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属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豹属动物邮票。

雪豹(Snow leopard,学名:Panthera uncia),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伊尔毕斯(西部少数民族),有“雪山之王”之称,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

雪豹敏感、机警、喜欢独行、夜间活动、远离人迹和高海拔的生活特性使其行为特征难以为人所知。

雪豹在大型猫科动物中属于中等体型,大小似豹,头比豹小。其平均体重在30到50公斤,最重75公斤,体长100到130公分。同时,雪豹有许多在寒冷的山区生长的生物特征,他们身体粗壮、毛厚、耳小,这些特征都有助于减少身体热量散发。雪豹的虹膜呈黄绿色,强光照射下会缩为圆状。雪豹也有着大且披毛的足部,前足5趾,后足4趾,前足比后足宽大。大脚的作用有如雪地靴,可以分散体重在雪地上的压力,不会在松软的积雪上陷得太深,有助于在雪地行走。脚掌的毛除了可以增加在陡峭或不稳定雪面的摩擦力之外,还能减少从脚掌散失的体热。趾端具尖锐的角质化硬爪。

雪豹的皮毛为灰白色。雪豹耳朵的背面为灰白色,边缘为黑色。鼻子尖端为肉色或黑褐色。上唇白色,略带灰褐色,具黑色的小斑点和短条纹,唇边的胡须颜色黑白相间。其颈下、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及尾巴下部均为白色,皮毛上有黑色点斑和黑环。从雪豹的背部开始,沿脊背有三条由黑斑形成的线纹直至尾巴的根部,后面的黑环边较宽而大,至尾巴端最为明显,如同植物叶子,所以有“艾叶豹”的俗称。

雪豹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约为体长的3/4)成为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这条长尾巴长满浓密蓬松的毛,分布有斑纹,尾尖能绕成圆形花结,坚硬时如同钢鞭怒竖。有的个体由于尾巴过于粗大,养成了盘尾的习惯,形成一个卷曲的圆圈。除了在山地环境攀爬斜坡和快速奔跑的时候帮助雪豹来保持平衡外,在寒冷的环境中,这条尾巴也可以在他睡觉时盖住口鼻保温。同时,雪豹的鼻腔较大,亦是为了使吸入的冷空气温暖。

雪豹
1964 阿富汗 (4-1)
雪豹
1967 苏联 (1全)
雪豹
1978 民主德国 (4-4)
雪豹
1984 尼泊尔 (3-2)
雪豹
1984 苏联 (5-3)
雪豹
雪豹
1984 巴基斯坦 (2全)
雪豹
1985 苏联 (5+1MS-MS)
雪豹
1987 苏联 (3-3)
雪豹
1987 印度 (2-2)
雪豹
雪豹
1990 中国 (2全)
雪豹
1993 联合国 (12-4)
雪豹
1994 吉尔吉斯斯坦 (4全)
雪豹
雪豹
1997 瑞典 (4-3,4)
雪豹
1998 哈萨克斯坦 (3-3)
雪豹
1999 爱沙尼亚 (1全)
雪豹
2001 中国 (10-8)
雪豹
2007 俄罗斯 (3-3)
雪豹
2007 波兰 (4-4)
雪豹
2009 匈牙利 (4+1MS-3)
雪豹
2012 联合国 (12-9)
雪豹
雪豹
雪豹
雪豹
2013 吉尔吉斯斯坦 (4全)
雪豹
2014 俄罗斯 (3-1)
雪豹
2014 吉尔吉斯斯坦 (4-4)
雪豹
2016 澳大利亚 (7-5)
雪豹
2017 哈萨克斯坦 (1MS全)
雪豹
2019 塔吉克斯坦 (4全)

美洲豹(Jaguar,学名:Panthera onca),在南美也被称为斑点豹,属于猫科,也是美洲当地现存唯一一种豹属动物。美洲豹的分布,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向南延伸,经过中美洲的许多地区,到达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尽管美国西部目前仍生活着零星的美洲豹,但自20世纪早期开始,它们中的大多数就已从美国消失。美洲豹在《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物种”,其数量正在减少。面临的威胁有:栖息地的丧失和细碎化。

美洲豹是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体型仅次于虎、狮,位列第三。这种带斑点的猫科动物和花豹非常相似,但往往更大、更结实。它们栖居在各种各样的森林和开阔地带,但更偏爱热带、亚热带潮湿的阔叶林、沼泽和林地。美洲豹酷爱游泳,大多数时候喜欢独居、属于尾随伏击猎物的机会型捕食者,位于食物链顶端。作为基石物种,在稳定生态系统、控制猎物数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美洲豹咬力异常强大,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比也一样。这让它能洞穿爬行动物身上披的壳,并采用一种罕见的杀戮方式:直接咬穿猎物双耳间的颅骨,给脑部致命一咬。

美洲豹
1961 厄瓜多尔 (4-3)
美洲豹
1969 巴拉圭 (9-6)
美洲豹
1978 波兰 (7-4)
美洲豹
美洲豹
美洲豹
美洲豹
美洲豹
1983 伯利兹 (4+1MS全)
美洲豹
1990 尼加拉瓜 (7-2)
美洲豹
1991 墨西哥 (1全)
美洲豹
1983 阿根廷 (4-4)
美洲豹
1995 秘鲁 (2-2)
美洲豹
2001 阿根廷 (6-6)
美洲豹
2007 法国 (4-3)
美洲豹
2011 英国 (14-14)
美洲豹
2013 墨西哥 (2-2)
美洲豹
2019 墨西哥 (1全)
美洲豹
2022 联合国 (12-8)
拉阿米斯泰德保护区 美洲豹
2022 哥斯达黎加 拉阿米斯泰德保护区 (1MS全)

豹(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是猫科豹属下的一种动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适应能力强,行踪隐秘,总体生存状况好于它的猫科亲戚狮和虎,但是有些豹亚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不同亚种的豹毛色有浅黄,金黄,黄褐等不同。因为其浑身布满圆形斑纹,所以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花豹有时会有黑化现象,即为黑豹,皮肤及毛发上出现大量黑色素,但还是可隐约见到斑点。

1953 安哥拉 (20-1)
1954 南非 (14-3)
1961 南非 (9-3)
1962 捷克斯洛伐克 (6-5)
1963 毛里塔尼亚 (12-6)
1966 埃塞俄比亚 (5-2)
1970 老挝 (4-3)
1973 越南 (4-2)
(左)豹
(左)豹
1973 新加坡 (4-2,3)
1974 摩洛哥 (2-2)
1976 印度 (4-3)
1976 越南 (8-7)
1976 冈比亚 (4-4)
1977 博普塔茨瓦纳 (17-4)
1978 民主德国 (4-2)
1980 西南非洲 (20-16)
1981 匈牙利 (7-3)
1987 塞内加尔 (6-4)
1996 南非 (5-4)
1996 亚美尼亚 (2-2)
1996 布基纳法索 (4-4)
1998 泰国 (4-3)
1998 南非 (1MS全)
1998 南非 (5-4)
1999 阿曼 (6-3)
1999 匈牙利 (4+1MS-3)
1999 马来西亚 (4+1MS-2)
1999 津巴布韦 (4-4)
2000 联合国 (12-9)
2001 南非 (5-4)
2006 南非 (5-5)
2006 南非 (10-6)
2007 印度 (5-4)
小本票封皮:豹
2007 南非 (5-2)
2008 南非 (5-3)
2010 巴西 (6-1)
2010 南非 (5-4)
2012 南非 (5-3)
豹:黑色变异种
2013 马来西亚 (4+1MS-1,2)
小本票封皮:豹
2014 南非 (10-3,6)
2015 纳米比亚 (5-1)
2017 博茨瓦纳 (4全)
小本票封皮:豹
2018 南非 (5-3)
2019 纳米比亚 (3-1)

远东豹(Amur 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大型猫科食肉动物,是豹的九个亚种之一。因生活在远东地区而得名,在中国当地俗称土豹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皮质厚实,颜色较浅。毛发比其他亚种长,夏天长约2.5厘米,冬天长度在5到7厘米。在豹亚种里体型偏小。雄性平均体重在35千克到55千克之间,最重80千克;雌性平均体重在30千克到50千克之间。

远东豹
1997 爱沙尼亚 (6-4)
远东豹
远东豹
远东豹
远东豹
1998 朝鲜 (4全)
远东豹
1998 韩国 (4-1)
远东豹
2005 中国 (2-1)
远东豹
2011 英国 (14-5)
远东豹
2013 白俄罗斯 (4-1)
远东豹
2014 爱沙尼亚 (2-2)
远东豹
2014 俄罗斯 (3-2)
远东豹
2020 澳门 (4+1MS-1)

爪哇豹(Javan 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melas)也称印尼豹,是豹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尼爪哇岛的雨林及深山中。爪哇豹体长约1.2到1.5米之间,尾长约0.8至0.9米,体型明显比华北豹、华南豹还要小。

爪哇豹早期在爪哇岛数量甚多,它们主要捕食野猪、牛、羊、猴子,但因为当地人认为爪哇豹会捕捉家畜,因此遭到大量的扑杀,1970年代爪哇岛还有1000只豹,到了1990年代只剩500只,现在可能只有80-150只。现今的爪哇豹在乌戎库隆国家公园还有少数族群,目前政府已加强保护,情况还算可以。2010年,一只爪哇豹误闯西爪哇省的警校,遭到一名警察开枪射杀死亡。

爪哇豹
2014 印度尼西亚 (4全)

波斯豹(Persian leopard,Caucasian 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ciscaucasica)也称高加索豹,是体型最大的豹亚种,原来只生活在土耳其东部、高加索山脉和伊朗北部、土库曼斯坦南部和阿富汗西部部分地区。在所有分布地区都已经濒危,成年个体约有871–1,290只,并且其数量依然在不断下降。19世纪划分出的、原产于土耳其西南部的安纳托利亚豹(Panthera pardus tulliana)现已并入该亚种。

波斯豹是一种大型豹,重量可超90千克(200英磅),皮毛色泽较淡,但是个体之间色泽不一。根据25只伊朗波斯豹个体得出的计量生物学,波斯豹的平均体长为259厘米(102英寸)。

波斯豹
1992 以色列 (4-1)
波斯豹
2005 阿塞拜疆 (4全)
波斯豹
波斯豹
波斯豹
波斯豹
2011 以色列 (4全)
波斯豹
2021 俄罗斯 (1全)

阿拉伯豹(Arabian 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nimr)是一种猫科食肉动物,为豹的一个亚种,是体型最小的一个豹的亚种。数量稀少,目前仅存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纳杰夫沙漠和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也门三国交界的山区中。

阿拉伯豹
1994 阿联酋 (4-1)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
阿拉伯豹
2004 阿曼 (4全)

印度花豹(Indian 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fusca),是豹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数量约有1万只,是亚洲豹的亚种中数量最多的族群。

印度花豹体长约1.8米之间,尾长可达1米。夜行性,除了捕捉羊、牛、猪,也会偷袭家畜。

印度花豹在印度有多次袭击人类的纪录。2011年7月19日,一只豹闯入印度西里古里市的一处废弃民房,抓住1名路过的村民,总共造成6人受伤,所幸无人丧生。最后这只豹遭警察制伏,没多久就因为重伤死亡了。

印度花豹
1977 孟加拉国 (6-3)

虎(Tiger,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被人称为百兽之王,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野外个体可长达3.38米(11.1英尺)、重388.7千克(857英磅)(此为狩猎数据,实测数据的最大值为261kg)。虎是掠食性肉食动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黄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独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分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分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89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

1961 匈牙利 (10-5)
1963 印度 (5-4)
1969 老挝 (5-5)
(左上)虎
1973 新加坡 (4-1)
1976 印度 (1全)
1979 马来西亚 (8-1)
1983 印度 (1全)
1984 老挝 (4全)
1987 印度 (2-1)
1996 越南 (4-2)
1998 爱尔兰 (4-4)
1998 泰国 (4-2)
1998 瑞典 (2全)
1999 联合国 (12-5)
2004 马来西亚 (4+1MS-3)
2007 印度 (5-1)
2011 老挝 (4-2)
2013 比利时 (10-7)
2016 印度 (1MS全)

孟加拉虎(Bengal tiger,学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又名印度虎,是目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虎的亚种,1758年,孟加拉虎成为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为老虎命名时的模式标本,因而也就成了指名亚种。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孟加拉虎也是这两个国家的珍稀动物。

成年雄性孟加拉虎包括尾部的总体长为2.7至3.1米,重约200至270公斤。雌性虎体型较小,包括尾部的总体长为2.4至2.65米,平均重139.7公斤 最重可达180公斤。孟加拉虎的毛色为橙色至浅橙色,拥有深褐色至黑色条纹,腹部和四肢内侧为白色,尾部为褐色及橙色的环。白底黑纹的孟加拉白虎,一般是遗传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果,孟加拉虎拥有异常粗壮犬齿,在所有猫科动物之中最长和最大。另外,老虎成长期分为由幼崽(Cubs)<12个月、少年老虎(Juveniles) 1至2岁、亚成年老虎(Sub-adults) > 2至3岁、年轻老虎(Young-adults) > 3至5岁、成年老虎(Prime-adults) > 5至10岁、老年老虎(Old-adults) > 10岁)。

孟加拉虎
1964 苏联 (7-6)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1974 孟加拉国 (3全)
孟加拉虎
1975 尼泊尔 (3-1)
孟加拉虎
1977 孟加拉国 (6-6)
孟加拉虎
1999 匈牙利 (4+1MS-1)
孟加拉虎
2000 印度 (9-2)
孟加拉虎
2007 日本 (10-3)
孟加拉虎
2011 塞尔维亚 (5-2)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孟加拉虎
2013 孟加拉国 (4全)

东北虎(Siberian tiger,Amur Tiger,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称西伯利亚虎或阿穆尔虎,曾旧称“满洲虎”、“乌苏里虎”、“阿尔泰虎”等,朝鲜半岛称朝鲜虎。被认为是体型最大的老虎亚种,分布于俄罗斯东南部、朝鲜(主要为两江道的三池渊郡及大红湍郡之长白山一带)、和中国东北等地,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08年,东北虎被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稀有动物”物种之一。

毛色黄,条纹颜色局部比其他亚种浅,皮肤厚实,现代东北虎比孟加拉虎还要大,野生成年东北雄虎体重一般能达260公斤左右、体长约为3.0米(包括尾长)。而较早期纪录,东北虎体重可达300公斤(660磅),体长为3.5米(包括尾长),成年东北虎尾长1米左右,可以跳8米远,而且可以很轻易地跳过3米高的障碍物。

80年代纪录,野生西伯利亚虎的典型体重范围为雄性180-306公斤(397-675磅),雌性为100-167公斤(220-368磅)。

东北虎
1959 苏联 (6-3)
东北虎
1966 韩国 (3-3)
东北虎
1970 苏联 (5-5)
东北虎
1975 民主德国 (8-7)
东北虎
1977 苏联 (8-8)
东北虎
1978 民主德国 (4-3)
东北虎
东北虎
东北虎
1979 中国 (3全)
东北虎
1984 葡萄牙 (4-1)
东北虎
1987 韩国 (4-1)
东北虎
1992 俄罗斯 (1MS全)
东北虎
1993 俄罗斯 (4全)
东北虎
1996 南斯拉夫 (4-4)
东北虎
1998 爱沙尼亚 (1全)
东北虎
2000 中国 (10-9)
东北虎
2001 捷克 (4-3)
东北虎
2005 俄罗斯 (2-2)
东北虎
2005 波兰 (4-2)
东北虎
2006 法国 (2-1)
东北虎
2010 马来西亚 (2-1)
东北虎
2011 英国 (14-3)
东北虎
2012 联合国 (12-1)
东北虎
2013 白俄罗斯 (4-4)
东北虎
2014 俄罗斯 (3-3)
东北虎
2016 比利时 (5-5)
东北虎
2017 朝鲜 (4全)
东北虎
2022 俄罗斯 (1全)

华南虎(South China tiger,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又叫厦门虎、中国虎或南中国虎,是虎的一个亚种,为中国除孟加拉虎与西伯利亚虎之外第三种虎,也是境内唯一的特有品种,生活在中国的南部,许多南方传统童话与记述当中都有出现。十九到二十世纪,被以中药、危害农业等为由大量猎杀,1977年后虽然已经立法禁止,但数量已经不足以恢复,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1994年被射杀,之后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野生种群的存在,被怀疑已经野外灭绝。

华南虎属于中等体型的虎,小于同处于亚洲大陆的东北虎和孟加拉虎,但是大于苏门答腊虎,雄虎身长约2.5米,重约150公斤,雌虎身长约2.3米,体重约110公斤。尾长80-100厘米。华南虎的头骨要明显的小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雄虎头骨的平均长度仅为318mm。从形态学上看华南虎和其他虎亚种的区别最大,头骨长度与头骨宽度的比值较大,体型修长,腹部较细,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被认为是一个古老的虎种。华南虎的条纹数量可能是虎的所有亚种里面最少的,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和东北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

华南虎
华南虎
2004 中国 (2全)

马来亚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jacksoni)俗称马来虎,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此新分类是罗述金等人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基因多样性实验室(Laboratory of Genomic Diversity)研究所得。据2010年至2013年的统计,显示其数量急剧下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马来亚虎与苏门答腊虎一样,是体型最小的老虎亚种,从外观上马来亚和印支虎没有太大分别,毛皮的条纹和毛色都与印支虎都没明显的差异,一般难以外观区分,但体型上马来亚虎明显比印支虎较小与苏门答腊虎相近。雄虎和雌虎的平均体重各为129公斤与100公斤,从头到尾的体长则各测得约273厘米与200厘米。

马来亚虎
2010 马来西亚 (2-2)
马来亚虎
2013 马来西亚 (4+1MS-MS)
下方邮票:马来亚虎
2014 马来西亚 世界青少年邮展 (8MS-MS4)
马来亚虎
2019 马来西亚 (3+2MS-MS1)
马来亚虎
2022 马来西亚 (4+1MS-MS)

苏门答腊虎(Sumatran tiger,学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虎的亚种。极度濒危物种,估计野外种群大约有441至679只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呈逐年下降趋势。苏门答腊虎是除巴厘虎和爪哇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个虎亚种;由于前者两个虎亚种均已灭绝,巽他群岛群三大虎亚种中唯一幸存的成员,故它也是目前印尼境内仅存的唯一一个虎亚种。

苏门答腊虎
1972 波兰 (9-8)
苏门答腊虎
2006 荷兰 (12-10)
苏门答腊虎
2012 澳大利亚 (7-1)
苏门答腊虎
2013 卢森堡 (3-1)

狮(Lion,学名:Panthera leo),俗称狮子(古称狻猊),被人称为万兽之王。狮是一种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豹属之中最著名的一种,现存中是和老虎并列的两大猫科动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过去它分布在多个洲,但因为人类的开发,现代的狮群生存环境与分布已经大大缩小了。中国地区本来没有狮子,直到张骞通西域以后,才从伊朗附近的地区知道狮子的存在。

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是非洲顶级的食肉动物。野生雄狮体重138-275公斤,全长可达3.2米。雌狮体重85-182公斤,全长可达2.7米。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颜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雄狮的浓密鬃毛不但是第二性征,也是专为战斗演化而来的结果,厚重的鬃毛可以保护脆弱的喉部与颈部,在打架时不会被对手轻易伤到该处;且经日本实验发现,雄狮的鬃毛颜色愈深代表愈帅,深黑色的鬃毛对雌狮的吸引力远高于淡色系的鬃毛。

1953 安哥拉 (20-11)
1954 南非 (14-8)
1960 尼日尔 (12-11,12)
1961 南非 (9-5)
1961 埃塞俄比亚 (6-6)
(右)狮
1973 新加坡 (4-4)
1975 南非 旅游 (4-4)
1976 匈牙利 (7-7)
1977 博普塔茨瓦纳 (17-7)
1978 马拉维 (4-2)
1978 民主德国 (4-1)
1980 西南非洲 (20-14)
1981 匈牙利 (7-2)
1981 捷克斯洛伐克 (3-2)
(下)狮
1982 日本 (4-2)
1990 文达 (4-1)
1993 坦桑尼亚 (7+1MS-5)
1993 南非 旅游 (5-3)
1996 布基纳法索 (4-1)
1996 南非 (5-3)
1997 匈牙利 (4+1MS-4)
小本票封皮:狮
1998 南非 (5-3)
1999 老挝 (5-5)
2001 葡萄牙 (10-9)
2001 南斯拉夫 (4-1)
2001 南非 (5-2)
2004 加纳 (4全)
2006 南非 (5-1)
2007 南非 (5-4)
2008 南非 (5-2)
2010 巴西 (6-3)
2010 南非 (5-2)
2011 塞尔维亚 (5-1,5)
2011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国家公园动物 (4+1MS-1)
2012 拉脱维亚 (3-1)
2012 南非 (5-5)
2013 比利时 (10-3)
2014 南非 (10-5,7)
2015 纳米比亚 (5-1)
2016 联合国 (12-7)
2018 南非 (5-1)
2019 纳米比亚 (3-3)
2020 联合国 (12-9)

亚洲狮(Asiatic lion,学名:Panthera leo persica)或称印度狮,狮子的一个亚种,又名“波斯亚种”,是亚洲仅次于老虎之后第二的大猫科动物,原广泛分布在从地中海西岸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大部分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保护区内有少量分布。

亚洲狮现今在野外的族群只生活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根据2015年5月发布的调查,族群数量约有523只。历史上它们的分布地囊括了从高加索至也门及由希腊的马其顿经伊朗、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至印度及孟加拉边境的大片区域。

亚洲狮的毛皮较其非洲近亲蓬松,尾巴端的穗及肘上的毛发较长。雄狮及雌狮的腹部都有明显折叠的皮肤。亚洲狮是所有狮子亚种中最细小的,雄狮重160-190公斤,雌狮重110-120公斤。科学纪录上最长的雄狮长292厘米,肩高最高达107厘米。最大被猎杀的雄狮则长3米。

亚洲狮是高度群居的动物。亚洲狮群较非洲狮群细小,平均只有两只雌狮。雄性亚洲狮较少群居,只会在交配或猎食大型动物时,才会与狮群联系。有指狮群的大小可能是与猎物的体型有关,亚洲狮所处理的猎物较非洲的细小,而狮子的数量亦不用太多。亚洲狮的猎物主要是水鹿、花鹿、蓝牛羚、印度瞪羚、野猪及家畜。

亚洲狮
1963 印度 (5-5)
亚洲狮
1976 印度 (4-2)
亚洲狮
1992 以色列 (4-4)
亚洲狮
1999 印度 (4全)
亚洲狮
2006 荷兰 (12-2)
亚洲狮
2014 匈牙利 (12-11)
  • 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txt
  • 最后更改: 2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