缘,沁河斜贯市境,还有蟒河、青天河、丹河、大沙河等河流。全市总面积3,973平方公里,人口353.4万,市人民政府驻解放区。焦作是焦太线-焦柳线上重要的城市,中原城市群成员,亦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焦作人文荟萃,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及竹林七贤山涛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太极拳的发源地。焦作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20世纪初期,英国人开始在此大规模开采煤矿,焦作成为“煤城”。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为口号转向发展旅游经济,造就云台山、青龙峡、青天河、神农山等多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被称为“焦作现象”。

云台山古称“覆釜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山脉高峻,山间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云台山,云台山属太行山系。云台山是一个集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达190平方公里。云台山景区又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云台山所在地在元古时代属于海洋,随着地球的进化,地壳发生变动,逐渐升起抬高形成平原。十几亿年前造山运动时期(奥陶纪和震旦纪),地貌再次发生巨大变化。在燕山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后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地激剧上升,河道深度下切,形成深陡的峡谷。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再加上风化作用的影响,就造成了现在的山、石形态。

云台山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内的各种类型的长崖(包括“之”字形、线形、“U”字形、环形、台阶状)、瓮谷、围谷、悬沟、飞瀑和清泉地貌为主。这种地貌是以自身构造为主,并受到大自然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云台山这种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和崖台梯叠的地貌是一种与桂林的峰丛和峰林、石林的石芽和石柱、三峡的峡谷、溶洞型以及天坑型等并列的二级地貌类型,被称为云台地貌,云台地貌是中国地貌家族中的新成员,集“雄、险、秀、幽、奇”于一身,其起伏多变的远峰近峦、险峻恢弘的悬崖峭壁、深邃幽静的峡谷溪潭、各种动态的飞瀑走泉相互辉映,旷奥兼具,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红石峡又名温盘峪,全长约1500米,是云台山景区峡谷的主要代表,景区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这里外旷内幽,奇景深藏,两岸峭壁山石秀丽,仿佛鬼斧神工雕凿而成的一个巨大盆景,又似名山大川的浓缩,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园林专家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明代怀庆知府徐以贞,曾写诗道“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斜阳在山归意懒,不堪回首重徘徊。”

焦作市 云台山 红石峡
2006 中国 云台山红石峡邮资片 PP132 (1全)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市境东邻信阳市、驻马店市,东北接平顶山市,西北界洛阳市、三门峡市,西达陕西省商洛市,西南毗湖北省十堰市,南连湖北省襄阳市、随州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伏牛山区与南阳盆地。西北东三面环山,北为秦岭、伏牛山,西为大巴山、武当山,东为桐柏山、大别山。境内属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唐河、白河、老鹳河、丹江、淇河、湍河等流经。全市总面积26,511平方公里,人口1,002.12万,市人民政府驻卧龙区。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荆紫关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镇政府所在地南距湖北白浪镇5华里,西距陕西白浪镇5华里。全镇总面积168.2平方千米,人口6.5万,辖37个村委会。

荆紫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商业文化和绚丽的古建文化遗存。自古水陆并通,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时水运有“丹江通道”,陆运有“商於古道”,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 清末的记载言:荆紫关“水陆輨毂,商贾辐辏,繁盛甲于全境”;又言:“全境商务以荆紫关为贸易总汇”,商业繁盛远胜于淅川城。

淅川荆紫关镇
2013 中国 中国古镇(一) (8-4)

商丘市,古称宋州、归德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市境东界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南邻周口市与安徽省亳州市,西接开封市,北临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与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惠济河、大沙河、包河、沱河、浍河等流经。全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商丘户籍人口1012万人,常住人口772.3万人,市人民政府驻睢阳区。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火文化的发源地,商人、商业、商文化“三商”之源。交通发达,陇海铁路、京九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在此交汇。

应天府书院又称商丘书院、睢阳书院,前身为南都学舍,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县城南,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之变时(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日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建筑,供人瞻仰。

五代后晋时期,宋州虞城(今河南省虞城)人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聚众讲学,创办睢阳学舍。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书院得以发展。北宋立国初期,急需人才,实行开科取士。当时睢阳学舍的生徒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达五六十人之多。天下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远千里而至宋州求学者络绎不绝,出现了“远近学者皆归之”的盛况,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睢阳学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文化交流与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后,学校一度关闭。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州(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富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广招学生,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随着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这是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所作的《南京书院题名记》,足见当年应天书院的博雅学风和恢弘气势。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二月二十四日,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是为州县兴学之始。庆历三年(1043年)十二月,诏赐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成为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瞓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商丘市 应天书院
1998 中国 古代书院(一) (4-1)

长寿阁坐落于长寿之乡夏邑县的古运河的南岛之上,修建于2011年,该阁被誉为长寿之乡夏邑县的标志性建筑,高七层加上底座三层共58米。其建筑面积4000平米。将建设有夏邑长寿博物馆,供游人了解夏邑的孔祖和长寿文化。因其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美丽伦比的造型,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长寿阁。

共十层,阁主体七层,阁基三层。高度为五十八米。

唻臫基頭條座分三层,一层外壁雕刻有长寿文化,二层雕刻有孝道文化,三层雕刻有捐资功德图。亮化后的长寿阁全身金碧辉煌,已成为夏邑县城新的景观。

商丘市 长寿阁
2018 中国 贺州长寿阁邮资片 PP299 (1全)

信阳市,古称义阳、申州,别称申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市境西北接南阳市,北达驻马店市,东北界安徽省阜阳市,东邻安徽省六安市,南靠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地处淮河上游,黄淮平原南缘,西为桐柏山,南为大别山,地势南高北低。淮河流经市境北部,有其支流灌河、洪河、白露河、潢河、竹竿河、浉河等。全市总面积18,916平方公里,人口884.63万,市人民政府驻平桥区。

信阳唐代为“申州”州治地,故有“申城”之称。东望安徽,南控荆楚,是江淮河汉空间内的战略要地,也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素有“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之称。信阳是中国首个始发高铁列车的地级市,淮滨饮马港坐拥淮河主航道,是河南最大的港口。2018年10月信阳明港机场正式通航,成为河南省第四个通航的民航机场,标志着信阳迈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信阳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还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诞生地。境内有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湾湖;国家地质公园金刚台等景点。信阳作为曾经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国务院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信阳是历史上中原河洛人南迁的肇始地和集散地,作为中原侨乡,在当今汉族100个大姓中,有十多个源于信阳。

南湾水库,又称南湾湖,位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西南,距市区约5公里,系截流浉河所形成的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殖、城市供水及旅游开发等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6.3亿立方米。始建于1952年,1955年建成。

大坝长816.5米,坝顶宽8米,坝高38.3米,大坝正面镶砌有毛泽东所题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及“一九五五”两行大字。

南湾湖上游的“五云二潭”(车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集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地区为信阳毛尖的主要产区。

南湾湖东端的贤山南麓山谷中有始建于南朝年间的贤隐寺。贤隐寺北侧有“梁王垒”遗址,系梁武帝萧衍的行宫遗址。

南湾湖风景区系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及河南省风景名胜区、河南省文明景区。

信阳市 南湾水库
2010 中国 新中国治淮60周年 (4-1)

鸡公山属大别山支脉,地处河南省、湖北省两省交界处。主峰“鸡公头”又名“报晓峰”,海拔814米;因酷似引颈高啼的雄鸡,得名“鸡公山”。鸡公山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4A级景区,是华中地区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

风景区总面积达287平方千米,景区内分北山、东沟、避暑山庄、报晓峰、防空洞、大深沟六大景区。1978年成为国务院首批对外开放景区,1982年列入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2009年两度入选“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报晓雄姿
云中公园
月湖映翠
青龙飞瀑
2005 中国 鸡公山 (4全)

报晓雄姿:来源于“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诗句。如何表现鸡公山报晓峰于晨曦中如雄鸡报晓、一啼天下白的意境?根据鸡公山山区常年云雾缭绕的特征,用远景的茫茫云海和近处流动的彩云来烘托如雄狮般拔地而起、傲视群雄的报晓峰,突出“雄姿”的意蕴。“报晓雄姿”采取以柔托刚的手法,着墨处虽然是在云海、晓色,而用意却是为了突出报晓峰的“雄姿”。近景的流云,采用传统的勾云烘染的方法 ,与远景云海相对应。勾云的效果一来可以使画面变化丰富、生动有韵致;二来可以彰显青绿山水雍荣华贵的特色,以衬托鸡公山报晓峰的雄伟壮丽(一柔一刚)。还有一点,勾云的形式感在有意无意间增强了画面的装饰效果,使作品韵律感强,显得优雅动人。远景只用一抹朝霞染红了山头来点晓意萌动之感,既呼应近景又关照全局。

云中公园:指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的鸡公山上众多的别墅群,以及鸡公山优雅、壮观的景象。这枚邮票的创作,经过多次比较、思考,选择被山里人称为“志气楼”的“颐楼”作为画眼:其一它在大片的洋楼别墅中较为突出,具有代表性;其二它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近景则用了一个双层的亭子作为点缀,想法有二:一是亭子具有中国特点,大凡中国风景区、公园中皆有亭子供游人赏景、歇息;二是鸡公山上有亭子多处,站立亭中既可一窥鸡公山“云中公园”的神秘景致,也可抒“风景无限好,都具一亭中”的诗人情怀。在构思这幅作品时,联想到多年前在黄山西海所见到的山云在风和空气的作用下,时而如烟、时而似带,恍如仙景般的感受。

月湖映翠:围绕着一个“静”字做文章。“映翠”的潜含意就是“静”,如果波涛汹涌也就不存在“映翠”了。静则生灵,静则生幽。静往往又和“闲”相关连。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闲雅的心态,没有一点“胜似闲庭信步”的情怀,整天忙于“争”、忙于“斗”,哪还有品赏湖光山色的雅趣闲情,哪还会领略湖中“映翠”的幽秘。因此,这枚票中的山石、松树、坡岸、修竹、湖水以及远景云霭中的山峦,我都将它们归理到“闲静”的状态之中,惟有湖对岸的杉树林中飞起的一群鸟儿是运动着的。

青龙飞瀑:取材于鸡公山东沟瀑布群,“声似钟石虎作啸,气如烟霞蝶翩跹”是古人赞美鸡公山东沟瀑布群的诗句。这里“两山合抱,巨石壁立,仰观落魄 ,俯视心惊,飞泉自高峡喷出,瀑布似玉带飘落。亲临其境,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叹。”将飞流直下的瀑布设计成青龙飞舞的造型,又将下方的树木画成翩翩起舞、欢呼雀跃的姿态,瀑布和松树互为呼应,相映成趣,而 涧底升腾起的云气既反映了“银河落九天”后的壮观景象,也使画面增添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三门峡市,古称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市境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带,市区位于黄河南岸,洛河和涧河流经境内。全市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人口226.87万,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三门峡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市鸟为白天鹅和红腹锦鸡。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黄河中上游段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其连接河南省三门峡市及山西省平陆县。工程于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基本建成投入运用。有时也称为三门峡大坝、三门峡水库。坝体上有“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镶红色大字。坝后石柱即为“中流砥柱”中的砥柱石。

三门峡大坝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非汛期正常运作时,库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深秋至每年初春野鸭成群,大雁结队,还有白天鹅造访。6月至10月份,大坝泄洪放水,蔚为壮观。

三门峡水电站
1957 中国 治理黄河 (4-2)
三门峡水利枢纽
2002 中国 黄河水利水电工程 (4+1MS-4)

小商桥位于中国河南省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是一座石拱桥,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商桥南北走向,跨于小商河(古颍河)上,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宋代大修,元大德年间重修,明正德及清康熙年间再次整修。其建筑风格属北宋早期。小商桥采用红砂岩砌成,全长21.3米,宽6.45米,仅有一个主拱,净跨12.14米,矢高3.06米,两侧各有一个小拱,净跨2.83米,矢高1.02米。

小商桥
2003 中国 中国古桥——拱桥 (4-2)
  • 风光/亚洲/中国/河南省.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