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蟒科动物邮票。

绿树蟒(Green tree python,学名:Morelia viridis)是蛇亚目蟒科下的一个无毒蛇种,主要分布于新畿内亚、印尼群岛和澳洲的约克角半岛。绿树蟒具备彻底的树栖性,平常大都逗留在树上,体色是单纯鲜明的绿色。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成年的绿树蟒体长平均约有90至120公分,最高纪录为213公分。它们的上唇鳞片位置,有一双具备耐热功能的凹槽。[3]绿树蟒一如其名,其身体颜色是鲜明的绿色,沿着脊柱位置有一条蓝色条纹,周身零星分布白色或黄色的鳞片。也有部分产地的绿树蟒背部中央只有黄、白色鳞片组成的线条。幼体绿树蟒主要有淡黄、鲜红和砖红几种颜色。淡黄的个体背部有黑色为主的条纹,夹杂白斑;鲜红和砖红的个体背部条纹为白色为主,夹杂黑斑。同一窝孵化的绿树蟒幼体,可能同时出现各种颜色。幼体绿树蟒一般在出生后几个月至几年间,变换为成体的绿色调为主体色。个别产地的绿树蟒,成体后仍然会保持淡黄色的体色。这种绿树蟒一般被称为金丝雀(canary),而受到爬虫饲养者们的推崇。绿树蟒身上偶尔也会出现蓝化现象,蓝色绿树蟒更加罕见和珍贵。

绿树蟒与一般树蟒一样,保持栖息于树木之上。它们会以身体环绕树枝往来回蜷,最后把头部垂在正中间位置,远看形状就像一个马鞍。这个独特的栖息姿态,与隶属蚺科并分布于南美洲的翡翠树蚺几乎是一样的,由于二者不论是外型还是栖息动作都如此相似,因此经常令人产生混淆。

绿树蟒
1972 巴布亚新几内亚 (4-3)
绿树蟒
1999 柬埔寨 (6+1MS-MS)
绿树蟒
1999 联合国 (12-7)

网纹蟒(Reticulated python,学名:Python reticulatus),又称网目锦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蟒科蟒属的生物,无毒性,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尼、柬埔寨、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地区。网纹蟒为世上最长的蛇。

网纹蟒最长达990公分,重100多公斤以上,为世上最大的蛇之一,其体型能与南美洲的绿森蚺相抗衡。相比之下,绿森蚺的体型一般偏向粗大,身体较重,而网纹蟒则较为细长,身体较轻。即使体型庞大但网纹蟒可以很灵活。身上的网状纹参杂黄斑块,可融入落叶堆的景色。 不过近年来在东南亚的某些小岛发现的个体体长最多才三米左右,一般俗称为“侏儒网纹蟒”。

网纹蟒
1984 老挝 (7-3)
网纹蟒
2002 马来西亚 (4+1MS-2)

球蟒(Ball python,学名:Python regius)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下一种分布于非洲的无毒蟒蛇。

球蟒的表鳞平滑,有两片肛鳞,雄蛇的肛鳞较大。球蟒的体色以黑色为基调,背部有许多圆形斑纹。腹部呈白色或奶油色,有时会出现细碎的黑纹。不过一些特殊表现基因经过宠物商人的选育,使球蟒产生同种多形的情况,令球蟒的品系(斑纹或体色出现各种变异)数量大增。

球蟒
1981 中非 (3-2)
球蟒
1981 冈比亚 (4-3)
球蟒
1995 乌干达 (17-2)
球蟒
球蟒
球蟒
球蟒
1999 贝宁 (4全)
球蟒
2013 马来西亚 (3+1MS-MS)

印度蟒(Indian Rock Python,学名:Python molurus),广州俗称为南蛇,又称亚洲岩蟒、印度岩蟒、黑尾蟒、印度虎纹蟒,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下的一种无毒蛇类,主要分布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前,分布于华南及东南亚的缅甸蟒(P. bivittatus)曾被长期视为本种的亚种,直到2009年才确定缅甸蟒是另外一个独立的物种。

成年的印度蟒平均能长达4米,体重约为70至129磅或以上,其围量更冠绝其它一般的蛇类。目前,体型最长印度蟒的纪录是5.85米长(纪录者为西孟加拉邦的Cooch-Behar)。印度蟒的鳞片平滑具光泽,头部较为扁平,鼻端阔大并且向上方翘起。眼睛细小,拥有直线式的瞳孔,虹膜有明显的金色斑点。其身体上有已经退化的残肢,在肛门附近有相关痕迹,成短刺状。印度蟒的颜色偏向以白色或黄色为基调,配以大型点状斑纹,体纹颜色以暗棕至泥黄色为主,体色及纹理根据各处分布地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分布于西高止山脉及阿萨姆邦山林地带的印度蟒体色较深沉;而来自德干高原的印度蟒则明显较为浅色。

印度蟒
1975 越南 (8-6)
印度蟒
1984 老挝 (7-4)
印度蟒
1986 老挝 (7-6)
印度蟒
1998 尼泊尔 (4-3)
印度蟒
2000 孟加拉国 (4-2)
印度蟒
2003 印度 (4-1)

非洲岩蟒(African rock python,学名:Python sebae)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下的一种无毒蟒蛇,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撒哈拉地区,是非洲体型最巨大的蛇类。目前共有两个亚种已被确认。

成年的非洲岩蟒体长可达6米,是全球最巨型的蛇类之一(其它巨蛇亦是同属蟒属下的蛇类)目前为止,有纪录最长的非洲岩蟒是于1932年于科特迪瓦所发现的,其体长达9.72米。

非洲岩蟒的体色主要由棕色构成,身体上有许多橄榄色的不规则图纹。其体纹与颜色均与缅甸蟒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被混淆。然而这两种蟒蛇并没有紧密的关连。

非洲岩蟒主要分布于非洲撒哈拉地区,包括坦桑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肯雅、赞比亚、赤道畿内亚、莫桑比克等地方。其标准产地曾被标示为“美国”与及“巴西”,均属讹误。

非洲岩蟒在捕食方面属于机会主义者,它能以凭身体使出强劲的挤压力,将猎物杀死。幼年的非洲岩蟒主要捕食鼠类,对于一些为农作物被田鼠肆意啃食的农夫而言,这些小非洲岩蟒颇为帮上了忙。可是,成年后的非洲岩蟒却往往要捕食大型的动物,例如羊、羚羊等,甚至亦会捕食小型的鳄鱼,这一点为畜牧业带来相当威胁。

非洲岩蟒
非洲岩蟒
1967 卢旺达 (8-2,5)
非洲岩蟒
1969 毛里塔尼亚 (5-4)
非洲岩蟒
1971 刚果 (8-5)
非洲岩蟒
1976 马里 (5-4)
非洲岩蟒
1976 埃塞俄比亚 (5-3)
非洲岩蟒
1986 尼日利亚 (4-1)
非洲岩蟒
1991 塞内加尔 (4-1)
非洲岩蟒
1995 乌干达 (17-4)

纳塔尔岩蟒(Southern African rock python,学名:Python sebae natalensis)是蛇亚目蟒科蟒属的一种无毒蟒蛇,是非洲岩蟒的亚种,主要分布于南非。

纳塔尔岩蟒
1977 博普塔茨瓦纳 (17-15)
纳塔尔岩蟒
1986 文达 (17-17)
  • 动物/爬行纲/有鳞目/蟒科.txt
  • 最后更改: 9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