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发行的安徽省风光邮票。

安徽民居
1986 中国 民居普通邮票 (14-9)

安徽民居的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与北方的院落形式不同。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雅朴素,堂皇俊秀。邮票画面上的安徽民居就很好地体现了当地民居的造型特征。

三河镇是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一个镇。该镇位于肥西县东南部,地处肥西县(隶属合肥市)、舒城县(隶属六安市)、庐江县(隶属合肥市)三县交界处,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3.1万。下辖8个居委会。

三河镇地处巢湖平原。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3条河流贯穿该镇,注入巢湖。三河镇就是由这3条河流而得名。历史上,三河镇由于地处要冲,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春秋时期,吴、楚两国在此进行“鹊岸之战”,太平天国时期这里又发生战事。在和平时期,该镇又是一个繁荣的商业重镇。

肥西三河镇
2016 中国 中国古镇(二) (6-5)

黄山市,简称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得名于境内著名景点黄山。旧称徽州,故又简称徽。黄山市地处安徽省最南端,新安江上游,地处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上饶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衢州市、杭州市为邻,东北与省内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邻,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黄山市是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安徽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成员。

黄山市前身为徽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就开始设置郡县。隋唐时期设置歙州,北宋平定方腊起义后,改为徽州,元明清时期升格为徽州路、徽州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革为徽州专区、徽州地区,辖区多有变动,直至1987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

黄山市作为徽文化和徽商发祥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地方文化,如徽剧、徽菜、徽墨、徽州方言、徽派建筑等。同时,黄山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除黄山外,还有列入世界遗产的西递、宏村,四大道教名山的齐云山,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屯溪老街等。

2019年,黄山正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主体以花岗岩构成,最高处莲花峰,海拔1864米。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

黄山徽派内涵深广,是中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赞叹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评黄山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秀”。并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1979年邓小平游览黄山,说“这里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黄山1982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黄山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且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1990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15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首批最佳管理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

left|世界遗产标志 黄山是世界遗产,参见世界遗产黄山

西递是安徽省南部黟县东南西递镇的一个村庄。西递村于1986年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首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10月8日公布被批准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米其林旅游指南也称赞这里拥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精美房屋,将西递评为最高的强烈推荐(Highly recommended)级别。

西递始建于公元11世纪的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间,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在村西古有驿站,称“铺递所”,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西递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胡氏聚居村落。胡家从1465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600家民居。

西递村中一条主道贯穿东西,与其两侧各一条与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过很多窄巷,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村中街巷大多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在敬爱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坊等公共建筑之前有小广场。现今保留下的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徽派民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主要包括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等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大多数民居都对公众开放。主要建筑有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庭院园林代表桃李园、祠堂代表敬爱堂等。

left|世界遗产标志 西递村为世界遗产皖南古村落_西递_宏村组成部分。

西递村口 胡文光牌楼
西递村 古建筑群
2004 中国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4-1,2)

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脚下,是一座有着大量明清时期历史建筑的古村落。村中还构建了完善的水系和颇具特色的“牛”形布局,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2000年,包括宏村在内的皖南古村落在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宏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3年,宏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黟县县城东北11公里处,现为宏村镇的驻地。整个村落坐北朝南,背靠黄山的余脉雷岗山,西面有邕溪河和羊栈河流淌而过,全村面积约28万平方米。

该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最初叫作弘村,是汪氏家族的聚居地。明永乐年间,汪氏族长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重新布局了建筑,并引水入村。清代中期,村中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兴建,并为避乾隆帝“弘历”之讳,而更名为“宏村”。村内现在依然留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明代建筑1幢,清代建筑102幢,民国时期建筑34幢,大都保存完好,是徽州民居的典型代表。

宏村的一大特色是它有着一套完善的供水系统。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

该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平面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形状惟妙惟肖,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非常精美。

承志堂建于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2100平方米,内部有房屋60余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塾厅和鱼塘厅,后院是一座花园。院落内还设有供吸食鸦片烟的“吞云轩”和供打麻将的“排山阁”等。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造型富丽,工艺精湛,题材有“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唐肃宗宴客图”等。

left|世界遗产标志 宏村为世界遗产皖南古村落_西递_宏村组成部分。

宏村 南湖
宏村 月沼
2004 中国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4-3,4)

芜湖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芜湖市,为一座横跨长江的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

芜湖长江大桥1997年3月正式动工,2000年5月16日大桥合龙,9月30日建成开通。大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资建设,铁道部出资70%,安徽省出资30%。

铁路桥长10624.4米,公路桥长6078.4米,大桥跨江主桥长2193米,主跨312米,在建成时是中国公铁两用桥中跨度最大的桥梁。公路在上层:公路部分为4车道,双人行道,联接合芜、芜宁、芜杭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铁路在下层,铁路部分为淮南铁路(国铁Ⅰ级复线电气化铁路,运行限速60KM/H)。

大桥采用低塔,斜拉索加劲的连续钢桁梁新桥型,主塔高84.2米。工程混凝土用量约53万立方米,结构用钢约11万吨。北引桥长6098.82米,南引桥长2228.45米。引桥的上部结构主要为32米预应力简支T梁(106双线孔)和40米预应力简支箱梁。桥墩除连续梁或刚构和北引桥70孔32mi预应力简支T梁(墩高较低)为板式墩外,其余均为双柱式墩(框架式轻型墩)。

芜湖长江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
2001 中国 芜湖长江大桥 (2全)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交通部“八五”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徐州——合肥——铜陵——黄山南北贯通线上跨越长江天堑的特大型公路桥梁,是合肥通过公路前往黄山的必经之路。大桥总投资5.4亿元,于1991年底开工建设,199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大桥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是安徽境内的第一座长江大桥。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2000 中国 长江公路大桥 (4-3)

醉翁亭,中国四大名亭之首,又被称为天下第一亭。位于现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的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中。

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著名文人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自号“醉翁”,醉翁亭之名由此而得。后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其中有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与琅琊山的清秀山水从此闻名于世。今存亭台为清代修筑。

滁州 醉翁亭
2004 中国 中国名亭(一) (4-4)
明信片图:滁州 醉翁亭和《醉翁亭记》
2007 中国 古代文学家欧阳修诞生1000周年邮资片 JP141 (1全)

采石矶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西部的长江东岸,三国时更名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为牛渚矶凸出长江而成。该处江面狭窄,形势险要,自古为江防重地,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江淮参军虞允文大败金兵于此,史称采石之战。

相传为唐朝诗人李白酒醉捉月溺死处。许多人前去吊唁李白,其中不乏好事者在附近的石壁上题诗以赞颂李白。明朝文学家梅之焕游山玩水时正好经过该处,见石壁上好事者们所写的诗词之后,连声叹气,在石壁空白之处题上了《采石江边》一诗:“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用来讽刺这些功力不到家的好事者。

采石矶有太白楼、三元洞、联壁台等古迹;亦为“长江三矶之首”(另二处为燕子矶与城陵矶)。采石矶以“翠螺浮大江”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为特色,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位于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

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因记载过简,不得其详。能够确认兴建较早的时间为明正统五年。是年,工部右侍郎周枕命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的同时,在寺前建谪仙楼,将太白像祭祀于楼上。清康熙元年,太平知府胡季瀛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又将神霄宫旁的李白祠移建于此,形成楼阁和璧的格局。咸丰年间,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兵部右侍郎彭玉麟捐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几经周折修葺,面貌一新。1956年, 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主楼底层为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物有鳌鱼走兽,造型古朴典雅,挺拔壮观,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太白楼大门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两侧蹲一对石狮,雕刻精细,形态活泼。进门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三楼檐下高悬“太白楼”匾额,字体遒劲,为郭沫若手笔。缘楼内木梯而上三楼推窗远眺,但见长江如练,白帆点点。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祠顺应地势,随坡而建,借回廊与前楼二层相连。

邮资图:唐诗三百首手抄本 明信片图:马鞍山 太白楼
2005 中国 第1届中国诗歌节邮资片 JP133 (1全)
边纸:(右)马鞍山 采石矶
2011 中国 第3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 (1MS全)

小岗村位于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是中国改革开放发源地之一,1978年,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签署了土地承包责任书,实行包产到户。

小岗村同时也是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明信片图:小岗村 大包干雕塑
2008 中国 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邮资片 JP153 (1全)
(左中)小岗村 大包干雕塑
2018 中国 改革开放40周年 (2+1MS-1)
邮资图: 小岗村 大包干雕塑 明信片图:小岗村 牌楼
2018 中国 改革开放40周年邮资片 JP235 (1全)
改革春潮:(右下)小岗村 大包干雕塑
2021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9)

天柱山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的山脉,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古称霍山、衡山,有“江淮第一山”、“古南岳”之称。天柱山为古皖文化荟萃地。

天柱山座落于大别山南麓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处,主要山体距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区西北9公里。风景区总面积333(主景区82.46)平方公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山有45峰、17岭、18崖、14岩、25洞、86怪石、18瀑、17泉、7关寨、2寺观、有植物119科、1000种以上。

据说,称万岁山是因汉武帝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南巡时,亲临皖山设台祭岳,敕封皖山为“南岳”,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旧称山南为皖南,山北为皖北;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所以又称为安徽的“源头山”。在祭岳时,人群高呼万岁,所以将此山称为万岁山。后隋文帝诏废,隋唐以后,南岳改为衡山。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了一首赞美天柱山风景奇秀的诗“江上望皖公山”(皖公山即天柱山),诗云:“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天柱山 青龙探海
天柱山 炼丹苍烟
天柱山 三祖禅林
天柱山 擎天一柱
2006 中国 天柱山 (4全)
天柱山 天柱峰
2007 中国 天柱山天柱峰邮资片 PP141 (1全)

六安市,别称皋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市境东临合肥市,南邻安庆市,西南接湖北省黄冈市,西毗河南省信阳市,北界阜阳市,东北与淮南市接壤。地处皖西山地,大别山北麓丘陵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境中部为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有淠河、史河、沣河、东淝河等河流,主要呈南北走向,上游建有梅山、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龙河口五大水库。全市总面积15,451平方公里,人口474.1万,市人民政府驻金安区。六安为全省主要产粮及产茶基地,盛产茶叶,尤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最为著名。

万佛湖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境内,是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99平方千米,湖面50平方千米,湖岸周边205千米,库容9.03亿立方米。地理坐标:东经116°78′,北纬31°30′。

万佛湖集山、水、泉、石、崖、池、洞、林、花及水利设施,文化遗址于一体。境内有地文景观类6种,水域风光类4种,生物景观类4种,古迹与建筑类25种,休闲知健身类9种,购物类3种。

2007年,万佛湖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全省最佳旅游乡镇光荣称号;2010年,被确定为安徽省世博会重点推介的旅游景点之一;2012年,万佛湖获全省十佳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万佛湖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

万佛湖
2005 中国 万佛湖风光邮资片 PP105 (1全)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也称临淮岗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也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该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霍邱县和颍上县交界处的临淮岗,涉及河南、安徽两省,主体工程跨安徽省霍邱县、颍上县、阜南县三县,控制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一等大(1)型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滞洪85.6亿立方米,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滞洪121.3亿立方米。

主体工程由主坝、南北副坝、引河、船闸、进泄洪闸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全长78公里,总投资22.67亿元。2001年底动工兴建,2003年11月提前一年成功实现淮河截流,2006年6月,主体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初步验收。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将淮河干流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的关键工程,堪称淮河上的“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它的建成,在治淮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2010 中国 新中国治淮60周年 (4-2)

佛子岭水库(英文:Foziling Reservoir),亦称佛子岭水电站,位于中国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淠河上游,六安市霍山县境内。是集蓄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等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治淮工程与淠史杭灌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1952年1月开工建设,至1954年11月工程竣工,历时2年又10个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中国官方将它称为“新中国第一坝”,其规模在当时也是全亚洲最大的。今日它已成为当地的风景旅游名胜。

佛子岭连拱坝
1990 中国 治理淮河40年邮资封 JF28 (1全)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山势雄伟,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有“东南第一山”之称。

九华山汉时称陵阳山,南朝时梁陈间,以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唐天宝 (唐朝)年间诗仙李白数游九华山后,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九子山”改为“九华山”。

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唐,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因其生前逝后各种瑞相酷似佛经中记载的地藏菩萨,僧众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九华山由此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受地藏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感召,自唐以来,寺院日增,僧众云集,香火之盛甲于天下。明清时达到鼎盛。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其中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

李白吟九华山诗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九华山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现有5樽可供观瞻,其中明代无瑕和尚肉身被崇祯皇帝敕封为“应身菩萨”,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在鼎盛时期盛时有寺庙300余座,现在开放寺庙有93座,其中国家重点寺庙9座,省级重点寺庙30座,佛像万余尊,文物2000余件,僧尼700余人。

九华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它处处有景,人移景换,清代时概括有“九华十景”。对外开放后,新辟八大景区,百余处新景点。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时景、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天台晨曦
百岁禅宫
肉身宝殿
只园夕照
大鹏听经
凤凰古松
1995 中国 九华胜境 (6全)

天台晨曦:这枚邮票图案是画家星辰直奔天台,拂晓前,捕捉住的神秘奥妙的瞬间景象。这时候曙光初露,烟云浩渺,天台显得广阔无涯。透过明暗不定的晨光,云海茫茫,苍山如舰船般在云浪中起伏;松涛阵阵,汹涌澎湃,真乃“从此置身千仞上,不须别处觅蓬菜”。

百岁禅宫:设计者采用竖式票幅,将百岁禅宫置于中景,殿宇建筑线条刚劲挺直;近景树木挺秀;远景山峦起伏,生动地表现出了一种攀岩附壁之险。

肉身宝殿:这枚邮票图案采用近景角度,建筑的各个部位清晰可见,一丝不苟,两侧绿树葱郁,背景蓝天高深,表现了肉身宝殿特有的气宇轩昂之势,顿觉油然而生立足于81级台阶前,即刻拾级面上,一瞻金地藏风采的渴望。

只园夕照:这枚邮票图案采用横式票辐将祗园寺建筑群置于中景,近景为形态各异的树木,远景为雄浑的山岭,在夕阳的沐浴中,大雁展翅凌空,寺门前游人流连忘返,创造出了山、林、寺夕阳尽染的美妙境界,仿佛隐隐可闻悠扬的暮鼓之声。

大鹏听经:画面采用侧视角度,清晰展现了大鹏石的头、嘴和紧收的双翅,特别是那微闭的眼睛,生动地刻画出了大鹏听经的入迷神态,真是天造地设,和谐逼真,惟妙惟肖。

凤凰古松:设计者将这棵千年古松置于画面中心,松针茂密,苍翠欲滴;背景衬以连绵起伏的灰色山峦,创造出了一种凤凰展翅欲上灵霄的意境,能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特有的那种神奇魅力。

长乐太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悦,不亦君子乎。孔子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杜柯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九华山 凤凰松
2001 中国 九华山 凤凰松 PP41 (1全)
  • 风光/亚洲/中国/安徽省.txt
  • 最后更改: 3年前
  •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