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鹦鹉族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Yellow-headed amazon,学名:Amazona oratrix),又名黄头亚马逊鹦鹉或黄冠亚马逊鹦哥,是墨西哥及中美洲北部一种濒危的鹦鹉。它们长35-38厘米,主要呈绿色,尾巴短小,头部黄色。它们栖息在红树林或近河流的森林。它们有时被认为是黄冠亚马逊鹦鹉的亚种。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连同黄颈亚马逊鹦鹉曾被分类为黄冠亚马逊鹦鹉的亚种,但基于黄色羽毛的数量、脚及喙的颜色、双黄头亚马逊鹦鹉与黄冠亚马逊鹦鹉之间不会交配,又黄颈亚马逊鹦鹉与黄冠亚马逊鹦鹉同时存在于洪都拉斯北部,它们最终被分类为独立的物种。

在洪都拉斯北部的群落,其头部、颈部及冠的黄毛羽毛各有不同,但淡色的喙及雏鸟的羽毛都较接近双黄头亚马逊鹦鹉。这使得分类的情况更为复杂。于1997年,在此处发现了双黄头亚马逊鹦鹉的亚种A. o. hondurensis。而在海湾群岛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亚种A. auropalliata caribaea与这个亚种似乎相对接近,两者都有较淡色的下颌,显示它们之间有着基因流。若然确定,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物种。另外,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两个亚种A. a. caribaea及A. a. parvipes比其指名亚种更接近双黄头亚马逊鹦鹉,肩膀上都有红色的羽毛。另外,饲养下的这些物种都有混种,而DNA的系统发生学分析并不支持分裂为不同的物种。

双黄头亚马逊鹦鹉
2016 印度 (6-6)

黑嘴亚马逊鹦鹉(Black-billed amazon,学名:Amazona agilis)

黑嘴亚马逊鹦鹉
黑嘴亚马逊鹦鹉
黑嘴亚马逊鹦鹉
黑嘴亚马逊鹦鹉
2006 牙买加 (4全)

红尾鹦鹉(Red-tailed amazon,学名:Amazona brasiliensis),又名红尾亚马逊鹦鹉或红尾亚马逊鹦哥,是一种鹦鹉。它们是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及巴拉那州海岸区的特有种。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及被捕猎作宠物等威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于1991年至1992年,估计它们只有少于2000只。随着不同的保育计划,它们的数量已回升至约6600只。

红尾鹦鹉重约425克及长35厘米。它们的尾巴上有一红色的阔带,但只有在下看或张开尾巴时才能看到,末端亦有黄色的阔带。外飞羽底呈深紫蓝色,尖端深蓝色。身体羽毛主要是绿色,而喉咙、两颊及耳部都是紫蓝色的,前冠红色。喙呈黄灰色,尖端黑色,眼睛周围呈淡灰色,瞳孔橙色。雏鸟的颜色较沉,而瞳孔则是褐色的。

红尾鹦鹉栖息在大西洋森林近岸的森林、林地及红树林。它们差不多只生活在低地,一般海拔低于200米的地方,但有些也会在海拔700米的地方出现。

红尾鹦鹉
1980 巴西 (4-1)

红胸鹦鹉(Vinaceous-breasted amazon,学名:Amazona vinacea),又名红胸亚马逊鹦鹉或红胸亚马逊鹦哥,是分布在阿根廷、巴西及巴拉圭的鹦鹉。

红胸鹦鹉色彩鲜艳,长30厘米。它们主要呈绿色,前额红色,颈背蓝色,胸部像葡萄红色。

红胸鹦鹉非常稀少。它们只栖息在阿根廷、巴西及巴拉圭的几个地区。它们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潮湿森林、山区森林及种植林。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

红胸鹦鹉
1980 巴西 (4-2)

红眼镜亚马逊鹦鹉(Red-spectacled amazon,学名:Amazona pretrei),又名红眼镜亚马逊鹦哥、红绣眼鹦鹉或红眶亚马逊鹦鹉,是分布在阿根廷、巴西及巴拉圭的鹦鹉。

红眼镜亚马逊鹦鹉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的干旱森林、潮湿低地森林、潮湿山区森林、干旱大草原及种植林。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

红眼镜亚马逊鹦鹉
1980 巴西 (4-4)
红眼镜亚马逊鹦鹉
1996 阿根廷 (4-2)

白额亚马逊鹦鹉(White-fronted amazon,white-fronted parrot,spectacled amazon parrot,学名:Amazona albifrons)

白额亚马逊鹦鹉
1984 伯利兹 (4-1)

斑点亚马逊鹦鹉(Southern mealy amazon,southern mealy parrot,学名:Amazona farinosa)

斑点亚马逊鹦鹉
1984 伯利兹 (4-3)
斑点亚马逊鹦鹉
2002 苏里南 (12-12)

红眼亚马逊鹦鹉(Red-lored amazon,red-lored parrot,学名:Amazona autumnalis)

红眼亚马逊鹦鹉
1984 伯利兹 (4-4)

(Yellow-crowned amazon,yellow-crowned parrot,学名:Amazona ochrocephala)

1962 委内瑞拉 (6-1)
1969 巴拉圭 (9-7)
2002 苏里南 (12-2)

圣卢西亚亚马逊鹦鹉(Saint Lucia amazon,Saint Lucia parrot,学名:Amazona versicolor),又名圣卢西亚亚马逊鹦哥或圣卢西亚鹦鹉,是圣卢西亚特有的一种鹦鹉,也是当地的国鸟。

圣卢西亚亚马逊鹦鹉栖息在亚热带或热带的潮湿山区森林。它们受到失去栖息地的威胁,其数量由1950年代的1000只急速下降至1970年代的150只。自此国家就有保育计划来保护它们,至1990年,它们的数量已回升至350只。

圣卢西亚亚马逊鹦鹉
1994 联合国 (12-6)

黄肩亚马逊鹦鹉(Yellow-shouldered amazon,yellow-shouldered parrot,学名:Amazona barbadensis),又名黄肩鹦鹉或黄肩亚马逊鹦哥,是一种鹦鹉。它们分布在委内瑞拉北部的干旱地区、玛格丽塔岛、布兰基亚岛及博奈尔岛。它们已从阿鲁巴及库拉索灭绝。

黄肩亚马逊鹦鹉主要呈绿色,长约33厘米。它们的前额及眼端白色,冠、眼部、耳底及下巴都是黄色的。眼睛周围白色。大腿及双肩黄色,但较难察觉。喉咙、两颊及腹部都带点蓝色。飞羽端深蓝色,眼状斑红色。喙呈灰色。

黄肩亚马逊鹦鹉
1993 委内瑞拉 (2-1)

帝王亚马逊鹦鹉(Imperial amazon,Dominican amazon,sisserou,学名:Amazona imperialis),又名帝王亚马逊鹦哥或帝鹦鹉,是一种绿紫色的鹦鹉。它们的亚马逊鹦鹉属中体型最大的,长达51厘米。它们的背部绿色,颈部紫色,尾巴红色而末端绿色,下身紫色。雌鸟及雄鸟相似。

帝王亚马逊鹦鹉是多明尼克加勒比海岛屿上山区森林的特有种,且是多明尼克的国鸟。它们主要吃果实及种子。它们在空心树中筑巢。

由于数量稀少、持续失去栖息地、被捕猎及当地受飓风吹袭,帝王亚马逊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它们也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及二的保护。

帝王亚马逊鹦鹉
1984 多米尼克 (4-2)

红颈亚马逊鹦鹉(Red-necked amazon,red-necked parrot, Dominican blue-faced amazon, lesser Dominican amazon, Jaco parrot,学名:Amazona arausiaca),又名红颈亚马逊鹦哥或多米尼加鹦鹉,是多米尼加特有的一种鹦鹉。

红颈亚马逊鹦鹉是绿色的,身上散布多种颜色。喉咙上有红色的羽毛。

红颈亚马逊鹦鹉
1984 多米尼克 (4-4)

(Blue-cheeked amazon,blue-cheeked parrot,Dufresne's amazon,学名:Amazona dufresniana)

2002 苏里南 (12-4)

古巴亚马逊鹦鹉(Cuban amazon,Cuban parrot,rose-throated parrot,学名:Amazona leucocephala),又名古巴亚马逊鹦哥、古巴白额鹦哥或古巴鹦鹉,是分布在古巴、巴哈马及开曼群岛的鹦鹉。

古巴亚马逊鹦鹉呈中等身型,长28-33厘米。它们主要呈绿色,双翼上有一些蓝色的羽毛。两颊及喉咙呈粉红色,前额及眼圈白色。不同岛屿上的群落或不同的亚种的头部有着不同的颜色。喙呈灰色,耳上的羽毛黑色。腹部呈深红色。雏鸟的腹部有些许或没有红色,两颊及颈部的粉红色部分较少。

古巴亚马逊鹦鹉共有4个亚种:

指名亚种(A. l. leucocephala):分布在整个古巴及青年岛。

巴哈马群岛亚马逊鹦鹉(A. l. bahamensis):分布在巴哈马,共有两个群落,一个在阿巴克,而另一个在伊纳瓜群岛。

开曼岛亚马逊鹦鹉(A. l. caymanensis):分布在大开曼。

开曼巴克岛亚马逊鹦鹉(A. l. hesterna):分布在开曼布拉克及小开曼。

另外分布在古巴西部及青年岛的西古巴亚马逊鹦鹉(A. l. palmarum)因其标本羽毛呈较深的绿色,故曾被认为是一个亚种。但是于1928年重新评估后发现,标本的颜色差别是因保存方法造成的,而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分别。

亚种 开曼岛亚马逊鹦鹉
亚种 开曼岛亚马逊鹦鹉
亚种 开曼岛亚马逊鹦鹉
亚种 开曼岛亚马逊鹦鹉
1993 开曼 (4全)
古巴亚马逊鹦鹉
2009 乌克兰 (1MS全)

(Yellow-billed amazon, Jamaican amazon,学名:Amazona collaria)

1980 牙买加 (6-3)

紫蓝金刚鹦鹉(Hyacinth macaw,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是金刚鹦鹉属中,以至到鹦形目中体型最大的种,但它们的体重不及新西兰的鸮鹦鹉。它们独特的体型、颜色和行为,使其成为金刚鹦鹉属中最受自然学家注目的品种,不幸的是,宠物饲养者也同样喜爱紫蓝金刚鹦鹉。鸟类贸易的需求对野生鹦鹉的数目造成严重的威胁。

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皮肤。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紫蓝金刚鹦鹉的体长可达1米,重达1.4至1.7公斤。翼展达1.3至1.5米。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果实及蔬菜。有八个品种的棕榈科植物是它们主要的食粮。此雀鸟于树洞内筑巢,一窝约2或3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是父母只会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因无法和兄弟姊妹争食物,通常会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而且乌鸦、犀鸟和一些哺乳动物会把蛋吃掉,幼鸟与父母生活约半年后便会离开亲鸟,七岁后会成熟并开始繁殖。

紫蓝金刚鹦鹉
1993 巴西 (2-1)
紫蓝金刚鹦鹉
1999 联合国 (12-2)
紫蓝金刚鹦鹉
2001 巴西 (4-1)
紫蓝金刚鹦鹉
2011 英国 (14-12)
紫蓝金刚鹦鹉
2014 法国 (2-2)
紫蓝金刚鹦鹉
2016 印度 (6-3)

蓝黄金刚鹦鹉,又名琉璃金刚鹦鹉(Blue-and-yellow macaw,学名:Ara ararauna)属于鹦鹉科中的金刚鹦鹉属。生长于南美洲的沼泽森林,由巴拿马南部至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一带。但可能已绝迹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它们的身长可达76至84厘米,重约900至1300克。鸟身为亮丽的蓝色,前额有少许绿色羽毛,脸部有着白色的皮肤,皮上有横向黑色的细羽毛;耳孔旁边的羽毛、前胸、下腹以至尾巴为黄色,尾巴上方为蓝色,而鸟喙呈黑色,可咬开坚硬的果壳。

蓝黄金刚鹦鹉
1958 厄瓜多尔 (4-1)
(左)蓝黄金刚鹦鹉
1969 巴拉圭 (9-8)
(右)蓝黄金刚鹦鹉
1975 新加坡 (4-4)
蓝黄金刚鹦鹉
1975 民主德国 (8-1)
蓝黄金刚鹦鹉
1984 苏联 (5-5)
右:蓝黄金刚鹦鹉
1989 巴拉圭 (6-6)
蓝黄金刚鹦鹉
1990 圭亚那 (4+2MS-2)
蓝黄金刚鹦鹉
1991 墨西哥 (2-2)
蓝黄金刚鹦鹉
1991 苏里南 (2-2)
蓝黄金刚鹦鹉
2001 埃及 (4-3)
蓝黄金刚鹦鹉
2016 印度 (6-2)

绿翅金刚鹦鹉(Red-and-green macaw,学名:Ara chloroptera) 该种分布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北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在外形上绿翅与绯红金刚鹦鹉很接近。最大的区别在于绯红身上的颜色排布为红黄蓝,该种为红绿蓝。因此也有将该种称为红绿金刚鹦鹉的习惯。

绿翅金刚鹦鹉
1986 台湾 (1全)
绿翅金刚鹦鹉
1989 巴拉圭 (6-1)
绿翅金刚鹦鹉
2002 苏里南 (12-9)

黄领金刚鹦鹉(Yellow-collared macaw,学名: Ara auricollis),分布巴西中部、波利维亚的东部和北部、巴拉圭的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

鸟体为绿色,前额以及脸颊附近为黑褐色,头部到颈部带点蓝色的色调,颈部后方带有一条横向的黄色羽毛;主要飞行羽为蓝色,翅膀内侧的羽毛为橄榄黄;尾巴上方的羽毛为红棕色,尖端带有蓝色,内侧为橄榄黄;鸟喙为黑色尖端带有点腊黄,虹膜为橙色。  黄领金刚(Yellow-collared Macaw)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其颈部后方有一片黄色的羽毛。也有人称他们为黄颈金刚(Yellow-Naped Macaw)、金颈金刚(Gold-Naped Macaw)以及卡辛氏金刚(Cassins Macaw)。他们是迷你金刚中体型第二大的(仅次于栗额金刚),主要生活在中南美洲,是非常能适应不同栖息环境的鸟。在1970年代,黄领金刚在鸟类饲养的领域中是很稀少的品种。在1920年的早期伦敦动物园在户外饲养了一对黄领金刚,那时候还很少人知道关于黄领金刚这种小型金刚的信息,直到近年来他们才在繁殖界被人广泛的饲养。黄领金刚有着迷你金刚的体型,却和大型金刚一样的聪明活泼,语言能力甚至也不输给大型金刚,叫声更是比大型金刚小了许多,温驯友善,很容易学会很多小把戏,对于那些喜欢大型金刚友善外向的个性,却没有足够空间和金钱、又无法忍受巨大音量的人来说,黄领金刚绝对是最佳的选择。也因为这些优点,他们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是迷你金刚中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   黄领金刚的叫声虽然不如大型金刚那般震耳欲聋,但是有时候单独饲养的黄领金刚会因为缺乏陪伴而变的非常吵杂,除此之外他们的个性顽皮好动、相当容易适应新环境和信任饲主,是非常适合居家饲养的宠物鸟。 体形尺寸 38cm习 性 黄领金刚在野外的数量还算普遍,因为他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对于很多环境巨大的改变都能够尽量接受,几乎各种有树木的林地都可以看见他们。气候潮湿的森林、沿着水源的森林地带、只有少数孤木的干燥草地都是他们活动的范围。有时候农耕区也可以见到他们的踪迹。他们是群聚性很高的鸟种,通常都是成对或是以10-20只的小群体行动,有时候在繁殖季节的晚上可以见到高达500只的鸟聚集在栖息的树木附近。通常会为了抢夺最佳的栖息场所而争吵不休,虽然他们的音量不若大型金刚,但是群聚时发出的声音仍然相当吵杂,也相当容易被发现。

黄领金刚鹦鹉
1976 阿根廷 (2-2)

绯红金刚鹦鹉,又名五彩金刚鹦鹉(Scarlet macaw,学名:Ara macao)属于鹦鹉科中的金刚鹦鹉属。分布范围包括墨西哥南部地区到巴拿马及南美洲南部的热带森林到玻利维亚东部。是金刚鹦鹉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

体长约85厘米,体重1000克。寿命约50年。绯红金刚鹦鹉从额到枕部、颈、背部和尾巴的羽毛都是绯红色。只有翅膀上覆盖着黄色羽毛,以及深蓝色的初、次级飞羽。喙的上部为肉色,下部铅灰色,趾铅蓝色。 绯红金刚鹦鹉与绿翅金刚鹦鹉非常相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绿翅金刚鹦鹉翅膀上红色与蓝色交界处是绿色,而绯红则为黄色。

受到鸟类贸易的影响,绯红金刚鹦鹉已列入华盛顿公约一级濒危绝种名单。

绯红金刚鹦鹉在野外时喜欢跟蓝黄金刚鹦鹉及绿翅金刚鹦鹉作伴,性格活泼,较为吵闹及喜欢沐浴,需要较大的空间飞翔。喙的力量强大,需要关在金属笼子中。语言学习能力并不强。主要食物为果仁,种子。

绯红金刚鹦鹉3岁便可以繁殖,繁殖季节从每年的11月开始到来年5月结束。一窝产卵1到2颗,孵化期约28天,幼鸟重量只有20多克,但满月时便可达560克。

(右)绯红金刚鹦鹉
1969 巴拉圭 (9-8)
绯红金刚鹦鹉
1974 哥伦比亚 (4-4)
绯红金刚鹦鹉
1993 委内瑞拉 (2-2)
绯红金刚鹦鹉
1994 澳大利亚 (5-4)
绯红金刚鹦鹉
2002 苏里南 (12-11)
绯红金刚鹦鹉
2010 北马其顿 (2-2)
绯红金刚鹦鹉
2016 列支敦士登 (3-3)

栗额金刚鹦鹉(Chestnut-fronted macaw,severe macaw,学名:Ara severa)是小型金刚鹦鹉中较大的。体长48厘米,寿命可达30年。食物为壳物种子、水果以及绿色植物。主体颜色为绿色,额头栗色,头顶蓝色。语言能力尚可。分布在巴拿马、波利维亚等地。栖息于的开阔森林,喜欢洗澡。每次产卵3-4颗,平均约为3颗,孵化期约26天,羽化期3个月。

栗额金刚鹦鹉
1967 巴拿马 (6+2MS-5)
栗额金刚鹦鹉
1981 巴拿马 (4-2)
栗额金刚鹦鹉
1993 厄瓜多尔 (2-2)
栗额金刚鹦鹉
2002 苏里南 (12-5)

军舰金刚鹦鹉(Military macaw,学名:Ara militaris),或称军用金刚鹦鹉、军金刚鹦鹉,这些中文名称只是其英文名称“Military Macaw”的翻译。英文名称的起源是因为第一批进口欧洲的这个鹦鹉品称,多半是由军事人员运送,所以此鹦鹉被命名为军舰金刚鹦鹉。

军舰金刚鹦鹉是一种大型鹦鹉,其栖息的生境散落于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及阿根廷。

不同地区的军舰金刚鹦鹉,其生境亦有所不同,有的居住于潮湿的低地森林、长满树的山丘及峡谷;而在墨西哥,军舰金刚鹦鹉栖息于干燥或半干燥的树林、河岸的潮湿低地,或季节性地移居至茂密的棘林。

军舰金刚鹦鹉身体大部分为青绿色,上鸟喙处有一小片红色的羽毛,脸部的裸皮为浅红色,当兴奋或是激动的时候裸皮会变成深粉红色。脸颊边缘和下巴为橄榄棕色以及黑棕色,尾巴内侧和飞行羽为橄榄黄,鸟喙为黑色,虹膜为浅黄色。

军舰金刚鹦鹉
2004 苏里南 (2-2)

蓝喉金刚鹦鹉(Blue-throated macaw. 学名:Ara glaucogularis,原先为Ara caninde)是栖息于玻利维亚东部一个名为Los Llanos de Moxos小地区的独有品种。时至2005年,野外的蓝喉金刚鹦鹉相信只剩余少于200只。它们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为当地及国际鸟类贸易造成的非法偷捕活动,此外牧场发展砍伐了蓝喉金刚鹦鹉栖息的树木。动物园正进行许多的人工繁殖及保育计划,以拯救蓝喉金刚鹦鹉。

它们并非栖息于森林,而是玻利维亚贝尼省(Beni)的草原,筑巢于棕榈树丛中。

蓝喉金刚鹦鹉重约750克,长约85厘米。翅膀及尾部呈亮丽的蓝绿色,喉部呈蓝色,胸部上方及腹部呈亮黄色。它们有很大的喙、长尾巴及黄色的虹膜。蓝喉金刚鹦鹉与蓝黄金刚鹦鹉为竞争对手,但在巢穴争夺上,蓝喉金刚鹦鹉通常落败。

人工繁殖蓝喉金刚鹦鹉相对地容易,美国有很多的宠物蓝喉金刚鹦鹉。

蓝喉金刚鹦鹉现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并列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及二。玻利维亚于1984禁止此品种的出口,但非法出口依然存在。现时未有机制限制国内的交易,保育团体仍正在努力保护蓝喉金刚鹦鹉。

左:蓝喉金刚鹦鹉
1989 巴拉圭 (6-6)

红额金刚鹦鹉(Red-fronted macaw,学名:ara rubrogenys)是大型金刚鹦鹉中体型最小的。体长60厘米。头、面颊、肩分布有橘红色羽毛,生活在玻利维亚,数量稀少,语言能力强。

不同于一般鹦鹉,本种栖息在干燥的森林。巢穴分布在岩壁洞穴中与高树上,以种子、浆果、坚果为食。4岁时可以开始繁殖。繁殖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每次产卵1-3颗,孵化期约26日,羽化期12至18周。

红额金刚鹦鹉
2016 匈牙利 (12-10)

金太阳鹦鹉又称金太阳锥尾鹦鹉(Sun Conure, Sun Parakeet,学名:Aratinga solstitialis)是一家中型鲜艳的鹦鹉原产于南美洲的东北部。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外貌很相似,主要是金黄色的羽毛和橙红色的腹部和脸颊。

金太阳鹦鹉,平均重量约110克(4盎司),大约有30公分(12英寸)长。金太阳鹦鹉属于单型,但Aratinga solstitialis包括三个额外的物种:珍达(Jandaya)鹦鹉,Golden-capped Parakeet,和Sulphur-breasted Parakeet。这些都被认为是太阳鹦鹉的亚种。他们在1~2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并能活25至30年。母鸟每次产卵三到五个,孵化期为23天。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地,主要生活在树林及稀树草原中。食物包括种子、水果、仙人掌及花卉。破坏性强,繁殖期内尤其喜欢啃咬,喜欢沐浴。雌雄间差别不大,须通过DNA检验区分。人工饲养状态下,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但冬季繁殖时需保温。

金太阳鹦鹉亚种(Aratinga solstitalis auricapilla)
2001 巴西 (4-2)
金太阳鹦鹉
2016 印度 (6-4)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又名小蓝金刚鹦鹉 (Spix's macaw,little blue macaw,学名:Cyanopsitta spixii)是鹦鹉科中唯一被编入蓝金刚鹦鹉属(Cyanopsitta)的品种。1819年,德国自然历史学家斯皮克斯受雇于日耳曼国王前住巴西收集标样,他于巴西北部现称巴伊亚州一带首先发现这种鹦鹉,并射杀了一只以制成标本,斯皮克斯鹦鹉的名称也就因此而来。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有长尾巴及翅膀,身体大部分呈灰蓝色,背部和尾巴为蓝色,眼睛附近的皮肤和脸颊呈暗灰色,鸟喙为黑色,虹膜为黄色。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现时被IUCN红色名录列入极危级别,且被列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及二,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禁止进入交易。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
1993 巴西 (2-2)

鹰头鹦哥(Red-fan parrot,hawk-headed parrot,学名:Deroptyus accipitrinus)

鹰头鹦哥
1977 苏里南 (14-5)
鹰头鹦哥
1987 哥伦比亚 (4-1)
鹰头鹦哥
1996 苏里南 (4-1)
鹰头鹦哥
2002 苏里南 (12-1)

红肩金刚鹦鹉(Red-shouldered macaw,学名:Diopsittaca nobilis)是体型最小的金刚鹦鹉。体长约32.5厘米,寿命20年。主体为暗绿色,头部分布少量蓝羽,有时翅上可能有红羽毛,喙黑色。分布在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秘鲁、波利维亚等处。栖息于开阔森林,食物有水果、种子、坚果、花朵等,喜沐浴。每次产卵4-6颗,孵化期25天,羽化期55天。

红肩金刚鹦鹉
2002 苏里南 (12-7)

金黄锥尾鹦鹉(Golden parakeet,golden conure,学名:Guaruba guarouba),又名金色锥尾鹦鹉、金色长尾鹦鹉、大金黄,是一种鹦鹉。它们的身体大部分呈黄色,故得此名。它们栖息在巴西亚马逊盆地较干旱的高地雨林内。它们受到伐林及水浸的威胁,非法捕猎也令它们野外的数量下降。

野生的金太阳鹦鹉爱好玩耍及社交,甚至会照顾无关的雏鸟。不过,饲养下的金黄锥尾鹦鹉却很少会有这种行为,有时会将雏鸟丢下3个星期。它们吃果实、花朵、芽、种子及玉米。食物当中包括芒果及巴西莓。

金太阳鹦鹉1岁就达至性成熟,繁殖季节是介乎11月至羿年的2月。它们在树洞里面咬巢,并会保护鸟蛋。蛋长37.1毫米及阔29.9毫米,孵化期为30日,雄鸟及雌鸟会轮流孵蛋。性成熟后的头几年,雌鸟会生一些未成熟的蛋,直至6-8岁。饲养的金太阳鹦鹉雏鸟若被带走,双亲会再次进行繁殖。

初生的金太阳鹦鹉有一层白色绒毛覆盖,这层绒毛一星期后就会变深色。到了第三星期,飞羽开始生长。雏鸟很爱玩耍,但也会欺负同辈。

金黄锥尾鹦鹉
1995 联合国 (12-10)

黄耳长尾鹦鹉(Yellow-eared parrot,学名:Ognorhynchus icterotis),又名黄耳鹦哥或黄耳锥尾鹦鹉,是美洲热带的一种极危鹦鹉。它们是哥伦比亚安地斯山脉的特有种,偏好于蜡棕榈。

黄耳长尾鹦鹉长42-46厘米,重约285克。它们的上身呈鲜绿色,眼圈黑色。头部两侧有黄色的羽毛,故得此名。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吃蜡棕榈的果实。

黄耳长尾鹦鹉栖息在哥伦比亚哥地耶拉西部及中央,因当地植有蜡棕榈作为食物及筑巢的地方。不过,由于蜡棕榈被过分砍伐,失去栖息地的它们亦大幅下降近90%,于1999年就只余下81只。

黄耳长尾鹦鹉栖息在海拔1800-3000米的云林,会在空心的蜡棕榈树中离地25-30米的位置筑巢。

黄耳长尾鹦鹉
1994 哥伦比亚 (4-1)

红腰金刚鹦鹉(Red-bellied macaw,学名:Orthopsittaca manilatus)

红腰金刚鹦鹉
2002 苏里南 (12-3)

黑冠鹦哥(Black-headed parrot,black-headed caique, black-capped parrot,pallid parrot,学名:Pionites melanocephalus)

黑冠鹦哥
2002 苏里南 (12-6)

(White-crowned parrot,white-crowned pionus,学名:Pionus senilis)

1984 伯利兹 (4-2)

(Dusky parrot,dusky pionus,学名:Pionus fuscus)

2002 苏里南 (12-8)

(Blue-headed parrot, blue-headed pionus,学名:Pionus menstruus)

1998 苏里南 (4-1)

(Hispaniolan parakeet, perico,学名:Psittacara chloropterus)

1993 多米尼加 (2-1)

蓝喉锥尾鹦鹉(Ochre-marked parakeet,blue-throated parakeet, red-eared conure,cotorra tiriba,perico grande,学名:Pyrrhura cruentata),又名赭斑鹦哥、蓝喉鹦哥或红斑长尾鹦鹉,是一种中等身型的鹦鹉。它们长30厘米,呈绿色,冠深褐色,耳朵红色,两颊绿色,颈部两侧橙色。它们的上胸蓝色,上尾黄绿色,尾羽底红色,喙灰色,外飞羽蓝色,肩膀及腹部红色。雄鸟及雌鸟相似。雏鸟较为沉色。

蓝喉锥尾鹦鹉是属内体型较大的。它们分布在巴西东南部沿海的低地潮湿森林。它们主要吃果实、种子、花朵及草莓。它们会在树孔内筑巢。雌鸟每次生2-4只蛋。

由于失去栖息地、分布地有限、数量稀少及非法捕猎,蓝喉锥尾鹦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且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及二的保护。

蓝喉锥尾鹦鹉
2001 巴西 (4-3)

厚嘴鹦哥(Thick-billed parrot,学名:Rhynchopsitta pachyrhyncha)

厚嘴鹦哥
1996 美国 (15-2)

(Brown-backed parrotlet,black-backed parrotlet, black-eared parrotlet, Wied's parrotlet,学名:Touit melanonotus)

1980 巴西 (4-3)
  • 动物/鸟纲/鹦形目/金刚鹦鹉族.txt
  • 最后更改: 8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