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头鱼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隆头鱼科动物邮票。

半带普提鱼(Barred hogfish,学名:Bodianus scrofa),又称半带狐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被IUCN列为易为保育类动物,分布于东大西洋区,包括亚速群岛、佛得角群岛、加那利群岛及马德拉群岛海域,栖息深度20-200米,体长可达19公分,栖息在岩石底质海域,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食用鱼。

半带普提鱼
1989 马德拉群岛 (4-2)

红普提鱼(Spanish hogfish,学名:Bodianus ruf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俗名西班牙猪鱼。

本鱼幼鱼时体上半部从眼睛到背鳍后部为紫蓝色,成鱼主要是红色,侧腹下半部为黄色。背鳍硬棘12枚;背鳍软条9至11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1至13枚,体长可达40公分。

红普提鱼
1988 摩纳哥 (6-1)

横带唇鱼(学名:Cheilinus faseiatus)俗名斑节龙,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侧扁,唇厚,体色变化大。幼鱼体红棕色,具8至9条白色细横带,随成长而白带变宽,体色由红棕色转为暗褐色,胸鳍附近区域具橘红色大斑;成鱼则完全转为黑横带,红色区域大而显眼,尾鳍由截形变成上下叶延长。老成鱼的额头还会似长肿瘤斑突出。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0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8枚。体长可达40公分。

本鱼栖息在珊瑚生长茂盛的礁沙混合区。属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具性转变。

本鱼分布印度太平洋区,东非、红海、留尼汪、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泰国、日本、中国、台湾、印尼、菲律宾、澳洲、马里亚纳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帕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库克群岛、关岛、萨摩亚群岛、东加、万纳杜等海域。

横带唇鱼
2019 台湾 (4-1)

曲纹唇鱼(Humphead wrasse,学名:Cheilinus undulatus),(又称波纹鹦鲷、波纹唇鱼),常俗称苏眉鱼,也有拿破仑鱼、龙王鲷、海哥龙王及大片仔等别名,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目前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列为附录II的物种,表示于所有、管理及进行贸易时,均受到许可证制度管制。

主要栖息区域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台湾以及南海诸岛等,幼鱼多生活于礁盘内侧浅水中以及成鱼常见于礁盘外侧较深的海域。

大型隆头鱼,个性温和。因为高高隆起的额头,就像拿破仑戴的帽子,所以有“拿破仑”之称。

成鱼的眼睛很小,位于头部的上侧位,两眼间隔处甚为隆起,体沿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轮廓自背部至眼平直,然后凸出;成鱼前额突出。口大斜裂,上下颌各具锥形齿一列,前端各有一对大犬齿;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体被大形圆鳞。尾鳍末缘圆,头颈部呈墨绿色,体侧则呈黄绿色,身体的后半部则具深色的波状横纹。幼鱼则呈深蓝色,头、腹部色淡有许多朱红色的细纹,身体的鳞片末缘具有紫色横纹。头部有两平行黑带通过眼部。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0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8枚。体长可达200公分。

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南非、琉球群岛、台湾、绿岛、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

(下)曲纹唇鱼
1995 澳大利亚 (6-3)
曲纹唇鱼
2000 新喀里多尼亚 (3-1)
曲纹唇鱼
2006 萨摩亚 (4全)
曲纹唇鱼
2008 新喀里多尼亚 (6-3)
曲紋唇魚
2010 新喀里多尼亚 (1全)
曲紋唇魚
2013 澳大利亚 (4-2)
曲纹唇鱼
2014 联合国 (12-9)

蓝猪齿鱼(Scarbreast tuskfin,学名:Azurio tuskfin),又称寒鲷,俗名四齿仔、西齿、帘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本鱼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头部背面轮廓圆凸,头前端与吻部成一大倾斜角度。体呈浅红褐色,在胸鳍上方有2条斜向背鳍基部的相邻斜带,其中前面一条颜色为黑至暗褐色,另一条为白至粉红色。上下颌突出,口前方各有两对犬齿,故有四齿之称。体侧中后部的鳞片有蓝纹。幼鱼全身都是红褐色,斜带乃随成长而出现,在更大时前额都会呈肥大突出,从侧面看头部略呈方形。背鳍硬棘1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枚。体长可达40公分。

蓝猪齿鱼
1981 香港 (4-3)

横带猪齿鱼(Harlequin tuskfish,学名:Choerodon fasciatus,又称七带寒鲷,俗名七带猪齿鱼、四齿仔、西齿)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猪齿鱼属的其中一种鱼类。

本鱼体长卵型,前部轮廓陡峭。吻略尖;上颌犬齿6枚,下颌犬齿4枚,向后外方伸出弯曲。体呈淡黄绿色,头部具3条、体侧具5条鲜红色的横带,横带外大多具有蓝缘。其中以第四及第八较宽,背鳍的第二棘之前有一黑斑,尾鳍截形,色白。幼鱼尾柄部另有2条较细的横纹,且体侧的横纹呈暗红色。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各有一枚具白缘的眼状黑斑。背鳍硬棘2枚、背鳍软条8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枚。体长可达30公分至50公分不等。

横带猪齿鱼
1959 新喀里多尼亚 (4-2)
横带猪齿鱼
1986 台湾 (10-9)

杂斑盔鱼(Mediterranean rainbow wrasse,学名:Coris juli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瑞典至加蓬洛佩兹角海域,包括地中海,栖息深度0-120米,体长可达30公分,主要栖息在沿海海草生长的礁石区,老成鱼会生活在深水域,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夜间或受惊吓时会躲入沙中,属肉食性,以腹足类、海胆、甲壳类、端足类等为食,可作为观赏鱼、食用鱼及游钓鱼。

杂斑盔鱼
1956 南斯拉夫 (9-4)
杂斑盔鱼
1989 马德拉群岛 (4-3)
杂斑盔鱼
2006 葡萄牙 (6+2MS-5)

盖马氏盔鱼(Yellowtail wrasse,African coris,学名:Coris gaimard)又称露珠盔鱼、盖马氏鹦鲷,俗名柳冷仔、红龙。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一种。

本鱼体延长而侧扁;鳃盖骨无鳞;口中型,唇厚;上颌前方具2对犬齿;下颌1对,往后侧而渐小。成鱼和幼鱼间的体色变化甚钜,成鱼以橄榄色为主,越往后越偏蓝,体侧有许多亮蓝色细点,越往后蓝点越密。背鳍的第一、第二棘明显延长,和臀鳍一样皆呈红色且近基部处亦有些小蓝点,尾鳍黄色上无斑点。幼鱼则全身橙红色,体背侧自吻端有5个镶黑边的斑块,其中以第三个最长。随着成长由尾鳍变黄,体后渐呈蓝色。而老年的鱼前额会突起。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2至13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2枚。体长可达40公分。

盖马氏盔鱼
2006 台湾 (4-3)

红喉盔鱼(Clown coris,clown wrasse, false clownwrasse, humphead wrasse, hump-headed wrasse, red-blotched rainbowfish,twinspot wrasse,学名:Coris aygula)又称鳃斑盔鱼、红喉鹦鲷,俗名柳冷仔、白龙、花龙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延长而侧扁;成鱼头部眼上方具一肉峰。上下颌突出,各具 2个犬齿;下颌往后侧而渐小。成鱼体色为橄榄绿,眼上方特别隆起(雌鱼无),背鳍的第一和第二棘特别长,而在第九~十二棘的下方有一绿色横带。幼鱼呈浅橘色,头部及体躯前部有许多大如瞳孔的黑点,背鳍有2个具白边的大黑斑,黑斑下方的身体背部则有一略大于黑斑的橘色半圆斑。尾鳍基部有一弯月形黑带。背鳍硬棘9枚、背鳍软条12至13枚、臀鳍硬棘3、臀鳍软条12枚。体长可达100公分。

栖息于礁区附近,以甲壳类、海胆等无脊椎动物为食。白天在礁区觅食,夜晚则潜入沙中睡眠。

红喉盔鱼 幼鱼
红喉盔鱼 青年鱼
红喉盔鱼 成年鱼
1965 新喀里多尼亚 (3全)

(Cuckoo Wrasse,学名:Labrus bimaculatus)

1956 南斯拉夫 (9-8)
1966 圣马力诺 (10-2)
2006 挪威 (3-3)
2021 英国 (14-9)

乔氏大咽齿鲷(Choat's Red Leopard Wrasse,学名:Macropharyngodon choati)

乔氏大咽齿鲷
1984 澳大利亚 (6-3)

橙色拟隆头鱼(Orange wrasse,学名:Pseudolabrus luculent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澳洲、豪勋爵岛、诺福克岛等海域,栖息深度10-50米,体长可达17公分,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观赏鱼。

橙色拟隆头鱼
2018 诺福克 (2-2)

睛斑扁隆头鱼(Ocellated wrasse,学名:Symphodus ocellatus),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大西洋的地中海、黑海、亚速海海域,栖息深度1-30米,体长可达12公分,栖息在近海海草生长的岩石海域,属肉食性,以蠕虫、片脚类、苔藓虫等为食,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观赏鱼。

睛斑扁隆头鱼
2016 克罗地亚 (1全)

孔雀锦鱼(Ornate wrasse,学名:Thalassoma pavo),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葡萄牙至加蓬海域,包括地中海,栖息深度1-150米,体长可达25公分,栖息在海草生长的礁石区海域,通常独居性,以小型软体动物及甲壳类为食,生活习性不明,可作为食用鱼及观赏鱼。

上:孔雀锦鱼
2006 葡萄牙 (6+2MS-MS2)
孔雀锦鱼
2014 克罗地亚 (4-4)
孔雀锦鱼
2016 摩纳哥 (4全)

圣海伦锦鱼(St. Helena wrasse,学名:Thalassoma sanctaehelenae),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海域,体长可达20公分,生活习性不明。

圣海伦锦鱼
1994 圣赫勒拿 (4-4)

紫锦鱼(Surge wrasse,学名:Thalassoma purpureum),又称紫衣叶鲷,俗名四齿、砾仔、紫衣、猫仔鱼、汕冷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体稍长且侧扁。吻部短;上下颌具一列尖齿,前方各具 2犬齿,无后犬齿。雌鱼体呈黑褐色,头部较深,背鳍在第一到第三棘间有一黑斑,背鳍和臀鳍红色具一黄色纵带,尾鳍赭色。雄鱼体青绿色,头部有朱红色块斑,体背具黑褐色纵带,背鳍、臀鳍和体侧具红色纵带,体侧并有一些断续红色横纹。尾鳍截形呈黑褐色,末缘则呈青绿色。体被大形圆鳞,鳃盖上部稍具小鳞片外,头部无鳞,背鳍前之胸部被较小鳞,颈部裸出;腹鳍具鞘鳞。背鳍硬棘8枚、背鳍软条12至14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至12枚。体长可达35公分。

紫锦鱼
2018 诺福克 (2-1)

新月锦鱼(Moon wrasse,学名:Thalassoma lunare),又称月斑叶鲷,俗名四齿、砾仔、绿花龙、青衣、红衣、花衣、青猫公、青开叉、青汕冷,为锦鱼属的一种。

本鱼体稍长且侧扁;吻部普通;上下颌具一列尖齿,前方各具 2犬齿,无后犬齿。幼鱼呈淡褐色,腹面颜色较淡,眼后具2条红色纵纹,纵纹间为绿色,在背鳍前三枚软条处有一具白缘的眼状黑斑,尾柄基部中央亦具一黑斑。成鱼为蓝绿色,各鳞大多有洋红色垂直细纹。眼周有近于辐射状的紫红色带,背鳍、臀鳍上有蓝色及红色纵带,尾鳍为黄色呈新月形凹入,上下叶具红色及蓝色带。体被大鳞,头部大多无鳞,腹鳍具鞘鳞,背鳍前之胸部被较小鳞。背鳍硬棘8枚、背鳍软条13、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1枚。体长可达25公分。

新月锦鱼
1988 摩纳哥 (6-6)
  • 动物/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txt
  • 最后更改: 2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