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眼鸟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绣眼鸟科动物邮票。

绣眼鸟科(学名:Zosteropidae)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主要分布于漠南非洲与亚洲东北部至南部。

(Bonin white-eye,学名:Apalopteron familiare)

1974-78 日本 (20-7)
2012 日本 (10-1)

褐头凤鹛(Taiwan yuhina,学名:Yuhina brunneiceps)又名冠羽凤眉,为绣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是台湾特有种,仅见于本岛的五大山脉(惟海岸山脉少有纪录)。其种名来自拉丁文的 brunneus(褐色的)和 ceps(头部),模式产地位于今玉山国家公园内的乐乐溪上游流域一带。

褐头凤鹛
1979 台湾 (3-3)
褐头凤鹛
2006 中国 (2-2)

暗绿绣眼鸟(Warbling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japonicus)是一种小型雀形目绣眼鸟科鸟类,平均寿命约15年。台湾多称其作绿绣眼,台语称青笛仔、青啼仔,广东人多称其为相思仔、白眼圈。日本称为目白。其他俗名包括绣眼儿、粉眼儿、粉燕儿、白眼儿、白日眶等,是中国著名的供玩赏用的笼中的鸟。

体长约11厘米;背部羽毛为绿色,胸和腰部为灰色,腹部白色;翅膀和尾部羽毛泛绿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眼的周围环绕着白色绒状短羽,形成鲜明的白眼圈,故名绣眼。

暗绿绣眼鸟
1973 越南 (6-6)
暗绿绣眼鸟
1984 澳门 (6-3)
暗绿绣眼鸟
1992-98 日本 (26-8)
暗绿绣眼鸟
1995 澳门 (4+1MS-2)
暗绿绣眼鸟
2008 台湾 (4-4)
暗绿绣眼鸟
2012 日本 地方自治法实施60周年 大分县 (5-2)

灰腹绣眼鸟(Indian white-eye或Oriental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palpebrosa)为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俗名绣眼鸟。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一般生活环境同暗绿绣眼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灰腹绣眼鸟
1978 新加坡 (4-2)

灰胸绣眼鸟(Silvereye,wax-eye,学名:Zosterops lateralis),又名银绣眼鸟,是澳洲、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群岛,即豪勋爵岛、新喀里多尼亚、卢瓦尔特群岛、瓦努阿图及斐济特有的一种雀。它们分布在澳洲肥沃的西南部及东南部(包括塔斯曼尼亚及巴斯海峡),及昆士兰热带的岸边,包括约克角半岛。

灰胸绣眼鸟
1988 新西兰 (9-4)

白胸绣眼鸟(White-chested white-eye,white-breasted white-eye,Norfolk white-eye,学名:Zosterops albogularis),又名诺福克绣眼,是诺福克岛特有的一种绣眼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自2000年起,澳洲政府就认为它们已经在岛上灭绝。

白胸绣眼鸟长达14厘米,是最大的绣眼鸟之一。翼展阔7.5厘米及重约30克。它们的头部呈淡绿色,颈部呈橄榄绿色,喉咙及腹部白色。它们的眼圈是白色的。雄鸟及雌鸟相似。

白胸绣眼鸟主要吃果实、草莓、花蜜及昆虫。它们只栖息在诺福克岛近Pitt山5平方公里大的森林内。它们是独居的。在10月至12月的繁殖季节,它们会筑一个杯形的巢,每次会生2只白色的蛋。孵化期为11日,雏鸟出生后11日就会换羽。

白胸绣眼鸟
1994 联合国 (12-10)
  • 动物/鸟纲/雀形目/绣眼鸟科.txt
  • 最后更改: 4年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