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兔科动物邮票。

南非山兔(Riverine rabbit,bushman rabbit,bushman hare,学名:Bunolagus monticularis),又名灌丛穴兔,是最为稀有及濒危的哺乳动物,数量大约只200只。它们只分布在南非开普省高原中部及南部。

南非山兔由嘴角横跨两颊有一道黑色斑纹。腹部及喉咙呈奶白色,后脚很阔。尾巴褐色,末端黑色。

南非山兔只分布在南非高原的一些地区,但这些地区都并非保护区。在弗雷泽堡(Fraserburg)、萨瑟兰(Sutherland)及西维多利亚(Victoria West)也有细小的群落。

南非山兔是夜间活动的,日间则会休息。它们夜间的排泄物很硬,而日间的则柔软。可见它们会从消化道内的细菌吸收维他命B,而钙及磷等矿物质则会重用。

南非山兔
1993 南非 (18-6)
南非山兔
1998 南非 (12-4)
南非山兔
2005 南非 (6-2)

北极兔(Arctic hare,学名:Lepus arcticus)是一种适应了北极和山地环境的兔子,曾被视为雪兔(Lepus timidus)的亚种。北极兔一般体长为55~71厘米,体重为4~5.5公斤,北极兔的形体较家兔要大,耳朵和后肢都比较小,身体肥胖,无尾。北极兔有一身蓬松的绒毛可减少热能的流失以适应北极的环境。不同的地区,北极兔也被称为山兔或蓝兔,曾被视为雪兔(Lepus timidus)的亚种。北极兔拥有着较大的脚掌,而且脚掌下面有长着长毛,不仅可以适应冰冷的雪地,也方便在雪地上奔跑跳动。

北部地区的北极兔毛色终年为白色;南部地区的的北极兔平时为灰褐色,尾为白色,到冬天时毛色变为白色。北极兔一般体长为55-71厘米,体重为4-5.5公斤。较大且偏胖的体型也代表它们可以储存更多的脂肪与热量在体内来对抗严寒气候。耳朵较小,但是四肢非常有力灵活,平均来说,北极兔的行动速度可达四十英里左右。而在遇到危险时,北极兔会站起来,并且象袋鼠一样只用后脚快速跳跃。北极兔的毛量相当的丰厚,而且它们拥有两层被毛,下层的毛较短而茂密,可以保温,上层的毛则较为细长柔软且蓬松,因此可以象是防护罩一样,防寒防失温且避免脏东西沾黏。北极兔拥有着较大的脚掌,而且脚掌下面有长着长毛,不仅可以适应冰冷的雪地,也方便在雪地上奔跑跳动,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脚掌的受压程度,而不至于在移动时有太大的下陷问题,因此在北美地区被昵称为雪鞋兔。北极兔属于群居动物,通常一个北极兔的群体圈可由20只到300只不等。北极兔彼此知间除了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沟通知外,也依靠着她们灵巧的鼻子,来闻嗅身周是否有危险的信息,它们也会留下特殊的嗅觉记号,以提供同伴辨认信息,当然,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也要靠它们天生的好耳力,虽然因为要适应寒冷的环境,避免强风灌进耳朵并且减少失温的机会,因此耳朵较小,但是天生的生存欲望,并没有没让它们的耳力也跟着耳朵大小退化。而北极兔的耳朵根据不同的位置与姿势,也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并藉着这些聪明的方法达到与同伴沟通的目标。

北极兔
1968 瑞典 (5-1)
北极兔
1994 格陵兰 (3-3)
北极兔
2004 芬兰 (6-3)
北极兔
2009 瑞典 (3-3)

欧洲野兔(European hare,学名:Lepus europaeus)是一种原产于北欧、中欧、西欧及西亚的野兔。

欧洲野兔的体型比兔大,耳朵及脚也较长。它们的身体约长50-70厘米,尾巴长7-11厘米,可以重达2.5-6.5公斤。它们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2公里。它们是完全草食性的,夏天会吃草,冬天则会吃树枝、树皮及幼芽,故对果树种植是一种危害。

欧洲野兔栖息在温带的郊野,并会在此繁殖。它们一般都很害羞,但到了春天就会在草原上互相追逐。有时会见到它们互相打斗,最初以为是雄兔间的竞争,但后来发现其实是雌兔打击雄兔,可能是因它们未适合交配的反应。

欧洲野兔在欧洲的数量因种植业的变更而下降。它们的天敌包括金雕及肉食性的哺乳动物,如赤狐及狼。南欧一些较细小的野兔原先被认为是欧洲野兔,但现已分开为独立的物种,如西班牙北部的西班牙兔。

欧洲野兔
1955 捷克斯洛伐克 (5-5)
欧洲野兔
1959 民主德国 (5-2)
欧洲野兔
1960 南斯拉夫 (9-4)
欧洲野兔
1960 苏联 (1全)
欧洲野兔
1966 捷克斯洛伐克 (7-4)
欧洲野兔
1968 民主德国 (6-6)
欧洲野兔
1977 英国 (5-2)
欧洲野兔
1986 波兰 (6-5)
欧洲野兔
1988 法属安道尔 (2-2)
欧洲野兔
1989 苏联 (5-3)
欧洲野兔
1992 英国 (5-2)
欧洲野兔
1992 南斯拉夫 (4-1)
欧洲野兔
1999 圣马力诺 (5-1)
欧洲野兔
2001 卢森堡 (4-3)
欧洲野兔
2006 德国 (5-3)
欧洲野兔
2008 白俄罗斯 (6-3)
欧洲野兔
欧洲野兔
欧洲野兔
2008 俄罗斯 (15-1,2,3)
欧洲野兔
2009 拉脱维亚 (2-2)
欧洲野兔
2011 爱沙尼亚 (1全)
欧洲野兔
2011 波黑塞族 (4-1)
欧洲野兔
2015 比利时 (10-9)
欧洲野兔
2015 奥地利 (1全)
(右)欧洲野兔
2015 葡萄牙 (4+1MS-3)
欧洲野兔
2016 德国 (2-1)
欧洲野兔
2017 立陶宛 (3-1)
(左)欧洲野兔
2021 匈牙利 (8-4)
欧洲野兔
2022 卢森堡 (4-3)

雪兔(Mountain hare,学名:Lepus timidus)为兔科兔属的哺乳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一般生活于森林以及森林草原(沿河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乌普萨拉。雪兔是寒带、亚寒带代表动物之一,是一类个体较大的野兔,体长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国九种野兔(其余八种为东北兔、东北黑兔、华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云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雪兔为了适应冬季严寒的雪地生活环境,冬天毛色变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后脚掌淡黄色;夏天毛色变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国唯一冬毛变白的野兔。

雪兔
1946 列支敦士登 (3-2)
雪兔
1964 匈牙利 (10-4)
雪兔 亚种Lepus timidus hibernicus
1980 爱尔兰 (4-2)
雪兔
1986 摩纳哥 (6-5)
雪兔
2013 列支敦士登 (4-4)
雪兔
2015 英国 (4-1)
雪兔
2018 斯洛文尼亚 (5-2)
雪兔
雪兔
2020 白俄罗斯 (6-1,2)

白靴兔(Snowshoe hare,学名:Lepus americanus),又名雪鞋兔,是北美洲的一种野兔。由于它们的后脚很大,故被命名为“白靴”。它们的脚可以阻止它们在行走时或跳跃时沉入雪中,而脚底下也有毛可以保温。

白靴兔的毛在夏天时是锈褐色的,到了冬天时就会转变为白色,是为一种伪装。它们的腹部全年是白色的。它们的耳朵边有黑色的绒毛,耳朵比其他野兔较短。白靴兔夏天时会吃植物,如草、蕨类及叶子。到了冬天,它们就会吃树枝、树皮及芽等,也会像北极兔般从陷阱中偷取肉来吃。它们也会吃同类的尸体,与及在缺乏植物蛋白质等情况下吃大家鼠等啮齿目。它们主要是夜间活动的,并且不会冬眠。白靴兔每一年会生四胎,平均会生3-8只幼兔。雄兔会互相竞争来与雌兔交配,雌兔会与多只雄兔交配。

白靴兔
1988 加拿大 (10-4)

薮兔(Scrub hare,学名:Lepus saxatilis)

薮兔
1987 博茨瓦纳 (20-8)
薮兔
1990 津巴布韦 (6-3)
薮兔
2017 纳米比亚 (2-2)

格拉纳达野兔(Granada hare,学名:Lepus granatensis),是一种分布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兔。

伊比利亚野兔(即格拉纳达野兔)是伊比利亚地方性的野兔品种。其分布范围覆盖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如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并且是当地最重要的猎物物种。

格拉纳达野兔
2022 葡萄牙 (4+1MS-3)

草兔(Cape hare,学名:Lepus capensis)为兔科兔属的哺乳动物。体长约50厘米,通常清晨或夜间出穴活动,活动范围常离窝不远,繁殖力极强。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云南、甘肃、新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多生活于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半荒漠及其绿洲。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非洲好望角。其种加词“capensis”意为“南非开普省的/好望角的”。

草兔
1982 西斯凯 (4-1)

穴兔(European rabbit,学名:Oryctolagus cuniculus)是一种原产于西南欧(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兔子。它被广泛地引进其他地方,常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但其种群在原产地的衰减(成因是黏液瘤病、兔杯状病毒、过度捕猎和栖地丧失)也导致极度依赖它的捕猎者,包括伊比利亚猞猁和西班牙帝雕的数量下降。

穴兔因其能挖掘复杂的兔穴网络—它们不觅食时的栖身之所—而得名。与兔属(Lepus)不同,穴兔的幼崽是晚熟的,出生时没有毛发也不能视物,完全依赖母亲的照顾。穴兔在哺乳动物中体型较小,体表呈棕灰色。体长34-45厘米(13-18英寸),体重约 1.3-2.2千克(3-5磅)。有四颗尖锐的、终生持续生长的门齿(二上二下)和两颗位于上门齿后面的凿齿(啮齿目只有上下门齿各两颗)。穴兔耳长、后腿粗壮、尾短而蓬松。穴兔以长而强壮的后腿跳跃的方式活动。后腿有厚厚的皮毛可以减轻剧烈跳动的震荡,以加快活动速度。趾长,且长有蹼,防止跳跃时脚趾分开。

穴兔
1967 德国 (4-1)
穴兔
1970 民主德国 (4-1)
穴兔
1985 葡萄牙 (4+1MS-MS)
穴兔
1986 波兰 (6-2)
右侧邮票:穴兔
2002 马来西亚 (4+2MS-MS1)
穴兔
2014 比利时 (5-1)
穴兔
2020 比利时 (10-6)
穴兔
2022 葡萄牙 (4+1MS-2)

琉球兔(Amami rabbit,学名:Pentalagus furnessi),又名奄美短耳兔,是一种只分布奄美大岛及德之岛的原始兔。它们是亚洲大陆古代兔的遗族,故被称为活化石。

琉球兔的脚很短,身体粗壮,爪大及弯曲,是夜间活动的。它们的耳朵比其他的兔或野兔明显的短小。它们栖息在森林,每胎只会生一只幼兔。母兔会在地上挖穴供幼兔在日间躲藏。于晚上,母兔会打开穴的入口喂养幼兔,期后就会以植物或尘埃遮盖穴。它们日间会在隐蔽的地方睡觉。它们也会发出叫声,叫声有点像鼠兔。

琉球兔因猎杀死而濒危,日本遂于1921年立法保护它们。不过它们仍受到伐林、被狗及猫等杀死、并人类干扰等威胁。岛上居民用来杀死毒蛇的獴科也大量杀死琉球兔。伐林对它们有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它们是日间睡觉的,很多时会连同伐林一同被杀死。

琉球兔
1974-78 日本 (20-3)
琉球兔
2014 日本 (5-1)
琉球兔
2022 日本 (10-1)

高地红兔(Jameson's red rock hare,学名:Pronolagus randensis)

高地红兔
2017 纳米比亚 (2-1)

红兔(Smith's red rock hare,学名:Pronolagus rupestris)

红兔
1984 马拉维 (4-1)

(Natal red rock hare,greater red rock hare,学名:Pronolagus crassicaudatus)

1983 莫桑比克 (6-5)
  • 动物/哺乳纲/兔形目/兔科.txt
  • 最后更改: 2月前
  • 青团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