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归属地区发行的商代文物古迹邮票。

商 卣
商 饕餮纹方尊
1961-1962 台湾 古物邮票 (18-1,16)

商 卣,铜器。通梁高24.8公分,深14.1公分,口纵6.8公分,横7.2公分,底径7.9公分,腹围33.2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 饕餮纹方尊,铜器。高45.2公分,深32.8公分,口径43.5公分,腰围97.4公分,重8,825公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铜提梁卣
1973 中国 出土文物 (12-11)

邮票画面上的这把卣,带梁通高39厘米,1970年2月在湖南宁乡黄材公社出土。器形精致美观,口部用犀角做装饰,上面有两尾鱼纹,下面为虬纹,腹部是鸱鸮形象图案,风格神秘,反映了商代的文化色彩。

父戊舟爵
矣父乙觥
戊箙卣
1964 中国 殷代铜器 (8-1,3,6)

父戊舟爵:爵长圆腹,圜底,前流后尾,流侧有伞形柱,兽首扳,三锥形足。器身起扉棱,两面均饰兽面纹,辅以三角纹和雷纹。流外侧有铭文“父戊舟”,一柱上有铭文“作尊”,表明“舟”是这件青铜器的所有者,为祭祀“父戊”做此爵。商周时期,“尊”既指一种盛酒器,又是对酒礼器的统称(共名)。此件器物的铭文“尊”是第二种含义。此爵的流与柱上分铸的铭文构成完整的内容,这在爵中十分少见。河南辉县诸丘出土。

矣父乙觥:“父乙”是殷代人祭祀时对父辈的称呼。“矣”据形隶定,现在各种字典里都没有这个字。“矣父乙觥”是一件古代流传品,器高29.5厘米,长31.5厘米,重4840克,器盖呈兽形,器腹饰有鸟形纹,体型平稳,制造精致。觥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牴角、双耳凌空翘起,两目圆睁,神态肃穆。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盖的中脊浮雕一条小龙,长体卷尾,两侧是凤纹,凤的前方各有一条小蛇。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这是一件形神兼备的青铜艺术珍品。父乙觥由盖、身、鋬和圈足等几部分组成。此器集多种动物纹样于一身,是将精美的艺术设计和器物的实用性高度统一的一件瑰宝。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戊箙[fú]卣是一件商朝青铜器,它通高33.3厘米,口纵13.7厘米,口横15厘米,底纵13.6厘米,底横16.7厘米,重6625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器盖内有氏族徽记“戊箙”二字,器内壁有图形文字“辰吴辰”。商朝有箙氏三个氏名铸于一器之例则未见。戊箙之器传世尚有戊箙父癸甗及戊箙父辛卣,唯无“辰吴辰”字。此器无被祭人名。商戊箙卣直颈、鼓腹、圈足,盖套于器口外,提梁是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的装法不同。盖的两侧挑出器外,器的四面皆出棱脊,增加了器的高大和稳重感。盖面饰兽面纹,提梁、盖沿及圈足各饰龙纹,颈部饰鸟纹,腹部是内卷角的大兽面,提梁两端为龙头。形制庄丽雄奇,纹饰深峻华美,是商朝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龙虎尊
1964 中国 殷代铜器 (8-4,7)

斝、龙虎尊为安徽阜南县小运河出土。

商 父癸鼎
1995 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纪念 (4-3)

父癸鼎:鬲鼎形制。立耳、方唇、唇下内缩,颈饰六节短扉棱与十二只横向蝉纹交错组成的横带纹,腹下依三足分裆,以足上扉棱为鼻心成三组卷角兽面纹,三柱足饰倒立的简化蝉纹。颈腹的主体纹上加镂纹样,其旁则以云雷纹饰地,造型雄浑、纹饰精美。器内壁有铸铭三字,右一字不识,当为族徽,左为「父癸」二字,可知此鼎为某家族铸以祭祀父癸之礼器。铭文书风雄劲,为晚商特色。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

四羊方尊
1964 中国 殷代铜器 (8-5)
四羊方尊
2009 中国 四羊方尊邮资片 PP190 (1全)
四羊方尊
2012 中国 国家博物馆 (2-1)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商 父丙角
1975 台湾 古代铜器邮票 (4-4)

商 父丙角:通盖高22.6公分,深7.4公分,长19.9公分,宽9.4公分,铭文3字,盖器皆同,盖铭在盖底,器铭在銴内。器身略作圆形,平底,口部有流有尾,尾端尖向上翘,旁有銴,銴端作兽首形,腹下有3尖形足,足身成等腰三角形,盖前端作兽首状,兽角缺一,盖中有半圜耳,作提取之用。盖与器身遍体均饰饕餮纹,间以雷纹,3足饰蝉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 文方鼎
商 子父辛爵
1976 台湾 古代铜器邮票 (4-1,4)

商 文方鼎:通耳高27.5公分,深11.8公分,口宽l9.8公分,底宽l8.2公分,铭文泐,仅存3字可辨,在口内。器作长方形,平底,口上有2立耳,腹下有4圆柱形足,口沿下饰夔纹1道,腹饰宽条饕餮纹,以雷纹为地,有8棱,分置腹之4角及4面正中。 4足上端各饰蝉纹​​。

商 子父辛爵:通柱高20公分,深10.2公分,口长16.3公分,口宽7.8公分,铭文3字,在銴内。器身作圆柱形,圆底,口部有尾有流,口上近流处有双柱对立,柱顶作圆帽状覆盖于顶端,旁有銴,銴端作兽首形,腹下有3尖形足,足身成等腰三角形。柱顶饰圆涡纹,器身饰饕餮纹,下饰云雷纹边,流饰云雷纹。

殷 甲骨文
1979 台湾 中国文字源流邮票 (4-1)

殷 甲骨文:甲骨文是殷代在龟甲或兽骨上所刻之文字,其记载多属当时王公问卜之卜辞,亦有少数记事者。 1899年在河南安阳县境殷墟旧址首被发现,为目前所能得见之中国最早文字,已成为研究中国文字最珍贵之资料。

商 饕餮乳钉纹青铜方鼎
2005 中国 商饕餮乳钉纹青铜方鼎邮资片 PP112 (1全)

商朝乳钉纹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发现于内城东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区,又称商乳丁纹青铜方鼎、杜岭方鼎。

乳丁纹青铜方鼎共两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已发现的体积最大的商代前期青铜器。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杜岭一号方鼎体形巨大,是已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重器。它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腹壁厚0.4厘米,重约82.55公斤。器身呈斗形方腹,口沿有凸棱稍平外折,方唇,两侧沿面上有对称的圆拱形立耳,微微外张,耳的外侧面呈凹槽形,凹槽内有三道圆拱形凸棱纹。鼎腹四壁偏上部装饰带状饕餮纹八组,其中四壁中间和四个转角处各有一组。每壁的两侧和下部装饰排列整齐的多排乳丁纹。下承4个圆柱形上粗下细的空足,每个足表的偏上处环绕饕餮纹两组,偏下部又各饰凸弦纹三周,足底圆鼓凸起。

杜岭二号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现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杜岭方鼎是已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是中国在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

商·伏鸟双尾青铜虎
2022 中国 虎形文物 (6-1)

商·伏鸟双尾青铜虎:商代,通长53.5厘米、通高25.5厘米、重6.2千克。截止2022年,是中国所见最大的先秦青铜虎,有‘虎王’之誉。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 绳纹陶罐
商 双耳瓦尊
1979 台湾 古代陶器邮票 (4-1,2)

商 绳纹陶罐:高12.5公分,口径17公分,腹围63公分,底径7公分。民国17年河南雀广武地区出土。罐腹饰绳叙,土质黝黑坚硬,含沙成份多,表皮粗糙,有质朴之感。罐形古拙,非车制。其制作年代应与彩陶、黑陶不相上下。确实年代尚无法肯定,约为西元前2000年之物。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

商 双耳瓦尊:高23公分,口径16公分,腹围68公分,底径12公分。民国17年河南省广武地区出土。双耳、阔肩、短颈、圆口微展,肩饰3角及直线划纹2环,敛腹,腹饰弦纹,问饰直线纹,圈足略展,尊外型端正,系车制,土质瓦灰,制作颇工。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藏。

商 凸缘玉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020 台湾 故宫玉器邮票 续2 (4-4)

商 凸缘玉璧:玉质稍暗,为商代常见的玉料。中孔甚小,璧面却薄而宽,璧面上有一圈一圈细微的同心圆,形制特殊而精致,为宗教礼仪重器所具有的特征,并非日常穿戴佩饰。

left|世界遗产标志 殷墟遗址是世界遗产。参见殷墟

石罄·商代
1954 中国 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第五组) (4-2)

邮票画面上的商代石磬,是1950年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商代晚期奴隶主大墓中出土的,长84厘米,高42厘米,厚2.5厘米,用青白大理石制成,正面雕刻着一只猛虎,背面有虎纹图案,因此又名“虎纹石磬”,磬上穿孔,其声悠扬动听,是一件颇为完美的古石磬。另外,邮票上的“罄”字应写成“磐”,两字虽有时通用,但用作乐器名称,则只能用“磬”而不能用“罄”。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妇好墓中出土5件长条形石磬,制作比较精细,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其中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编磬。这件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不同乐曲。

亚觚
1964 中国 殷代铜器 (8-2)
司母戊鼎
1964 中国 殷代铜器 (8-8)
司母戊鼎
2011 中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落成 JF101 (1全)
(左下)司母戊鼎
2012 中国 国家博物馆 (2-2)
司母戊鼎
2016 中国 殷墟 (3-2)

后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旧称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鼎腹内壁著有铭文“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母戊”是武丁妻妾妇妌(jǐng)的庙号。该鼎可能为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故又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复制补上),上有虎噬人图案,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容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县(今安阳市殷都区北蒙街道)武官村吴培文家的农地中出土。

货贝,铜贝
1981 中国 中国古代钱币(第一组)(8-1)

货贝,铜贝:图案采用了海产货贝和铜仿贝两种古钱币形象。海贝即海生的天然贝壳,是中国最早的实用货币。铜贝是仿海贝形状的青铜铸币。商代使用的海贝及仿海贝形铸造的铜质贝形货币,河南省安阳出土。

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左右的夏商时代,原始社会即将解体,奴隶社会逐步形成,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范围的逐步扩大,长期作为贵族装饰品的天然贝壳开始充当实物货币的主要职能,这便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货币,称为“货贝”。铜仿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

甲骨档案·商代龟甲
1996 中国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 (4-1)

甲骨档案·商代龟甲: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因而当时刻在龟甲上的人类活动记录,便成了最早的档案资料。龟甲除刻有占卜活动的卜辞外,还有记录刻辞和表谱刻辞,是当时的政事记录和商代王家的重要档案。邮票画面上的这块龟甲,是1991年10月从河南安阳花园村东的殷墟出土的一块完整的商代后期(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的刻辞卜甲,编号为“91花东H3.52”。卜甲长19厘米,宽11.5厘米,上面刻有54个字,内容是卜问一位地位很高的贵族外出打猎,能否遇到野猪、鹿等动物,以及能否将它们猎获。这块卜甲出土的窖穴长2米,宽1米,共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辞甲骨579片。特别珍贵的是这批甲骨以大版的卜甲为主,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这是自1899年、1936年和1973年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四次重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全国考古的十大新发现。画面背景为另一块殷墟出土的刻辞卜甲(《殷墟文字甲编》3918号),使图案更具阴冷神秘的时代特征。

大理石枭形立雕
牛方鼎
填朱卜辞龟腹甲
镶嵌绿松石兽面饰
玉人头饰
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
三节提梁卣
带刻辞鹿头骨
边纸:大理石枭形立雕
2014 台湾 中华古代文物 殷墟 (8+1MS全)

大理石枭形立雕:以立体技法雕出全身各部大样,再以凹线纹刻出眉,眼,羽毛,胸前兽面纹及翼上的夔纹,蟠蛇纹等。背后有直向凹槽,推测应为嵌在木造建筑上的装饰。

牛方鼎:长方形,四足两耳器身四面及四足上部有大而立体的牛首纹饰,长边面上的牛首两侧各饰有冠羽飞扬的鸟禽。器内底部有牛形铭文。为现存商代方鼎中少数大型品。

填朱卜辞龟腹甲:商代人卜问时,将正问,反问的卜辞刻写在甲骨上,成组对应,称「对贞卜辞」本件是卜问农作物会不会有好收成,卜辞中「韦」为贞人(占卜官)之名。

镶嵌绿松石兽面饰:全件为凸起的半立体兽面,背面有2梁交叉,可穿系皮革或绳索以青铜为底,铸出纤细的轮廓线,再镶嵌绿松石。本器可能为马冠饰,装饰在马的额头上。

玉人头饰:器扁平,造型为一侧面人头臣字形眼,低鼻梁,鼻头圆鼓,张口,上下牙齿齐整头上有卷尾形高冠,耳以简单线条勾勒成ç形,耳后有发饰或角状物向后及上方延伸。

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虎首人身,作跪姿,双手撑于双膝上虎头略仰,张口露出锯形齿与犬齿,两耳竖起以凹线纹刻出眼,鼻及虎身纹饰。背后有凹槽,可嵌在木造建筑上。

三节提梁卣:小口,长颈,器腹低矮,带圈足提梁外型与卣身弧度相合,以一蟾蜍形系链与器盖相连,两末端为兔首造型。颈部实为一件倒置并可分开的酒杯,设计极富巧思。

带刻辞鹿头骨:本件为商王帝乙,帝辛时期的鹿头骨刻辞,记载商王征讨方国后,回程在蒿地田猎,以获得猎物祭祀文武丁之事迹。目前考古出土的鹿头骨刻辞仅有两件,此为其一。

小全张图案:含前述8枚邮票,上,下2列连刷票间分别以大理石枭形立雕翼上蟠蛇纹,牛方鼎器底牛形铭文,填朱卜辞龟腹甲上卜辞及带刻辞鹿头骨上刻辞之拓印为过桥图案。版铭则以石枭立雕,龟腹甲卜辞及鹿头骨刻辞为图案设计。左上角为台北2015第30届亚洲国际邮展标志,以宣传该展于2015年4月24日至28日于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展览三馆展出。

以上文物均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
2016 中国 殷墟 (3-1)

王宾中丁•王往逐兕涂朱卜骨刻辞,商代, 牛骨。这片卜骨卜问旬日(十日)之内的凶吉,内容涉及祭祀、田猎、天象等诸多方面。刻辞书风雄健,气韵宏大,字大体端,笔画遒劲,是宾组二类甲骨的典范,也是商代晚期甲骨刻辞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玉器
2016 中国 殷墟 (3-3)

1)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馆官网典藏台湾
  • 文物/中国/商朝.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