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这里所列的是中国及其归属地区发行的元代文物古迹邮票。

简仪
2011 中国 古代天文仪器 中国-丹麦联合发行 (2-1)
简仪
2012 丹麦 古代天文仪器 中国-丹麦联合发行 (2-2)

简仪(英文:abridged armilla),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给熔化了。现在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年到七年(公元1437-1422年)间的复制品。

简仪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365.25 日分度。简仪的赤道装置用于测量天体的去极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标),与现代望远镜中广泛应用的天图式赤道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它由北高南低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极轴,围绕极轴旋转的是四游双环,四游环上的窥管两端安有十字丝,这是后世望远镜中十字丝的鼻祖。极轴南端重叠放置固定的百刻环和游旋的赤道环。为了减少百刻环与赤道环之间的摩擦,郭守敬在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这种结构与近代“滚柱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简仪的地平装置称为立运仪,它与近代的地平经纬仪基本相似。它包括一个固定的阴纬环和一个直立的、可以绕铅垂线旋转的立运环,并有窥管和界衡各一。这个装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简仪的底座架中装有正方案,用来校正仪器的南北方向。在明制简仪中正方案改为日晷。

元 • 朱碧山款银槎
2022 香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6+2MS-3)

元 • 朱碧山款银槎:此槎以白银制,一道人斜坐于形如老树杈枒的槎上,仙风道骨,形象生动,兼具传统绘画与雕塑特点。朱碧山是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以善制槎杯闻名。

元代·双凤纹罐
元代·龙凤纹扁壶
1981 中国 中国陶瓷磁州窑系 (6-4,5)

元代双凤纹罐及元代龙凤纹扁壶亦属稀世珍品,其原件在近年出土。器皿造型上的龙纹,张牙舞爪,矫健有力,再配以旁边绘就的云纹,宛若矫龙戏云海,十分生动,使人有云气扑面而来之感。而凤纹则线条简朴而酣畅,尾翼飘飘,翅击长空,在云纹的衬托下,更显其潇洒大方的姿态。

磁州窑详细介绍参见磁州窑

青花凤首扁壶
1973 中国 出土文物 (12-1)

青花凤首壶,高18.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8.3×4.6厘米,它是景德镇的代表作。1970年10月,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元代窖藏出土。壶嘴作凤头状,腹部绘两翼,其下填以缠枝莲花,椭圆形小圆足,构思别致,设计巧妙。

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
1991 中国 景德镇瓷器 (6-2)

景德镇窑详细介绍参见景德镇窑

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1959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为国宝级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青花瓷为元景德镇窑代表瓷器,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元·葫芦瓶
1998 中国 龙泉窑瓷器 (4-3)

龙泉窑详细介绍参见龙泉窑

元·葫芦瓶:系国家一级文物,1984年3月在浙江青田县百货公司窑藏出土,现藏于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瓶高30cm,口径4.4cm,足径7.5cm。该瓶由两截粘合而成,其形为上小下大的束腰式葫芦,造型新颖别致,既端庄又不失滋润,下腹部釉面有开片,外底有两层修饰,圈足无釉,呈朱红色。

元·双耳炉
元·双耳连座瓶
1999 中国 钧窑瓷器 (4-3,4)

钧窑详细介绍参见钧窑

元·双耳炉:高42.7cm,197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出土。此炉通体润釉,以天青为主,与月白交融,犹如蓝天白云,蔚为壮观。它以堆贴的手法,在颈部装饰3个麒麟纹,腹部贴有兽面和铺首衔环等纹饰。在正面的两个麒麟之间,有凸出的一块方形题记,上面阴刻有“已酉年九月十五日小宋自造香炉一个”的楷书铭文,据此可知,此炉系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时的作品。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

元·双耳连座瓶:高63.2cm,口颈23.5cm。1972年出土于北京后桃园元代遗址。此瓶口沿呈花瓣形,颈细长,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5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有对称虎头图案,额有“王”字。造型考究,青釉匀净,紫斑浓重,是元代钧瓷的代表之作。现藏首都博物馆。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2013 中国 景泰蓝 (6-1)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通高:28.4cm,口径:17.1cm。炉为圆形,双冲耳,鼓腹,三圆柱形足,造型似青铜鼎,朴实庄重,炉内置铜镀金胆。炉腹上部以一道镀金弦纹线将炉体图案界为两部分,线上部以绿色珐琅为地,饰白色菊花纹12朵;线下部以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莲花纹6朵。三足均以蓝色珐琅为地,饰彩色菊花纹。元代掐丝珐琅器的图案装饰多以盛开的缠枝莲为主题纹饰,其特点是缠枝莲花朵舒展饱满,枝叶肥厚,并衬以小花苞。图案布局疏朗,掐丝线条奔放有力。珐琅质地细腻洁净,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绿、绛黄等几种颜色更为耀眼夺目,似用进口珐琅釉料烧造。此炉是元代掐丝珐琅器的代表作。

元•剔红紫萼圆盘
1993 中国 中国古代漆器 (4-3)

“元•剔红紫萼圆盘”,剔红属雕漆工艺,即在原漆层的胎型上剔刻花纹的技法。此件剔红圆盘为传世之作,直径27厘米。朱漆坚厚,盘面雕紫萼3朵,叶片粗大、构图饱满。底外有针刻“张成造”款文3字,现存于日本大津市圣众来迎寺。

元 • 剔红水仙花纹盘
2022 香港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6+2MS-2)

元 • 剔红水仙花纹盘:剔红,意思是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至所需厚度后,再雕刻花纹的做法。盘面满雕线条流畅回旋的水仙花叶,数朵水仙花俏立枝头,具有凌波风姿。漆器是宫廷常见的器物,其中的雕漆工艺品由于漆色纯正,花纹立体,内容丰富,深受皇室喜爱。水仙花一般开花于冬末春初,古代文人喜爱它金盏银台的绰约形态与上黄下白的清雅色彩,将之比喻为湘夫人和洛神等形象。

  • 文物/中国/元朝.txt
  • 最后更改: 16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