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归属地区发行的当代艺术,包括绘画、书法、篆刻邮票。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近现代中国画家。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黄鹂玉兰
1980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 (3-2)

“黄鹂玉兰”,中国画讲究寓意,通过所描绘的事物寄托作者情思。本枚邮票亦明写物暗喻人。“玉兰”一图表现了玉树临风、极其高洁的气质,抒发作者的情怀。本画属中国工笔花鸟画。用笔挺拔有力,表现事物的精神及质感。画面的宝蓝色更使玉兰显得洁白如玉,借助黄鹂的金黄使画面明丽生动而有变化。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名增钧,号起哉,又号二瞻老民,斋名梅花草堂、癖斯居、养菖蒲室、修竹吾庐等。现代中国画家,兼修国画和西洋画,以水墨山水见长,善于融合西洋画的长处。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祖籍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

横看成岭,1982 朱屺瞻作
寒山苍翠,1991 朱屺瞻作
江南三月,1983 朱屺瞻作
2023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静观楼 (6+2MS-1,3,5)

倪蒋怀(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原名君怀,台湾台北瑞芳(今新北市瑞芳区)人。被认为是台湾第一位西画家,是水彩画家。绘画之余,兼营矿产事业,一生倾囊贡献于台湾美术之振兴及艺术人才之扶植,曾于1927年独资设立台湾最初之美术研究社,是台湾企业家赞助美术的先驱。

大屯山 倪蒋怀作
2021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倪蒋怀〈大屯山〉:画作以自由明快笔触、清雅色调,绘制大屯山下景象,蜿蜒小径直驱画面中心,后方的庙宇呈现台湾早期建筑特色,同时带领观者领略山景之美。创作年代1934年,媒材为水彩、纸本,尺寸33 x 47公分。

陈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嘉义人,台湾日治时期及战后时期油画家,决澜社和艺苑绘画研究所成员。1926年以一幅《嘉义の町はづれ》(现称为《嘉义街外》)的作品,入选第七回日本“帝国美术院展览会”(简称“帝展”), 这是台湾人首次以西画跨进日本官展的门槛;其后又数度入选“帝展”和其他各项展览。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间作为谈判代表,最终遭国民政府军队枪决于嘉义火车站前,享年52岁。

陈澄波除了以〈嘉义の町中〉入选第七回日本帝国美术展(1926)[7],隔年又以〈夏日街景〉入选日本第八回帝展(1927)以外,其后也多次入选槐树社展、春阳展、光风展、台展、台阳展、府展等展览,并先后组织七星画坛、赤岛社、台阳美术协会等重要美术团体,其于绘画的成就,以及推展台湾艺术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没。

陈澄波经过严格的正统学院训练,严谨的构图,却又不失纯稚朴拙;特有的笔触,大胆的用色,令人不禁热血沸腾,这风格被称为“学院中的素人画家”。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静物较少,但其风景绘画的风格,充满了强烈执著的“素人”个性,实有其独特的韵味。而其在1921年(大正10年)所写的《艺术观》自道自己的艺术哲学 : “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扩大生活领域,更需宽容关怀事物。因真正的艺术家之感受性太敏锐了,若无宽大的包含量来容纳,感受进来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饱和点。他将在体内骚动,使精神失去平衡,也使艺术创作成为胡言乱语。”

夏日街景
2002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夏日街景:以笔直的电线杆挺立在 画面正中间,打破3个半圆形灌木丛所围成的规律空间,构图引人入胜。大片的黄土地传达 干爽炎热的气息,3株绿荫盖顶的树丛,又造成清凉的对比,其运笔、用色亦堪称1绝。原 画为油彩,画布79 x 98公分。

黄土水(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是一位本籍台北艋舺的雕刻家。

水牛群像
2010 台湾 台湾雕塑邮票 (1MS全)

水牛群像:画面呈现盛夏的芭蕉园,清风轻拂绿叶,五只水牛于绿茵上交头接尾。二个裸着身子的牧童,一个骑牛,手持竹竿,竿顶挂着竹笠;一个立于犊子前方,双手抚摸小牛头部;小童后方另有一个头戴斗笠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水牛与小孩呈现的轮廓线条,构成多重对话。抚摸牛头的小童神韵姿态赋予画面安定感,水牛次序井然地交错在画面中央,体态浑圆有力。作品生动记录了台湾早期纯朴农村的画面。本件雕塑作品现存于台北市中山堂光复厅。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兼擅油画及水墨画。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颜文梁、林风眠和刘海粟并称“四大校长”,著名学生有艾中信、吴作人等。

徐悲鸿最擅长画马。在绘画创作上,他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曾创作《九方皋》、《六朝人诗意图》、《中国负伤之狮遥望美国飞虎飞将军》、《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cn197801.jpg
cn197802.jpg
cn197803.jpg
cn197804.jpg
cn197805.jpg
cn197806.jpg
cn197807.jpg
cn197808.jpg
cn197809.jpg
cn197810.jpg
cn197811.jpg
1978 中国 奔马 (10+1MS全)
田横五百士
田横五百士
群马
群马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负伤之狮
负伤之狮
2015 中国 徐悲鸿作品选 TP38 (4全)
喜鹊
2017 中国 近代水墨画作 (4-1)

喜鹊:此幅绘一喜鹊回首顾盼,姿态生动,栩栩如生。柳树枝条,刚劲流畅,浓淡晕写,将黑白相间的喜鹊衬托于纸上。构图虽简单,在水墨浓淡与勾勒线条的转折变化下,全作显得疏密有致,气韵灵动,透露出盎然生机。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原名刘槃,字季芳,号海翁,室名艺海堂、存天阁。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中国书画家,艺术教育家。专长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刘海粟与林风眠、徐悲鸿和颜文梁并称“四大校长”,并是决澜社成员。

黄山云海奇观
1980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 (3-1)

“黄山云海奇观”,艺术表现手法为中国传统画的“泼墨法”,将黄山云海描绘得烟云浩渺、群山苍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江山如此多娇
墨荷
黄岳人字瀑
2016 中国 刘海粟作品选(3全)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号雷婆头峰寿者。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宁海冠庄人。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他自幼喜书画,刻苦自学,自强自立,后受教于李书同、经亨颐等一代民主教育家。一生以弘扬民族美术为已任,淡泊名利,刚直不阿,以其沉雄阔大、苍古高华的艺术风格,以及在绘画、书法、诗文、史论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中国画继承与革新问题上的远见卓识,成为继昊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又一位中国画艺术大家。

黄山松图
朝霞图
梅雨初晴图
菊竹图
睡猫图
灵岩涧一角图
1997 中国 潘天寿作品选 (6全)

黄山松图:1960年作。153×117cm。题款:“黄山始信峰头之古松,柯铜根石,郁勃鬅髫,真千年奇物也。偶然忆及,即记写之。一九六。年庚子岁暮初雪,寿并识。”印章:龙为下、潘天寿印、阿寿、止止叟。这幅画是潘天寿在黄山始信峰写生得来的“外师造化”的作品。画家笔下的松,枝如石凿,叶似铁铸,积聚着一股倔强之气。后面挺拔的山岩,是对松树的衬托。这正是画家胸中浩然之气的写照。

朝霞图:1964年作。82×79.5em。题款:“朝日朝霞无限好,花光艳映水云酣。一九六四年甲辰初秋雷婆头峰寿。”印章:潘天寿印、龙为下、石雕、阿寿。潘先生擅泼墨,泼墨有“厚、重、平”的特点,此幅即是一范例,表现了迎朝阳,含晓露,伫立于晨曦之中的荷花。这块荷叶用多量的浓墨挥泼而成,荷叶边有一圈宽宽的墨晕,加上用笔的轻重、快慢,使浓墨中有许多小变化,显得非常厚重,而整片荷叶又是完整的整体,显得平实。荷叶的一边是用焦墨以铁铸般的线条,参差交叉,支撑着一朵怒放的红荷花,荷叶的另一端有几支挺拨的水草与荷花相呼应。整幅作品精炼而严谨。红的荷花,黑的荷叶,白的底色,三种颜色构成鲜明的对比,明快而有装饰感。画上的题款增添了作品柔美的情调。

梅雨初睛圈:1955年作。107×107.2em。题款:“雁荡写生之三。五五年初夏,小住灵岩石寺,写梅雨晚晴时情致。大颐寿者草草并写。”印章:疆其骨、潘天寿印、阿寿。画家为人厚道,性格倔强,气度宏大,喜画石。他笔下的石头多呈方形,饱满,厚重,坚实。此幅画中的岩石不但呈方形,而且几乎占了整个画面,意在表现其扩大沉雄的力量。但此石又不全方,着色轻松、滋润,避免了方形容易带来的过于板滞之感。下方的古寺院,用笔精致细密,和大岩石形成疏密对比。梅雨刚过,晴空万里,空气温润清新,树木更显苍古茂盛。峭岩上,野草、苔藓,勃勃富有生气;静静的古寺院,山间的小径,宁静而幽深。这正是潘先生所追求的美的意境,即在宁静中蕴藏着强劲的生命。

菊竹图:60年代作。89.5×80.8em。题款:“雷婆头峰寿者制。”印章:潘天寿印、阿寿。此幅画是画家作品中比较清丽的一件,画面的安排颇具匠心,以稍稍倾斜的横竖结构为主调,花、茎、叶、草疏密交叉,参差错落,章法井然,处处经得起推敲。画面的主要部分,即明黄的菊花和石青的竹子均用细墨线勾画、细腻、清秀;而菊叶,则用浓墨没骨画法,厚重活泼。两者在色彩、画法上进行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一些小草野花在画家笔下,显得挺拔、强劲、向上,生机盎然。此画的平面构成的处理,与传统的花鸟画在形象和结构形式上相比,均有新的突破。

睡猫图:1954年作。76.2×87cm。题款:“日当午,正深藏黠鼠,莫道猫儿太懒睡虎虎。写西邻园中所见,时甲午初夏。寿。”印章:潘天寿、阿寿、动物形章。整个画面由3块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体块组合而成。岩石是一个大体块,猫是一个小体块,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题款亦排成一个细长方形,稍远离猫、石,形成构图上的变化。这三块方形,在面积和形状上有很大差别,但又有方形的共性,使画面对比和谐。卧伏着的猫,造型简练,用笔老辣,如同虎豹般强悍、石头般的厚重。画面下方则点缀几株疏草野卉,又给画面带来了静中之动、安中有险的态势。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识。

灵岩涧一角图:1955年作。117×120em。题款:“画多以积墨为难,兹试写之,仍未得雁山厚重之致。五五年盛暑寿并记。”印章:疆其骨、潘天寿印、阿寿。此画的构图很独特。用凝练的线条,苍老古朴的苔点,组成了坚实厚重的岩石,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其中一块岩石横跨在画面中间,形成了画面的峻险下沉之感;然后又用画的题款和下面的斜坡,使这险绝之势趋于平稳,造成了巨大的力量感和特有的结构美。这种“造险破险”手法为画家所擅长,此画为范例。在这峻岩奇石中衬有细细密密的野草,参差不齐,又层次分明;星星点缀着的红花、白花,明丽秀美,和坚实厚重的岩石形成强烈对比。前景中那几支舒展摇曳的芦草,使人感到它们的节奏和引人人胜的韵味。山花野草,深山峭壁,画家以此来表现生命的顽强、深沉的力量和繁华丰茂、自由竞争的自然景象。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省石门县(今嘉兴桐乡市石门镇)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又被称为“圆通大师”、“ 有德行的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 仰之弥高
2018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选(二)(3-1)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山东省高唐县人,中国画家。

李苦禅 远瞻山河壮
2018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选(二)(3-3)

吕铁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台湾日治时代东洋画家,本名吕鼎铸。桃园大溪人。曾赴日本学习绘画,其画作多次入选台展特选,并开设「南溟绘画研究所」,培育不少胶彩画家。画作以客观方式观察自然,尤其以鸟禽、热带植物题材取胜。

后庭
2003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后庭:构图严谨,色彩安排及肌理处理功夫,十足显现其绘画的功力与风格。原画为胶彩,纸213 x 174公分。

林克恭(1901年-1992年),出生于台湾板桥林家花园,是台湾赫赫有名的望族林本源家族的后代。

其父除了承接先人庞大的事业之外,并且热爱艺文活动,喜欢园林之美,家中文人雅士进出频繁,林克恭自幼深受薰陶,无形中启发他对艺术的爱好。由于其优渥不凡的家世背景,年轻时不但接受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不到二十岁即前往欧洲,1921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毕业之后却转往美术发展,继续接受西洋美术教育,一头栽进艺术的领域,终生无悔。如此改变与挑战,完全是林克恭自己的选择与爱好,他的家人也相当支持,林克恭在台湾前辈画家之中可说是天之骄子,他也是台湾前辈画家中,直接从欧洲学习画艺,而非从日本学习的一位画家。林克恭天资聪慧,本性纯良,由于自幼环境养成,其创作风格与生活态度都与众不同。观察自然、从中理解自然与人生对应的关系,是林克恭创作的泉源,无论写实画作或抽象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林克恭不但是一位谦和的君子、才情出众的画家,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透过他的有教无类及自身的修养,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林克恭1973年担任巴西圣保罗双年展评委,1991年又获得文建会国家文艺美术类成就奖,都是他一生中的荣耀。

金矿—九份
2003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金矿—九份:精致的构图布局与简洁富韵律的造型,将九份山城层叠建筑物与坡峦起伏的地形,条理分明地描绘出来,全图笼罩在灰黄乳白的明净色光中,闪耀饱满的光彩。原画为油彩,木板91.5 x 76公分。

郭柏川(1901年7月21日-1974年1月23日),字少松,是一位出生于台湾台南的美术家及教师。

1910年,郭柏川进入台南第二公学校就读(今立人国小),1916年考上国语学校公学师范部乙科,1921年,郭柏川从学校毕业,先行任教,并在祖父的安排下被迫结婚。1928年,以美术方面的专才,考上东京美术学校后,前往日本的东京美术学校进修。1933年,以半工半读情形下,于梅原龙三郎处习画,在终止婚姻关系后,又重回东京旅居。1937年随梅原前往中国,并于满洲国各省画生。1938年,他再于日本控制下的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艺专担任教职。1940年,郭柏川与朱婉华(北京人)结婚,当时在北京的台籍音乐家江文也写了一首结婚进行曲祝贺。1948年,因国共内战全家回台湾,并在1950年于台南的省立工学院建筑系(今成功大学建筑系)任教,并创立领导台南美术协会。1974年去世。

郭柏川的写生画风于1930年代末期颇享誉于北京,天津一带。二战后更将中国式的风格融入台湾民间器物、刺绣与庙宇红墙。其画风特点是单纯但深入、着重构图且色彩浑厚,严谨也笔触精准。其线条处理更隐含中国书法的意境。

日出
2002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日出:画面以逆光表现,重峦叠嶂、集云聚气, 薄暮霞光,以油彩透过宣纸浸渗吸收的特质,营造浑厚天成的氛围。山棱线上,行草书法笔 意的线条,拂掠而过,写意传神。原画为油彩,宣纸24 x 33公分。

廖继春(1902年1月4日-1976年2月13日),台中丰原人,张廖家族后代,继字辈,台湾画家,美术教师,台展、省展审查委员。

廖继春于1902年生于台中丰原附近农耕家庭,自幼父母双亡,由大哥扶养长大。1918年,廖继春受过师范基础教育(台北国语学校)后,1919年在新公园第一次看到油画后开始往美术领域发展。1922年任教于丰原公学校。1924年,赴日本就读东京美术学校图画师范科系,并于1926年毕业返回台湾。1927年,毕业后的廖继春任教于台南长老教会中学,创设赤岛社。

早年他的泛印象画风颇受日治时期的各种美术竞赛青睐,1927年的首届台展中,他就以《裸女》获特选。1928年再以《有香蕉树的庭院》(芭蕉の庭)入帝展。廖继春是第二位入选的台湾画家,第一位是画家陈澄波的《嘉义街外》(1926年)。同时期的第九届帝展亦有第三位台湾画家陈植棋《台湾风景》入选。1932年起担任台展审查委员。1934年,他与李石樵、颜水龙、杨三郎组成“台阳美协”。曾改名“秋永继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7年,他执教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也仍担任各种美术竞赛的审查委员。不过,画风从泛印象转为抽象。1970年,廖继春获颁中山文艺创作奖。1973年,廖继春自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退休,1976年,廖继春因肺癌去世。

一般认为“有香蕉树的庭院”所参考的景观是廖继春的台南老家,但也有一说当时廖继春的台南住所是租来的,因此参考的景观应该是租屋处。因此究竟在还是写实主义时期的廖继春的成名作的参考庭园是哪一个,依然尚待考证。也许是艺术家心中的南国也说不一定。然而写实主义时期的廖继春在这幅“有香蕉树的庭院”就已经展露了他美术的基本深厚训练。“有香蕉树的庭院”采取严谨的学院风格创作,传统的三角构图,却是以螺旋的方式逐渐收敛在远方。

有香蕉树的院子
2002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有香蕉树的院子:画的是家居前院生活即景,点出了南台湾宁静、朴拙与闲适的气氛,在艳阳下因香 蕉树的光影交错而益发浓郁。景物中红绿色彩互应,丰富了主题内涵与造型的变化趣味。原 画为油彩,画布129.2 x 95.8公分。

李梅树(1902年3月13日-1983年2月6日)是一位台湾著名美术家、画家、教授、议员,出生于日治台湾桃仔园厅三角涌(今新北市三峡区),1947年曾主持重建三峡祖师庙,对其建筑与设计颇下苦心,祖师庙因而名噪一时,甚至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殿堂”。现于三峡有纪念李梅树的李梅树纪念馆。

李梅树的作品风格依时间分早、中、晚期 :

早期(1924年-1948)是指李梅树在日治时期的创作,此时期被称为“外光派时期”(日本将印象派翻译成外光派),此时作品以自然客观的写实手法,描绘台湾的风土民情,而此期代表作有〈切蕃薯之女〉、〈编物〉、〈小憩之女〉等。

中期为二战后至1977年生病住院前的创作,称为“台湾本土时期”,不再师法西方画作,回到最真实的视觉经验,主题多为台湾民间人物,除此之外,此时期画作也从人物群像转变成传记式的肖像作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露台〉、〈春风〉等。

后期即为他出院后到过世前的创作,称为“回归自然时期”,不再刻意经营构图与主题,常以大自然风景入画,强调光与彩的调和,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太鲁阁(三)〉、〈清溪浣衣〉等画。

白衣小姐
2002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白衣小姐:走向西方古典绘画,细腻的笔法,优雅柔和的色调;构图亦降低了视平线,以3分之2 的大半身取景,主题人物的增大,以及去除膝盖以下的取景方式,使得画面人物变得崇高了,也是其人物画的特色。原画为油彩,画布116.5 x 91公分。

陈缘督(1902年-1967年),原名煦,字缘督,号梅湖,是一位中国近代画家,湖社成员。他信仰天主教,并曾取名路加(Lukas Chen Hs),并开创了以国画手法绘制基督教宗教题材作品的先河。

圣母子 陈缘督作
圣母子 陈缘督作
圣母子 陈缘督作
1961 梵蒂冈 圣诞节 (3全)

颜水龙(1903年6月5日-1997年9月24日)是一位生于台湾台南下营的画家、民俗工艺研究者及艺术教育家。

1934至1937年间,颜水龙与杨三郎、廖继春等人合作创立台阳美术展览会与台阳美术协会,并花费半生时光于研究推广台湾手工艺,致力于培育工艺美术人材。

1944年起,颜水龙先后任教于台南工业专门学校(今成功大学)、台南家政专科学校(今台南应用科技大学)以及实践家政专科学校(今实践大学)。

1950年后,其作品开始限定于某些特殊题材,如台湾原住民、台湾风景等,其台湾风景作品表现出其人文关怀。

鲁凯少女
2004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鲁凯少女:正面全身坐姿,隆重而繁复的衣冠珠饰,配合对比鲜明的色彩,烘托出特有的装饰性。原画为油墨,画布118 x 92.5公分。

顾澹明(1904-1973)是一位业余画家与古董鉴赏家。

居明轩雅集图 1961 顾澹明作
2013 澳门 澳门中国书画前辈名家 (6+1MS-2)

傅抱石 (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与美术史论家。

听泉 傅抱石作
洗手 傅抱石作
大涤 傅抱石作
擘阮 傅抱石作
虎跑 傅抱石作
山阴道上 傅抱石作
1994 中国 傅抱石作品选 (6全)
东山丝竹 傅抱石作
东山丝竹 傅抱石作
2004 中国 傅抱石作品—东山丝竹TP28 (1全)

黄静山(1906年 - 2010年),画家。

黄静山专长胶彩、水墨、水彩、油画、肖像。不论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均极专精,作品宁静、写实,融合对台湾的感情,极有本土风味。尤其没骨花鸟,饱满的枝叶中见色墨的润泽,有如水彩的流动温润,而以典雅珍珠色为主调的胶彩画,满盈的细腻宁静,走出其个人独特的风格。

南国之船 黄静山作
2021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黄静山〈南国之船〉:画作描写台南府城运河风情,画出人物在船只甲板上忙里偷闲的小憩情景,全图几乎以赭色为主调并大量留白,画面气氛清淡而潇洒。创作年代1941年,媒材为胶彩、纸,尺寸150 x 328.5公分。

李可染(1907-1989)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省徐州市广大北巷16号。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城市贫民,但他却自幼便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喜欢音乐、戏曲和书画,并有幸得到乡贤前辈钱食芝老先生的载培,得以在冲龄略窥中国水墨画的门径。22岁时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得到林风眠校长的器重,师从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中国画。1947年,李可染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得前者“墨块”、“墨线”和后者“积墨”、“渍墨”、“破墨”之诀。并借鉴西画的明暗处理,创山水画黑、满、重、亮的新画风。他曾几次外出长期写生,深入生活,并举办画展,成为新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他要求自己的新创作在剪裁上更大胆,在夸张上更强烈,在组织上更主观,使画作达到沉雄深邃、气宇轩宏的崇高境界。事实表明,李可染的绘画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可染《细雨漓江》
1989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一) (3-2)

选的是李可染所作《细雨漓江》,作于1977年。画面上题记是: “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恍如置身水晶宫中”。

松下观瀑图
万山红遍
观画图
放鹤亭
浅塘渡牛图
春雨江南图
2007 中国 李可染作品选 (6全)

《松下观瀑图》1943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辐,79.9×47厘米,印语:“李”、“可染”、“学不辍”。此时的作品受徐渭、八大山人、石涛等人影响,画面景象荒寒,笔墨冷逸,画风洒脱。画上款识系1979年补题:“余研习国画之初,曾作二语自励,一曰用最大功力打进去,二曰用最大勇气打出来。此图为我三十余岁时在蜀中所作,匆匆将四十年矣。当时潜心传统,虽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所谓企图用最大功力打进去者。五四年起,吾遍历祖国名山大川,历尽艰苦,画风大变,与此作迥异,古人所谓入网之鳞,透脱为难,吾拟用最大勇气打出来,三十年未知能作透网鳞否?一九七九年于废纸中检得斯图,不胜今夕之感,因誌数语,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79.5×49厘米,题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四六年秋九月写毛主席词意,可染。”印语:“可染”。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山水画家们争相表现,而此画被公认为经典之作。此作构图博大雄伟,山势屏立,犹如丰碑,透映着五代和北宋荆、关、董,巨及范宽的影子。画面最耀眼的是大面积朱砂点染,是中国绘画史上罕见的辉煌灿烂之作。

《观画图》1958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幅,69.2×44.3厘米,印语:“可染”、“在精微”。为李可染的人物画名作。这是一个传统题材,不少人画过,但李可染则以寥寥数笔即精到而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表情和动态。三人身体微俯,屏息静观,可知这定是一幅稀世名作。三人与画的关系也明显画出:左侧执画者应为主人,神情自得而不惊诧;右侧两人则为宾客,其中双手执画轴者为主宾,捋须者为陪客,二人神情均端肃而略显惊异,沉吟静默中必是心潮激荡。

《放鹤亭》1945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幅,68.5×46.9厘米,印语:“李”、“有君堂”。此画可能与画家的故乡徐州的放鹤亭有关。放鹤故事表白了一种回归自然的野逸旷放胸襟。画家借此题材驰骋遐想,诉之于笔情墨趣,以大写意笔墨聊抒胸中逸气。秋天高远,独鹤与飞,可以感受画家当年作此画的自由心境。

《浅塘渡牛图》1982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幅,68.5×45.8厘米,印章:“李”、“可染”、“日新”、“孺子牛”、“李(李下不整冠)”。李可染画牛,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居于重庆金刚坡农家之时。他喜欢牛,尊重牛,大半辈子画牛,称牛为“国兽”,晚年以“师牛堂”命名自己的画室,其精神人格与气质都与牛合二为一。这幅画用疏疏朗朗的点线面便交织出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情画意,老笔纵横,笔简意足。

《春雨江南图》1984年作。水墨设色纸本直幅,68.5×45.8厘米,印章:“李”、“可染”、“可贵者胆”。画家自1961年便开始创作这个题材,淡妆浓抹,画出了春雨江南的种种幻境。而此画则运用明度很高的洋红点染于墨山粉墙之间,杏花春雨江南的空翠湿润,画家直写而出。可谓:快笔酣墨,笔笔有力,表现了画家“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极高境界。

司徒奇(1907年-1997年),字苍城,乳名燮芬,广东开平(今中国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中股桂毓里人,出生书香世家,为中国画 岭南画派第二代著名画家。初学西洋画,于22岁时加入岭南画派之父高剑父创立的“春睡画院”转习中国画,与 关山月、黎雄才交往密切,并称为岭南画派的“春睡三友”。司徒奇是当代画家司徒乃钟的父亲,与表兄现代名油画家司徒乔、表弟名雕塑家司徒兆光,被称为“一市三司徒”。

司徒奇16岁进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西洋艺术,《艺人之妻》是他的成名之作,后师承高剑父后,由专攻西洋画转折到学习中国画。司徒奇初期的国画,颇受西洋画的束缚,刻意的线条笔触,注重色彩层次,忽视用墨与留白的中国画精神。之后逐渐转型成“春睡画院”轻盈秀巧的风格,司徒奇以此画风为基调,在线条与用墨方面孕育出自己的风格。他笔下的中国画设色绚丽,又不失朴拙之气,他画的牵牛花,媚蔓可掬;牡丹花,富丽雍容,生活气息浓郁;木棉花,挺拔苍秀,在画坛享有“司徒牵牛”、“司徒牡丹”和“司徒木棉”的称谓赞誉,这是司徒奇画艺臻至炉火纯青的肯定。

80年代之后,司徒奇多次返回故乡,捐资钜款,在家乡开平市创立教伦中学,投入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文化艺术的推广。1997年,司徒奇病逝于温哥华,享年90岁。

梁仲宪、关万里、司徒奇、崔德祺、林近合作 颐园写生图 1962
崔德祺、司徒奇、黄浩明合作 秋光素心图 1959
邓芬、司徒奇、林近合作 红叶禾雀 1957
2013 澳门 澳门中国书画前辈名家 (6+1MS-1,4,MS)

叶浅予(1907年3月31日-1995年5月8日),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

叶浅予的创作生涯由漫画开始,成就表现在漫画艺术、速写和以舞蹈、人物为主的中国画上。他作画择善择要,笔墨伸展自如,线条畅如流水,设色凝重洗练,画风洒脱,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强调形神统一,注重古典与现代美的结合。

叶浅予《白蛇传》
1989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一) (3-1)

所选的是叶浅予的《白蛇传》,创作于1960年。左边为画家自题: “中国京剧院一九六零年在南北美洲演出,余所作海报图稿今重写之。”

林玉山(1907年4月1日-2004年8月20日),本名林金水,后更名为英贵,号云樵子、诸罗山人、桃城散人,是一位生于台湾嘉义的画家。

林氏擅绘动物,尤其是龙虎,并以其胶彩及水墨作品著称;他曾与陈进、郭雪湖被誉为“台湾美术展览会三少年,简称台展三少年”。

归途,双牛图
2009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2全)

归途:朴实的农妇与驮着甘蔗的水牛于黄昏时分缓缓踏上归途,画面生动自然、深挚感人。

双牛图:精健的牛只搭配刚毅的仙人掌,画面恢宏大方、简洁有力。

李泽藩(1907年6月5日-1989年7月10日),台湾新竹市人,知名画家与美术科系的老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的父亲。

泽藩出生于今新竹市武昌街,于1921年进入台北师范学校(即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为石川钦一郎旗下学生,主攻水彩。1926年毕业后,旋即入新竹市公学校(今新竹国小)教书。1927年至1931年期间与柯文哲之祖父柯世元为同事,并同为新竹第一公学校教师网球队队员。战后,他转任新竹师范与师大美术系教师,一直到1970年代退休为止。1935年之前,他的画作极具石川的英式画风。之后因为结婚与生子后,画风转为明亮写实。他的“观察自然、把握灵感、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现到底”的写实风格,为台湾乡土画作的主流。1974年,他获得中华民国画学会的金爵奖,1983年,再被文建会选为台湾十大美术家之一。1989年因病去世,享年83。

从事教育工作50年,发展出个人独特的不透明水彩画法,创造「水洗」、「重叠色层」等风格,常以风土人情为画题。

东门城 李泽藩作
2003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东门城:将古迹建物、自然景观与人物活动搭配得宜,全图展现悠然和谐的气氛。原画为水彩,纸44 x 59公分。

杨三郎(1907年10月5日-1995年5月6日),原名杨佐三郎,生于台北州网溪(今新北市永和区),台湾画家。

杨三郎深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绘画以山林风景主题最多,其次则为静物、人物。使用色彩鲜艳多变,尤其受莫内、柯洛两人影响最深。艺评家林惺狱曾评价:“性格豪放爽朗、下笔奔放,不拘泥于细部描绘而追求大张力,因此能够呈现大自然无比的气势。”

曾经留日、游法,战后推动「台湾全省美术展览会」,其画作崇尚自然之美,坚持华丽之外的宁静。

台北旧街
2004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台北旧街:描写大稻埕街道的景致,鲜艳的宝蓝色与砖红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活泼轻快的笔触营造出愉悦的视觉效果。原画为油墨,画布90.9 x 72.7公分。

陈进(1907年11月2日-1998年3月27日),又名陈进子,出生于今新竹市香山区牛埔庄,为日本时代以及台湾光复后著名的女性画家,也是台湾女子学画的第一人。由于出身士绅世家,因此被后世誉为“闺秀画家的代表性人物”。

公元1922年进入台北州立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接受美术教师乡原古统于绘画上的的启蒙。高女毕业后考取东京的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师范科。1927年入选台湾美术展览会东洋画部,与林玉山、郭雪湖两位台湾画家合称“台展三少年”。1934年,以大姐陈新为模特儿所绘制的〈合奏〉入选日本第十五回帝国美术展览会,成为第一位入选帝展的台湾女画家。1934年至1937年任教于屏东高女。

悠闲
2003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悠闲:以大家闺秀温婉高尚的神态,配合精致豪华的螺钿家具,确切表达出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活型态。原画为胶彩,绢136 x 161 公分。

李石樵(1908年7月13日-1995年7月7日),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厅新庄支厅贵仔坑区(今新北市泰山区),台湾重要画家,为台湾第一代西画家。获有“画家中的画家”、“九段画家”、“万米长跑者”之誉。1923年进入台北师范学校(即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与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受教于石川钦一郎,1927年以《台北桥》入选第一回台展,1931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1933年以《林本源庭园》入选帝展。

李石樵早期风格以写实为主,50年代以后受到立体主义的启示,强调造型简化并运用反透视的技法,画面明暗对比强烈。70年代移居美国,以人物群像、风景为主题,粹炼过的造型配以明亮的色彩。

李石樵是台湾前辈画家中,少数以思考性画风见长的一位。终生不辍艺事,其间有日治时代的意气飞扬,战后之初的困顿蹇塞。然秉其个人坚持之“艺术道德”,毅然投注现代抽象画之探讨。晚年则复归于写生,力求于客观表现上提高主观之色彩之彩度,极力追逐灿烂绚丽。李石樵求新求变的毅力,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实为同辈画家中最杰出者之一。

田园乐
2004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田园乐:早期写实群像代表作之1,描写家族生活情景,画风纯厚动人。原画为油墨,画布157 x 146公分。

吴作人(1908年11月3日-1997年4月9日),原籍安徽省泾县茂林村,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画家,其艺术风格凝炼简洁,清明流畅,油画和国画的造诣都很高,擅长中国画水墨写意,尤精动物画。

牧驼图
1980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绘画艺术展览纪念 (3-3)

“牧驼图”,该图以墨为主,讲究变形换色,画面虚实有度,主次分明。左下角的骆驼以浓墨渲染,而其它骆驼则用淡墨次第减弱。视野开阔,画面空灵而不死板。是画家吴作人玉门归来后,于1980年初春创作的,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举办的“中国绘画艺术展”,随即入选这套邮票,原作现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吴作人笔下的骆驼粗犷中交织着细腻。画面以一望无垠的沙漠为背景,一群双峰骆驼正迎着狂风,昂首阔步,奋勇向前。近处的骆驼用浓墨,远处的骆驼用淡墨,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吴作人《齐奋进》
1989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一) (3-3)

选自吴作人的《齐奋进》,作于1978年。作者以水墨画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牦牛顽强勇敢、倔强不屈的性格,给人以刚劲之美的享受。

郭雪湖(1908年4月10日-2012年1月23日),本名郭金火,是台湾日治时期中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台湾胶彩画的先锋。曾与陈进、林玉山并列为“台展三少年”。

南街殷赈
2019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南街殷赈:画作以夸张、戏剧化手法描写大稻埕迪化街霞海城隍庙口节庆热闹景象,庙口拥挤的市井小民忙碌纷扰,五彩缤纷的招牌远近上下林立,全图充满社会现实性及视觉趣味性。创作年代1930年,媒材为胶彩、绢,尺寸188 x 94.5公分。

叶火城(1908年12月14日-1993年)生于台中,台湾前辈画家、艺术教育家,师事石川钦一郎,曾任国民学校教员及校长,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美术顾问,明志工专设计科主任。自1927年起,作品多次入选台展及府展。 1959年担任全省美展审查委员〈第14届至27届〉,1965年任私立明志工专董事。曾任台阳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民国油画学会理事长。

在作画题材上,叶火城早期以人物画为主,后渐渐转以风景为主。在风景题材上,叶火城以色彩与质感为主要研究课题,画面多采厚涂方式,并喜爱运用画刀,以增加建筑物、岩石等的质感与量感,使色彩在调和中富有生趣,画肌在结实中具备变化。他的作品构图严谨,在岩石的处理上更有其独到之处,加上用色多样丰富,被誉为「岩石之父」。

丰原一角 叶火城作
2021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叶火城〈丰原一角〉:画作以丰原街道为描写主题,右边是朱红色拱门楼房,左边是土黄色茅草屋、土块屋。台湾小镇街道在暖色调中,散发亚热带气候特色。创作年代1927年,媒材为水彩、纸,尺寸48.1 x 66.2公分。

蔡云岩先生(1908〜1977)原名蔡永。

竹林初夏
2010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2-1)

竹林初夏:画面细密繁复的构图层次中,姑婆芋、竹林、枇杷树等植物层层相叠,一只鸟儿在丰富热闹的景致中,更添生动的趣味。充天塞地的景物,藉由鲜丽雅致的敷彩,令观者感受眩目的美感。

刘启祥(1910年2月3日-1998年4月27日)是台湾画家中最早到法国学习绘画的台湾人之一。他出生于台南柳营,在1920年代前往日本东京留学;1930年代到法国学习美术;1940年后回到台湾从事创作,并参与日本的美术展览。1950年代之后移居高雄,于当地推广美术活动。

刘启祥的作品多取材自平凡生活,大胆自在的笔触和明朗的色彩再其中取得和谐的统一,优雅静谧是其作品风格。

〈红衣〉 (原名〈少女〉) 入选巴黎秋季沙龙(1933年),〈肉店〉、〈坐妇〉(黄衣)、〈画室〉入选日本二科会, 〈野良〉、〈收获〉受二科赏,受推荐为二科会会友。组织立型洋画同人展出于东京银座三昧堂。〈店先〉参加日本纪元二千六百年奉祝展。

1982年以〈红衣〉、〈影〉和〈黑皮包〉(著红衣的小女儿)三幅画作,参加行政院文建会假台北国父纪念馆画廊举行的“年代美展——资深美术家作品回顾”展。 除了多次入围日本、欧洲、台湾的重要展览,更组织中华民国台湾南部美术协会,成为南台湾美术最重要的前辈画家推手之一。

2004年,作品〈红衣〉及〈鱼店〉制作中华民国邮票。目前有162件作品寄藏于高雄市立美术馆,〈阿里山日出〉及〈岩〉设置于高雄市立美术馆大厅长期展示。同年,高雄市立美术馆办理向前辈艺术家致敬“空谷中的清音——刘启祥”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刘启祥毅然放弃在日本已逐渐踏稳的艺术根基而踏上归乡之路。然而对一位艺术家而言,故乡南台湾的大环境并不利于艺术创作的蕴生和发展。 刘启祥除实际参与美术活动的行政工作:制定简章、募集奖项、收件、评审、布展、品评作品外,也砥砺自己每年提出作品展出,艺术史学者颜娟英:“刘启祥以专业画家的素养周旋于业余画家、爱好者、初学者,总是尽最大的耐心,以身作则并尽力帮忙同好。”正是基于故乡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使刘启祥在纯粹追求艺术目标之外,滋生出关怀社会及家园的使命感。

鱼店
2004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鱼店:为留法时期代表作之1,独特的空间分割法及优雅的造型与色彩笔触,颇能吸引观者凝注的目光。原画为油墨,画布117 x 91公分。

谢稚柳(1910年-1997年),原名稚,字壮暮、稚柳,号迟燕,后以字行,江苏武进(常州)人,中国画家。

1910年生于常州,年少时随江南名字者钱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谢稚柳是现代著名的书画大家,也是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用笔意境在六朝唐宋间,尤擅山水、花卉、人物。余事诗文,雅洁清丽。谢稚柳还精于书画鉴定。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及国立重庆艺专教授、上海博物馆顾问。26岁以后,他移居重庆,与张大千、沈尹默等书画界的名人交往,并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这时他曾陪同张大千同赴敦煌研究敦煌壁画,从此领悟到美丽的中国隋唐古代艺术,并融合了自己的风格,便著书立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思想,开始了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生活。1940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溪山高远,1972 谢稚柳作
竹禽图,1986 谢稚柳 陈佩秋合作
重岭幽壑图卷,1950年代后期 谢稚柳作
2023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静观楼 (6+2MS-2,4,MS2)

萧淑芳(1911年-2005年)女,祖籍广东省香山县,生于天津。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画家吴作人的妻子。

扶桑 萧淑芳作
1982 中国 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 (2-2)

甘长龄 (1911-1991) : 澳门卓有成就的前辈水彩画家,亦是20世纪后半叶澳门画坛当之无愧的一位代表人物。他自幼爱好美术,与中国水彩画的先驱人物徐咏青先生结下师徒之缘。学成后,从未间断挥毫,水彩画另具风格,其技以实而师大自然之妙谛。

渔船 甘长岭作
议事亭前地 甘长岭作
康公庙 甘长岭作
岗顶剧院 甘长岭作
卢廉若公园 甘长岭作
2014 澳门 甘长岭眼中的澳门 (4+1MS全)
渔港风情 甘长岭作
邮票图左下:宝血女修院 甘长岭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5,MS)

关万里(1912.7 - 1983.12),号松山老人,广东顺德人,擅国画。 1930年间进入“春睡画院”随画家高剑父学习。 曾任澳门美术研究会副主席,澳门美术协会副主席。 澳门颐园书画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多次参加香港、澳门两地的美术联展。

关万里才情高迈,能游走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其为“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门人。兼擅多能,系二十世纪澳门画坛集大成的人物。

梁仲宪、关万里、司徒奇、崔德祺、林近合作 颐园写生图 1962
黄蕴玉、关万里、余君慧、周湃云、招文峰、谭允猷、甘恒、陈志威、崔德祺、林近合作 九秋祝寿 1982
2013 澳门 澳门中国书画前辈名家 (6+1MS-1,3)
柳荫独钓 关万里作
边纸左侧:神仙鱼 关万里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4,MS)

关山月(1912年10月25日-2000年7月3日),原名关泽霈,广东阳江人,中国著名画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并称为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著名画家。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为了纪念关山月的艺术成就,在深圳福田区莲花山对面建有关山月美术馆。

梅花 关山月作
1982 中国 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 (2-1)
秋溪放牧 关山月作
2018 中国 当代美术作品选(二)(3-2)

李仲生(1912年11月11日-1984年7月21日),是一位出生于广东韶关的艺术教育家。为「东方画会」的精神导师,对台湾现代绘画运动影响深远。

作品057
2018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作品057:画作以编号为名,期观者避免受名称、自然之形的干扰,能纯粹欣赏画面上跃动的红、黄、黑等色彩与线条的流动,感受作者创作时的精神氛围与心象世界。

崔德祺,(1912年-2007年10月24日),祖籍广东新会双水崔家坑,艺术家、商人,第一届澳门立法会议员。擅长国画。

梁仲宪、关万里、司徒奇、崔德祺、林近合作 颐园写生图 1962
黄蕴玉、关万里、余君慧、周湃云、招文峰、谭允猷、甘恒、陈志威、崔德祺、林近合作 九秋祝寿 1982
崔德祺、司徒奇、黄浩明合作 秋光素心图 1959
青鸟报春来 1956 崔德祺作
英雄长歌 1974 崔德祺作
2013 澳门 澳门中国书画前辈名家 (6+1MS-1,3,4,5,6)

陈永森(1913年-1997年)出生于台南名望之家,父亲陈瑞宝是日治时期声名颇高的神像雕刻师。正当就读长荣中学时,适逢留日归来的艺术家廖继春任教该校,成了陈永森的绘画启蒙老师。而在绘画作品连续两回入选台展,信心满腹时,第三次却落选,使他大受刺激,发愿到日本学画并立誓取得最高奖,否则不再回乡。

虽然住在日本却不是日本人的自我提醒,让陈永森片刻都不敢放松,他进入日本美术学校日本画科的同时,也深入日本画儿玉希望的私人画塾希望塾作为入室弟子,而他的勤奋用功单从他学成日本画科之后马上再考入油画科,油画科学毕再进工艺科,然后再接再厉又研究雕刻的这种学习历程即可完全了解。一直到去世之前,他未曾改变过活力充沛、热力十足的生活步调,得到了非比寻常的艺术成就。

白鹭涉河塘 陈永森作
2019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白鹭涉河塘:画作以没骨法画较具象的白鹭和荷花,另以半抽象简化的弧线分割手法表现绿叶和梗,造形意味很浓。勾勒荷叶的几条墨线,看似不经意,却是准确合理又简练。创作年代1984年,媒材为胶彩、纸本,尺寸195.5 x 149.5公分。

陈庭诗(1913年11月28日-2002年4月15日),笔名耳氏,福建长乐人,已故故宫研究员楚戈称他是艺术上的“国宝” ,前高雄美术馆馆长李俊贤和艺术评论家陆蓉之不约而同认为他就像是一部“美术史”。家族属福州望族,八岁时因为嬉戏不慎从高处跌下,以致损坏听觉。

生涯早期在躲避战火同时也透过艺术救国,辗转来台后又因为二二八事件的波及而暂停艺术创作。1957年开始以当时产量丰富的甘蔗板进行版画创作,将甘蔗板的特性发挥至极致,版画作品《蛰》在1970年获得第一届“韩国国际版画双年展”首奖。创作后期将重心转至现成物雕塑,以《约翰走路》一作名列《二十世纪的艺术》一书<铁与空间大师>篇章之中,在全球的二十世纪艺术史上留名。

一生创作版图多元,以版画、雕塑闻名,另有许多彩墨、压克力、诗及书法作品。逝世前授权“筌美术”及其相关友人成立“财团法人陈庭诗现代艺术基金会”,现存作品多由其保管收藏。另外,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辛辛那提美术馆、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皆有典藏其作品。

日与夜#10
2018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日与夜#10:画作以红、白、黑三原色和几何图形构成,在平衡对称的方与圆中,以斜切面、大小渐变对比的黑白色圆点形成动势,以虚实互映传达日月更迭、生生不息的意象。

卢云生先生(1913〜1968)又名卢云友。

梨子棚
2010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2-2)

梨子棚:画作描绘梨子花繁密盛开、结实累累,画面栩栩如生,造景意趣敦厚朴实。这幅具写实风格的作品,色彩饱满不俗艳,构图气势豪迈,并蕴含细腻巧思,曾获得第八届台展特选及台展赏。

张义雄(1914年5月28日-2016年5月27日)是台湾知名的画家,出身于台湾嘉义,家中七个兄弟排行第二,父亲曾当过老师,后来自己开店。张义雄曾跟随陈澄波习油画,旅居日本,法国,是第一位获法国艺术家年金的台湾艺术家,

张义雄早年因生活困顿,画作多采用粗重强烈的黑线条与色块,长居巴黎后,受到夏季昼长夜短及艺术之都的影响,画风转为明朗。2003年重回日本定居,画风渐转为细腻。作品除了静物、人物与风景,更常见刻划市井百态,流露对乡土的情感。

吉他
2019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吉他:画作中桌面上的物品看似不稳定地下滑,但因暗红色地面及三条粗黑色的桌脚托住重量,使构图上达到平衡,形成一种动势。创作年代1956年,媒材为油彩、画布,尺寸99.5 x 80公分。

黄水文(1914年 - ),号梅溪,嘉义北社尾人。

黄氏擅长描绘台湾气候及阳光变化下特有自然景物与植物的特征,充分表现对景写生的精神。其亦常以鸽子、狗等温顺之动物为主题,再加红花绿叶陪衬,刻画细腻有致,色彩浓艳,极具生趣。亦喜以向日葵为题材,曾多次入选「府展」。

南国初夏 黄水文作
2021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3)

黄水文〈南国初夏〉:画作描绘南台湾常见的椰子树,结实累累,叶子片片鲜明,晴朗的天空,几朵白云浮散其中,小鸟自由飞翔。整体画面构图,使人有一种炎炎夏日闲静感觉。创作年代1940年,媒材为胶彩、纸本,尺寸153.5 x 245公分。

林之助(1917年2月2日-2008年2月13日),台湾画家,被称为“台湾胶彩画之父”。

林之助为胶彩画画家,早年在日本及台湾参加展览,多以人物画为主。壮年以后转以花鸟画和风景画为大宗,中间有段时间画风改变,与“日本画的西画法”同步发展,广纳二十世纪西方大师的创作理念及技法,为胶彩画另辟蹊径。之后,逐渐回归到写实表现, 晚年作品创作量虽日渐趋缓,风格却更趋稳健。

除绘画以外,林之助并有图案设计的作品,主要是替美术教科书设计封面,亦留下许多草稿。还曾替台南大饭店描绘大厅壁画,现不存。

1969年,林之助为台中市立第七国民中学(今台中市立东峰国民中学)校舍墙面设计两幅壁画,作品以马赛克拼贴手法完成,由林之助亲自指导弟子谢峰生施工。作品介于具象与抽象表现之间,意涵为时值美国太空人登陆月球,期许学子重视太空发展及怀抱宽广宇宙观。1999年921大地震后,其中一幅毁损,现今仅存一幅。过去作品当中尚未留下设计者与施工者的姓名,2006年5月29日,经过林之助本人同意,在作品旁设置说明,并取名为“太空登月”。

暮红
2018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1)

暮红:画作尝试以立体派形式分割手法来重新诠释山景夕照,并利用单纯的浅绿、墨绿、土黄、米色、白色、褐色、黑色等多边形块面重组成紧凑相连的山丘树林,在红焰般的天空对比下,展露盎然生机。

饶宗颐,大紫荆勋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字选堂、伯濂、伯子[来源请求],号固庵,生于中华民国广东省潮循道潮安县,是国学家,在中国研究、东方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有成就。他与季羡林齐名,学界称为“南饶北季”。

除了学术的研究外,饶宗颐也擅长书法、书画、诗词、古琴,而且造诣极高,赢得甚高的评价。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认为:“先生法书上追汉魏,下迈苏黄。山水人物,尤苍茫澹远,自辟蹊径。而古文辞骈丽并擅,义正旨远,道德、文章、书画,辛亥以还,公其巨擎也。”季羡林教授对他的诗词非常赞赏:“选堂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世界五洲已历其四;华夏九州已历其七;神州五岳已登其四。先生又为性情中人,有感于怀,必发之为诗词,以最纯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挚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先生自谓欲为诗人开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能臻此境界者,并世实无第二人。”而人们对他书画的评价:“选堂先生的书画,清狂跌宕不可一世,温文雅逸莫之与京。在当代,只有溥儒有此浓馥的书卷气。但溥画失之枯硬瘠薄,其笔法过多‘作家’气。选堂先生笔墨丰润华滋,行笔自由放任;若无绳墨,却自有法度。”

《黄海虬松图》 饶宗颐作
《九松罗汉》 饶宗颐作
《闲中有富贵 寿外更康宁》 饶宗颐作
《泽润四方》 饶宗颐作
《摹唐人观音》 饶宗颐作
《金文录陈曼簠铭》 饶宗颐作
《荷花四屏》 饶宗颐作
2017 香港 饶宗颐教授画作及书法 (6+1MS全)

甘恒(1918-2004)澳门画家,原籍广东顺德。少年时期求学羊城,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后钻研中国画,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动物,尤以描绘苍鹰为著。定居澳门后,任澳门颐园书画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美术教育和创作,获澳门总督授予文化功缋勋章。曾数度举行个人画展,多次参加澳门美术界联展。1987、1989年入选全国第六、七届美术展。

富贵图 甘恒作
钟馗 甘恒作
布袋和尚 甘恒作
墨竹 甘恒作
松鹰 甘恒作
福娃献寿桃 甘恒作
2006 澳门 扇面 - 甘恒 (5+1MS全)
黄蕴玉、关万里、余君慧、周湃云、招文峰、谭允猷、甘恒、陈志威、崔德祺、林近合作 九秋祝寿 1982
2013 澳门 澳门中国书画前辈名家 (6+1MS-3)

郭士,潮安人,1919年生,在澳门美术协会,澳门教育文化艺术协会理事会任常务主席。擅油画、水彩及中国画。

帆船 郭士作
炮台一角 郭士作
老人之家 郭士作
关闸 郭士作
大三巴街 郭士作
1997 澳门 郭士眼中的澳门 (4+1MS全)
邮政局 郭士作
邮票图右侧:帆船 郭士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2,MS)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画家,艺术教育家,是首位获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的中国籍艺术家。吴冠中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油画师从方干民和吴大羽,国画师从潘天寿。吴冠中是二十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性人物,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与朱德群和赵无极被誉为“留法三剑客”。

维港写生 吴冠中作
乡情与乡愁 吴冠中作
水巷 吴冠中作
朱颜未改 吴冠中作
天涯 吴冠中作
双燕 吴冠中作
休闲 吴冠中作
2014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吴冠中画作 (6+1MS全)

《维港写生》(2002年):箱头笔水彩纸本‧高36厘米 阔58厘米。二○○二年,吴冠中应香港艺术馆邀请,来香港出席公开活动,向公众示范速写技巧。活动当日大雾笼罩香江,吴冠中只好凭记忆描绘维港景致。维港岸上建筑物林立,一幢紧贴着一幢,展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繁华热闹的景象。

《乡情与乡愁》(1991年):水墨设色纸本‧高69厘米 阔137厘米。吴冠中画过不少藤萝,多次绘画藤萝依墙生长的形态。藤萝卷曲缠绕的特性,牵动了吴冠中的思绪。画作表达的情思未尽、情结未解意境,源于其乡情与乡愁。

《水巷》(1997年):油彩布本‧高73厘米 阔60厘米。吴冠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看尽世间美景,却总觉得江南最美。水乡江南是吴冠中的故乡,他在画作中托物寄情,借江南美景表达异乡人思乡之情。对他来说,最美的,莫过于回忆中的故乡。

《朱颜未改》(2001年):水墨设色纸本 ‧高45厘米 阔48.2厘米。二○○○年前后,吴冠中追求以更简单的元素表达抽象意境。画作反映画家秉持个人的创作原则,不受外界影响,让人感受到其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热忱、追求和执着。

《双燕》(1981年):水墨设色纸本‧高69厘米 阔138厘米。画作以黑、白、灰为主色,展现江南宁谧和谐的一面。《双燕》启发了吴冠中探索糅合东西方艺术之道,他在一九八○年代致力钻研东方情思与西方艺术技巧的结合,展现简约单纯的美感。《双燕》是吴冠中众多珍贵画作中的经典。

《天涯》(2009年):油彩布本‧高100厘米 阔80厘米。吴冠中常以树喻人,更以树比喻人生。画作中两棵挺立瘦树,传达画家的心声︰步入晚年犹如爬上遗忘之岭,回顾前事,一片茫茫。

《休闲》(2010年):水墨纸本 ‧高66.2厘米 阔96厘米。画作以水墨呈现富韵律感的线条,给人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吴冠中致力探索东西方绘画意蕴与技巧,建立独特的画风。他的艺术风范在此画作中表露无遗。

高粱与棉花 吴冠中作
瓜藤 吴冠中作
水巷 吴冠中作
巴山春雪 吴冠中作
双燕 吴冠中作
鹤舞 吴冠中作
2020 中国 吴冠中作品选 (6全)

“高粱与棉花”与“瓜藤”两幅为木板油画,是1972年在河北石家庄市获鹿县(今鹿泉区)李村创作的农村题材油画,现收藏于上海中华艺术宫。

油画“水巷”表现了周庄的江南水乡风貌,创作于1997年,现藏于中国香港艺术馆。

水墨画“巴山春雪”的画面营造了春雪覆盖山川的壮美景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水墨画“双燕”取材于1980年浙江省宁波市的沿湖民居,在吴冠中众多以江南为题的作品之中,其最为得意的就是这幅“双燕”,现藏于中国香港艺术馆。

水墨画“鹤舞” 的画面布局零散有致,点、线、面完美结合,层次丰富,将中国水墨画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现藏于新加坡美术馆。

廖德政(1920年-),1920 年出生于台中厅葫芦墩(丰原),他的父亲廖进平是一位热心社会文化运动的人士,有强烈的正义感与民族意识,后因二二八事件受难失踪。自幼廖德政个性内向,对父亲的事业所知不多,倒是著迷于音乐、文学阅读之中,绘画的天赋也自然流露出来。他的水彩画作曾得到台中中学生美展特选,令他对美术的才能也产生了自信心。 1938 年自台中一中毕业,廖德政的家人希望他赴日学医,但是廖德政最后选择了东京美术学校,走向另一条艺术之路,并于毕业后返回台湾发展。或许是个性使然,廖德政的淡泊、内敛,除了从事教书的工作之外,一直专心研究创作不懈,不断在创作中探索出新的题目,解析色调与空间整体的本质。

廖德政的作品,特别能表现出台湾风土意境的美,尤其对台湾风景中常见的绿色与黄色,更是细心经营。为了掌握台湾四季绿意与潮湿空气的特质,画家采取层层叠色的效果,使作品推升至全新的境界;除此,廖德政拿手的还有桌上静物的描绘,从几个果子,即能见到画家在平凡中见不凡的功夫。

窗边 廖德政作
2018 台湾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2)

窗边:画作以红、白雅致的瓶花、水果形成稳定三角构图,窗外以大片的绿色调绘出朦胧的景致,让景色向远处推伸并映衬主题,整体明亮的色调铺陈着光影的流动,窗边的恬淡宁静油然而生。

谭智生 (1920—) 广东云浮人。 擅长水彩画、油画。 曾随李啸 山学习西洋画,毕业于肇庆高级师范学校。 历任石岐市民教馆美术部主任、澳门知行中学教师、澳门岭南中学美术教 师,并设有画室授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美术协会副会长、香港画家联会名誉会长。作品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和加拿大、日本等地展出。多次在澳门参加展览,1992年曾举行“谭智生水彩回顾展”。1993年获澳门政府颁发文化功绩勋章。1994年举行澳门专题水彩画展。 出版有《澳门情怀》画集。

妈阁庙 谭智生作
边纸下方:观音堂 谭智生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5,MS)

赵无极(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法籍华裔画家,擅油画,生于中华民国北京,祖籍镇江丹徒大港。赵无极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方干民与吴大羽。2002年,赵无极获选为法兰西艺术学院院士。赵无极与吴冠中、朱德群并称中国艺术界的“留法三剑客”。

1995 法国 艺术系列 (1全)

杜连玉,Herculano Estorninho (1921 - 1994),澳门画家。

1921年在澳门出生。他曾就读于圣何塞神学院和澳门利塞欧国家婴儿基金会。后来,他与Antóniode Santa Clara和Bordalo Borges一起学习绘画和构图。

他开始与路易斯·德米(LuísDemée)画水彩画,然后在布里吉特·莱因哈特(Brigite Reinhart)和澳门美术学院进修。

之后,他在奥地利维也纳应用美术学院与弗雷德里克·乔斯一起研究了应用美术。 1962年,他率先创立了彩虹艺术集团(GrupoArco-Íris)(彩虹艺术集团),并成为其创始成员之一。 1963年1月,在Leal Senado画廊,他参加了Frederic Joss和Tam Chi Sang的集体展览,随后于1964年2月取得了巨大成功,彩虹艺术家展览。从1965年开始,他在澳门,香港和葡萄牙的多个城市举办了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属于私人收藏和机构的一部分,包括葡萄牙的贝伦宫和里斯本的澳门故居,帝汶的帝力总督府,澳门艺术博物馆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的葡萄牙领事馆。

渔船 杜连玉作
城镇广场 杜连玉作
土地庙 杜连玉作
城镇风景 杜连玉作
贾梅士博物馆 杜连玉作
1996 澳门 杜连玉眼中的澳门 (4+1MS全)

萧如松(英文:Xiao Ru-Song,1922年9月20日-1992年4月14日),来自新竹县北埔乡,为台湾客家籍当代水彩画家;于1950年起,画风大致以印象、立体、野兽派等艺术作品,并融合传统东方书法的线条与笔触,创出独树一格的绘画风格。先后多次参加省展、台阳展、青云展、全省教职员美展均获得极高的荣誉,并得到省展免审查的认定。萧如松先生之画风大致以印象、立体、野兽派等艺术作品,其风景画以“画我家乡”、“焦彩水墨画”独树一格,并与其他风格交错并行。

画室
2019 台湾近代画作邮票 (4-4)

画室:画作以线、块面描绘宁静理性的画室空间,轻快的短笔触描绘瓶花与窗纱,在稳定的空间中迎接窗外的阳光,似轻柔地撩动观者的视觉。创作年代1969年,媒材为水彩、墨、纸本,尺寸72 x 100公分。

陈佩秋(1922年12月29日-2020年6月26日),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女,河南南阳人,中国画画家。

1944年考入位于重庆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1955年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90年于香港举办书画大展,出版《陈佩秋画集》。1994年《陈佩秋书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选登1952年至1992年的96幅作品。2000年1月陈佩秋画展于上海中国画院开幕。2002年2月“陈佩秋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获得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竹禽图,1986 谢稚柳 陈佩秋合作
旧稿新图册,1999 陈佩秋作
红叶秋蝉图卷,1961 陈佩秋作
2023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静观楼 (6+2MS-4,6,MS1)

陆昌,原籍香山县(今属中山市)石岐,生于澳门。澳门美术界知名人士。他毕生从事艺术创作,他的画作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技术嫺熟,笔法高超,在行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其早年从事西洋画,擅写人物,中年以后致力中国水墨画,将中、西技法融会贯通。

纪念碑 陆昌作:澳门 妈阁庙
红叶 陆昌作
庭院 陆昌作:澳门 八角亭图书馆
大树 陆昌作:澳门 普济禅院
远眺澳门的建筑 陆昌作
2012 澳门 陆昌眼中的澳门 (4+1MS全)
回巢 陆昌作
边纸左二列上侧:西湾堤畔 陆昌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1,MS)

江启明 (Kong Kai Ming)(1935年-),香港出生,原籍广东省花县,另名“江边草”[2]。是香港的艺术家、画家、美术教育家及报纸杂志艺术评论人,铜紫荆星章得主。

从1954年开始画下第一幅香港写生素描,之后便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多间美术会及大专院校之美术讲师,常被冠以“老师”称呼。其教授及绘画事业生涯,至今已逾半个世纪。香港,是其出生及成长的地方,怀着一份浓厚的感情。他每每透过画笔写生,把这个地方的历史变迁与生活文化记录下来,几乎把香港的每一角落都画遍了。

红磡机场隧道 (1989) 江启明作
旺角亚皆老街 (1990) 江启明作
观塘地铁站 (1989) 江启明作
湾仔电车总厂 (1989) 江启明作
广东道 (1991) 江启明作
铜锣湾白头教堂 (1986) 江启明作
香港仔 (1991) 江启明作
2016 香港 香港馆藏选粹 – 江启明素描作品(6+1MS全)

邓林 (1941年-)

紫藤花 広島県福山市・中川美術館 元所蔵
2002 日本 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 (2-1)

杨大名,字永光别号永耀,著名中国书画家。1949年12月出生广东省三水市人。

芬华灼灼
英花伴翠
富贵迭来
孔雀开屏
喜事重重
2018 澳门 鸟语花香 (4+1MS全)

廖文畅(1951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幼年移居澳门,为澳门著名画家。 曾从事电影广告制作及广告设计工作,获澳门邮政局特邀参与邮票设计。2000年始专心致志绘画创作。 历年参予澳门美术界的美术联展,如文化局、民政总署主办的“艺术节”、“艺术荟萃”、“全澳书画联展”、“艺术双年展”;和广东省美术协会﹑香港美术会﹑澳门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第一至第四届粤港澳水彩画邀请展。

作品以灵逸、写意脱俗著称,色彩浓淡含蓄层叠,笔触飘逸柔美,富饶诗意,在画布(画纸)上表达了现实中无法达致的理想境界。

着重独立思考,创作皆率性而为,没有任何框架,凭赤子之心,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绘画。主要从旅游、观摩大师作品中获取灵感与启发。希望以真诚的态度,透过画笔和色彩表达心中所想;期望以构图、意境平淡、朴实的创作风格得到欣赏者的共鸣。

卢廉若公园 廖文畅作
东望洋炮台和灯塔 廖文畅作
妈阁庙 廖文畅作
南湾大马路 廖文畅作
普济禅院 廖文畅作
大三巴 廖文畅作
西望洋山 廖文畅作
融和门 廖文畅作
1995 澳门 廖文畅眼中的澳门 (8全)

苏民,号法融,法名观水。20世纪50年代生于上海。祖父苏人权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画作《春郊试马》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奖。外祖父顾筱岩和父母都是名医。

苏法融11岁开始学画,师从曹雪薇、洪丕森、孟光、俞云阶、瞿榖量和孔伯基等名师。26岁创作《方志敏在狱中》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7岁被上海戏剧学院骋为美术系教授。1980年移居澳门。他的作品曾在京、沪、港、澳、东南亚等地展出。他独创的禅意画及陶瓷油画以佛像为主要题材,得到了佛教界人士的不少称誉。苏法融与恩师孔伯基一起开创了“宣纸油画”的艺术新领域。苏法融吸收西方油画要素,融入中国传统画的线条、意境和表现手法,大胆探索,创作出一系列风格独特、深具感染力的“宣纸油画”作品。佛像文化研究权威金维诺教授评价苏法融的画说:“既是敦煌,又非敦煌”。

2009 澳门 中西文化交汇艺术作品 (2全)

孙蒋涛,1960年生于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博士毕业。1993定居澳门,师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文俊先生。初习人物,后攻山水,喜作泼墨泼彩,落笔大胆,一气呵成,又博采众长,除了研究刘海粟、傅抱石绘画外,近年更是潜心吸收新金陵山水画派精髓,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开创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中一夜雨,石上飞流泉 孙蒋涛作
丹霞秋色 孙蒋涛作
苍翠神农架 孙蒋涛作
峡江金秋 孙蒋涛作
挂壁飞流图 孙蒋涛作
2016 澳门 中国山水画 (4+1MS全)

王伝峰 (1967年-)

源遠流長
2002 日本 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 (2-2)
魚水情・四季
2008 日本 日中平和友好条约30周年纪念 (10-7,8,9,10)

陆曦(1969年 - ),澳门人,现居北京,中国美协会员,澳门出生,曾任职广告设计及展览策划多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美术协会副会长。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大三巴牌坊,左为大三巴牌坊的天使石刻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妈阁庙
2017 澳门 镜海归帆图(一) (4+1MS全)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镜海归帆图(局部) 陆曦作 (左下)普济禅院(中,右下)大三巴牌坊(左上)妈阁庙(右上)圣老楞佐堂
2019 澳门 镜海归帆图(二) (4+1MS全)

澳门画家。

破晓时分 陈志威作:澳门 八角亭图书馆
霓虹半天 陈志威作:澳门 南湾建筑群
海洋风雨 陈志威作:澳门 西望洋山
寂静朝望 陈志威作:澳门 圣老楞佐堂
渔歌晚唱 陈志威作
2016 澳门 陈志威眼中的澳门 (4+1MS全)

吴鸣字喜雨,澳门画家,业医,也爱收藏及创作中国画。作为“澳门美术研究会”第二任理事长,其画深于传统。

晚节相期图 吴鸣作
边纸右侧:山水 吴鸣作
2016 澳门 澳门美术前辈画作 (6+1MS-3,MS)
《跋扈将军》
2012 香港 香港-法国联合发行邮票:艺术 (4-2)
跋扈将军
2012 法国 艺术(法国-香港联合发行) (4-2)

《跋扈将军》- 张义(1985年,香港)

  • 艺术/中国/当代.txt
  • 最后更改: 12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