狷羚亚科

这里所列的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发行的狷羚亚科动物邮票。

狷羚亚科有4属7种,包括角马、狷羚、转角牛羚等。有些专家认为亨氏牛羚应该从转角牛羚属中独立为亨氏牛羚属,因为亨氏牛羚与狷羚的亲缘关系比转角牛羚属中的其他成员更近。狷羚亚科成员的头部较长。

狷羚(Hartebeest,学名:Alcelaphus buselaphus)是一种生活在草原地带的羚羊,出没在西非、东非、南非等地区。它也是唯一归入狷羚属的动物。

狷羚立高约为1.5米,体重约120-200公斤。雄性狷羚为深褐色,雌性则为黄褐色。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状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并且向后尖。角的长度可达70厘米。

狷羚生活在草原或一些灌木林地,以短草为食物。它们是日间活动,在早上及黄昏时段觅食。族群数目约5-20头,有些甚至达到350头的数目。族群由一头雄性狷羚所带领,领袖的狷羚是经过打斗而产生的。

狷羚亚种 披红狷羚 Red (Cape) Hartebeest,(Alcelaphus buselaphus caama)
1953 安哥拉 (20-15)
狷羚
1963 科特迪瓦 (5-1)
狷羚
1977 坦桑尼亚 (5-3)
狷羚亚种 Western Hartebeest (Alcelaphus buselaphus major)
1978 尼日尔 (6-6)
狷羚亚种 披红狷羚 Red (Cape) Hartebeest,(Alcelaphus buselaphus caama)
1978 波兰 (7-6)
狷羚亚种 Swayne's hartebeest (Alcelaphus buselaphus swaynei)
1980 埃塞俄比亚 (5-4)
狷羚亚种 披红狷羚 Red (Cape) Hartebeest,(Alcelaphus buselaphus caama)
1983 博普塔茨瓦纳 (4-4)
狷羚
1984 尼日利亚 (4-2)
狷羚
1987 博茨瓦纳 (20-20)
狷羚亚种 Western Hartebeest (Alcelaphus buselaphus major)
1991 塞内加尔 (4-4)
狷羚亚种 披红狷羚 Red (Cape) Hartebeest,(Alcelaphus buselaphus caama)
2014 纳米比亚 (4-1)

利氏麋羚(Lichtenstein's hartebeest,学名:Sigmoceros lichtensteinii)是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草原中的羚羊。

肩高135厘米,体重150千克。毛色为棕红色,腹部为白色。雌雄都有角,从侧面看,利氏麋羚的角是S形,从前面看则是O形。角长50厘米。

利氏麋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泛滥平原,以当中的草为粮食。它们是昼出动物。利氏糜羚群主要是由一头雄性所带领,当中有5-15头雌性。雄性在白蚁土墩或相似的地方肩负起放哨的工作。而雄性各自拥有大片的领域,并会以角在边界挖掘土壤作为标记。利氏糜羚有着锐利的目光,但嗅觉则很差。它们的叫声主要是咆哮及喷气的声音。

它们的名字是从鸟类学者马丁·利希腾施泰因的名字而得来。

利氏麋羚
1981 马拉维 (4-4)

角马(Wildebeest,gnu,学名:Connochaetes),也叫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在生物分类学上,它指的是属于牛科的狷羚亚科的角马属。角马属有两种,白尾角马和斑纹角马。

角马的头粗大而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长的毛,光滑并有短的斑纹。全身从蓝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脸、尾巴、胡须和斑纹,颜色也因亚种、性别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角马有飘垂的鬃须,长而成簇的尾,雌雄两性都有弯角,雄性的又宽又厚,非常光滑,一般雄性角长55~80cm,雌性角长45~63cm,角马由此得名。雄性角马重200~274kg,高125~145cm,雌性角马重168~233kg,高115~142cm。

角马主要分布在非洲,十分常见。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南部,从肯尼亚南部到南非、从莫桑比克到纳米比亚再到安哥拉南部都有;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园都有角马,因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非洲的热带大草原上黑尾角马的数量最多。在肯尼亚,也有胡须白色的角马,称为white-bearded gnu。角马好群居,雨季结成小群活动;旱季合成大群;雌性组成的群体一般都很小,平均约八只母角马及少年公角马和幼角马。在同一区域通常共有2-25只角马,分几个小群活动。当草源充足时,7英亩的牧场就足够一群角马生活了。它们在清晨和午后活动。角马主要以草为食,也吃些多汁的植物,寿命约15到20年。

斑纹角马(Blue wildebeest,common wildebeest, white-bearded wildebeest, brindled gnu,学名:Connochaetes taurinus)也称黑斑牛羚、蓝角马, 牛科角马属的一种,广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是非洲原野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之一。肩高,颈短,腿细。皮毛蓝灰色至深棕色,身体前部有黑色横纹,额头有黑色斑纹,胡须(其中有两个亚种的胡须为白色)较长。群居。目前记录有五个亚种。在非黑斑牛羚上数量最大记录量超过150万头,而最少则会低于100万头,主要的原因是每年的降雨量的不同。

斑纹角马
1953 安哥拉 (20-14)
斑纹角马
1984 西南非洲 (1全)
斑纹角马
1998 南非 (5-1)
斑纹角马
2000 莫桑比克 (4全)
斑纹角马
2006 南非 (10-5)
斑纹角马
2013 纳米比亚 (5-5)
斑纹角马
2015 法国 (2-1)

白尾角马(Black wildebeest,white-tailed gnu,学名:Connochaetes gnou)是角马属的一种。白尾角马的种群曾一度接近消亡,现在又得到了重新的引进,分布在非洲南部的莱索托、斯威士兰、南非和纳米比亚,其他地区也有部分引进。

白尾角马
1927 南非 普通邮票 (6-3)
白尾角马
1954 南非 (14-2)
白尾角马
1961 南非 (9-2)
白尾角马
1965 民主德国 (3-3)
(Damaliscus sp.)
1987 博茨瓦纳 (20-18)

白纹牛羚(Bontebok,学名:Damaliscus pygargus),是分布在南非和莱索托的一种羚羊,包括两个亚种:Damaliscus pygargus pygargus和Damaliscus pygargus phillipsi。

白纹牛羚肩高80-100厘米,体重50-90千克。体色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为白色,前额到鼻间有一道白色条纹。白纹牛羚的尾部还有一块白色的色斑。白纹牛羚的角形似竖琴,呈环绕状,可达50厘米以上。白纹牛羚主要以短草为食,在白天活动,种群要么全是雄性,要么全是雌性,有时也会有雄雌混杂。跳跃能力很强,雄性牛羚具领域性。白纹牛羚在野外曾经被一度猎杀到只剩下17只,目前已经恢复数量。

白纹牛羚亚种 Blesbok (Damaliscus pygargus phillipsi)
1976 南非 (4-3)
白纹牛羚
1984 苏联 (5-2)
白纹牛羚
1984 葡萄牙 (4-3)

转角牛羚(Common tsessebe,学名:Damaliscus lunatus),又称南非大羚羊或黑面狷羚,是一种生活在苏丹、乍得、坦桑尼亚及南非大草原及泛滥平原的狷羚。

转角牛羚站立时的肩高为1米,体重80-160公斤。它们的毛皮一般都是锈红色,黑色的脚部及胸部,并在前额至鼻尖有一黑带。角呈竖琴形,并且明显是环状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长达70厘米。

转角牛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泛滥平原上,以其上的草为主要食粮。雄性的领域由几十平方米至几公里不等,并以尿液及粪便为边界。20头雌性转角牛羚组成了一群族,并由一头雄性带领,而千多头转角牛羚亦会同时迁徙。

雄性转角牛羚会为自己的领域而发生争斗,多会以它们的角刺对方的膝部。转角牛羚在受惊时可以奔走达每小时70公里,及会跳越其他牛羚以逃避危险。它们被认为是最快速的狷羚。

转角牛羚
1980 西南非洲 (4-2)
转角牛羚亚种(Damaliscus lunatus jimela)
转角牛羚亚种(Damaliscus lunatus jimela)
转角牛羚亚种(Damaliscus lunatus jimela)
转角牛羚亚种(Damaliscus lunatus jimela)
2006 坦桑尼亚 (4全)

亨氏牛羚(Hirola,Hunter's hartebeest,Hunter's antelope,学名:Damaliscus hunteri)是生活在肯雅及索马里边界干燥草原的狷羚。

亨氏牛羚又称为“四眼狷羚”,这是因它们那大型的眶下腺。亨氏牛羚肩高100-125厘米及体重80-118公斤。它们的毛皮是沙褐色的,雄性的毛皮较雌性的为灰,而腹部较浅色及在鼻粱上有白带。颈背有一层非常厚的皮,当耳朵收起时形成一隆起部分。角呈竖琴形及明显是环状角。

亨氏牛羚可以在干燥的草原上找到。它们是于暮晨出没的动物,早上及晚上会牧草。群族包含2-40头雌羚,并由一头雄羚所带领;而5头雄羚亦会组成单身的群族。整个群族多不会有迁徙,因雄性多是有领地的。当激烈争斗时,雄羚会以膝部蹲下,但当摔角时则会以四肢站立。

亨氏牛羚是极危的动物,野生数目约为500-1200头。于1970年代,数量约为14000头,但到了1980年代就只有7000头。亨氏牛羚数目的下降相信是因家牛的竞争及干旱令疫病漫延。

亨氏牛羚
1968 索马里 (5-4)

利氏麋羚(Lichtenstein's hartebeest,学名:Sigmoceros lichtensteinii)是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草原中的羚羊。

肩高135厘米,体重150千克。毛色为棕红色,腹部为白色。雌雄都有角,从侧面看,利氏麋羚的角是S形,从前面看则是O形。角长50厘米。

利氏麋羚生活在大草原及泛滥平原,以当中的草为粮食。它们是昼出动物。利氏糜羚群主要是由一头雄性所带领,当中有5-15头雌性。雄性在白蚁土墩或相似的地方肩负起放哨的工作。而雄性各自拥有大片的领域,并会以角在边界挖掘土壤作为标记。利氏糜羚有着锐利的目光,但嗅觉则很差。它们的叫声主要是咆哮及喷气的声音。

它们的名字是从鸟类学者马丁·利希腾施泰因的名字而得来。

利氏麋羚
1991 莫桑比克 (4全)
  • 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狷羚亚科.txt
  • 最后更改: 9月前
  • 青团00