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山西省风光邮票。

山西民居
1990 中国 民居普通邮票 (3-3)

山西民居以土坯大砖为建筑材料,常为瓦房。瓦房的布局、结构一般以三间为主,院墙和房屋形成四合院,院墙大门和房顶都建有独特的装饰。

太原市,简称并,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省会,位于山西省中部。市境东北接阳泉市,东南邻晋中市,西连吕梁市,北接忻州市。地处太原盆地北部,三面环山,东为太行山,西为吕梁山,北为系舟山、云中山。汾河自西北入境,贯穿城区并于南部出境。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530.4万,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太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市内西南角的晋阳古城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称为“龙城”。它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晋祠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的祠堂,主要祭祀周朝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及其母亲邑姜。晋祠是太原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据《史记·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则退处次要位置。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

参见晋祠彩塑

太原市 晋祠 圣母殿
2023 中国 晋祠圣母殿 普通邮资明信片 (1全)

永祚寺,又称双塔寺,位于山西太原城区东南郝庄村。

永祚寺,意喻“永锡祚胤”,始建于明朝万历中叶,当时仅有文峰塔,为“永明寺”。朱敏淳请五台山显通寺主持福登和尚,来太原主持扩建。建造双塔,并补充大雄宝殿、三圣阁、方丈殿等。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三十年(1691年)陆续建造并成现状。民国十六年(1927年)补建。

邮资图:(背景)太原市 永祚寺 双塔
2008 中国 携手慈善 共创和谐 邮资片 PP167 (1全)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西侧的天龙山山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北魏末至东魏。其为北齐佛教文化的代表。自北齐文宣帝的佛岩石窟寺、孝昭帝天龙石窟寺开始,历代王朝在此营造石窟寺。此处共有21窟,以漫山阁及九连洞著称。有北齐、隋、唐的佛教建筑风格,反映了佛教艺术在以上朝代更替中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在天龙山石窟进行大规模盗凿,造成石窟中大部分的佛首被盗运境外,破坏程度在中国石窟寺中最为惨烈。2020年,日本一家拍卖行拟拍卖一尊“唐 天龙山石雕佛头”,经鉴定为第8窟北壁佛龛主尊佛像的被盗佛首。中国国家文物局启动追索机制,经多方协调,成功将该佛首索回,成为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到中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也是2020年回归中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该佛首还在2021年央视春晚中亮相。

2023 中国 天龙山回归佛首 普通邮资明信片 (1全)

山西体育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南侧,西临晋阳湖,东依汾河。中心于2009年3月开工,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是建国以来山西省开工建设的最大体育场馆工程,是山西省体育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建成后为实现山西省专业运动队管理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创造条件,并可承接全国大型综合型运动会或国际单项比赛,从根本上改变山西省体育场馆设施落后的面貌。

信封图:太原市 山西体育中心
2019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届青年运动会邮资封 JF131 (1全)

太原理工大学(英语: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TYUT),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理工科优势明显,是教育部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入选高校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 、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 ,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目前太原理工大学有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太原理工大学
2022 中国 太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邮资封 JF137 (1全)

山西大学(英语:Shanxi University,缩写:SXU),简称山大,创建于1902年5月8日,前身为山西大学堂。现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部省合建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工程)重点建设的14所院校之一,同时还是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成员。

太原市 山西大学
2022 中国 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邮资封 JF138 (1全)

大同市,简称同、大,古称平城、云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市境西接朔州市,南毗忻州市,东南界河北省保定市,东达河北省张家口市,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大同盆地北缘,西北为阴山山脉、西南为吕梁山脉,东南为太行山脉,东北遥望燕山山脉。桑干河横贯市境中部,御河自北向南流经城区并汇入桑干河。全市总面积14,056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平城区。大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西京”,明、清九边军事重镇,素有“魏都”、“煤都”和“凤凰城”之称。京包、同蒲、大秦等铁路在此交会。

华严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华严寺坐西面东,据说这与当初契丹族崇拜太阳的“信鬼拜日”特殊习尚有关。

上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时代佛殿。

下寺的主殿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内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辽代的原物。薄伽教藏中存有国内闻名的“合掌露齿菩萨”,薄伽教藏的天宫阁楼雕工极细,精巧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存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

参见华严寺彩塑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云冈石窟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云冈石窟

恒山又名元岳、常山、北岳,明代之前指河北大茂山,清代顺治时因改祭北岳于山西省浑源县玄岳山,遂称浑源玄岳山为恒山。恒山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绵延150公里。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主庙北岳庙,供奉着恒山神,即北岳大帝。

恒山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城与恒山之间,距恒山山门大约三公里,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空古寺
恒山雪霁
北岳恒宗
云中胜迹
1991 中国 恒山 (4全)

悬空古寺:画面中,悬空古寺坐落在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设计者采用仰视角度,让这座千年悬空古寺在山壁间凌空拔起,显得特别高耸和险峻;采用刻技术刻画古寺和山崖部分,而背景部分的山体和色泽采用影写技术绘制,相互映衬,既使这座古建筑清晰雄奇,也能够给人一种和谐而生动的气韵。

恒山雪霁:画面中的是四月时节的恒山,但恒山的春天来得特别晚,山峦之中,雪后韧晴,恒山群峰漫漫白雪,山舞银蛇嵯峨雄浑,一派分外妖娆的北国风光。

北岳恒宗:画面中,设计者采用特写镜头,突出表现了“恒宗”二字的道劲笔力和磅礴气势。

云中胜迹:画面中的云中胜迹位于恒山主峰对面山崖间的飞石窟,窟前有“云中胜迹”碑,说明此处高险。飞石窟形似缺了一壁的竖井,坐落在竖井底的北岳寝宫黄瓦熠熠生辉,似仙阁琼楼,宏伟庄重;窟口古松苍郁,花木繁茂,石径清晰,环境险中有幽;画面右侧云雾缥缈,更加衬托出了北岳雄姿,令人神往。

恒山 悬空寺
2004 中国 恒山悬空寺邮资片 PP97 (1全)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位于乔沟南侧约一公里的山坡阶地上,坐东面西,为建筑面积825平方米的两层建筑,由杨成武老将军题写馆名。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侵华,妄图三个月内占领中国。1937年9月25日,挺进华北的八路军115师在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一带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辎重,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首战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半景画馆是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约450平方米,由半景油画、地面塑形、六台电脑和六台投影组成;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再现平型关大捷战斗的整个过程。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2015 中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13+1MS-10)

临汾市,古称平阳、晋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因濒临汾河而得名。市境南接运城市,东南邻晋城市,东北界长治市,北达晋中市、吕梁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相望。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东部为太岳山、中条山,中部为汾河盆地,西部为吕梁山。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沁河流经市境东部。全市总面积20,302平方公里,人口443.57万,市人民政府驻尧都区。临汾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临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东临山西省吉县,西濒陕西省宜川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为3万平方米。与中越边界的德天瀑布、贵州省黄果树瀑布同为中国三大瀑布。

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中国古籍尚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2006年9月5日,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揭碑开园。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西部南村坡下,地理位置为北纬36°8′10″,东经110°26′40″,海拔448.1米。以壶口瀑布为中心,北至马粪滩,南至小船窝,西至峡谷地域,东至人祖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

壶口瀑布所处地区平均海拔高度958.6米,气候属高原大陆性中温带-暖温带季风气候,北部属半干旱地区,南部属半湿润地区,南北差异显著。 壶口瀑布年平均气温9.9℃,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时间最长,从10月17日入冬,4月4日才会入春,长达170天,最冷的1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2.2℃,平均最低气温达到-11℃,历史上曾出现过最寒冷的一天气温低至-25.4℃。冬春雨雪少,易旱且有风沙、寒潮侵袭,气象灾害频繁,12月到2月各月平均降水总量只有3~5毫米。夏秋温凉多雨,常年6月26日入夏,8月14日入秋,6~9月一年中降水最多时段,7、8月最多,降水总量达到100多毫米,也多暴雨、冰雹出现。一年中最热时期,平均最高气温在28.9℃,曾经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年高温日数最多有18天,连续高温最长天数是8天。日照充足,年变化量不大,各月的每天日照时数都能达到6~8个小时。平均早霜始于十月中旬,晚霜终于四月上旬,无霜期152天。

壶口瀑布
2002 中国 黄河壶口瀑布 (1MS全)
边纸:壶口瀑布
2002 香港 神州风貌系列第一号 (1MS全)
邮票(左)壶口瀑布
2008 中国 改革开放30周年 (1+1MS-MS)
边纸:(左中)壶口瀑布
201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6+1MS-MS)
边纸:(左中)壶口瀑布
2012 中国 第32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边纸:(左)壶口瀑布
2014 中国 中国梦-民族振兴 (4-边纸)
壶口金涛(右下)壶口瀑布
水环三晋(左下)壶口瀑布
2015 中国 黄河 (9-5,6)
壶口瀑布
2021 澳门 中国内地景观VIII (1MS全)
伟业:(背景)壶口瀑布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18)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里霍山脚下的佛教寺院。著名佛教大藏经赵城金藏就是出自广胜寺,1961年广胜寺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胜寺由上寺、下寺及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雄踞山顶的称上寺;坐落山脚,面临霍泉的为下寺;下寺西侧为水神庙。下寺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元代修建的,上寺则大部分经明代重建。

上寺的飞虹塔是广胜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正德十年~嘉靖六年(1515年~1527年),是一座典型的明代楼阁式砖塔;塔在寺的轴线前方,在元代原址重建;塔八角,外观十三层,高47.31米,外壁用各色琉璃装饰;琉璃制造的栏杆、天神、动物、斗拱等极为细致华丽。

下寺建在山坡上,整个建筑群前低后高,由陡峻的甬道直上山门;经过前院,上达前殿;左右贴着殿的山墙有清代修建的钟鼓楼;后院靠北居中为正殿,东西有朵殿;前后两个院落利用不同的间距与建筑组合方式,形成不同空间。1928年,下寺四铺壁画被售卖,分藏在美国的三家博物馆中。

水神庙中保存有巨幅元代壁画,其中有一幅描述了元曲杂剧的演出形式。

临汾市 广胜寺 飞虹塔
1958 中国 中国古塔建筑艺术 (4-4)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元朝末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同时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红巾军起义,战乱纷争,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从山西移民垦荒,使农业有所恢复。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又发生了“靖难之变”战乱四年,又一次造成河北、山东、河南、皖北、淮北等地的荒凉局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明代时,当时将山西境内的许多移民集中到此地领取户部发的勘合,再分批迁编队往其他省份。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直隶、河南、山东、南直、湖北、陕西、甘肃等行省,500多个府、县。

在中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有详细记载,在地方志如《温县志》、《宝丰县志》、《宁阳县志》、《丹风县志》、《商南县志》、《山阳县志》等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 余亚飞诗云:“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也有期”,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

洪洞大槐树
2015 中国 洪洞大槐树邮资片 PP253 (1全)

朔州市,简称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市境东界大同市,南连忻州市,西北达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大同盆地西南部,北、西、南三面皆环山,西北为洪涛山,西南为管涔山,东南为恒山,中部和东部为桑干河平原。桑干河及其支流恢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属海河水系,西北有属黄河水系的苍头河。全市总面积10,625平方公里,人口176.22万,市人民政府驻朔城区。朔州是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城市,也是北方重要的奶牛基地和陶瓷生产基地。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其确切建造年代无从考证,但可从其建筑风格和相关文物信息确认其建造时间在辽代。该塔在金代、元代、明代和清代时曾被多次修葺。该塔曾经历过多次大地震,并于1926年时在军阀混战中被炮击,但塔身从未倾倒。该塔通高67.31米,主体结构全部为木质结构,塔身外看为五层,其中第一层至第四层内各建有一层作为上一层基座的暗层,塔顶为铁制塔刹。每层塔室内的内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层的内槽安置有一尊高约10米的释迦造像,内壁还绘有壁画。由于应县木塔塔身结构过于复杂,全塔共计出现54种不同的斗拱类型,关于该塔的维修方案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处于争议状态,直至2013年相关方案才得以最终确定。1961年,佛宫寺释迦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因其所在地而被俗称为应县木塔。该塔的确切建造时间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最初可以确定其建造时间的是明代地方志当中所称的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并由辽道宗赐名为“释迦塔”,金代明昌四年(1193年)曾有加修。而这在很长时间内都成为了应县木塔的断代依据。此外,还有说法称该塔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重修。后来塔上的部分匾额被发现有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明昌六年(1195年)、元延七年(1300年)、明代正统元年(1436年)、成化七年(1471年)等记载修缮时间的题记,在确定了该塔的修缮年份的同时,也确定应县木塔的建造时间不会晚于金代明昌年间。结合塔整体的建筑风格,应县木塔最终被确认为一座辽塔,且学界大多采信辽代始建的说法。应县木塔故而被认定为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在金代和元代时,应县木塔位于一座名为宝宫禅寺的寺庙当中。元顺帝时期,应县附近曾连续7天有强烈地震,但并未对木塔造成严重损坏。明朝时,宝宫禅寺在地方志中的名称变成了佛宫寺,但具体改名时间不明,应县木塔也因此得名为佛宫寺释迦塔。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登临应县木塔,并题写了“峻极神工”的匾额。正德年间时,明武宗朱厚照登临应县木塔后题写了“天下奇观”的匾额,当年塔与寺庙均曾被修缮。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同治五年(1866年)时曾对木塔和寺庙进行过修缮,但此时寺庙的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中华民国时期,1926年,应县木塔曾在军阀混战中遭到多次炮击。1928年和1929年,应县木塔的塔顶和屋面被小规模维修。1935年,应县木塔再次被维修,这次维修当中村民采用风水先生苏墨的建议将1722年加固的夹泥墙和斜戗全数拆除,由于1722年年大修后木塔已饱经风霜,这一“维修”对木塔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仅十余年之后塔身发生了扭动。梁思成对此尤为惋惜,称此次维修“比民国十九年战争中弹时损害尤烈,可谓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佛宫寺内,塔的南侧为佛宫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内有四大天王殿;东南侧为钟楼,西南侧为鼓楼,均为二层单檐歇山顶式方形建筑;山门外相隔一座广前有一座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建的三门四柱悬山顶牌坊。该塔是一座楼阁式木塔,全塔通高67.31米。该塔由下至上依次可分为台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

1966年6月18日,应县木塔的第三明层佛座下方被发现发现一个花式银盒,该银盒随后被放置在第二明层的一座佛像下方。1974年7月28日,考古人员应县木塔在第四明层的一尊胸背部开洞的塑像中发现大量文物,并于当年9月14日发现了位于第二明层的银盒。在1974年,考古队员发现的文物包括47件辽代刻经,30件写经和杂抄,8件刻书与杂刻,7件绘画和版刻印刷的佛像,共计66件的七宝以及2粒舍利佛牙。经过鉴定,这些文物的入藏时间与塑像的制造相同,均为辽末金初时期。

佛宫寺释迦塔
1958 中国 中国古塔建筑艺术 (4-3)
中国 佛宫寺释迦塔
1996 加纳 中国古塔 (4+1MS-3)

晋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市境北达阳泉市,西界太原市、吕梁市,南邻临汾市、长治市,东接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西麓中段,太原盆地东缘,地势东高西低,分为东部太行山地区,中部太岳山丘陵区,西部汾河谷地平原区。汾河流经市境西南部,北部有其支流潇河,清漳水东源、西源与浊漳水北源均发源境内。全市总面积16,392平方公里,人口333.57万,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晋中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同蒲、太焦等铁路于此交会。

灵石县在中国山西省中部偏南、汾河中游,是晋中市所辖的一个县。

灵石静升镇
2013 中国 中国古镇(一) (8-8)

乔家大院为著名旅游区和电视剧拍摄地,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于民国初年建成了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典型风格。

1985年,当地政府在古宅的基础上建成了祁县民俗博物馆,1986年11月1日开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乔家大院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5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经营权起初归为国有,2007年祁县远大、上海盛富(实际控制人单九良,后犯金融罪已被捕)和重庆中昊签订一份《祁县乔家大院旅游景区投资开发建设项目合作意向书》,三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乔家大院旅游开发公司,其中民营股权比例占75%。由此,乔家大院经营权转为民营所有。

乔家大院 百寿图
2003 中国 乔家大院百寿图邮资片 PP74 (1全)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银行业的发源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是清朝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朝置平陶县,汉朝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始光元年(424年)改名为平遥。

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随后建立的票号有二十多家。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因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设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和72条小巷。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城东有城隍庙,城西有平遥县署,城左立文庙、城右立武庙,东道观西佛寺,对称布局;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72座敌楼、3000哚口。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

平遥古城的街道对外开放,不需要门票。但参观古城内的一些景点如平遥文庙,平遥县署,平遥城墙,日昇昌票号,中国镖局博物馆,平遥古民居博物馆等,则需要购买通票才可以参观。平遥古城内旅店,餐馆,商铺鳞次。旅店全是民居式,商铺多售卖平遥特产冠云牛肉、推光漆器、绣花鞋等。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平遥古城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1965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镇国寺总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及左右钟鼓二楼、万佛殿、东西配殿(观音殿和地藏殿)、三佛楼等建筑。万佛殿建于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元明时先建山门及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及观音殿和地藏殿,清代雍正、乾隆重修后形成现在布局。主体建筑万佛殿面阔三间(11.58米),进深三间(10.78米),单檐歇山顶。殿身前后当心间辟门,前檐次间设窗。殿身无金柱,有檐柱12根,柱头上有阑额无普柏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殿内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后用二柱。斗栱用材相当《营造法式》四等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造,昂为批竹昂,每间有补间铺作一攒,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万佛殿佛坛面积约占室内面积之半,高55cm,坛上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二供养童子,共11尊塑像,均为五代原作。殿内墙壁满布彩绘壁画。

left|世界遗产标志 镇国寺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寺。双林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一部分。

双林寺初名中都寺,建寺年代没有确切记载。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记记载:“中都寺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宋代取佛经“双林入灭”之说,更名双林寺。

双林寺占地约1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禅院在东,寺院居西,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堡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娘娘殿,两侧有地藏殿和土地殿、罗汉殿和珈蓝殿、钟楼、鼓楼、千佛殿、菩萨殿、贞义祠。寺内现存彩塑2056尊,大小各异,艺术价值极高,是元明彩塑的精华。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双林寺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组成部分,参见世界遗产平遥古城

绵山距省会太原约160公里。属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曾携母隐居被焚于此,故而又称介山。绵山历史上曾建有众多道教宫观,但至近代,几乎全遭毁坏。1995年,当地大居士阎吉英先生筹巨资开始开发绵山和恢复绵山道教,迄今已经建造塑造神像600余尊,其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

绵山大罗宫
2003 中国 山西绵山大罗宫邮资片 PP68 (1全)

长治市,古称上党、潞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山西省东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市境南界晋城市,西邻临汾市,北接晋中市,东与河北省邯郸市及河南省安阳市毗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东倚太行山,西靠太岳山,中部为上党盆地。浊漳河北源、西源、南源于境内汇合,向东流出境,沁河发源于市境西部。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是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之一(其中北村部分是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由三处分别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北村、武乡县砖壁村和王家峪村的建筑物构成,它们分别是四合院和古寺庙群。旧址在中国抗日战争时一度被用作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朱德、彭德怀和左权均曾入住其中,并在此发动各种抗日运动、以及指挥战役,建立根据地。砖壁村和王家峪村的旧址在1953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村旧址在2006年并入。

北村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是一座四合院,为典型的山西东南部建筑风格,大门有屏风,北屋有七所正房,东西面合共有五所厢房;作战室设于七所正房,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住在西楼,副总司令彭德怀住在东楼,副总参谋长左权住在下东房。

砖壁村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是一座位于村东的古寺庙群,共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风格近似于中国传统寺庙。旧址的组成部分有玉皇庙、佛爷庙、李家祠堂和娘娘庙,玉皇庙正殿设有参谋处办公室,玉皇庙献殿设有会议室,秘书长的办公室和参议室分别设于玉皇庙戏台的东西耳房;朱德住在新窑院南房,彭德怀住在李家祠堂,左权住在娘娘庙,作战科参谋人员住在玉皇庙的东西配殿。

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由三座相连的三所农家院落组成,是最普通的农家四合院;建筑物坐北朝南,北面有八个窑洞,西院有接待室、参谋住室和马棚,东院是陈赓、李达等将领来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出现席会议时的住室,中院设有参谋处、秘书处和警卫员住室,亦是朱德、彭德怀、左权等人的住所。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2015 中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13+1MS-8)

阳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部。市境北连忻州市,西北界太原市,西南接晋中市,东邻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太行山脉西麓的山间盆地,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滹沱河流经市境北部,桃河贯穿城区,于市境东部与温河汇合后出境。阳泉是近代因采煤冶铁等工业而兴起的城市,1906年正太铁路于阳泉设站,遂发展成晋东的煤炭基地和工业中心,市人民政府驻城区南大街32号。

百团大战纪念馆
2015 中国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13+1MS-9)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市境北界临汾市,东临晋城市与河南省济源市、洛阳市,南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渭南市毗邻。地处黄土高原东南部,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之间的运城盆地。汾河在市境北部汇入黄河,涑水河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市境,市人民政府驻盐湖区河东街248号。

运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史学研究中,舜的都城蒲阪、禹的都城阳城被认为在今运城境内。

永乐宫,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是一座大型道教宫观,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其他两座是陕西重阳宫、北京白云观)。始建于元代,原址位于永乐镇(当时属永济县),1958年至1966年迁建于现址。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朝初年,吕洞宾(号纯阳)被道教全真派奉为北五祖之一,永乐镇传说是吕洞宾的故乡,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在此建“大纯阳万寿宫”,中统元年(1260年)主体工程竣工,后改称“永乐宫”,至正十年(1358年)全部工程基本完成,前后历时一百二十余年。

永乐宫原址北倚中条山,南临黄河,规模宏伟,南北长434米,东西宽200米,总占地约200亩,分东、中、西三个院落。中部为主体,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无极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山门为清初建筑,四大殿均为元代建筑。殿内的壁画、彩画均为元代遗留。东院原为菜园,早已荒芜。西院后半部建有吕公祠,前半部被其它机关占据。

因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镇处于淹没区,故于1958年至1966年迁建于现址。现址距原址约30公里,仍北倚中条山,地形、坡度与原址相近,但距黄河较远。在确定迁建后,首先对建筑进行全面勘察测绘,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分三次临摹。迁建时将永乐宫内的所有建筑物连同壁画、碑碣、石刻等全部搬迁.附近同处于水库淹没区的一座明代庙宇及散在的碑碣等也一同迁于永乐宫新址。

新址建设时,中院的形制完全按照原址尺度复建,山门及四大殿的梁架、斗拱、瓦件等均为原物,槅扇门等为复原重建。在山门与龙虎殿间的东西墙新添了碑廊以保护碑碣、石刻。搬迁来到其它文物置于西院,吕公祠也复建于西院后部。

永乐宫是元代道教建筑的典型,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特有的风格。全部建筑按轴线排列,三清殿体积最大,面阔7间,进深4间,殿前院落空间也最大,后方的纯阳殿、重阳殿体积和院落逐渐缩小。

三清殿、纯阳殿的抬梁式构架均采用殿堂形制,下架用明栿,上架用草栿。外檐用六铺作单抄二昂斗拱,五等材。无极门和重阳殿外檐用五铺作单抄单昂斗拱,六等材。

参见永乐宫壁画

鹳雀楼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之一,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另一说为黄鹤楼、岳阳楼、兰王阁、岳阳阁)。

鹳雀楼原址位于山西蒲州(现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在南北朝时代,北周和北齐在这里形成军事对峙形势,北周的将军宇文护为了防御,在蒲州西门外建筑了一座高楼,作为军事瞭望台,因为经常有鹳鸟在上面栖息筑巢,所以被称为“鹳雀楼”,此地可以俯瞰黄河,所以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沈括《梦溪笔谈》记:“河中府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

原鹳雀楼在元代初毁于战火,明代以后,由于黄河改道,故址已经难寻了,但鉴于王之焕的诗句仍然吸引许多人来凭吊,后人就将蒲州城西门楼当成鹳雀楼,留下许多题咏诗句。不过,这一座新的鹳雀楼却在嘉靖年间因为黄河改道而被洪水冲毁。

1997年12月,重建鹳雀楼动工,2002年8月落成,新建楼仿唐代高台楼阁,楼高73.9米,建筑总面积8222平方米,总投资3550万元,楼中设有王之涣的青铜塑像,一层悬挂毛泽东手书《登鹳雀楼》,毛泽东生前喜欢手书此诗,现存就有6幅手稿。

运城市 鹳雀楼
2009 中国 鹳雀楼与金门 中国-乌克兰联合发行 (2-1)
中国 运城市 鹳雀楼
2009 乌克兰 建筑 乌克兰-中国联合发行 (2-1)
登鹳雀楼 王昌龄:(下)运城市 鹳雀楼
2009 中国 唐诗三百首 (6-6)

忻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黄河东岸。市境北临朔州市、大同市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界河北省石家庄市、保定市,南连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西隔黄河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西部为吕梁山余脉管涔山、芦芽山;中部为云中山、忻定盆地;东部为恒山、五台山、太行山。滹沱河发源于五台山,并于东南出境,汾河流经市境中部。全市总面积25,152平方公里,人口314.13万,市人民政府驻忻府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位于市境东部,2009年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山西省最高峰。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东北隅,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产品之一,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而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锈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叠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享。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寺、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left|世界遗产标志 五台山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五台山

南禅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西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两村村民合资所建。因其位置偏,规模小,在县志、佛经中均无记载,故唐武宗会昌法难时期得以保存。寺院自建成始,香火延续千年,后朝均有修缮,惟余大殿,乃唐代遗构。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坐北朝南,单檐九脊顶,构架抬梁式,其多种木构技法已成孤例,对后世研究唐代建筑具有重大意义。

南禅寺坐北朝南,占地3078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为四合院型,分东、西两院,共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还包括东、西配殿等明清建筑。

南禅寺内唐代古建还包括一座石塔和三只石狮。石塔为五层,高51厘米,第一层四周刻满佛教故事,四角各有一座小塔。第二层每面正中雕刻有佛像一尊,两侧各有上下两层,每层雕刻佛像二尊。第三至第五层,每层的各面均雕刻有佛像三尊。石狮一只高78厘米,另两只高45厘米。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1997 中国 五台山古刹 (6-2)

镇海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距台怀镇5公里。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紧贴大院的前沿,树有幡杆,蹲有石狮,筑有山门、天王殿和钟鼓二楼。

镇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镇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国时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五台山·镇海寺
1997 中国 五台山古刹 (6-6)

吕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部。北接忻州市,东邻太原市,东南界晋中市,南连临汾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榆林市相望。地处黄河东岸黄土高原,吕梁山纵贯全境,东部为太原盆地。汾河及其支流文峪河流经市境东缘,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流经西部并注入黄河,吕梁是山西重要的产煤城市,主焦煤蕴藏量非常丰富。市人民政府驻离石区永宁中路。

刘胡兰纪念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水县城东17公里的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为纪念刘胡兰而建。

该馆前身为刘胡兰陵园,始建于1956年,1957年1月12日刘胡兰就义10周年时落成并对外开放,1959年改称刘胡兰纪念馆[1]。后于1975年、1976年两次扩建。馆舍坐北向南,占地6万平方米,以纪念碑和陵墓为中轴对称分布。馆前广场的汉白玉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碑的背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关于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主要建筑有刘胡兰生平事迹陈列室、影视室、书画室、七烈士纪念厅。刘墓前耸立着8米高汉白玉雕像,观音庙是烈士受审处,“生死树”下是被捕处,石雕花圈为烈士就义处,斥敌处等,馆内陈列有其生平事迹,是中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下)刘胡兰村 刘胡兰纪念馆
1977 中国 纪念刘胡兰烈士就义30周年 (3-2)
  • 风光/亚洲/中国/山西省.txt
  • 最后更改: 5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