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广东省风光邮票。

广州,简称广或穗,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开创中国市政建制,现在是副省级市。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

广州拥有2200年以上历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期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其中一个起点,获誉为中国的“南大门”。

五羊衔谷:广州 五羊衔谷雕塑 背景:白云山
广州大剧院(左下)广州 第二少年宫 广州图书馆新馆(上)广州 星海音乐厅和其他建筑群
珠江歌韵:广州 新电视塔、猎德大桥、西塔、珠江新城
(左)广州 十三行骑楼(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10 中国 珠江风韵·广州 (4全)

“五羊衔谷”是广州最著名的标志之一。这座石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嘴衔着一棵饱满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穗城”、“羊城”名称的由来。在广州越秀山木壳岗上,有建于1959年的五羊石雕像。这是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根据五羊的传说创作的。雕像连基座高11米,共用130余块花岗石雕刻而成。体积约53立方米,仅主羊头部一块石料,就重达4 千余斤。五羊大小不一,主羊头部高高竖起,口中衔穗,回哞微笑,探视人间,余四只羊,环绕其身,或耍戏,或吃草,还有羊羔在吸吮母羊的乳汁。

广州大剧院是广州市将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地处珠江新城,即广州建设中的集商务、经济、文化为一体的新中心地带。大剧院总用钢量约为12000吨,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场740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建筑26100平方米。广州大剧院由获得普利策建筑奖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和全球顶级声学大师,迄今唯一活跃在声学界,并且是声学界最高奖“塞宾奖”得主马歇尔共同设计。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灵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大石头”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石头”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内部设计则根据马歇尔大师对声学的独特研究采用“双手环抱”式看台。

珠江全长2129千米,是我国第三大河,其名来自“海珠石”。当千里珠江流经广州城下时,江中有一巨大的石岛,石岛长期被江水冲刷,变得圆滑光润,形如珍珠,称“海珠石”。由此,坐落该石的河流便称之为“珠江”。珠江实际上是西江、北江、东江,还有流溪河四个水系的总称。西江源自云贵高原,北江和东江源自江西,流溪河源自从化市的七星岭。四江到广州汇合,流入南海。习惯上,人们把流经市区的那段河流称为“珠江”。2000多年前,珠江河道很宽,达2000米以上,故又称为“珠海”。后河道渐渐变窄,宋代时宽900米,现在仅宽180米了。 珠江河上10座桥:人民桥、海珠桥、海印桥、洛溪桥、珠江大桥、广州大桥,还有新建的解放大桥、江湾大桥、华南大桥、鹤洞大桥,以及珠江过江隧道,把珠江南北两岸和芳村区连成一片;两岸星级宾馆、商厦林立:白天鹅宾馆、华厦大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广州宾馆、广信江湾大酒店直耸云天;夜晚,两岸灯火璀璨,明月高悬,“珠江夜游”游轮载着满船游客自西向东,轻泛珠江水,共奏欢乐曲。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珠江南岸琶洲岛,总用地面积70万平方米,它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会展中心,仅次于德国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是21世纪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其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由设有8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展览厅和能满足3万人同时用餐、活动的配套服务设施组成。这里不仅可以进行商品展览、商贸洽谈,还兼顾展商、宴会、新闻发布以及大型集会、庆典等功能。会展中心的建成使广交会这张城市名片的分量越来越重。还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单体展馆面积世界最大,钢横架跨度世界最长。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

邮资图:广州 五羊衔谷雕塑 信封图: 广州
1997 中国 第2届亚洲太平洋城市首脑会议邮资封 JF47 (1全)
背景:广州 越秀南路 “团一大”会址
2012 中国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 (2-1)
五羊衔谷
2019 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 (4+1MS-1)
陈李济 广州市 北京路总店旧址
2010 中国 中医药堂 (4-4)

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坊间称扭纹柴或针筒,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赤岗塔附近地面,海拔高程600米,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电波塔,为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

广州塔由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在2009年9月竣工。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3]。广州塔竣工后的整体高度达到610米(后削减天线10米),其中塔身主体454米,天线桅杆146米,成为广州的新地标。但这一高度在2012年3月1日,被日本东京晴空塔(634米)的世界第一高塔超越。此外,广州塔比世界世界最高建筑——2010年落成的哈里发塔(828米)矮228米。

广州塔
2011 中国 广州塔邮资片 PP204 (1全)
边纸左下二:广州塔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右)广州塔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3)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区内,北靠越秀山,正对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楼,左邻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地铁二号线的纪念堂站就是以此命名。

中山纪念堂是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而筹资兴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各界人士动议“筹集五十万元,建筑一规模宏大之孙中山纪念堂及图书馆,以纪念元勋”。具体的募捐活动从1925年3月下旬开始。1925年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和广州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以当时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为首的“哀典筹备会”负责牵头,决定建筑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图书馆;并于同月13日在《致海外同志书》中系统提出,说明其主旨是“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

该中山纪念堂属于八角形宫殿式建筑。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设计师运用建筑力学结构原理,将四根大柱置于四周墙壁中,用以支撑四个跨度各30米左右的钢桁架,使之整体仿佛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第一位在中国大陆举行公开个人演唱会的香港歌手罗文亦以中山纪念堂作为演出场地。

纪念堂里近北门处一棵大约三百年的古木棉,被称为木棉王。另纪念堂内的古树众多,其中还有两棵白兰王,每逢花期,整个纪念堂都可以闻到香味。

明信片图:广州市 中山纪念堂
199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30周年邮资片 JP56 (1全)
广州市 中山纪念堂
200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40周年 (4-3)

中山大学是中国大陆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珠海市和深圳市,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

该校前身为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为纪念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改称国立中山大学。1927年国民政府模仿法国“大学区”制度,在全国建立四所中央级“中山大学”,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改称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注 5],1928年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国立中山大学被拆分,众多院系被析出独立建校或并入他校,余下院系与私立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等院校的部分院系合并,去除“国立”称谓仅称中山大学,并将校址迁至原岭南大学的校园康乐园。2001年,中山大学与曾经析出的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山大学。另外,中华民国政府于1980年在台湾高雄西子湾复办国立中山大学。

广州市 中山大学 康乐园校园 怀士堂
200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40周年 (4-4)
光复中华 孙文手迹与中华民国光复纪念邮票 边纸:(右)广州市 中山大学 康乐园校园 孙中山铜像
2011 澳门 辛亥革命100周年 (4+1MS-MS)

铜像由孙中山的日本故友梅屋庄吉捐赠,原来安放在石牌中山大学校区,1954年曾移往中山纪念堂,1956年11月迁至现址。

边纸右下:广州市 中山大学 怀士堂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为清代道光年间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番禺区八大旅游美景中的“园林瑰宝”。1983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 园内有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三大景观,及临池别馆、卧瓢庐、玲珑水榭、小姐楼四大建筑。建筑布局精巧,以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

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广州市 余荫山房
1998 中国 岭南庭园 (4-4)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民国13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高雄。

黄埔军校大门中央上方横匾上有谭延闿所书“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二门门口挂著“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对联,二门右侧墙壁上挂有蒋介石手书的校训“亲爱精诚”。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原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位于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国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

东征阵亡烈士墓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岗,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1925年中华民国军政府纪念讨伐陈炯明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于1926年6月落成,葬有516位烈士遗体。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大字由蒋中正书。 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在1984年修缮复原。校园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纪念碑高7米多,为纪念北伐中阵亡的将士而建。校园西南面,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高40米孙总理纪念碑,于1928年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中山先生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篠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1937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利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创办“黄埔中正学校”,学校沿用黄埔军校“亲爱精诚”校训,但创作新校歌。后学校历次迁徒易名为“广东省立黄埔中正中学”、“广东省立黄埔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州市 黄埔军校旧址
1994 中国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 (1全)
背景:广州市 黄埔军校旧址
2014 中国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 (1全)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因孙中山1917-1925年间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而得名。

孙中山大元帅府前身为广东士敏土(cement)厂,始建于清光绪33年,生产规模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是当时我国第二大水泥厂。

大元帅府总占地面积为8020平方米,由南北两座主体大楼、东、西广场和正门等组成。两座主体大楼为三层券拱的殖民地式建筑。广东省农业机械供应公司1964年进驻大元帅府旧址后,在保护范围内修建了三幢居民宿舍楼,其中正门处的六层居民宿舍楼,直接骑压了大元帅府的原门楼,但残存的门柱和基石仍清晰可见。西边两幢八层宿舍楼则为大元帅府厨房、卫兵房等所在地。

推翻帝制 广州市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
2011 中国 辛亥革命100周年 (2+1MS-2)

黄花岗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是为了纪念于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黄花岗起义中英勇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而修建。除了七十二烈士墓之外,墓园内还陆续地修建了王昌墓、邓仲元墓、冯如墓、潘达微墓、史坚如墓和杨仙逸墓。

广州市 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81 中国 辛亥革命70周年 (3-2)
浩气长存 黄兴 广州市 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011 澳门 辛亥革命100周年 (4+1MS-2)
广州市 黄花岗公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2011 香港 辛亥革命100周年 (4+1MS-1)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原名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旧址前身为番禺学宫,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四路,现名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民党于1924年改组后,共产党员林伯渠在广州担任了国民党第一任中央农民部部长,彭湃任农民部秘书(相当于秘书长职位)。1924年5月,设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为适应当时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采纳彭湃的建议,决定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运动讲习所”[1]。 1924年7月3日,第一届农讲所在广州越秀南路“惠州会馆”正式开学,由彭湃担任主任。至1926年9月,广州农讲所共办了六届,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分别担任一至五届主任。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农讲所主任。农讲所地址一至二届在“惠州会馆”;三至五届在东皋大道1号,即现中山三路永兴街6号;第六届在惠爱东路“番禺学宫”,即现农讲所旧址纪念馆。前5期共有毕业生454人,主要目的是:“第一,调查广东大势;第二,派特派员到农村工作。”其中第1至4届学生全部来自广东,第5届学生“分两个班,一个是外省班,另一个是本省(即广东)班”。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聘请毛泽东担任第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6届农讲所吸取了前5届农讲所的经验,扩大了招生规模和地区,成为全国性的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5月3日正式开学,收有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这届农讲所授课时间最长,训练4个多月;开设课程最多,共开设25门课程,内容都是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展开的,其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占8门。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3门课。“中国农民问题”是所有课程中授课时间最长的,共23课时。 毛泽东在担任农讲所所长期间,还组织编印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供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的人员参考。丛刊内容共分3类:一类是关于农民运动的重要文献,如《孙中山先生对农民的训话》、《中国国民党之农民政策》;一类是农讲所教员的专题研究报告,如《俄国农民与革命》、《海丰农民运动报告》;还有一部分是学生的调查材料。原来准备出版52种,后来受条件限制只出版了26种。1926年9月1日,丛刊第1辑出版,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序言,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该文发表后,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926年9月21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农民运动》第8期全文转载。 第6届农讲所学员毕业于1926年9月11日。为配合快速发展的北伐战争,学员全部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分赴各地,直接投身农民运动。毕业于第6届农讲所的学员王首道来自湖南,回忆:“9月末,我从广州学习回来,即被国民党省党部和中国共产党湖南区委以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派到祁阳县负责农运工作。”曹广化(1955年少将)作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入伍生因为身体原因而退学,就顶替寿县因故未来参加学习的赵屏东的名额进入广州农讲所第6期学习,也于1926年9月从农讲所第6期结业,回到家乡合肥在北乡双河集崔家祠堂成立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直属时在上海的党中央领导,并秘密筹建了“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7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 (9-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71-72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4 (11-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74 中国 革命胜地普通邮票 普16 (14-3)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是中华全国总工会1925年至1927年所在地,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属下分馆之一。

旧址建筑始建于清末民初,原为惠州会馆,建筑面积为1746平方米。曾经在1920年作为援闽粤军司令部,1924年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党部)。192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简称“全总”,会址设在大德路,后因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广东咨议局,在同年9月迁至该址。总工会领导人林伟民、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等曾在此办公。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此被刺杀,其灵柩曾停放在一楼礼堂内。192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迁至汉口,此处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国民大革命时期,该办事处被查封,改为东堤警察分局。1946年成为植桢中学的校址。

中共建政后的1952年,广州市民政局接管该址,作为广州市复员军人转业建设委员会办公处。1957年,曾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的刘少奇视察该址,并致函总工会要求对该址进行保护。1958年8月建成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恢复当年原状,设全国工会史料陈列。于1959年l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6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址被当局关闭且遭到破坏,屋顶原有的“惠州会馆”四个大字被铲掉,刘少奇题写“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的横匾亦被拆毁。而旧址内部上下两层的间隔板墙以及铺地板的花阶砖也全部被拆。当时该址再次做为广东省民政厅复退军人接管站,并曾作为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广州市医药工业局、广州市中药二厂(现广州陈李济药厂)等单位的宿舍,直至1982年被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收回交由广州市文化局恢复开放[1]。1984年进行全面修缮,1985年5月1日复馆。1988年1月8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地下为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会址,二、三楼为全总礼堂和办公室。楼前左右两侧有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第二次广东省农民代表大会决定建立的廖仲恺先生纪念碑和工农死难烈士纪念碑,其中廖仲恺先生纪念碑于1966年被毁,当时毁坏程度仅剩刻有碑文的背面。1982年重建,定名为廖仲恺先生牺牲处纪念碑,由叶剑英题字,同年8月20日即廖仲恺殉难五十七周年纪念日正式落成。原纪念碑为蒋介石所题字。

广州市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
1985 中国 中华全国总商会成立60周年 (1全)

陈家祠(陈氏书院)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宗祠。

陈氏书院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年至1894年)间,由黎巨林设计。作为书院,始建时用作广东各县陈氏子弟来省城应科举时学习及住宿场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为私人物业。

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15,000多平方米。其建筑深三进,广五间,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建筑中心是高达14.5米的中进主殿“聚贤堂”。整个建筑根据中国古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长廊、青云巷使整个建筑四通八达,庭院园林点缀其中,形成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陈氏书院的主体建筑正门两边的外墙上有《梁山聚义》、《梧桐杏柳凤凰群》等6幅大型砖雕;全院的门、窗、屏、墙、栏、梁架、屋脊等处装饰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上下呼应、相得益彰。

尤具特色的还有第二进后侧长廊上的柚木屏门双面镂雕,分别雕有历代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20幅木雕,被赞誉为“木刻钢刀雕就的中国历史故事长廊”。

中路一、二进间的院子内有石栏杆镶嵌的铁铸双通花栏板“金玉满堂”、“三羊启泰” 。

广州市 陈家祠
2004 香港 神州风貌系列第三号 (1MS全)
广州市 陈家祠
2007 中国 广州陈家祠邮资片 PP159 (1全)

南沙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最南端,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涌与十九涌之间,总面积约10000亩,是广州市最大的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观赏荷花荷叶的好去处。

(右下)广州市 南沙湿地公园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3)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又称文沁阁,是中国国家版本馆设置在广州市从化区的一个分馆,坐落于流溪河畔,占地面积达到24.6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同时也是中国国家版本馆四大分馆之一。

该馆的设计融入了殿堂和岭南园林风格。馆前的水池底采用黑色石材,并放置了一方产自肇庆的巨型端砚,让池水起到一面镜子的作用。

副票:(右)广州市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文沁阁
2022 中国 中国国家版本馆 (1全)

暨南大学(英语:Jinan University,缩写:JNU),简称暨大,是一所校本部位于中国广州市的公立大学,其前身是清朝光绪32年(1906年)于江宁府(今南京)成立的暨南学堂。暨南学堂于1918年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7年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迁址福建建阳,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至今。暨南大学现于广州、珠海、深圳三地共设有五个校区,高考录取分数线长期稳居广东省高校前三甲。

暨南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现时10所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之一。其在华侨、华文教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也是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国高校;素有“华侨最高学府”的美誉。

学校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特色,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暨南大学来自港澳台地区、华侨及外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一直稳居前列。暨南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办商科教育的高校之一,是中国内地第5所通过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认证的高校。

广州市 暨南大学本部南门
2004 中国 侨乡新貌 (4-2)

邮票图案采用黄调,将学校拱形大门置于画面中心,门额上“暨南大学”4个大字点明了画题。画面上点缀了南方较为常见的热带植物,既点明了暨南大学的地理位置,也创造出了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喻示侨务事业的蓬勃前景。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中国广州市天河区东圃,是2001年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主赛场,和2010年举行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主场馆以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场地,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10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投资16.7亿元人民币,是广东省政府为承办2001年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而兴建的体育场馆。2010年,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亦成为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场馆。

足球场、田径场、马术场、射箭场、棒球场、垒球场、曲棍球场、体育科技中心、新闻会议中心、药检中心、体育俱乐部。还有会所、商场、宾馆以及大型休闲、娱乐、康复等设施。

其主体建筑奥林匹克体育场位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部,总占地面积14.56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80,012人。体育场自1998年12月30日动工,至2001年9月30日竣工,承办了九运会的开幕式和田径、足球等比赛项目。2002年以“五环晨曦”入选羊城八景。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下)广州市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2010 中国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 (6全)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IATA代码:CAN;ICAO代码:ZGGG),通称广州白云机场、广州机场,简称白云机场,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座民用机场,地处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新华街道、花山镇、花东镇交界处,距广州市中心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于2004年8月5日正式启用。其两个机场代码均沿用自原广州机场,IATA代码则源于广州一词的拉丁字母习惯拼法“Canton”的缩写。白云机场目前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联邦快递、深圳航空的枢纽机场及中国国际航空的重点机场,是中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

截至2019年底,白云机场航线网络已覆盖全球220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近90个,有近80家中外航空公司在此营运;2020年航班起降量达37.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4376.8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第一,成为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下全球复苏最快、客运量最大的机场;2018年货运吞吐量165.22万吨,位居世界前二十、中国第三。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2008 中国 机场建设 (3-3)

广东海印缤缤广场建于1959年,原是广东贸易中心。1959至1972年,共经历了32届交易会,是广州市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苏式建筑。海印缤缤广场位于起义路、泰康路、一德路交汇处,面对海珠广场,毗邻珠江,是越秀区最繁华的商业区段之一。海印股份收购广交会旧址并更名为海印缤缤广场。这里曾经是华南最大的皮裘市场,日流量高达十万人次,是广东销售中高档服装的集中地。

2017年全面向家饰花艺产业转型升级,旨在打造成为家饰、花艺专业批发市场,华南地区软装采购中心。

广州市 海印缤缤广场
1973 中国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1全)

1974年4月初,广交会流花路展馆正式落成并举办第35届广交会。当时流花路展馆投资2075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9.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5万平方米,是当时广东省最大的一个单项民用建筑物。展馆正门上方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9个金色大字由郭沫若书写,以钢筋水泥制造。

广州市 广交会流花路展馆
1974 中国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1全)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英语:China Import and Export Complex),简称广交会展馆(Canton Fair Complex),又名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会展中心,位于中国广州市珠江南岸的琶洲岛,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会议展览中心之一。由商务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运营管理,它也是广州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广州市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3)

虎门大桥是一座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连接东莞市虎门镇和广州市南沙区的大型悬索桥,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虎门水道和蒲州水道之上,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和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虎门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全长15.6公里,其中主桥全长4.6公里,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计,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

虎门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全长15.76公里,由太平特大型互通立交、太平特大桥、白花山1号和2号隧道、南面山隧道、威远互通立交、大石虾高架桥、威远高架桥、虎门大桥、南沙互通立交、深湾高架桥和深湾水库桥组成。其中虎门大桥主桥长4.588公里,引道总长11.172公里。虎门大桥按高速公路的标准设计建造,桥面为双向六车道,设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和紧急停车带,净宽30米。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0万辆次,车速限速为80公里/小时。

虎门大桥的主桥由主航道桥和辅航道桥组成。主航道桥为“加劲钢箱梁悬索桥”,是中国大陆首座现代悬索桥。主航道桥从东岸虎门的威远山一直到江中心的上横档岛,跨越整个虎门水道,跨度为888米,通航净高60米、宽300米,可通航10万吨级的巨轮。辅航道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1997年落成时为世界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辅航道桥从江中心的上横档岛一直到西岸南沙的南北台,跨越整个蒲州水道,中间三跨的跨度分别为150米、270米、150米,通航净高40米、宽160米。

虎门大桥
1997 中国 虎门大桥建成通车邮资片 JP59 (1全)

海珠桥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区跨越珠江的第一座桥梁,连接越秀区及海珠区,北连广州起义路,南接江南大道北。

2013年12月6日上午,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3年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一批)推荐名单》,海珠桥成为300余处首批被认定的历史建筑之一。

经过3年多的施工,大桥于1933年2月15日正式落成通车,桥身全长356.67米,主桥长182.9米,阔18.3米,为简支拱形下承钢桁架梁,桥心高度(离水线)8米,全桥四趸,二、三趸之间相距50米,桥上设有机关电掣,能将中段桥面向上开合,方便船只从桥下通过,大桥的贯通第一次使河北和河南实现直接相连。以其临近“海珠石”改名为“海珠桥”,为当时广州市区唯一一座跨过珠江的桥梁,也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可开合铁桥。在落成时,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和广东省省长的胡汉民为大桥题字。

1949年10月14日傍晚5时50分,在国共内战中战败的国军撤退时将大桥炸毁,炸死群众400余人。事件造成珠江河面上的船家伤亡惨重,电力中断,对广州市的损失甚大。河南和河北的陆路交通直至大桥修复后才得以恢复。

1950年3月2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建海珠桥,在苏联桥梁专家吉贺诺夫等指导下,并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赶工,耗费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桥上来回设有三线行车,两边亦设有人行道及单车道,重建后的海珠桥除桥面没有开合功能外,外观与原桥大致相若。重建的海珠桥最终于同年11月7日通车。1963年,被评为新版“羊城八景”之一。

1974年12月,海珠桥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此次工程拓宽了海珠桥的行车道和人行道,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7.83米,并在旧桥两侧加宽各11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桥跨与原桥一致组合成一新的桥面体系,即新桥与旧桥合成一体。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2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增加4柱桥墩。

1995年,又对海珠桥原桥进行了白锚式加固和除锈保养,前者在中孔两端加建了吊塔和拉索,变为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此外也在桥上加装了彩灯。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的地级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现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全市均划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南边与香港接壤,北与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2018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香港。

深圳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之一,常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深圳市
1994 中国 经济特区 (5-1)

深圳市市徽铜雕塑“拓荒牛”置于图案前景右下角,让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各种建筑充满画面,沐浴在和煦的金色朝霞中,既寓意深圳具有的开拓和创造精神,又展现出了这个年轻城市蒸蒸日上的气象和蓬勃向上的朝气,能够给人一种鼓舞和激励。

深圳市 金融中心区
深圳湾旅游区
2000 中国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5全)
深圳市 垦荒牛雕塑 市民中心 地王大厦
201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6+1MS-4)
背景:深圳市
2011 中国 和谐深圳邮资片 PP203 (1全)
发表南方谈话时期的邓小平同志 背景:深圳市景
2014 中国 邓小平同志诞生110周年 (4-4)
(右)深圳经济特区
2014 中国 中国梦-民族振兴 (4-2)
边纸:(右下)深圳经济特区
2017 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 (2+1MS-MS)
边纸:深圳经济特区
2017 中国 第37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小型张:边纸:(右下)深圳经济特区
2018 中国 第3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深圳市
2019 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 (4+1MS-4)
边纸左下三: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市民中心是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一个建筑,于2004年落成,邻近深圳的商务区。现为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同时具备政府机关、博物馆、会议中心等多项功能。

前景:深圳市 市民中心
2011 中国 和谐深圳邮资片 PP203 (1全)
深圳市 市民中心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4)

招商银行大厦(英语:China Merchants Bank Tower)或者叫深圳世贸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深圳福田区的53层摩天大楼。

再创辉煌 背景:(右)深圳市 招商银行大厦
2012 中国 招商局 (3-3)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又称:深圳市滨海医院,简称:港大医院或港深医院)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全额投资,采用港式管理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香港大学在深圳市的附属医院,2008年6月5日开工建设并于2012年10月24日正式营业。滨海医院一共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营运费用也由市政府补贴,是“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最大规模公立医院。医院总占地19.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6.7万平方米。医院位于深圳福田区西部,邻近地铁深圳湾公园站,采用分诊制度,开设初期设有家庭医学全科门诊、专科诊疗中心等7个诊疗中心。未来医院将开设12个医技中心和20个诊疗中心并引进港大优势医疗专科。

(右上)深圳市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3)

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湾畔,占地30.774公顷,是深圳湾绵延15公里海滨休闲带上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因主体使用白色巨型钢结构网架将“一场两馆”及其他商业设施整合为一体而被称为“春茧”,与称为春笋的中国华润大厦互相呼应。

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这里举行。

华润(深圳)有限公司代表集团与深圳市政府于2008年12月6日达成协议,政府以BOT模式,将深圳湾体育中心整体交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经营期满后移交政府。

深圳湾体育场
2011 中国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4-3)

皇岗口岸(英语:Huanggang Port)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南临香港元朗区,是一个连接中国深圳和香港边境的陆路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皇岗口岸南接香港的落马洲管制站,经公路连接香港市区。

深圳市 皇岗口岸
2007 中国 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 (3-2)

深圳湾公路大桥(英语:Shenzhen Bay Bridge),在工程期间与深圳湾口岸合称为深港西部通道,是一条跨海公路桥,属于香港10号干线的一部分,横跨深圳香港之间的后海湾(中国大陆称深圳湾),工程于2003年8月28日展开,香港段于2005年12月竣工。2006年1月20日大桥香港段与深圳段合拢,于2007年7月1日通车。

深圳湾公路大桥之港深海界以北的段落(即深圳湾大桥深圳段)亦列为S3 广深沿江高速的一部分。

(右)深圳湾公路大桥
2007 中国 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 (3-3)
深圳湾公路大桥
2015 香港 基本法颁布25周年 (4-2)

大亚湾核电厂,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中国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站装有两台984兆瓦发电机,总发电量1,968兆瓦。现协议为香港中华电力在2014年购买略高于70%发电量(1,378兆瓦),并于2015至2018年上调至约80%,合约到2034年完结,到时核电站已运作41年,一般核电站设计寿命大约40年。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的网站“预计大亚湾在谨慎的操作和维修下有60年的寿命”。

明信片图:深圳市 大亚湾核电厂
1994 中国 大亚湾核电站邮资片 JP46 (1全)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半岛,面积10.76平方公里。1979年1月3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总部设于香港的央企招商局集团辖下招商局置地全资建立,早期领导者是袁庚,他也被誉为“蛇口之父”。

蛇口工业区横跨蛇口、招商两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它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并且是一个配备厂房(部分后来改为科创办公室)、商业大厦、住宅及港口(赤湾港、妈湾港、蛇口邮轮中心)等设施的现代化工业及商住园区。

目前区内有企业逾千家,包括中集集团、招商港务、南玻、安达、广东浮法、TCL、三洋电机、招商石化等全国知名企业。此外,招商蛇口亦在区内及国内其他地区发展各式地产项目,包括住宅及写字楼等。

蛇口工业区面向深圳湾,背靠大南山,登上大南山鸟瞰蛇口工业区,除了繁荣的码头,其中最壮观的莫过于连接香港与深圳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

深圳市 蛇口工业区
2000 中国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5-5)
(右)深圳市 蛇口工业区
2004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4-4)
蛇口开发 深圳市 蛇口工业区
2012 中国 招商局 (3-2)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或简称盐田港)是中国一个港口,位于中国深圳市盐田区大鹏湾前香港水域。盐田港为和记黄埔(重组后长江和记实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资的企业。盐田港分为东、中及西港,其中中港分为第一至三期、西港分为第一至二期;东港已于2016至17年间完成填海工程,但至今尚未建设。

深圳市 盐田港区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2000 中国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5-3)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英文:China Hi-Tech Fair,缩写CHTF)简称高交会,创办于1999年,是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该展会每年的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举行,由多个中国高级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高交会的前身是深圳荔枝节。

1999年首届至2004年第六届高交会,均在位于深圳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北侧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简称“高交会馆”)举办。高交会馆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是专门为高交会所建立的临时建筑。该展馆2006年被拆迁至龙岗区奥体新城,原址则用于兴建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址及平安金融中心等大厦,相应公交车站“高交会馆”亦被更名为“广电大厦”。

自2005年第七届起,高交会改于福田中心区福华三路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深圳市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旧展览会馆
2000 中国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5-2)
深圳市 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 旧展览会馆
2000 中国 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邮资片 JP92 (1全)

位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塑是深圳开拓精神的象征,是全国著名的艺术家潘鹤雕刻而成的。

(左下)深圳市 拓荒牛雕塑
2018 中国 改革开放40周年 (2+1MS-1)
深圳市 拓荒牛雕塑
2018 中国 个性化邮票:伟大历程 (1全)
对外开放:(下)深圳市 拓荒牛雕塑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10)

珠海市,简称珠,别称“百岛之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确立的经济特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市境北与中山市接壤,西与江门市相连,东南与澳门毗邻,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南滨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丘陵、台地与滨海平原相间。西江自北向南在市境经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分流入南海,有淇澳岛、高栏列岛、万山群岛等面积较大海岛146个,礁石和沙洲数千。全市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6.54万,市人民政府驻香洲区。

由于市区的土地开发逐渐饱和,加上珠海市区通往斗门和金湾的交通不便的问题,遂在中山市坦洲镇、三乡镇新建并形成了珠海的郊区,再加上2012年年末广珠城际铁路全线通车,珠中澳都市圈逐渐形成。以珠海为核心的珠中澳大湾区面积为3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43万人(2010)。考虑到外来打工的人口,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还要更大一些。随着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珠海已成为全中国仅有唯一和香港、澳门接壤的珠三角城市。

珠海的教育发达,经济活跃。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虽然经济总量在广东省所有地级市中偏小,但人均GDP在广东省排名第三名(仅次于深、穗),达13.45万人民币(约2.3万美元)(2015)。近年来随着港珠澳大桥兴建、一些CBD项目开工,珠海的经济发展潜力愈加巨大。

珠海也是香山文化发源地之一,诞生出唐国安、唐绍仪、容闳等爱国志士。

珠海市
1994 中国 经济特区 (5-2)
(中)珠海市 渔女雕塑
2004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4-3)

珠海市市徽石雕塑“渔女”。渔女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管轻挽,双手高高擎举一颗闪闪耀眼的宝珠,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向世界召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珍宝。中心画面林立着现代化的建筑,远景是碧蓝的海水和绿色山坡上的漂亮海滨别墅群。整个画面既描绘出了珠海绿水青山环抱的优美自然环境,也象征着珠海人民为经济特区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

珠海港
2021 中国 中国-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 中国-巴基斯坦联合发行 (2-1)
对外开放:(右)珠海经济特区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10)

珠海大剧院(英语:Zhuhai Grand Theater),原称珠海歌剧院,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野狸岛北部,是珠海市内重要的文化艺术表演场地,也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大剧院,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启用,由北京保利剧院运营。

珠海大剧院总建筑面积59000平方米,项目投资估算17.18亿元[1],由珠海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兴建,主体建筑以一大一小的“日月贝”为设计造型,大贝壳被称为“日贝”,高90米,可容纳接近1600位观众,小贝壳被称为“月贝”,是可容纳500位观众的的多功能厅。剧院内有观景台,方便观众观山看海。

(中下)珠海大剧院
2018 中国 港珠澳大桥 (3-1)
珠海大剧院
边纸上排左二:珠海大剧院
2018 香港 港珠澳大桥 (4+1MS-2,MS)
边纸中:珠海大剧院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珠海大剧院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5)

唐家湾镇隶属于广东省珠海市,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北部,珠江口西岸,北、西面临中山市南蓈、三乡两镇;南面、西南面与市区前山街道办界涌村和东坑村及翠香街道办的神前村接壤;东临珠江口,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

珠海唐家湾镇
2013 中国 中国古镇(一) (8-6)

桂山岛灯塔:隶属南海海区珠海航标区,编号4284,位于珠江口桂山岛,所处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扼守广州的主航道。该灯塔建于1953年,1997年重建。为白色圆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14.9米,灯高57.2米。它的建成对改善珠江口的助航条件,繁荣“珠三角”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珠海市 桂山岛灯塔
2006 中国 现代灯塔 (4-2)

港珠澳大桥(英语: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葡萄牙语: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通常简称HZMB),是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和广东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UTC+8)通车;设计寿命为120年。现为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
2010 中国 珠港澳大桥邮资片 JP162 (1全)
港珠澳大桥 青州桥
港珠澳大桥 东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海底隧道
2018 中国 港珠澳大桥 (3全)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 东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 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
2018 澳门 港珠澳大桥 (3+1MS全)
港珠澳大桥
边纸上排左四:港珠澳大桥
2018 香港 港珠澳大桥 (4+1MS-4,MS)
港珠澳大桥
2019 澳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4+1MS-4)
桥牵三地 珠港澳大桥
2019 澳门 澳门新八景 (8-8)
珠港澳大桥
2019 中国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3-3)
(左)珠港澳大桥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2)
港珠澳大桥
2021 中国 交通可持续发展 (4-3)
边纸:(右上)港珠澳大桥
2021 香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4+1MS-MS)

东莞市,简称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市境西北邻广州市,东北接惠州市,南接深圳市,西南临珠江口。 地处东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东部冲积平原区与粤中低山丘陵区交接带,南部为罗浮山余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江沿北边市界往西流至石龙镇分成多支干流及水道注入狮子洋。全市总面积2,460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莞市常住人口为10466625人。

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称。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截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是中国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2019年,全市陆地面积2460.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2.57平方千米。

东莞可园坐落在广东省东莞市城西的博厦村。为广东四大名园当中保留得最好的一个,岭南园林的代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园最初名为“意园”,后改名为“可园”。园主为清末东莞人张敬修。咸丰年间,张敬修任广西按察使。因屡败于陈开领导的天地会起义军,被罢官。还乡后,于咸丰八年(1858年)建成可园,全园建造大约花了三年时间。此后可园又经多次扩建和改建。可园的原址为冒氏宅院。

昔日园主的朋友,岭南画派的祖师居巢曾写有这样的小诗:“水流云自还,适意偶成筑。拼偿百万钱,买邻依水竹。”当年张敬修不惜借贷建园。后张敬修清朝廷被重新起用,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才因病返回,同治三年病故。他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使可园成为清代广东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客居可园十年,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张死后,其后人逐渐崩败,收藏的书画变卖无几,园内建筑也多废弃。

1961年后两次修复,修缮了大部分建筑,使得当日悠闲景致得以再现于今天。

当年张敬修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聘请当地名师巧匠,模仿各地名园,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园林。可园占地虽小,但整体空间布局合理,小巧玲珑,园中建筑、水池、登台、假山比比皆是;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俱风格;考虑到岭南特有的气候,其中绿化、蔓藤十分丰富繁盛,相得益彰,既美化建筑环境,也使得在闷热的夏季能享得幽幽凉意。

可园的造园意旨在于“幽”和“览”。建筑空间曲折丰富,四通八达,游览起来颇有趣味。尤其金鱼池旁的可楼,更是可园中最高的建筑,共四层,是可园的标志,登高远眺,楼前长河尽收眼底。园后可湖,绿波荡漾。居巢有诗咏道:“亭馆绿天深,楼起绿天外。”

该园面积虽小,仅三亩三(2204平方米),但布局巧妙合理,小巧玲珑。园中一楼、五亭、六阁、十五房、十九厅,大小门户140多个,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连在一起,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别有洞天。使全园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迫;静中有趣,然而有芳;加上摆设清新文雅,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之珍品。其主要景点有:草草草堂、擘红小榭、可轩、曲池、问花小院、可堂等,虽多为木石砖瓦结构,但造型均极为考究,门、窗甚至地板亦各具风格。其中可堂是可园的主体建筑,是可园举办喜庆宴会之处,由屏风、门栏、檐楣、壁楣装饰得金碧辉煌。堂上有楼,即最负盛名的可楼,楼高15米多,为歇山顶。底层大厅可为轩,前有曲尺形水池,侧有石梯级,盘曲可上绿绮楼,复又能通可楼二三层。第四层为四面明窗,由十根置于石墩上的格木柱支撑瓦面,不用一钉一铁历百年风雨而无恙,俗称定风楼,登临可尽览园中景色。当年名画家居廉曾在可园十年,创造没骨及撞粉画法,留下了许多吟咏。该园曾几度荒废,近年修复一新,还其固有本色。邮票画面即突出描绘了可园的象征体——可楼的姿色。

东莞市 可园
1998 中国 岭南庭园 (4-1)
边纸左下五:东莞市 可园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虎门炮台位于中国广东省境内的珠江入海口,为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遗址。

其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后来陆续增建,包括城垛、炮洞、兵房、火药局等设施,均用砖、石、灰沙构筑。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为防备英军侵略,将虎门11座炮台分为三重门户设置:以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门户;南山、威远、靖远、横档、永安、巩固炮台为第二门户;大虎炮台为第三门户;并以新涌、蕉门炮台为左右两翼,共设铁炮300多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陷后被英军毁坏。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重修虎门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又被英、法军队捣毁。光绪年间再次重修。

1982年2月23日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明信片图:东莞市 虎门炮台
2022 中国 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邮资片 JP268 (1全)

迎恩门,莞人俗称西城楼,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是古代东莞县城的西门,屹立至今,是东莞历史文化的象征。

东莞市 迎恩门
2008 中国 东莞西城楼邮资片 PP179 (1全)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松山湖,是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国家级开发区,是东莞市的科技研发中心。狭义指管委会直接管辖的园区,称松山湖(生态园)、松山湖园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松山湖管委会之名列为东莞市的一个类似乡级单位,包括以松山湖为中心周边三个镇的边缘地区和东部快速路沿线六镇汇合处整合而成的东莞生态产业园。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8)

中山市,通称中山(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旧称香山(传统外文:Heungsh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伟人命名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一。市境北界广州市、佛山市,西毗江门市,南邻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深圳市相望。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南部是以五桂山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西江主流磨刀门水道流经西缘,北江主流洪奇沥水道斜贯东北边界。全市总面积1,783.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1.8万,市人民政府驻东区街道。

中山前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国父兼首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工业与农业为主相结合的城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坐落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于1956年成立,在1986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的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听太平天国反清故事的雕塑、孙中山试作炸药的地点——瑞接长庚牌坊、翠亨村民居展示、翠亨村农业展示等。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
1955 台湾 国父90诞辰纪念 (3全)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
2002 中国 孙中山故居邮资片 PP64 (1全)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
200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40周年 (4-1)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1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50周年 (4-1)
中山市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9)

中山纪念中学(Sun Yat-sen Memorial Middle School),简称为纪中或中山纪中,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中山纪念中学由孙科秉承其父孙中山先生“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初名“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1934年学校建成,面向全国招生。1949年,学校改名为“中山纪念中学”。现校名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78年亲笔题写。195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七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被确定为首批省一级学校;2006年、2007年,均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初评和复评验收。2016年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中山纪念中学正门牌坊图案入选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

中山市 中山纪念中学
2016 中国 孙中山诞生150周年 (4-4)
边纸左下四:佛山祖庙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梁园,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松风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另三个是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和顺德的清晖园。嘉庆年间,梁蔼如开始营建梁园,后由其侄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陆续建成。

作为梁氏宅园,昔日其面积曾纵横千亩,其中包括十二石斋、汾江草庐、寒香馆和群星草堂等四组园林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淡雅自然,如诗如画,富有田园风韵。其中群星草堂是梁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群体,有秋爽轩、船厅、小榭楼、剌史家庙、书斋、荷香水榭等园林建筑,均以小巧玲珑、轻盈通透而富岭南风韵著称。尤其是该园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造园者精心挑选奇峰异石,用写意的手法,精心布局,加以园路的穿插变化,营造出山宕丘峦、拟人拟物的多种意境,与外围的回廊组合成一种特有的园林景观,故该园又称“十二石斋”。梁园至民初,已濒于湮没。1994年开始全面大规模修复,1997年7月对外开放,成为佛山游览胜景之一。

佛山市 梁园
1998 中国 岭南庭园 (4-2)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岭南园林的代表。1989年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3-54),2013年3月被列入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晖园原址原为黄氏花园。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顺德杏坛镇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为了光宗耀祖,于天启元年,在城南门外的凤山脚下修建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清乾隆年间,黄家衰落,庭院荒废。当地龙氏碧鉴海支系21世龙应时得中进士,将天章阁、灵阿之阁购进。该院归龙家后,由龙应时传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后来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间部分归龙廷槐,而左右两侧为龙廷梓所得。龙廷梓将归他的左、右两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人们俗称左、右花园,南侧的龙太常花园在园主衰落后,卖给了曾秋樵,其子曾栋在此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广大园。

龙廷槐字澳堂,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编修,记名御史。嘉庆五年(1800年)辞官南归,居家建园。嘉庆十一年(1806年),其子龙元任请了江苏武进进士,书法家李兆洛书写了“清晖园”三字书余园的正门上方,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园林经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占地约5.1亩(0.34公顷),分为三个景区:南园方池,为园中水景区,主建筑物有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以木制通花作装饰的连廊与装饰有岭南佳果的滨水游廊连接;中园有船厅、惜阴书屋、真砚斋,花亭、狮子山等园林小筑,掩映在绿云深处,周围厅敞栏疏,径畅台净,浓荫匝地,是园内景色最集中的游览区;北园以竹苑为代表,建筑较为密集,楼屋栉比,假山迎面,修篁夹道,巷院兼通,是园主们日常生活起居之所。

清晖园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章,整个园林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其治园艺术,还表现在大量使用镂空木雕花板、花罩、砖雕等装饰工艺以及巧布玉堂春、紫藤、素馨花等古树名木上。

佛山市 清晖园
1998 中国 岭南庭园 (4-3)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30.8万平方米,净用地面积20.8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约67万平方米,停车位约3200个,其中:公共建筑约32万平方米,投资约32亿元,包括坊塔、科技馆与青少宫、艺术村、图书馆、档案中心、博物馆、艺术馆七项建筑单体,商业建筑约35万平方米,由宏宇东平文化大酒店、书城、星耀影视广场和创意产业园项目组成。项目文商结合,既现代时尚,又富含岭南特色,将打造成为体现国际水准及岭南文化特色的高档次、高品质的佛山文化新地标,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文化休闲、体验、交流平台,在完善佛山新城核心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吸引人气,带动周边商贸的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开发建设,促进新城城市环境升级,提高佛山城市化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坊塔是文化中心的地标性建筑、造型独特、类似一个个方体错位堆叠,总高度153米,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塔楼的东侧裙楼里面有一个1200座的大剧院和400座的多功能厅,西侧裙楼是一个2万多平方米的城市规划展馆,塔楼部分设计有高档次的宴会厅、展览、会议、观光等功能。

佛山新城文化中心 坊塔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6)

惠州市,简称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市境西南接深圳市、东莞市,西北邻广州市,北界韶关市,东北临河源市,东毗汕尾市,南滨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东端,大亚湾北部。西北部为南昆山、九连山、罗浮山,东部为莲花山脉,中部为河谷盆地,南部为红海湾、大亚湾的滨海平原。东江横贯市境,在市区与其支流西枝江汇合。全市总面积1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477.5万,市人民政府驻惠城区。

惠州市是广东省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南名郡”和“粤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有包括苏东坡在内的不少名人旅居于此,留下大量题咏惠州的诗词,因而使惠州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2015年10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惠州市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客家人最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民众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惠州西湖是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惠州西湖景区面积为3.2平方公里,水体面积为1.68平方公里,其景观由“五湖六桥十八景”组成。“西湖”一名最早来源于北宋苏轼被朝廷贬至惠州时所作的诗词,惠州西湖也因为苏轼诗词的传播而得以扬名,至今惠州西湖仍留有和苏轼有关的苏堤、西新桥、王朝云墓等遗迹。在历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西湖。

惠州西湖
2008 中国 惠州西湖邮资片 PP170 (1全)
边纸右侧竖三:惠州西湖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泗洲寺塔位于广东惠州西湖西山,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唐中宗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谪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明代嘉靖42年(公元1584年)塔毁,明万历初改建为亭。万历46年(公元1618年)又重建为泗州塔。

惠州市 泗洲寺塔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7)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区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顶,海拨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罗浮山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拨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罗浮山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等。罗浮山还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罗浮山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呈垂直分布变化明显。山顶是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底是常绿阔叶林。山上生长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和各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特产,包括有罗浮山百草油、酥醪菜、云雾甜茶、矿泉水等。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正是罗浮山盛产各种水果的真实写照。

东晋咸和年间(326年-334年),葛洪在罗浮山创建了四座道观:白鹤观、冲虚观、黄龙观和酥醪观。南北朝时萧誉把佛教引上来。强盛时期罗浮山上一度为“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其中最有名的是葛洪所建的冲虚古观,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东江纵队司令部驻地。冲虚观和延祥寺是唯一保存到现在的两座道观佛寺。

惠州市 罗浮山
2008 中国 罗浮山邮资片 PP181 (1全)

肇庆市,简称肇,古称端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市境东北界清远市,东南临佛山市,西南接云浮市,西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贺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绥江谷地,中南部为西江谷地,北岭山横亘市区北部。绥江自北入境向东南斜贯全市,西江由西往东流经市境南缘并穿过市区,在东南部与北江汇合成珠江。全市总面积14,891平方公里,总人口411.36万,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肇庆曾为两广总督驻地长达180余年。肇庆亦是南明永历时朝的首都。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穿过北回归线。面积1133公顷,最高1000.3米(鸡笼顶),岭南四大名山之首。原名顶湖,得名于山顶有一个常盈的湖。有传说黄帝打败蚩尤,在此铸鼎,故称鼎湖。

从山麓到山顶,自下而上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类型。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绿色宝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又因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而鼎湖山因其终年常绿,又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鼎湖山一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山上有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还有白云寺、跃龙庵等。鼎湖山林木茂密,瀑布众多,是一个避暑胜地。人称鼎湖集六大名山之特色,有王屋之奇,青城之秀,武夷之清,西樵之逸,丹霞之媚,委羽之幽。

肇庆市 鼎湖山 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肇庆市 鼎湖山 沟谷雨林
肇庆市 鼎湖山 季风常绿阔叶林
白鹇
1995 中国 鼎湖山 (4全)

七星岩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中南部,景区由星湖、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称。传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广东省绿道1号线的起点就在星湖的北岸。

一般相信,七星岩是史前时代的普通山岳被西江冲刷露出内部石灰岩部分再形成的喀斯特地形。七星岩原位于西江边上。唐代《端州石室记》(727年)记载:“介在江𣸣”(介=这,𣸣=水边高地)。西江古河道出三榕峡后分两支,北支从七星岩南面经过,即今天见到的七星岩湖区。北支大约在唐末淤塞。宋朝后人类有意识造堤,使得北支恢复不可能,而形成“沥湖”。这条古河道大致走向在清光绪年间的《肇庆府署基围图》依然可以看见。西面大致从今天的睦岗开始,称为“沥基”。经今天的国际酒店(清称泥湖塘),七星岩湖区,大冲,一路向东,再在今天的鼎湖和西江会合。唐以前称高要是“两水夹洲”,称北岭山、羚羊山形成的峡为“西峡”或“旱峡”。今天这个路线依然留下众多鱼塘、沼泽。

肇庆市 七星岩
1981-83 中国 祖国风光普通邮票 (17-14)
肇庆市 七星岩
2008 中国 中国砚都广东肇庆邮资片 PP182 (1全)
边纸右上:肇庆市 七星岩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肇庆市 七星岩
2022 香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1-11)

江门市(官方音译:Jiangmen,传统外文:Kongmoon、Kongmun、Kiangmoon),又称四邑、五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南部。市境东邻珠海市、中山市,北界佛山市,西北临云浮市,西接阳江市,南滨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潭江谷地和低山丘陵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属于珠中江都市圈,天露山绵亘西北部。潭江横贯市境,往东流入崖门水道出海,西江纵贯市境东缘,沿海有川山群岛等岛屿。全市总面积9,504平方公里,人口452.64万,市人民政府驻蓬江区。江门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达28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

开平侨乡
2004 中国 侨乡新貌 (4-4)

邮票图案采用红色调,用江水和隔江相望的楼群为背景,将绿树丛林中的红顶小屋作为实景,并点缀了一些常见的热带植物,既体现出了浓浓的“侨”味,又富有深刻的内涵。

赤坎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下辖的一个镇。

赤坎镇的堤西路被誉为欧陆风情街,沿路商铺建筑风格保存良好,充满1920年代的味道。早年旅美、欧的本地华侨带囘国外建筑图纸再融合本地传统建筑风格,建造出一批中西合璧的楼房。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楼顶建筑。

边纸右侧竖二:江门市 赤坎古镇
2019 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 (3全)

立园,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塘口,由当地旅美华侨谢维立于1926年建立的私家园林,并于1936年完工,为中西合并的风格,颇具特色。为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于1983年3月23日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与开平碉楼共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区,并入选“江门侨乡新八景”。

立园的历史年代为三十年代。整体坐西朝东,以中国风格为基调,并融合了西方风格,呈现中西合璧的建筑与园林。共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和小花园区。三区以人工河流或围墙隔开,并又以亭桥、回廊连接,呈现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巧妙设计。

江门市 立园
2001 中国 开平立园邮资片 PP42 (1全)

开平碉楼与村落(英语: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s,法语:Diaolou et villages de Kaiping)以碉楼及相关村落闻名于世,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的乡村,现存碉楼有1833幢。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中,迎龙楼(位于赤坎镇三门里村落)、塘口镇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蚬冈镇锦江里村落和百合镇马降龙村落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遗产的四处提名地。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韶关市(官方音译:Shaoguan,传统外文:Shiuchow、Shaokwan,粤音外文:Siu Kwan),简称韶,旧称韶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粤湘赣三省交界。市境西界清远市,南临广州市、惠州市,东南接河源市,东北毗江西省赣州市,西北达湖南省郴州市。全市总面积18,413平方公里,人口293.15万,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韶关有两千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广州后,韶关曾成为广东临时省会。

韶关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粤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地处粤北,外接湘赣,内联珠三角,自古是中国南方的交通要冲,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而且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韶关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有着“客家吾州”、“华南生物基因库”、“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美誉。

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仁化县,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丹霞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仁化丹霞山的得名源自今河南省南召县丹霞山。明末遗臣李永茂和家人多次避居此地,并向仁化县贡生刘望夫、刘松涛兄弟买下此山。并在山上修关门、凿石阶、架木梯、建房屋。因李家不忘本,就用故乡邓州的“丹霞山”(当时南召隶属于邓州)来命名仁化的“丹霞山”,丹霞意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丹霞山是世界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中国丹霞

南华寺,又称南华禅寺,曾名“宝林寺”、“中兴寺”、“法泉寺”等,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南4公里处的曹溪畔,俗称曹溪寺,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是中国佛教名寺,“广东六大名寺”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寺院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故称“六祖祖庭”, 俗称曹溪祖庭。

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公元502年),梁武帝赐名“宝林寺”,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赐名“南华禅寺”,沿袭至今。1983年,南华寺是最早一批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的寺庙之一。2001年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释虚云募化重修的。

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全寺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南华寺所见格局,重修于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韶关市 南华寺 曹溪门,大雄宝殿,灵照塔,祖殿
2013 中国 南华禅寺 (4全)

汕头市,简称汕,别称𬶍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千米,人口555.21万,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

汕头市 升腾雕塑
1994 中国 经济特区 (5-3)

汕头市市徽雕塑“升腾”(也称“希望之星”)置于前景中央。雕塑由两个丰实的铜质半球和三个参差有致、冉冉上升的不锈钢星组成。如林的现代化城市建筑充满中景画面,远景衬以隐约可见的山峦。整个图案既点明了汕头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象征着汕头特区犹如破土而出,洋溢着一种蓬勃发展、升腾向上的时代气氛,让人充满着希望。

对外开放:(左)汕头经济特区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10)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西部鸡笼山南麓,1984年开始筹建,1986年6月20日建成,是北回归线由东进入中国大陆后的第一个标志塔。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高13.6米,底宽30米。标志塔塔基为由花岗岩砌成的圆形平台,主体建筑是一个是由支架承托的地球仪。支架的形状呈“北”字型,其面镶有汉白玉石片,象征北回归线。地球仪直径5米,其中轴是一根直径为45厘米的不锈钢钢管,钢管对准塔基观赏台中心设置的花岗石圆心。每年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可在观赏台中心看到太阳经过不锈钢钢管投射下来的日影。观赏台的东西方向有一条黑色的石板带,是北回归线的实体化,指明此处为热带和北温带分界线。此外,在标志塔所在山巅还有取自《山海经》神话命名的夸父亭和邓林亭。

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2001 中国 北回归线标志塔邮资片 PP48 (1全)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广东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2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人口为275.93万人。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县赵州桥、惠安县洛阳桥及北京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集拱桥、梁桥及浮桥于一体,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初为浮桥,由浮船连结而成,初名康济桥。后自两岸向江心逐墩修筑,至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建成23墩。

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桥重修,于桥上修筑楼阁12座,桥屋126间,并统一名称为广济桥。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谭伦增建一墩;嘉靖九年,减船六只,形成目前十八梭船廿四洲风格。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时任知府张自谦再修,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有此民谣道:“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当地政府对大桥做了全面的修理与加固。2003年至2007年,对广济桥按照最辉煌时期的明代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修复了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并加上匾额与对联,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桥全长约520米,现存古桥墩21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市 广济桥
2009 中国 广济桥 (3全)
潮州市 广济桥
2021 中国 中国-伊朗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 中国-伊朗联合发行 (2-1)
潮州市 广济桥
2021 中国 潮州广济桥邮资片 PP (1全)
  • 风光/亚洲/中国/广东省.txt
  • 最后更改: 13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